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环节杂记
【前言】关于硅料,今年来话题都很热。本文从硅料的前世讲到过去,讲到今生,却难以展望未来。若喜欢,继续看;若不喜欢,别拍砖。
一:历史与发展
2000年,国际上多晶硅的价格位于9美元/公斤的低点,之后的两三年,光伏级多晶硅需求增长平缓,价格稳中有升,但基本维持在20~30美元/公斤,到了2005年,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公斤,之后的几年,价格一路上升,2006年100美元/.公斤,2007年的300美元/公斤,2008年达到顶峰:500美元/公斤。
2006年,我国掀起了多晶硅制造热——多晶硅企业大有雨后春笋之势。我国有实力的几个多晶硅公司也大多数是在此年成立的。
到了2009年,中国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每年3万吨,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还有10几家在筹建。全国的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而在2005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仅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
但是,从2008年开始,过热的光伏行业,就迎来了“寒冬”!2008年突袭的金融危机为“过热”的光伏产业浇了一盆冷水,400美元/千克的多晶硅价格暴跌至80美元/千克,在硅料项目投入重金的光伏企业受到重挫,业界普遍看淡未来前景,光伏行业开始正式步入第一个“寒冬期”。
2009年1季度,多晶硅价格小幅反弹到100美元/公斤,但至2010年初,多晶硅市场价格跌至50美元/千克左右。
到了,2010年初随着海外市场复苏,多晶硅价格重拾回升态势,光伏产业链上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呈供不应求的态势。处于“寒冬期”的国内光伏企业产能萎缩,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由此掀起了产能的扩张狂潮,一直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并带来了产能过剩。【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6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9GW。】
产能过剩,叠加欧美市场受金融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导致光伏产业的景气度再度陷入低谷,自2010年起新建的产能规模过大,待2012年初投产后,导致行业供需格局迅速恶化。
2010年初到2012年,多晶硅价格在反弹后,再次出现断崖式下滑。2011年一季度末,国际多晶硅价格回升至约75美元/千克,但是到年底,价格已经下滑到200元/公斤了。
2012年,多晶硅价格继续暴跌,从年初的200元/公斤,一路下跌到100元/公斤。
在多晶硅料环节,2011年虽然跌幅巨大,但是200元的价格都在大家的现金成本之上,不会有产能退出,2012年才进入了真正的血拼肉搏阶段,价格从年初200元一路下滑到100元的水平,由于当时很多企业未完成冷氢化改造,单位kg硅料现金成本高于20美金,2012年跌入了很多企业现金成本区间,产能开始批量退出,供求渐渐平衡,价格也才算真正的稳了下来。多晶硅行业在经历了此轮洗牌后,不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被大量淘汰,2012年我国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保持开工的企业仅为7-8家。
光伏行业其他环节也一样,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数据,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量为262家,然而,到了2012年,光伏企业数量却降至112家,超出一半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
2012年第三季度末,国内66家A股光伏公司存货已逾500亿元;而前三季度这66家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不到100亿元,这意味着按当时的市场销售形势国内光伏企业要消化掉积压的库存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光伏行业2012年的第二次“寒冬期”,是产能过剩叠加欧美市场受金融和债务危机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光伏行业的“美欧双反”。
【——美国商务部于2011年11月8日正式立案。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的初裁结果。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反倾销税初裁税率基本设定在31%左右。如,尚德电力的税率为31.22%,天合光能为31.14%,而英利等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约为31.18%。这一次公布的反倾销税将会叠加在反补贴税之上,这两个惩罚性征税措施都向前追溯90天。】
【——2012年7月24日,欧洲光伏制造商向欧盟提起对华“反倾销”调查申请。由于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中国光伏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此次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是当时为止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案。】
回顾寒冬之后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保定天威三大巨头的破产,发现其都与激进的上游硅料投资决策有着直接关系。
1:江西赛维
一开始就定位于上游多晶硅生产的江西赛维,于2008年启动了马洪和下村硅料厂的建设。总计2.2万吨年产能,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生产基地,实际投资120亿元,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赛维破产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将120亿元全部砸进了马洪硅料。尽管当时国开行给出了优惠政策,但市场利率很高,120亿元的负债加上每年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后来硅料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价格暴跌。”
2007-2012年,江西赛维的资产负债率从47.1%飙升至98.45%。财报显示,赛维2012年负债总额接近250亿元,对硅料厂的大规模投资是其负债的主要来源。
2:保定天威
立志于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的保定天威,也将目光瞄准了上游顶端的多晶硅料环节。2007年,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威硅业)成立,注册资本9.45亿元,总投资26.57亿元,规划年产3000吨晶硅。2010年,天威硅业实现净利润533.08万元;2011年年末,天威硅业停产技改,保定天威计划投资近10亿元对其进行改造;2013年,天威硅业净亏损达11.68亿元,最终于2014年申请破产。
保定天威自2011年开始持续出现严重亏损,三年来的亏损额分别为11亿元、33亿元、63亿元。其中,2013年底总资产为58.7亿元,负债总额75.88亿元。
3:无锡尚德
2006年,无锡尚德曾与美国多晶硅公司MEMC签订了十年长期订单,但随后多晶硅价格从300美元/公斤下滑到了2011年的近40美元/公斤,无锡尚德被迫取消该长单,并赔付了2亿美元以上。
2011年,尚德投资山西长治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投资额高达110亿元。——“山西长治市政府透露,尚德已投资当地一个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据政府人士透露,作为当地的“一号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其中一期产能6000吨,二期9000吨,三期15000吨,将在‘十二五‘=’期间内完成”。
施正荣控制的亚洲硅业:根据无锡尚德披露的信息,2007年1月,在亚洲硅业刚成立后,尚德就与其签订长达16年的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用来购买高纯度多晶硅材料,而亚洲硅业直到2008年底才开始正式生产。尚德电力还为亚洲硅业提供了大量无息贷款、人民币担保和预付款项,并在很长时间内是亚洲硅业唯一客户。
