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联播

其他

通知 | 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优秀作业奖评选结果

为促进通识核心课建设,提升学生通识写作能力,加强通识核心课学习成果的评定和交流,北京大学教务部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特设立通识核心课优秀作业奖。现公布2022年春季学期优秀作业奖评选结果。Vol.1437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优秀作业奖评选结果本次评奖范围为2022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开设的通识核心课优秀作业。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推选的作业分别进行了评审,现评选结果公布如下。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获奖人:周方绮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走进课堂 | 云端相聚,别样精彩:本学期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圆满结课!

随着2022年春季学期接近尾声,《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也圆满落幕。这是北京大学第一门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学术写作通识课程(课程编号:02035100),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课,至今已连续开设六个学期,并于2021年春季学期由全校公选课改为通选课。本学期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需要,课程教学团队及时优化安排,全面开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在此,让我们一起简要地回顾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吧~Vol.1416云端相聚,别样精彩本学期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圆满结课文/图
2022年7月4日
其他

【获奖名单】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赛报

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获奖名单清晰而有效地思维、表达和写作是21世纪人才必备素养之一。通识教育致力于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写作是通识教育的核心枢纽。2017年11月首次启动的“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致力于全国高校学生搭建通识教育写作能力培养的公共交流平台。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于2021年11月启动,共收到46所高校的514篇课程论文,经评审,共有来自19所高校的36篇文章、39位同学进入决赛。5月22日,第三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决赛在线上举行。本次决赛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黄裕生教授担任评审主席,台湾中原大学教育研究所黄坤锦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卞江副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朱天飚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魏斌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戴从容教授担任评审专家组成员,通过线下论文评审(70%)和线上答辩评审(30%),评选出各类奖项。部分参赛成员在线合影获奖名单姓名学校院系文章名奖次李小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乾嘉时期广州士人的科举参与和社会流动——以顺德县进士、举人为例一等奖陈嘉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从“恐怖谷”看人工智能的主体间性困境一等奖张高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反思《边城》——自然性与现代性交织的悲剧世界一等奖倪枭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生存必需、领袖德能与国家创建——“三重意象”视角下的马基雅维利国家间政治思想二等奖张哲鹏北京大学哲学系作为公共空间的纪念建筑二等奖盛子涵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礼法与时局——曾国藩“丁巳戊午大悔大悟”考二等奖季嘉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论只有出自义务动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一种对康德的辩护与澄清二等奖赵绮文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犹太割礼的医学价值二等奖李寒冰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新冠疫情期间女性优秀抗疫人物报道形象分析——以《人民日报》“一线抗疫群英谱”系列报道为例三等奖丁柯尹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完美主义者眼中千疮百孔的爱—就“虚无的人感受不到爱情”与陈思和教授商榷三等奖范思韵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关于通识教育研究论文征集评审结果的通知

Vol.1378大学通识教育联盟通识教育研究论文征集评审结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总结、推广通识课程教学经验,推动通识教育研究的深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于2021年10月组织了通识教育研究论文征集活动,经初审及复审,最终有24篇论文进入终审。最终,评选出特等奖2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获奖名单如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获奖名单向各位获奖作者表示热烈祝贺!也向积极参与本次征稿活动的各高校教师表示感谢!后续,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将邀请部分获奖作者进行分享,就通识教育实践及教学研究中所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部分获奖论文将在复旦通识教育微信号上推送,以及在《通识教育评论》辑刊上发表。各项活动敬请留意复旦通识教育公众号的动态发布。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处2022年4月编辑
2022年4月12日
其他

