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禅影:冷月残红(矣微尘)
您关注的《舒兰画晴》是最清新文艺的公众号
平台内容:唯美 | 养生 | 禅思 | 慧悟|
古寺禅影:冷月残红
作者:矣微尘
诵读:丫丫
当年听昆曲的桃花扇,一段唱词迷住了我。
“保得白玉身,毁却如花貌,血痕一缕在眉梢,镜朱霞残照”。台上唱得缠绵悱恻,凄婉决绝。台下循迹而来,看得到残壁断桥、烟波画舫、杜鹃啼血,落红满径。
世人皆记得,回眸一笑百媚生,笙歌莺舞醉红尘。却不知泪滴红盘香已消,一寸相思一寸愁。
如今,韶光老,年华逝。“血溅桃花灼成扇 扇去人空几时还”。烟雨中,断情处,未曾搁笔泪先流。
若不看史记,这段记忆与伤感已随着年华老去。
我不知道,今生还会在寺庙这样一个清静如禅的地方,与飘染着旖旎气息的桃花扇亭重逢。
扇亭形如其名,小巧玲珑、飞檐挑脊,两翼呈扇形,侧立于山路西侧。掩映在竹林、桃花深处,合着涧水,悠悠地诉说着过往。
据说这亭子是为了纪念明末秦淮名妓、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修缮而建,当年香君随卞玉京出家为尼之葆贞庵,正在栖霞山。
亭廊之中,仅一圈围栏,几张小座。围栏四周的墙壁上,书写着一些古体字,已破旧残存,看不真切。白墙黑瓦,红柱栏古色古香,桃花和扇形的花窗里,露出素馨玉洁的秦淮女子,腮边的泪滴里映着南明的兴亡。
一把喋血的纸扇半遮了,却掩不住幽幽弥漫的忧伤。
让人不由自主想起了明末清初那几经风华又沉沦的光阴,想起那动乱纷呈的旧事,想起一些文人雅士,青楼烈女。
他们的痕迹渐渐交织,慢慢真切。
你似乎能看到昔日的秦淮河边,一水隔两岸,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
你抬起头,必定能看到小楼媚影重重,裙袂翩飞;闻到丝竹回旋,唱韵婉转。
那年华二八的李香君,就端坐着高台上,她清丽脱俗,卓尔不群,眼中是清寂的忧伤。
她有着沉鱼落雁之容,亦精通琴棋书画,然而多舛的命运把她抛到青楼勾栏。虽然如此,她高傲的心孤芳自赏,公子王侯视若粪土,金钱权力一笑而过。直到侯方域的蓦然出现,才使她孤寂千年的心,找到了归宿。
“十里烟雨重重,灯花逐水流。盛庭华筵依旧,琵琶声色悠悠。香扇桃花绣,新辞一阕为君奏。如果换个时代,那本应是风花雪月浪漫爱情。而在那个年代,爱却不经时日,随着满清铁蹄的入关,同明朝大厦一并坍塌。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那一夜的杨柳随风,那一夜的柔情如梦啊。时光流转中,还来不及转身,便落红满地,尽染尘埃。只是在逝去的光阴中已不再是一把轻摇添香的桃花扇,而是忠贞,是节义,是无所畏惧,是一腔热血。
月笼秦淮香魂黯。几唱阳关,天涯忍望断。扬花又逐游人转。君去鸿声不复现。
倦理鬓妆诗兴懒。只字微言,殷勤时常念。子规扇上啼新血。同心已结千千遍。
旧颜又添新恨,桃花开了又谢。
爱随花凋零,心亦被埋葬。顺治十二年暮春,她褪却风尘,踩着满地落红,携一袭轻衫,断了青丝,了了尘缘,于栖霞寺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尼。
史书言,李香君后不知所终。本是烟尘女子,又风华绝代。应是富贵荣华,锦衣华食,却逃不过宿命的安排。她凄美决绝地了却了尘世一切,在清初文人孔尚任的笔下成就一段千古流芳。
我想她大概在寺院这样清静之地,方能寻得安宁。
她入寺后的一切,再没有只言片语的记录。我想她或许蓦然惊醒,找到了心灵的归途;亦或携一腔心事,伴青灯古佛,郁郁而终。
世事无常,无论荣枯,无论爱恨,我们就当来过。去时,只需沿着来时的路,不做停留,不加留恋。在几许感叹,几行热泪后,淡然放下,继续远行。
人们都说,寺院更适合疗伤,因为它平和温暖,慈悲安然。我更希望的是,每个途经它身边的人,都洗彻尘埃,淡然若莲。
作者及朗诵嘉宾
作者:矣微尘,凡尘修行者。大千世界,亦尘,亦微。风起而扬,风落而止。个人微信公众号:天地一微尘(ID:tdywch)。
朗诵:丫丫,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子,愿用自己的声音,与一份美好,与一段文字,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喜悦相逢。微信搜索公众号:吟风诵月(ID:yfsy138929463)。
点击下面题目进入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