除了在“寒冬期”前做出对多晶硅料项目过度投资决策,为打造“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而激进扩张的决策,也是导致三大巨头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还是保定天威,都曾明确提出要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模式,进行全产业链扩张。
1:江西赛维
江西赛维凭借着核心业务硅料和硅片的扩张逐渐拓宽全产业链。2007-2012年江西赛维在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面出击,产能迅速扩张。其硅片年产能由420MW扩张至4300MW,总资产也由13.1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底的68.54亿美元。2011年,江西赛维计划支出4.5亿-5.5亿美元,用于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扩张上。
2:保定天威
据审计署资料,2008-2012年,保定天威共推动了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过150亿元。
3:无锡尚德
最初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中下游环节切入光伏行业的无锡尚德,2008年开始急剧扩张,除了上述对多晶硅料项目的向上延伸,几乎对光伏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尝试。
2006年,无锡尚德以低于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商MSK公司;2009年,无锡尚德启动成都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投入3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薄膜电池工厂,于7月紧急叫停,加码投资26.8亿美元将其改为晶硅电池工厂;2011年,无锡尚德利用全资子公司荣德新能源为平台扩产硅片,产能由2010年的500兆瓦一跃至2011年的1600兆瓦。据财报显示,无锡尚德2011年亏损达10.067亿美元,该年的资本支出为3.67亿美元,主要是用于荣德硅片产能的扩张。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透露,尚德集团仁德项目已落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计划未来3-5年投资600亿元,建成5吉瓦垂直一体化光伏基地。
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10万吨,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在产的多晶硅企业仅为7 家,多数产能在1000到3000吨之间的多晶硅工厂倒闭。
2013年,随着市场出清,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加之中国光伏装机规模的迅速增长,光伏行业景气度略有上升,多晶硅价格在13美元/千克~22美元/千克的区间内徘徊。
2013年,中能取代了德国瓦克,荣登世界榜首位置。
2013,刘永行的东方希望进入光伏,截至2016年底,多晶硅一期产能3万吨/年,规划产能20万吨/年。
2020年,永祥超过中能,取得国内首位的位置,当然也是全球首位。随着永祥新能源二期、云南通威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到2021年底,永祥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16万吨。
而国外,瓦克化学的多晶硅年产能约为8万吨,OCI拥有分别位于韩国群山和马来西亚沙玛拉如的2处工厂,产能总计7.9万吨。
这期间,随着光伏行业的5.31,硅料售价从2017年的阶段性高点120元/公斤,下跌到2020年疫情期间的50元/公斤的最低价,再上升到现在的100元以上。
二:现状——产能与拟建产能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多晶硅有效产能约 56.3 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 9.6 万吨。2020 年全球多晶硅产量 52.5 万吨,总需求量 54.3 万吨;2020 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约 39.6 万吨,净进口量约 10 万吨,而总需求量约 50.9 万吨。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127GW!
亚洲硅业:
昔日首富施正荣携亚洲硅业拟IPO 与多股东对赌,亚洲硅业本次拟发行股票不超过8854.17万股,募集资金15亿元,将用于60000t/a(吨/年)电子级多晶硅一期项目。
晶澳于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总采购量约1.98万吨。补充协议:晶澳于2020年9月至2025年8月期间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总采购量约7.5万吨。
保利协鑫能源03800(江苏中能):
2021年3月3日,上机数控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能”)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意向进行30万吨颗粒硅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项目合作,项目总投资预计为人民币180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三期具体实施。第一期设计产能为6万吨,预计投资36亿元,江苏中能在合资公司持股65%,上机数控在合资公司持股35%。
2020年9月8日,全球单体最大规模颗粒硅项目——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规划产能10万吨、首期5.4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扩建。据悉,5.4万吨颗粒硅项目规划占地600亩,总投资47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年产能扩至3万吨,2021年底年产能扩至5.4万吨。
特变电工(新特能源)
2021年3月1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新型工业园区山格架化工园区投资建设10万吨多晶硅项目,本项目总投资为87.99亿元(含增值税,含全部流动资金)。
通威股份:
2020年报:
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 8 万吨,在建年产能超过 15 万吨,各项消耗指标及成本不断降低,2020 年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至 3.63 万元/吨。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高纯晶硅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包头二期合计年产 15 万吨的项目建设,预计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合计 10 万吨项目将于 2021 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将 形成超过 18 万吨的高纯晶硅产能,包头二期 5 万吨项目预计 2022 年建成投产。
大全新能源(新疆大全):
2021年预计在8万吨左右,2022年预计在11.5万吨。
扩产:新项目预计在新疆开展。
2021年2月2日,根据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12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公司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0,000万股,拟募资50亿元。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000吨高纯半导体材料项目、年产35000吨多晶硅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东方希望
【2020年3月2日】东方希望与云南丽江“云签约”,刘永行拟在大西南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砸下至少500亿,建设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光伏新材料循环经济、绿色农业种养一体化等3大项目。
【2020年4月26日】东方希望1535亿投建30GW光伏材料等产业链
东方希望于2013年进入光伏行业,在新疆投资建设全球最大12万吨单体太阳能级项目,一期3万吨于2019年投产,据行业内人士透露东方希望多晶硅成本有望低至40元/公斤,未来预期降低至25元/公斤以下。
