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守好耕地粮满仓 推行田长制 守护“饭碗田”
田长制,是湖南近年来积极探索和推行的一项耕地保护制度,旨在通过建立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今年,湖南将在全省推动建立省市县乡村组户七级“田长制”,共同守住耕地红线。
春耕在即,郴州市北湖区三合村种粮大户骆元波,已经在谋划着今年的种粮大计。老骆今年雄心满满,要种3000多亩水稻。
三合花海曾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热门打卡点。一家生态农业公司曾在三合村利用耕地,建设200多亩花海和游乐设施,一年能带来3000余万旅游收入。钱没少赚,但耕地却再也不打粮食了。
郴州市北湖区种粮大户 骆元波:因为我们也是本地人,原来知道这个田的情况,确实水也好,田肥沃,确实荒了也挺可惜。
2021年,湖南在郴州北湖区、苏仙区,以及桂阳县、宜章县、资兴市、浏阳市6个县市区试点“田长制”,探索守护耕地红线的体制机制。复垦三合花海,成为郴州试点田长制后,必须要打的第一场硬仗。
郴州市北湖区田长办副主任 李竑:阻力和难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耕地保护意识不强,第二违法建设主体和当地的村民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里面,第三我们的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一边是可观的经济收入,一边是粮食生产,该怎么选?2021年10月1日,郴州市北湖区依法对这里的70亩违法建筑及250多亩花海、草皮等“非粮化”行为进行整改和复垦。
随后,老骆这些“老庄稼”被请了出来,没有谁比他们更爱惜耕地,他赶忙种上了油菜,今年开春就准备种水稻。
郴州市北湖区种粮大户 骆元波:在三月份我们就要开始播种了,种子现在都买在家里面。
耕地是千千万万个“老骆”的“命根子”。在郴州苏仙区飞天山镇,这里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土地流转、耕地抛荒治理对接会。镇里开出菜单、列好政策红利,为各个村的“田长”和十多位种粮大户牵线搭桥。
郴州苏仙区和平村支书 二级田长 吴宇恒:我们和平村离市区只有40分钟,退草还耕的地也都是良田,希望大家多多考虑下我们的合作方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平村开始种植草皮,草皮卖到全国各地,收入就有10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草皮村”。2020年开始,当地启动“退草还耕”工作,把复垦耕地面积、水利、地段等都一一标明展示。种粮大户吴小京当场拍板,要在和平村流转千亩稻田。
郴州市苏仙区种粮大户 吴小京:首先自己有这个情怀 ,第二个我们种粮的政策越来越好,各种补贴比较多了,再一个我们当地的党委政府、村组干部、特别这个田长对我们很关照。
如今,飞天山镇已完成2万多亩草皮的清退,恢复水稻种植面积1万多亩,曾经的“草皮镇”摇身变成了“米粮仓”。
郴州苏仙区飞天山镇党委书记 黄克宇:加大对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将耕地保护制度化、法制化、常态化,切实守护一方水土,保护珍贵耕地。
为了方便让“田长”们精准了解“饭碗田”的情况,郴州还推出“田长”APP,给连片农田加装“千里眼”,利用“智慧田管”,全天候监控农田里的一举一动。
宜章县白石渡镇高龙桥村党支部书记 二级田长 杨敬:让老百姓明白了土地荒了有人管,发现问题上报、举报有人奖,现在就是田也好耕了,地也好种了。
去年以来宜章借助“智慧田管”系统,已经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21起,责令整改复耕面积146.61亩。
宜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刘海飞:坚持“四个一”的工作模式,即一本台账抓整改,一套制度严考核,一张地图明责任,一个天眼促成效,实现对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覆盖。
在“田长制“的助推下,郴州通过走稻稻油、烟稻菜等轮作耕种方式,2021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6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90.55万吨,增加1.75%。实现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目标。
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 万聚金:通过田长制的落实,形成了合力,传导了压力,又激发了动力,全市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全方位地开展,这也切实稳固了我们的粮食基本盘,让老百姓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
来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往期 ·推荐
牢记“国之大者”!让耕地保护声音传遍三湘四水,深入千家万户
湖南日报: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南永兴四级田长共守“饭碗田”
“穿透式”监管 “全谱图”管理 ,湖南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