走进课堂 | “镜”中风景:“地球与人类文明”课程实习

2021年11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地球与人类文明”在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显微薄片实验室开展了岩石学显微薄片实习活动。本篇推送为您呈现的是该次课程实习的纪实,经授权后自公众号“PKU地球科学虚拟仿真”转载,特此致谢。Vol.1367“镜”中风景“地球与人类文明”课程实习2021年11月15日下午1:00-3:00,选修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地球与人类文明”的本科生抵达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显微薄片实验室,参与岩石学显微薄片实习。共有36位同学参与到此次课程实习中。本次课程实习内容由实习助教李辰卿同学等进行课程讲解,并对同学们的实际观察进行辅导。一、课程讲解本次实习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通过岩石薄片认识不同岩性的特征及其区别,需要对岩石学有基本认识,对矿物的镜下的特征有基本了解。基于此,助教先为同学们讲解了岩石的定义,介绍岩石分类,并对基本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概念及其典型岩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图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普通心理学

方方:以一颗童真的心,去迎接所有将至未至的故事走进课堂&通识经典微访谈&博雅沙龙博雅GE微访谈
2022年3月4日
其他

选课推荐 | "学术写作与表达":新学期,让我们一起点亮学术写作全技能

各位同学,新学期的学习马上就要开始。作为一名新生,你是否担心课程论文、课程报告无从下手?作为一名老生,你是否担心毕业设计、毕业答辩不够专业?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为你助力!本课程涵盖五大模块、由六位老师主讲,带给同学们系统的教学内容与实训体验!如果你对学术写作与表达感兴趣,有需求,不妨花两分钟时间,了解一下这门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安排以及课程福利哦(福利超多)~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走进课堂 | 苍蝇与艺术刍议

“西方美术史”课程是北京大学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为艺术学院丁宁老师。今天博雅哥为大家带来的是丁老师的文章《苍蝇与艺术刍议》。苍蝇并不讨人喜爱,可是它与艺术似乎又有解不开的因缘。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总是可以在艺术作品中窥见苍蝇的身影。本文结合具体的艺术画作,娓娓讲述苍蝇的象征与表现,向我们展现了苍蝇在艺术中的丰富内涵。原来,苍蝇也可以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物。Vol.1349苍蝇与艺术刍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022年1月31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彭錞: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本学期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彭錞老师开设的通识课程《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的课程大纲、课程介绍和学生感言。在本门课程当中,彭錞老师以当代中国法律和社会领域一系列关键变迁与重要问题为重心,通过代入社会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法律精神并运用法律的视角体察社会,从而获得对当代中国社会更富现实感与反思性的理解。Vol.1348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开课院系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怀新杯”第二届经典·阅读·写作大赛征稿