此次,东方希望集团广西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1535亿元,规划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30GW/年光伏材料产业链、铝产业链、绿色建材产业链、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五大子项目,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550亿元,年利税634亿元,带动就业16000人。
2017年有关报道显示,东方希望多晶硅成本有望到40元/公斤,规划产能12万吨。而到了2018年底,东方希望的目标生产成本则从2017年的40元/公斤调整到了25元/公斤。
目前看来,东方希望主要涉及光伏产业的多晶硅领域,而此次签约的可是30GW/年光伏材料产业链,而多晶硅在2020年的产能是8万吨
【2021年5月11日】东方希望集团将在宁夏规划建设新能源光伏新材料循环经济暨产业发展集群,投资建设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其中一期以25万吨/年多晶硅为主体,配套建设20万吨/年工业硅、电子级高纯晶硅等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直接解决就业约1万人
————————————————
后续:
据统计,2021年有六家企业入局硅料领域,总年产量达100万吨以上。
三:成本与降本路线
多晶硅的成本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原材料、能源动力、人工、折旧。从长期看,由技术升级带动的能源动力、原材料、人工消耗下降(如自动化水平提升)是我国及海外多晶硅企业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
2010~2016年,德国瓦克化学的生产成本由27.46欧元/千克降至11.74欧元/每千克,现金成本由23.42欧元/千克降至9.48欧元/千克(其中,能源动力、原材料、人工成本降幅分别为68.42%、55.57%、59.65%)。【如果分别按照2010年、2016年的平均汇率9元、7.3元计算的话,其生产成本分别为247元/千克和85元/千克。】
2015年数据
新疆大全:
1:人工
国内外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成本结构不同,海外企业人工成本高,在成本竞争中国内企业更有优势。
以上表2015年为例,德国瓦克的成本比国内高出的20多元,基本上高在人工上。
2:能源动力
成本方面,多晶硅生产的综合能耗从 2009 年的 40.1kgce/kg-Si(公斤标准煤/公斤硅料),降低到 2019 年的 12.5kgce/kg-Si,降低了 68.8%。
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非连续生产过程,单炉产能的提升可以减少对还原炉的重新加热,从而降低还原电耗。未来,还原炉内壁材料的升级、气体配比的优化也将对还原电耗的降低起到推动作用。
3:折旧
2008年的单位投资成本在60亿元/万吨左右,到2018年,已经下降到11亿元/万吨,单位折旧成本下降到6元左右。
4:原材料
目前【2017年】,我国生产单位多晶硅产品所消耗的平均硅量为1.2Kg/Kg-Si。未来随着冷氢化技术的进步及原材料利用率的提升,预计至2025年行业平均硅耗可下降10%至1.08Kg/Kg-Si。
2021-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165/200GW左右,考虑1:1.2的容配比,预计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对应的组件需求为198GW和240GW。在单GW组件硅料需求量2900吨的情况下,上述组件规模对应的硅料需求约为58万吨和70万吨。
—————最后一栏是2021年,不是2020年!
断断续续花了几天时间整理出来的,数据都是从网络、研报或者公司公告、年报等收集整理出来的,有些数据可能有些出入【但大逻辑应该没有问题】,有些数据可能比较老一些【懒得花时间收集最新数据了,因为大体逻辑应该不会错】,欢迎球友补充!!!
来源:雪球 作者:凌雪思无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链接:https://xueqiu.com/8195189120/179220567?sharetime=2
相关阅读☞☞疯狂的硅片
☞☞连续两周下跌,硅料降价稳了?
☞☞家里有矿?硅料企业的量价对比
今日科普:PERC比异质结输出效率低10%,意味着同样功率指标的电池组件,在整个发电周期,异质结将比PERC多发10%的电。
【前言】关于硅料,今年来话题都很热。本文从硅料的前世讲到过去,讲到今生,却难以展望未来。若喜欢,继续看;若不喜欢,别拍砖。
一:历史与发展
2000年,国际上多晶硅的价格位于9美元/公斤的低点,之后的两三年,光伏级多晶硅需求增长平缓,价格稳中有升,但基本维持在20~30美元/公斤,到了2005年,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公斤,之后的几年,价格一路上升,2006年100美元/.公斤,2007年的300美元/公斤,2008年达到顶峰:500美元/公斤。
2006年,我国掀起了多晶硅制造热——多晶硅企业大有雨后春笋之势。我国有实力的几个多晶硅公司也大多数是在此年成立的。
到了2009年,中国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每年3万吨,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还有10几家在筹建。全国的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而在2005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仅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
但是,从2008年开始,过热的光伏行业,就迎来了“寒冬”!2008年突袭的金融危机为“过热”的光伏产业浇了一盆冷水,400美元/千克的多晶硅价格暴跌至80美元/千克,在硅料项目投入重金的光伏企业受到重挫,业界普遍看淡未来前景,光伏行业开始正式步入第一个“寒冬期”。
2009年1季度,多晶硅价格小幅反弹到100美元/公斤,但至2010年初,多晶硅市场价格跌至50美元/千克左右。
到了,2010年初随着海外市场复苏,多晶硅价格重拾回升态势,光伏产业链上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呈供不应求的态势。处于“寒冬期”的国内光伏企业产能萎缩,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由此掀起了产能的扩张狂潮,一直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并带来了产能过剩。【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6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9GW。】
产能过剩,叠加欧美市场受金融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导致光伏产业的景气度再度陷入低谷,自2010年起新建的产能规模过大,待2012年初投产后,导致行业供需格局迅速恶化。
2010年初到2012年,多晶硅价格在反弹后,再次出现断崖式下滑。2011年一季度末,国际多晶硅价格回升至约75美元/千克,但是到年底,价格已经下滑到200元/公斤了。
2012年,多晶硅价格继续暴跌,从年初的200元/公斤,一路下跌到100元/公斤。
在多晶硅料环节,2011年虽然跌幅巨大,但是200元的价格都在大家的现金成本之上,不会有产能退出,2012年才进入了真正的血拼肉搏阶段,价格从年初200元一路下滑到100元的水平,由于当时很多企业未完成冷氢化改造,单位kg硅料现金成本高于20美金,2012年跌入了很多企业现金成本区间,产能开始批量退出,供求渐渐平衡,价格也才算真正的稳了下来。多晶硅行业在经历了此轮洗牌后,不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被大量淘汰,2012年我国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保持开工的企业仅为7-8家。
光伏行业其他环节也一样,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数据,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量为262家,然而,到了2012年,光伏企业数量却降至112家,超出一半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
2012年第三季度末,国内66家A股光伏公司存货已逾500亿元;而前三季度这66家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不到100亿元,这意味着按当时的市场销售形势国内光伏企业要消化掉积压的库存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光伏行业2012年的第二次“寒冬期”,是产能过剩叠加欧美市场受金融和债务危机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光伏行业的“美欧双反”。
