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勇强:古代小说名著与通识教育|博雅GE微访谈
受《汉书·艺文志》的影响,中国古人对小说的看法颇为矛盾,既认为小说是“小道”,又指出其中“必有可观”;既认可小说价值,又保持一定距离,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小说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在小说发表逐渐“泛滥”的今日,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古代小说”?古代小说在通识教育中又发挥着怎样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刘老师的访谈,走近古代小说名著吧。
图为《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场景
至于西方的小说观念是否完全适合于理解中国古代小说,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一种小说观及小说史观的形成与影响——20世纪“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现象分析》文章专门讨论这一问题。我以为,用西方小说的标准衡量中国小说的批评观念与方法既有因文体偏见导致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诸多误解,特别是因此遮蔽了一些中国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但另一方面,西方小说及理论,也激发了我们对古代小说的新的认识。在西方小说观念的参照下,中国小说的独特性也同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考与阐释。
今人对古代小说比古人更为重视,当然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研究、包括对小说文体的深入认识有关。由于古代小说的叙事性、形象化与娱乐化品格,由于它对正史所忽略的生活细节与人物心理的揭示,由于它对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表现,由于它对人生经验与情感历程的提炼,古代小说具有其他古代文献所不及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使得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它,并将其自觉地纳入我们的知识体系中,纳入当代文化的建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