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有关情况通报
精彩导读
12月7日,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新闻媒体就有关情况采访了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文,现将主要内容通报如下。
记者
第三次国土调查作为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有何重要意义?我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是如何开展的?
谢文
定期开展国土调查是《土地管理法》明确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先后于1984年、2007年开展了两次全国土地调查。2017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进入新阶段开展的重要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调”工作,将其纳入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部署,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力度、保障力度、推进力度,确保了“三调”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全员参与,发改、民政、财政、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统计等部门密切协作,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党委政府主动履责,2.6万余名调查人员,历时三年,有力攻克了我省地形地貌类型多、调查难度大、外业任务重等现实困难,有效应对了春夏多雨、地灾频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全面查清了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上每一寸国土的利用现状。
记者
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相比第二次土地调查,在调查方式上有哪些新的变化?
谢文
“三调”主要形成了数据、分析、图件、系统平台、专项调查等成果。数据成果方面,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查清了全省2067万个地块的地类、面积、分布和权属;掌握了耕地、湿地等13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国土利用状况。分析成果方面,基于“三调”数据开展了基础统计分析、流量流向变化分析和耕地、建设用地等20余项专题分析。图件成果方面,编制了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图、专项调查图、各类自然资源专题图件成果共计150余张。系统平台成果方面,建成了“三级一体、横向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集浏览、查询、统计、分析、共享、服务功能于一体,囊括全省三调及历年土地调查高精度遥感影像、图斑矢量和实地举证照片等海量数据。专项调查成果方面,完成了耕地细化、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耕地后备资源、自然保护地范围界线、开发区土地利用等10项专项调查。
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相比,“三调”在调查内容、分类标准、调查精度、技术方法、成果核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和提升。调查内容更丰富,对城市、建制镇、村庄范围内土地开展细化调查,增加耕地恢复属性等多种信息标注和临时用地等多个单独图层,增设多个专项调查。工作分类更科学,“三调”地类分为13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二调”为8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进一步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细化和调整了建设用地分类。调查精度更高,“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我省还充分利用1:2000基础数据提高底图精度,最小上图面积进一步减小,将“二调”中的线状、零星地物全部图斑化,图斑数量比“二调”增加了一倍多。技术方法更优,采用“全图斑调查,全野外核查”模式,运用具有GPS定位功能、装载底图数据的专业平板设备开展调查举证,拍摄具有坐标、方位角和时间等信息的实地照片。成果核查更严,多轮次开展县级自查、市州监理、省级核查和专项督察,省统计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方质量评估,通过省三调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和全国三调办审定,确保了我省“三调”成果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质量居全国前列。
记者
我省非常重视耕地保护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请问下一步将如何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耕地?
谢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采取了用地报批和动态监测两个占补平衡、全程监管新增耕地开发、强化督察执法、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等有效措施,总体上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但从“三调”数据看,近10年间全省耕地减少了640.43万亩,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耕地“非粮化”趋势明显,必须高度重视、坚决予以遏制。下一步,我们将把耕地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一是压实市县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行刚性考核,落实党政同责。二是深化耕地全程一体化保护,对耕地调查、规划管控、用途管制、占补平衡、综合整治、动态监测、督察执法、考核奖惩等各环节严格把关。三是编好耕地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细化保护管控规则,明确耕地恢复、后备资源开发时序和优先区域,形成耕地保护“一张图”。四是落实耕地种植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严控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稻谷、玉米、薯类等粮食生产,禁止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其他农用地。五是推动建立省市县乡村组六级田长制,强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利用网格化监管。
记者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从“三调”数据来看我省目前的自然生态状况如何?下一步如何科学统筹生态建设?
谢文
“三调”数据显示,10年间我省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等地类合计净增加了403.32万亩,体现了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但同时,我省仍存在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不稳定、不合理的现象,全省有917.93万亩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而又有424.90万亩林地、草地、湿地流向耕地,部分地区还存在坡度25度以上林地被开垦成耕地、25度以下耕地种树的情况。这些与自然地理格局不相符的做法,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又影响国土绿化成效长期巩固。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科学统筹生态建设,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格局。一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二是强化调查监测保护,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视频、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重点区域生态保护、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等情况的监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态、实时、客观、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三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重点生态区域因地制宜开展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人居环境提升、水生态等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三区两线”范围内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四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土地整理复垦,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记者
十年来,我省建设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但同时城镇和农村都不同程度存在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情况,请具体谈下要如何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
谢文
“三调”数据显示,全省建设用地总量2720.18万亩,较“二调”时增加654.34万亩,增幅31.67%,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但同时,我省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的问题仍然存在,城镇地区存在一定数量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的存量建设用地,以及城镇低效用地;农村宅基地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导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覆盖成本高、利用率低,还存在一些危旧房屋、农村空心房等。下一步,将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结构,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是编好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规划管控,引导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适度集中。二是处理好新增与挖潜的关系,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与供地率、闲置土地处置以及耕地保护等情况相挂钩。三是加强开发园区管理,按照“分区合理、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要求,推进园区由粗放外延式扩张向集约内涵式发展。四是大力推广节地技术,收集各地节地效果明显、显著提高土地效益的技术和政策措施,培育新型的节地模式和节约用地典型。五是加强用地监管和问题处置。持续开展月清“三地两矿”,对园区和企业实行“穿透式”监管,推动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月清月结。
记者
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作为最权威、最真实、最准确的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如何做到最有效地共享和最广泛地应用?
谢文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三调”数据是国家法定数据,是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的唯一本底数据。今年6月份,省三调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均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三调”成果应用,各部门要把相关管理数据逐步统一到“三调”底版上来,共建共用一张底图。一是坚持“三调”数据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将“三调”数据作为全省范围内所有地类认定的基准。二是加强数据共享和对接,将各类管理数据特别是林草水湿等部门管理数据,统一到“三调”成果底版上来,形成标准一致、底数一致的“一张图”数据,并通过“三调”数据应用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统一、高效、便捷的基础数据服务。三是依据统一的底图底数开展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应充分应用“三调”成果,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底图底数,有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往期 ·推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许达哲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我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汇报
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听取我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情况汇报等工作
陈文浩主持召开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