Vol.1341“怀新杯”第二届经典·阅读·写作大赛征稿一、活动介绍“怀新杯”经典·阅读·写作大赛是由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主办、北京大学教务部和元培学院承办的活动,旨在提高本科生对经典文本内容与逻辑的把握能力,促进文化与教育交流,推动通识教育建设。我们诚邀全国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参与比赛,以文会友,雅音共扬,共同探索通识教育的丰富可能。“怀新”取名自北京大学校园中的怀新园,怀新园坐落于燕园西北角,正位于清朝怀新书屋的旧址上。“怀新”见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句“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怀新二字自带生机盎然之感。阅读经典,是和人类历史上优秀的头脑一起思考。此次比赛以“怀新”为名,意在鼓励守正创新。对经典的反观与重审难免具有差异性,我们欢迎各位学友回望学术史,自证“何为经典”,以创作的方式为经典文本注入新的活力。“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此次比赛,我们将特别设置讨论环节。进入复审的优秀作品将在“通识联播”公众号上刊发,我们欢迎读者对文章开展讨论,成文讨论可发送至投稿邮箱tongshi_review@pku.edu.cn,邮件主题请命名为:原文章作品名+读者来信。我们将择优刊发在“通识联播”公众号上。二、参赛对象全国各高校在校本科生。三、评审委员会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会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四、日程安排2022年3月4日投稿截止(提交电子版);2022年3月25日初审结束;2022年4月15日复审结束,公布结果。五、主题范围在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填补原文空白、续写、改写或者重写。示例:《爱弥儿:论教育》是卢梭的名作,该书通过让·雅克对爱弥儿的教育,探讨了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你能否从爱弥儿的角度展开叙述,讨论爱弥儿如何理解让·雅克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在这一被教育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会饮篇》是柏拉图的名作之一,该书写法颇有戏剧性,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爱的阶梯,将爱上升至对不朽的欲求与生产。阿尔西比亚德未攀登至最高,但仍然产生了对爱者的爱。他的闯入注解了哲学生活与世俗情感的张力,也提醒了追求智慧的内在危险性。你能否从阿尔西比亚德的视角展开叙述,来挖掘这一文本的多重面向,呈现自己的思考?柏拉图的对话与笛卡尔的沉思是两种经典的哲学文体,也是两种思考世界与人的方式,各有其特点,彼此之间也有张力和联系。你能否使用一种文体来改写另一种文体,或者借鉴、融合这两种文体,以呈现对某个现实问题的关怀?不同的文体背后不只是审美的差异,还有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古人对同样的事物也使用不同的文体反复咏叹,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怀想了赤壁之战。你是否能使用一种文体改写另一种文体的作品,以此体会文体之间的差异和互动?比如以小说的形式重写一首古诗,或几首古诗(如唱和诗,有较准确系年的某位诗人的同时期诗歌等)。基于小说语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巴赫金(Bakhtim)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复调理论”(polyphony),将陀氏小说解读为“复调小说”。复调小说中多声部杂陈,几种声音和意识各自独立且不相融合。比如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各章节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在还原凯蒂的故事的同时,塑造出了人物关系和各自特点。小说话语隐含着逻辑秩序,有其贯穿性的宗教文化依托。你是否能将经典作品中的事件从不同视角进行改写(比如人称的转换、内外视角的切换),同时不出离作品本身的逻辑和文化观念?经典文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处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脉络之中,并反映着时代精神的某个侧面。你能否展开历史的想象力,在彼时彼地的情境中触碰作者的现实关切,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例如,以乡村建设从事者的身份,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作序。又如,以德国自由学生联盟一员的视角,撰写文章或书信来回韦伯应《科学作为天职》的演讲。再如,选择思想史背景中相互关联的多位作者,设想并展开其相互之间或许超越时空限制的对话。六、文章要求(一)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博雅GE微访谈 | 范后宏:拾级而上——领略数学的价值

本文是博雅哥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范后宏教授的访谈。范后宏教授所开设的“古今数学思想”课程被纳入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在此次访谈中,范后宏老师主要讲到了他所理解的数学的五阶素养结构,并结合具体的例子和教学经历,介绍了他开设“古今数学思想”的动机与思路。
2021年12月12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坛经》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周学农老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坛经》”的课程大纲。本课程以敦煌本《坛经》为主要资料,参照后代流行的各种版本,进行详细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及其文化特点。同时,本课程将介绍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培养阅读古代文献、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的能力。Vol.1326《坛经》开课院系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哲学导论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李猛老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哲学导论”的课程大纲。本课程要求同学通过阅读和分析柏拉图的对话《会饮》和《斐多》与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探索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了解哲学家提出哲学问题的方式,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形态,同时初步完成大学人文学科的基础学术训练。Vol.1324哲学导论开课院系
2021年11月28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普通统计学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普通统计学”的课程大纲,授课教师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房祥忠教授。统计,作为现代生活、工作和科研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和实用技能对同学们今后的助益良多。在本门课中,房祥忠老师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在课堂中展现统计学作为方法论科学及实用性技能的双重面向。Vol.1320普通统计学开课院系
2021年11月21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利用真菌生产“小行星土壤”可行性分析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科老师开设的“现代天文学”课程是上学期的通识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为该课程的优秀作业,作者是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高慧泽。本文在2021年春季学期北大通识核心课优秀作业评比中,获得“系列IV.
2021年11月14日
其他