【——美国商务部于2011年11月8日正式立案。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的初裁结果。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反倾销税初裁税率基本设定在31%左右。如,尚德电力的税率为31.22%,天合光能为31.14%,而英利等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约为31.18%。这一次公布的反倾销税将会叠加在反补贴税之上,这两个惩罚性征税措施都向前追溯90天。】
【——2012年7月24日,欧洲光伏制造商向欧盟提起对华“反倾销”调查申请。由于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中国光伏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此次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是当时为止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案。】
回顾寒冬之后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保定天威三大巨头的破产,发现其都与激进的上游硅料投资决策有着直接关系。
1:江西赛维
一开始就定位于上游多晶硅生产的江西赛维,于2008年启动了马洪和下村硅料厂的建设。总计2.2万吨年产能,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生产基地,实际投资120亿元,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赛维破产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将120亿元全部砸进了马洪硅料。尽管当时国开行给出了优惠政策,但市场利率很高,120亿元的负债加上每年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后来硅料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价格暴跌。”
2007-2012年,江西赛维的资产负债率从47.1%飙升至98.45%。财报显示,赛维2012年负债总额接近250亿元,对硅料厂的大规模投资是其负债的主要来源。
2:保定天威
立志于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的保定天威,也将目光瞄准了上游顶端的多晶硅料环节。2007年,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威硅业)成立,注册资本9.45亿元,总投资26.57亿元,规划年产3000吨晶硅。2010年,天威硅业实现净利润533.08万元;2011年年末,天威硅业停产技改,保定天威计划投资近10亿元对其进行改造;2013年,天威硅业净亏损达11.68亿元,最终于2014年申请破产。
保定天威自2011年开始持续出现严重亏损,三年来的亏损额分别为11亿元、33亿元、63亿元。其中,2013年底总资产为58.7亿元,负债总额75.88亿元。
3:无锡尚德
2006年,无锡尚德曾与美国多晶硅公司MEMC签订了十年长期订单,但随后多晶硅价格从300美元/公斤下滑到了2011年的近40美元/公斤,无锡尚德被迫取消该长单,并赔付了2亿美元以上。
2011年,尚德投资山西长治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投资额高达110亿元。——“山西长治市政府透露,尚德已投资当地一个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据政府人士透露,作为当地的“一号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其中一期产能6000吨,二期9000吨,三期15000吨,将在‘十二五‘=’期间内完成”。
施正荣控制的亚洲硅业:根据无锡尚德披露的信息,2007年1月,在亚洲硅业刚成立后,尚德就与其签订长达16年的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用来购买高纯度多晶硅材料,而亚洲硅业直到2008年底才开始正式生产。尚德电力还为亚洲硅业提供了大量无息贷款、人民币担保和预付款项,并在很长时间内是亚洲硅业唯一客户。
除了在“寒冬期”前做出对多晶硅料项目过度投资决策,为打造“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而激进扩张的决策,也是导致三大巨头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还是保定天威,都曾明确提出要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模式,进行全产业链扩张。
1:江西赛维
江西赛维凭借着核心业务硅料和硅片的扩张逐渐拓宽全产业链。2007-2012年江西赛维在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面出击,产能迅速扩张。其硅片年产能由420MW扩张至4300MW,总资产也由13.1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底的68.54亿美元。2011年,江西赛维计划支出4.5亿-5.5亿美元,用于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扩张上。
2:保定天威
据审计署资料,2008-2012年,保定天威共推动了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过150亿元。
3:无锡尚德
最初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中下游环节切入光伏行业的无锡尚德,2008年开始急剧扩张,除了上述对多晶硅料项目的向上延伸,几乎对光伏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尝试。
2006年,无锡尚德以低于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商MSK公司;2009年,无锡尚德启动成都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投入3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薄膜电池工厂,于7月紧急叫停,加码投资26.8亿美元将其改为晶硅电池工厂;2011年,无锡尚德利用全资子公司荣德新能源为平台扩产硅片,产能由2010年的500兆瓦一跃至2011年的1600兆瓦。据财报显示,无锡尚德2011年亏损达10.067亿美元,该年的资本支出为3.67亿美元,主要是用于荣德硅片产能的扩张。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透露,尚德集团仁德项目已落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计划未来3-5年投资600亿元,建成5吉瓦垂直一体化光伏基地。
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10万吨,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在产的多晶硅企业仅为7 家,多数产能在1000到3000吨之间的多晶硅工厂倒闭。
2013年,随着市场出清,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加之中国光伏装机规模的迅速增长,光伏行业景气度略有上升,多晶硅价格在13美元/千克~22美元/千克的区间内徘徊。
2013年,中能取代了德国瓦克,荣登世界榜首位置。
2013,刘永行的东方希望进入光伏,截至2016年底,多晶硅一期产能3万吨/年,规划产能20万吨/年。
2020年,永祥超过中能,取得国内首位的位置,当然也是全球首位。随着永祥新能源二期、云南通威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到2021年底,永祥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16万吨。
而国外,瓦克化学的多晶硅年产能约为8万吨,OCI拥有分别位于韩国群山和马来西亚沙玛拉如的2处工厂,产能总计7.9万吨。
这期间,随着光伏行业的5.31,硅料售价从2017年的阶段性高点120元/公斤,下跌到2020年疫情期间的50元/公斤的最低价,再上升到现在的100元以上。
二:现状——产能与拟建产能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多晶硅有效产能约 56.3 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 9.6 万吨。2020 年全球多晶硅产量 52.5 万吨,总需求量 54.3 万吨;2020 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约 39.6 万吨,净进口量约 10 万吨,而总需求量约 50.9 万吨。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127GW!
