谁吃到了光伏最大“瓜”?
如果说大家为吃到昨日“爱旭对通威的爆料”这一大瓜而震惊不已,就不得不提一提以通威为代表的硅料企业吃的光伏行业利润这一大口瓜。
通威到底赚了多少,才让硅料供应如此紧张的时刻,下游客户不惜冒着彻底得罪最大龙头的风险,对其忍无可忍?
谁贪吃了“瓜”?
如果说大家为吃到昨日“爱旭对通威的爆料”这一大瓜而震惊不已,就不得不提一提以通威为代表的硅料企业吃的光伏行业利润这一大口瓜。
通威到底赚了多少,才让硅料供应如此紧张的时刻,下游客户不惜冒着彻底得罪最大龙头的风险,对其忍无可忍?
谁贪吃了“瓜”?
如果说大家为吃到昨日“爱旭对通威的爆料”这一大瓜而震惊不已,就不得不提一提以通威为代表的硅料企业吃的光伏行业利润这一大口瓜。
通威到底赚了多少,才让硅料供应如此紧张的时刻,下游客户不惜冒着彻底得罪最大龙头的风险,对其忍无可忍?
谁贪吃了“瓜”?
“我们本来是一个瓜,这个瓜可以切很大一块,轮着吃。结果到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觉得他想做多吃点,就咬了一大口,第四个人不服,他咬了更大的口,连咬几口,所以现在光伏的利润就是这样,谁逮着谁就狠狠咬几口,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对行业不利。”2021PPIC大会上,某专家感慨道。
谁吃了瓜?以前是玻璃,现在是硅料;轮到了硅料环节,之前由于亏损饥不择食的硅料企业每个都要狠狠咬一口。
根据天风证券数据,21年通威、大全、新特的硅料净利将分别达到42亿、39.8亿和31亿。
2021-2022年头部硅料企业业绩预测
硅料与光伏玻璃的共同特点是扩产周期都很长,硅料与光伏玻璃不同的是影响范围尤其广。
谁被卡了脖子?
“卡脖子”,意思是指用双手掐住别人的脖子,多比喻抓住要害,致对方于死地。
之前的“卡脖子”,多指我国依赖发达国家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然而现在是我们自己卡自己的脖子。
最叫苦的是组件企业
“硅料涨价一定是有人操作的,”该专家此前便作出透露:“之前是卡住脖子喘不上去,现在技术上是可以了,但卡着你脚脖子走不动。”
下游市场并不是没有需求,能源局鼓励去做,民企想做,央企想做,然而购买光伏组件安装光伏电站的收益率已经低于5%、6%,故没有人去做。
市场萎缩,组件卖不出去,技术上通了,产品有了,但是脚脖子被卡住了,不只是组件环节,光伏行业依然停滞不前。
最新组件企业开线情况
(来源:光伏学习)
最直接的是硅片企业
硅料的一点风吹草动,首先波动的硅片,多数头部硅片企业锁定硅料长单,然而锁量不锁价,不担忧硅料供应,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此外受到下游电池组件需求影响,开工率也在不断下降。
首先坐不住的是电池企业
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尚有余地,单纯的电池企业作为中间环节,上游硅料、硅片高频率、大幅度上涨,当组件环节利润被压缩殆尽,需求不再,电池环节终于也撑不住了:
“从2013年-2021年一季度的满产滞销,今年4月份开始开机率已经大幅下降到40%左右。”爱旭声明中表示。
除了爱旭的“爆料”,6月9日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电池厂商对于光伏上游涨价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希望个别多晶硅厂家将产品售价恢复到4月24日之前(月度议价)区间;第二,建议国家能源局将保障性并网规模延期1年。第三,建议多晶硅厂家停止现在的“周议价”模式,让电池厂商的商务活动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还是要解决自身配合的问题。” PPIC上各位专家也提到。
然而除了处于生死一线的企业,谁想配合呢?
光伏在线,全球视野;
特约评论,专业解读。
公众号“ 全球光伏”(原“光伏测试网”),在保持原有技术专业特色和质量认证解读的基础上,更注重全球光伏市场重要资讯,分析各国光伏政策和趋势,传递领先企业、领先产品、领先技术的最新动态。
今日科普:硅料的生产技术起源于德国西门子,因此又叫西门子法。1955 年,西门子公司成功开发了利用氢气还原三氯硅烷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硅的工艺技术,并于1957 年开始了工业规模的生产,至今该生产方法已经沿用半个多世纪。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光伏测试网网站了解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