博雅GE微访谈|马啸:从寻常处认识政治学

本文是博雅哥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啸老师的访谈。马啸老师在本学期开设的“政治学原理”课程被新纳入北京大学通识核心课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在此次访谈中,马啸老师与小编讨论了有关于政治学这门学科的诸多方面。政治学是一门关心和研究什么问题的学科?它是如何形成的?政治学的学习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有什么帮助呢?它和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对此马啸老师均分享了极为精彩的想法,他认为政治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这门课中理解身边的政治现象是可以被合理自洽地解释的,这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社会现象能力大有裨益。Vol.1315微访谈从寻常处认识政治学——马啸老师访谈录Q:马啸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政治学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主导性的科学”,但或许正因为这个定义的模糊性,大家往往对政治学关心和研究的问题不甚明晰,所以首先想请您向大家介绍一下政治学这门学科。谢谢你的提问。我首先想说的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大学里面一个学科研究和教授的内容和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直接接触到的经验现象肯定会有不同。相比起自然科学研究的抽象性,社会科学更加特别的一点是,它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观察的差异。当然,日常政治的确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只是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和人们对政治的日常讨论并不相同。
2021年11月12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大学国文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张学谦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大学国文”的课程大纲。本课程的主题为“古典文本与古代文化”,意在通过对古代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展示通向古典文本的路径,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典和文化的体认。课程以时间为线索,选择古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本进行介绍与阅读,尤其注重选取对古代文化、历史、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源头性文献。Vol.1314课程大纲大学国文课程大纲开课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授课教师:张学谦学分:2教师介绍张学谦,男,1988年生,山东滕州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关研究,现阶段关注的方向为经学文献、谶纬文献及版本目录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在《文史》《中国哲学史》《国学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课程介绍本课程的主题为“古典文本与古代文化”,意在通过对古代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展示通向古典文本的路径,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典和文化的体认。课程以时间为线索,选择古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本进行介绍与阅读,尤其注重选取对古代文化、历史、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源头性文献。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20%(2)期中报告40%(3)期末考试40%课程大纲9月16日
2021年11月10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浅析中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本文是北京大学上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安思成。本文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三个主要方面讨论了中国发展核电的正面意义。作者收集了翔实的数据和材料,论述有条不紊,并出色地实现了数据可视化,为本文增色不少。Vol.1310优秀作业浅析中国发展核电的意义安思成|2020级本科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急剧增长,使得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能源供给缺口逐年扩大,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同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也被提上国际日程,发达国家试图通过限制中国碳排放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从经济增长和矿产资源的角度切入,说明了未来核电发展的巨大空间,并论证了发展核电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本文还从宏观经济与就业、燃料成本和发电稳定性三个角度阐释了核电相比于火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显著优势及其优良的经济性。最后,本文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论述了核电在减少碳排放上独有的优势。关键词核能
2021年11月3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水的利用: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阶梯

本文是2020年秋季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地球与人类文明”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本科生胡婷婷。火的使用对于推进人类文明的意义是重大的,烹饪为一类重要的应用。借由水进行的烹饪,样式、效率和稳定性有显著提升。胡同学在文中讨论了水烹的历史、形式、特点和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关联。Vol.1309优秀作业水的利用: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阶梯胡婷婷
2021年10月31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影片精读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影片精读”的课程简介、教学安排和参考书目。本课中,戴锦华老师会以10-12部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著名影片为例,讲授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并就电影所呈现的诸多社会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Vol.1302课程大纲影片精读课程大纲开课院系:中文系授课教师:戴锦华学分:3教师介绍戴锦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开设《影片精读》《中国电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性别与书写》等数十门课程。其与孟悦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1989年)是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专著,1986年于北京电影学院主持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史论专业,1995年于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文化研究机构。她曾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10余部。专著与论文,被译为多种文字。代表作:《浮出历史地表》、《雾中风景》、《隐形书写》等十余部。课程简介本课拟以10-12部近年来世界各国的优秀影片为例,讲授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2021年10月19日
其他