亚洲硅业:
昔日首富施正荣携亚洲硅业拟IPO 与多股东对赌,亚洲硅业本次拟发行股票不超过8854.17万股,募集资金15亿元,将用于60000t/a(吨/年)电子级多晶硅一期项目。
晶澳于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总采购量约1.98万吨。补充协议:晶澳于2020年9月至2025年8月期间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总采购量约7.5万吨。
保利协鑫能源03800(江苏中能):
2021年3月3日,上机数控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能”)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意向进行30万吨颗粒硅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项目合作,项目总投资预计为人民币180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三期具体实施。第一期设计产能为6万吨,预计投资36亿元,江苏中能在合资公司持股65%,上机数控在合资公司持股35%。
2020年9月8日,全球单体最大规模颗粒硅项目——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规划产能10万吨、首期5.4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扩建。据悉,5.4万吨颗粒硅项目规划占地600亩,总投资47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年产能扩至3万吨,2021年底年产能扩至5.4万吨。
特变电工(新特能源)
2021年3月1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新型工业园区山格架化工园区投资建设10万吨多晶硅项目,本项目总投资为87.99亿元(含增值税,含全部流动资金)。
通威股份:
2020年报:
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 8 万吨,在建年产能超过 15 万吨,各项消耗指标及成本不断降低,2020 年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至 3.63 万元/吨。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高纯晶硅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包头二期合计年产 15 万吨的项目建设,预计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合计 10 万吨项目将于 2021 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将 形成超过 18 万吨的高纯晶硅产能,包头二期 5 万吨项目预计 2022 年建成投产。
大全新能源(新疆大全):
2021年预计在8万吨左右,2022年预计在11.5万吨。
扩产:新项目预计在新疆开展。
2021年2月2日,根据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12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公司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0,000万股,拟募资50亿元。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000吨高纯半导体材料项目、年产35000吨多晶硅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东方希望
【2020年3月2日】东方希望与云南丽江“云签约”,刘永行拟在大西南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砸下至少500亿,建设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光伏新材料循环经济、绿色农业种养一体化等3大项目。
【2020年4月26日】东方希望1535亿投建30GW光伏材料等产业链
东方希望于2013年进入光伏行业,在新疆投资建设全球最大12万吨单体太阳能级项目,一期3万吨于2019年投产,据行业内人士透露东方希望多晶硅成本有望低至40元/公斤,未来预期降低至25元/公斤以下。
此次,东方希望集团广西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1535亿元,规划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30GW/年光伏材料产业链、铝产业链、绿色建材产业链、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五大子项目,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550亿元,年利税634亿元,带动就业16000人。
2017年有关报道显示,东方希望多晶硅成本有望到40元/公斤,规划产能12万吨。而到了2018年底,东方希望的目标生产成本则从2017年的40元/公斤调整到了25元/公斤。
目前看来,东方希望主要涉及光伏产业的多晶硅领域,而此次签约的可是30GW/年光伏材料产业链,而多晶硅在2020年的产能是8万吨
【2021年5月11日】东方希望集团将在宁夏规划建设新能源光伏新材料循环经济暨产业发展集群,投资建设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其中一期以25万吨/年多晶硅为主体,配套建设20万吨/年工业硅、电子级高纯晶硅等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直接解决就业约1万人
————————————————
后续:
据统计,2021年有六家企业入局硅料领域,总年产量达100万吨以上。
三:成本与降本路线
多晶硅的成本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原材料、能源动力、人工、折旧。从长期看,由技术升级带动的能源动力、原材料、人工消耗下降(如自动化水平提升)是我国及海外多晶硅企业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
2010~2016年,德国瓦克化学的生产成本由27.46欧元/千克降至11.74欧元/每千克,现金成本由23.42欧元/千克降至9.48欧元/千克(其中,能源动力、原材料、人工成本降幅分别为68.42%、55.57%、59.65%)。【如果分别按照2010年、2016年的平均汇率9元、7.3元计算的话,其生产成本分别为247元/千克和85元/千克。】
2015年数据
新疆大全:
1:人工
国内外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成本结构不同,海外企业人工成本高,在成本竞争中国内企业更有优势。
以上表2015年为例,德国瓦克的成本比国内高出的20多元,基本上高在人工上。
2:能源动力
成本方面,多晶硅生产的综合能耗从 2009 年的 40.1kgce/kg-Si(公斤标准煤/公斤硅料),降低到 2019 年的 12.5kgce/kg-Si,降低了 68.8%。
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非连续生产过程,单炉产能的提升可以减少对还原炉的重新加热,从而降低还原电耗。未来,还原炉内壁材料的升级、气体配比的优化也将对还原电耗的降低起到推动作用。
3:折旧
2008年的单位投资成本在60亿元/万吨左右,到2018年,已经下降到11亿元/万吨,单位折旧成本下降到6元左右。
4:原材料
目前【2017年】,我国生产单位多晶硅产品所消耗的平均硅量为1.2Kg/Kg-Si。未来随着冷氢化技术的进步及原材料利用率的提升,预计至2025年行业平均硅耗可下降10%至1.08Kg/Kg-Si。
2021-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165/200GW左右,考虑1:1.2的容配比,预计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对应的组件需求为198GW和240GW。在单GW组件硅料需求量2900吨的情况下,上述组件规模对应的硅料需求约为58万吨和70万吨。
—————最后一栏是2021年,不是2020年!
断断续续花了几天时间整理出来的,数据都是从网络、研报或者公司公告、年报等收集整理出来的,有些数据可能有些出入【但大逻辑应该没有问题】,有些数据可能比较老一些【懒得花时间收集最新数据了,因为大体逻辑应该不会错】,欢迎球友补充!!!
来源:雪球 作者:凌雪思无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链接:https://xueqiu.com/8195189120/179220567?sharetime=2
相关阅读☞☞疯狂的硅片
☞☞连续两周下跌,硅料降价稳了?
☞☞家里有矿?硅料企业的量价对比
今日科普:PERC比异质结输出效率低10%,意味着同样功率指标的电池组件,在整个发电周期,异质结将比PERC多发10%的电。
【前言】关于硅料,今年来话题都很热。本文从硅料的前世讲到过去,讲到今生,却难以展望未来。若喜欢,继续看;若不喜欢,别拍砖。
一:历史与发展
2000年,国际上多晶硅的价格位于9美元/公斤的低点,之后的两三年,光伏级多晶硅需求增长平缓,价格稳中有升,但基本维持在20~30美元/公斤,到了2005年,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公斤,之后的几年,价格一路上升,2006年100美元/.公斤,2007年的300美元/公斤,2008年达到顶峰:500美元/公斤。
2006年,我国掀起了多晶硅制造热——多晶硅企业大有雨后春笋之势。我国有实力的几个多晶硅公司也大多数是在此年成立的。
到了2009年,中国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每年3万吨,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还有10几家在筹建。全国的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而在2005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仅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
但是,从2008年开始,过热的光伏行业,就迎来了“寒冬”!2008年突袭的金融危机为“过热”的光伏产业浇了一盆冷水,400美元/千克的多晶硅价格暴跌至80美元/千克,在硅料项目投入重金的光伏企业受到重挫,业界普遍看淡未来前景,光伏行业开始正式步入第一个“寒冬期”。
2009年1季度,多晶硅价格小幅反弹到100美元/公斤,但至2010年初,多晶硅市场价格跌至50美元/千克左右。
到了,2010年初随着海外市场复苏,多晶硅价格重拾回升态势,光伏产业链上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呈供不应求的态势。处于“寒冬期”的国内光伏企业产能萎缩,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由此掀起了产能的扩张狂潮,一直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并带来了产能过剩。【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6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9GW。】
产能过剩,叠加欧美市场受金融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导致光伏产业的景气度再度陷入低谷,自2010年起新建的产能规模过大,待2012年初投产后,导致行业供需格局迅速恶化。
2010年初到2012年,多晶硅价格在反弹后,再次出现断崖式下滑。2011年一季度末,国际多晶硅价格回升至约75美元/千克,但是到年底,价格已经下滑到200元/公斤了。
2012年,多晶硅价格继续暴跌,从年初的200元/公斤,一路下跌到100元/公斤。
在多晶硅料环节,2011年虽然跌幅巨大,但是200元的价格都在大家的现金成本之上,不会有产能退出,2012年才进入了真正的血拼肉搏阶段,价格从年初200元一路下滑到100元的水平,由于当时很多企业未完成冷氢化改造,单位kg硅料现金成本高于20美金,2012年跌入了很多企业现金成本区间,产能开始批量退出,供求渐渐平衡,价格也才算真正的稳了下来。多晶硅行业在经历了此轮洗牌后,不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被大量淘汰,2012年我国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保持开工的企业仅为7-8家。
光伏行业其他环节也一样,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数据,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量为262家,然而,到了2012年,光伏企业数量却降至112家,超出一半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
2012年第三季度末,国内66家A股光伏公司存货已逾500亿元;而前三季度这66家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不到100亿元,这意味着按当时的市场销售形势国内光伏企业要消化掉积压的库存至少需要四年时间。
光伏行业2012年的第二次“寒冬期”,是产能过剩叠加欧美市场受金融和债务危机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光伏行业的“美欧双反”。
【——美国商务部于2011年11月8日正式立案。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的初裁结果。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反倾销税初裁税率基本设定在31%左右。如,尚德电力的税率为31.22%,天合光能为31.14%,而英利等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约为31.18%。这一次公布的反倾销税将会叠加在反补贴税之上,这两个惩罚性征税措施都向前追溯90天。】
【——2012年7月24日,欧洲光伏制造商向欧盟提起对华“反倾销”调查申请。由于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中国光伏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此次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是当时为止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案。】
回顾寒冬之后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保定天威三大巨头的破产,发现其都与激进的上游硅料投资决策有着直接关系。
1:江西赛维