课程大纲|政治学原理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啸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的课程大纲、课程介绍和考核方式。课程中马啸老师将围绕什么是政治以及如何从政治学的视角认识现实政治生活展开教学过程,通过阅读、分析与讨论提升学生的政治分析综合能力。Vol.1301课程大纲政治学原理课程大纲开课院系:政府管理学院授课教师:马啸学分:3教师介绍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理想国》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北京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通识核心课程“《理想国》”的课程大纲,授课教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吴飞教授。本课将带领同学精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文本涉及的基本问题,并对相关哲学命题,如正义、灵魂、不朽、样式等,形成实质性的思考。Vol.1296课程大纲《理想国》课程大纲开课院系:哲学系(宗教学系)授课教师:吴飞学分:3教师介绍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宗教人类学、基督教哲学、比较文化研究、清代礼学史等。主要著作包括《麦芒上的圣言》、《浮生取义》、《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人伦的解体》、《生命的深度》等,其随笔集《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201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将带领同学精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希望同学首先对文本中的基本问题有个清晰的了解,逐渐学会对相关哲学问题,如正义、灵魂、不朽、样式的实质思考。课程要求每个同学需要课前认真阅读指定材料,讲授课认真听讲,每周参加小班讨论。提交三篇论文。成绩比例1.小班课表现30%2.第一篇论文20%3.第二篇论文20%4.第三篇论文30%课程大纲9月16日导言:苏格拉底之死与《理想国》参考,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第七封信》阿里斯托芬《云》9月23日第一卷开头至336b19月30日第一卷读完第二卷至358e110月14日第二卷余下的读完第三卷至401d410月21日第三卷读完10月28日第四卷至445a111月4日第四卷读完第五卷至457c5交第一次论文11月11日第五卷读完,第六卷497c11月18日第六卷读完11月25日第七卷至521c112月2日第七卷读完交第二次论文12月9日第八卷12月16日第九卷12月23日第十卷交第三次论文教学书目中译本
2021年10月8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地球与空间——地球部分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带来的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郭召杰教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地球与空间”——地球部分的课程大纲。“地球与空间”是面向北京大学非地质与空间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增进大家对地球演化历史、行星空间等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同学们能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问题等。本课程地球部分重点围绕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颗美丽星球,介绍它的内部结构与演化历史、气候与能源问题、人类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历程等内容,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为了能增进学生对地球科学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和趣味性,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了室内矿物与岩石实习、虎峪野外实习、参观地质博物馆等内容,使课程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得到极大的增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不仅建立起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也能够以所学关照世界,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Vol.1295课程大纲地球与空间——地球部分课程大纲开课院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授课教师:郭召杰学分:2教师介绍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不存在的“漫游女子”(Flâneuse)

本文是2021春季学期的通识核心课程“社会性别研究”课上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社会学系的刘佳雨。注意到“漫游者”(flâneur)传统对于女性的排斥,本文选取文学、艺术与日常的多个视角,探索这一现象的历史与现实,并结合对于城市性别空间的研究,讨论了“漫游女子”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双向互构关系,为城市性别空间的塑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Vol.1283优秀作业不存在的“漫游女子”(Flâneuse)——一个关于城市性别空间的讨论刘佳雨
2021年9月15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不要驯顺地走进良夜”

本文是核心通识课程“国外社会学学说(上)”课上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刘佳雨,写作本文时为大一学生。作为准备,本文首先说明了托克维尔作为法国人探索美国民主的立场,其次澄清译名中“美国”与“民主”造成的所有格局限。本文通过贵族与民主、平等与自由四重图式的辨析,指出整全自由的难以安放,并说明托克维尔讨论美国的民主,实质目的是通过探索“民主的艺术”来治疗民主可能带来的专制悖谬。Vol.1281优秀作业“不要驯顺地走进良夜”——《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刘佳雨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课程感言 | 演示物理学

本文是本学期的核心通识课程“演示物理学”课上的课程感言。“演示物理学”是2021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之一。来自各个院系的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这门课程的喜爱。Vol.1278课程感言“演示物理学”课程感言“
2021年9月5日
其他