一开始就定位于上游多晶硅生产的江西赛维,于2008年启动了马洪和下村硅料厂的建设。总计2.2万吨年产能,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生产基地,实际投资120亿元,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赛维破产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将120亿元全部砸进了马洪硅料。尽管当时国开行给出了优惠政策,但市场利率很高,120亿元的负债加上每年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后来硅料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价格暴跌。”
2007-2012年,江西赛维的资产负债率从47.1%飙升至98.45%。财报显示,赛维2012年负债总额接近250亿元,对硅料厂的大规模投资是其负债的主要来源。
2:保定天威
立志于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的保定天威,也将目光瞄准了上游顶端的多晶硅料环节。2007年,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威硅业)成立,注册资本9.45亿元,总投资26.57亿元,规划年产3000吨晶硅。2010年,天威硅业实现净利润533.08万元;2011年年末,天威硅业停产技改,保定天威计划投资近10亿元对其进行改造;2013年,天威硅业净亏损达11.68亿元,最终于2014年申请破产。
保定天威自2011年开始持续出现严重亏损,三年来的亏损额分别为11亿元、33亿元、63亿元。其中,2013年底总资产为58.7亿元,负债总额75.88亿元。
3:无锡尚德
2006年,无锡尚德曾与美国多晶硅公司MEMC签订了十年长期订单,但随后多晶硅价格从300美元/公斤下滑到了2011年的近40美元/公斤,无锡尚德被迫取消该长单,并赔付了2亿美元以上。
2011年,尚德投资山西长治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投资额高达110亿元。——“山西长治市政府透露,尚德已投资当地一个3万吨的多晶硅项目。据政府人士透露,作为当地的“一号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其中一期产能6000吨,二期9000吨,三期15000吨,将在‘十二五‘=’期间内完成”。
施正荣控制的亚洲硅业:根据无锡尚德披露的信息,2007年1月,在亚洲硅业刚成立后,尚德就与其签订长达16年的15亿美元无条件支付合约,用来购买高纯度多晶硅材料,而亚洲硅业直到2008年底才开始正式生产。尚德电力还为亚洲硅业提供了大量无息贷款、人民币担保和预付款项,并在很长时间内是亚洲硅业唯一客户。
除了在“寒冬期”前做出对多晶硅料项目过度投资决策,为打造“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而激进扩张的决策,也是导致三大巨头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还是保定天威,都曾明确提出要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模式,进行全产业链扩张。
1:江西赛维
江西赛维凭借着核心业务硅料和硅片的扩张逐渐拓宽全产业链。2007-2012年江西赛维在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面出击,产能迅速扩张。其硅片年产能由420MW扩张至4300MW,总资产也由13.1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底的68.54亿美元。2011年,江西赛维计划支出4.5亿-5.5亿美元,用于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扩张上。
2:保定天威
据审计署资料,2008-2012年,保定天威共推动了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过150亿元。
3:无锡尚德
最初从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中下游环节切入光伏行业的无锡尚德,2008年开始急剧扩张,除了上述对多晶硅料项目的向上延伸,几乎对光伏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尝试。
2006年,无锡尚德以低于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商MSK公司;2009年,无锡尚德启动成都的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投入3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薄膜电池工厂,于7月紧急叫停,加码投资26.8亿美元将其改为晶硅电池工厂;2011年,无锡尚德利用全资子公司荣德新能源为平台扩产硅片,产能由2010年的500兆瓦一跃至2011年的1600兆瓦。据财报显示,无锡尚德2011年亏损达10.067亿美元,该年的资本支出为3.67亿美元,主要是用于荣德硅片产能的扩张。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透露,尚德集团仁德项目已落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计划未来3-5年投资600亿元,建成5吉瓦垂直一体化光伏基地。
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10万吨,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在产的多晶硅企业仅为7 家,多数产能在1000到3000吨之间的多晶硅工厂倒闭。
2013年,随着市场出清,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加之中国光伏装机规模的迅速增长,光伏行业景气度略有上升,多晶硅价格在13美元/千克~22美元/千克的区间内徘徊。
2013年,中能取代了德国瓦克,荣登世界榜首位置。
2013,刘永行的东方希望进入光伏,截至2016年底,多晶硅一期产能3万吨/年,规划产能20万吨/年。
2020年,永祥超过中能,取得国内首位的位置,当然也是全球首位。随着永祥新能源二期、云南通威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到2021年底,永祥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16万吨。
而国外,瓦克化学的多晶硅年产能约为8万吨,OCI拥有分别位于韩国群山和马来西亚沙玛拉如的2处工厂,产能总计7.9万吨。
这期间,随着光伏行业的5.31,硅料售价从2017年的阶段性高点120元/公斤,下跌到2020年疫情期间的50元/公斤的最低价,再上升到现在的100元以上。
二:现状——产能与拟建产能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多晶硅有效产能约 56.3 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 9.6 万吨。2020 年全球多晶硅产量 52.5 万吨,总需求量 54.3 万吨;2020 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约 39.6 万吨,净进口量约 10 万吨,而总需求量约 50.9 万吨。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127GW!
亚洲硅业:
昔日首富施正荣携亚洲硅业拟IPO 与多股东对赌,亚洲硅业本次拟发行股票不超过8854.17万股,募集资金15亿元,将用于60000t/a(吨/年)电子级多晶硅一期项目。
晶澳于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总采购量约1.98万吨。补充协议:晶澳于2020年9月至2025年8月期间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总采购量约7.5万吨。
保利协鑫能源03800(江苏中能):
2021年3月3日,上机数控与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能”)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意向进行30万吨颗粒硅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项目合作,项目总投资预计为人民币180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三期具体实施。第一期设计产能为6万吨,预计投资36亿元,江苏中能在合资公司持股65%,上机数控在合资公司持股35%。
2020年9月8日,全球单体最大规模颗粒硅项目——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规划产能10万吨、首期5.4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扩建。据悉,5.4万吨颗粒硅项目规划占地600亩,总投资47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年产能扩至3万吨,2021年底年产能扩至5.4万吨。
特变电工(新特能源)
2021年3月1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新型工业园区山格架化工园区投资建设10万吨多晶硅项目,本项目总投资为87.99亿元(含增值税,含全部流动资金)。
通威股份:
2020年报:
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 8 万吨,在建年产能超过 15 万吨,各项消耗指标及成本不断降低,2020 年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至 3.63 万元/吨。
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高纯晶硅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包头二期合计年产 15 万吨的项目建设,预计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合计 10 万吨项目将于 2021 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将 形成超过 18 万吨的高纯晶硅产能,包头二期 5 万吨项目预计 2022 年建成投产。
大全新能源(新疆大全):
2021年预计在8万吨左右,2022年预计在11.5万吨。
扩产:新项目预计在新疆开展。
2021年2月2日,根据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12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公司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0,000万股,拟募资50亿元。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1000吨高纯半导体材料项目、年产35000吨多晶硅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东方希望
【2020年3月2日】东方希望与云南丽江“云签约”,刘永行拟在大西南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砸下至少500亿,建设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光伏新材料循环经济、绿色农业种养一体化等3大项目。
【2020年4月26日】东方希望1535亿投建30GW光伏材料等产业链
东方希望于2013年进入光伏行业,在新疆投资建设全球最大12万吨单体太阳能级项目,一期3万吨于2019年投产,据行业内人士透露东方希望多晶硅成本有望低至40元/公斤,未来预期降低至25元/公斤以下。
此次,东方希望集团广西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1535亿元,规划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30GW/年光伏材料产业链、铝产业链、绿色建材产业链、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五大子项目,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550亿元,年利税634亿元,带动就业16000人。
2017年有关报道显示,东方希望多晶硅成本有望到40元/公斤,规划产能12万吨。而到了2018年底,东方希望的目标生产成本则从2017年的40元/公斤调整到了25元/公斤。
目前看来,东方希望主要涉及光伏产业的多晶硅领域,而此次签约的可是30GW/年光伏材料产业链,而多晶硅在2020年的产能是8万吨
【2021年5月11日】东方希望集团将在宁夏规划建设新能源光伏新材料循环经济暨产业发展集群,投资建设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其中一期以25万吨/年多晶硅为主体,配套建设20万吨/年工业硅、电子级高纯晶硅等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直接解决就业约1万人
————————————————
后续:
据统计,2021年有六家企业入局硅料领域,总年产量达100万吨以上。
三:成本与降本路线
多晶硅的成本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原材料、能源动力、人工、折旧。从长期看,由技术升级带动的能源动力、原材料、人工消耗下降(如自动化水平提升)是我国及海外多晶硅企业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
2010~2016年,德国瓦克化学的生产成本由27.46欧元/千克降至11.74欧元/每千克,现金成本由23.42欧元/千克降至9.48欧元/千克(其中,能源动力、原材料、人工成本降幅分别为68.42%、55.57%、59.65%)。【如果分别按照2010年、2016年的平均汇率9元、7.3元计算的话,其生产成本分别为247元/千克和85元/千克。】
2015年数据
新疆大全:
1:人工
国内外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成本结构不同,海外企业人工成本高,在成本竞争中国内企业更有优势。
以上表2015年为例,德国瓦克的成本比国内高出的20多元,基本上高在人工上。
2:能源动力
成本方面,多晶硅生产的综合能耗从 2009 年的 40.1kgce/kg-Si(公斤标准煤/公斤硅料),降低到 2019 年的 12.5kgce/kg-Si,降低了 68.8%。
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非连续生产过程,单炉产能的提升可以减少对还原炉的重新加热,从而降低还原电耗。未来,还原炉内壁材料的升级、气体配比的优化也将对还原电耗的降低起到推动作用。
3:折旧
2008年的单位投资成本在60亿元/万吨左右,到2018年,已经下降到11亿元/万吨,单位折旧成本下降到6元左右。
4:原材料
目前【2017年】,我国生产单位多晶硅产品所消耗的平均硅量为1.2Kg/Kg-Si。未来随着冷氢化技术的进步及原材料利用率的提升,预计至2025年行业平均硅耗可下降10%至1.08Kg/Kg-Si。
2021-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165/200GW左右,考虑1:1.2的容配比,预计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对应的组件需求为198GW和240GW。在单GW组件硅料需求量2900吨的情况下,上述组件规模对应的硅料需求约为58万吨和70万吨。
—————最后一栏是2021年,不是2020年!
断断续续花了几天时间整理出来的,数据都是从网络、研报或者公司公告、年报等收集整理出来的,有些数据可能有些出入【但大逻辑应该没有问题】,有些数据可能比较老一些【懒得花时间收集最新数据了,因为大体逻辑应该不会错】,欢迎球友补充!!!
来源:雪球 作者:凌雪思无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链接:https://xueqiu.com/8195189120/179220567?sharetime=2
☞☞连续两周下跌,硅料降价稳了?
☞☞家里有矿?硅料企业的量价对比
今日科普:PERC比异质结输出效率低10%,意味着同样功率指标的电池组件,在整个发电周期,异质结将比PERC多发10%的电。
光伏在线,全球视野;
特约评论,专业解读。
公众号“全球光伏”分享专业技术、解读质量标准,关注全球市场、发布重要资讯,为您分析各国光伏政策和趋势,传递领先企业、领先产品、领先技术的及时动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六届异质结领跑量产与供应链配套协作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