沙龙纪实 | 在影像符号和社会议题之间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影像与社会”的沙龙纪实。沙龙上,十组同学带来了自己反映现实议题的影像作品,与吴靖老师及其他沙龙参与者对谈。这些作品囊括了摄影集、拼贴、广告、纪录片、微信推送等多种形式,还涵盖了猫文化、偷窥、泥塑、二次元性别问题、粮食问题、环保、华裔子女生活、性别认知、报刊亭消逝、建筑交替等多种主题。Vol.1273沙龙纪实在影像符号和社会议题之间2021年6月15日下午1至3点,通识核心课程“影像与社会”沙龙顺利举行。沙龙上,十组同学带来了自己反映现实议题的影像作品,与吴靖老师及其他沙龙参与者对谈。这些作品囊括了摄影集、拼贴、广告、纪录片、微信推送等多种形式,还涵盖了猫文化、偷窥、泥塑、二次元性别问题、粮食问题、环保、华裔子女生活、性别认知、报刊亭消逝、建筑交替等多种主题。同学们首先介绍了都市中流行的猫文化。同学们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法探究了相关问题。研究发现“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女性群体是猫经济的主力之一。”据此,同学们随即访谈了几位女性都市养猫人。图为相关图表相关结论以文字报告和访谈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在沙龙中。讨论结束后,吴靖老师提出在历史上,当西方国家中产阶级显著增多时,养狗的人明显增多了。国人现在养猫的热情还可以被放在东亚文化背景中分析。图为纪录片剪影第二组同学以“被凝视的女性”为主题,拍摄了创意短片。短片内容包括访谈和同学们自己创作的小剧场。短片关注女性因为跟踪、偷拍等活动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呼吁社会对女性的理解、包容与帮助。在社会讨论中,这个主题由于性别体验不同,或多或少是被边缘化的。摄像机拍摄的主观镜头有能力让他人感受被偷拍者的真实心境。对这种主题的尝试很值得鼓励。图为课堂展示留影图为老师在聆听第二组的讲解同学们还讨论了饭圈中的“泥塑”行为。“泥塑”又称逆苏,是粉丝将男性偶像塑造成女性的行为。同学们剪辑了丰富的访谈片段和P图、寄送小卡等“泥塑”活动的资料,富有趣味地向所有沙龙参与者解释了泥塑文化。第四组用短片讨论了二次元中的性别问题。影片讨论了二次元文化塑造的性别的刻板印象等话题。影片以访谈为主,多位同学基于亲身经历,结合案例,讲述了自己认知到二次元中男性凝视的过程。影片剪辑活泼、生动。图为纪录片截图第五组同学从近期选秀倒奶、袁隆平院士去世等热点事件出发,讨论了粮食短缺问题。他们撰写了一条讨论粮食安全问题的推送,并拍摄了广告。图为课堂留影图为推送截图第六组以干货满满的短片提出了环保和能源议题。影片充斥着丰富详实的细节与数据。影片结尾提到,我们现在已经将塑料吸管更换为纸吸管,看似已经为环保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在全世界产生的塑料垃圾中,塑料吸管只占到0.003%,一些科学研究也显示,生产纸吸管不一定比生产塑料吸管节约能源。我们仍旧面临严峻的未来。走近环保的第一步,或许是要多学习真正的环境知识。第七组以拼贴的手法展示了几代华侨的生活图景。作品涉及他们初入异国的迷茫和不安,其子女回到故土时关于国族身份的迷茫、纠结……作品分为三个篇章,采用后媒介的手法,将影像和文字结合叙事。图为作品截图第八组以“报刊亭的消逝”为主题拍摄了短片。虽然拍摄前,同学们很快达成了拍摄主题的一致,但拍摄却几经坎坷:先是报刊亭老板拒绝拍摄、后是地图上标有的报刊亭消失不见……所幸同学们通过其他方法收集到了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完成了纪录片。第九组同学拍摄了组员杨天宇的个人纪录片。由于做指甲、化妆、留中长发,杨天宇行走在大众性别认知的边界线上。比起因误解而愤怒,他的态度是游戏其中。影片包括杨天宇的日常美甲和一场他和朋友们关于性别扮演、性别利益的对谈。展示时,杨天宇同学提到:“虽然男性看起来像一个既得利益者,但是父权社会实际同时在压抑两个性别。”最后一组同学的展示题为“新旧之间”。他们将镜头对准燕园内的建筑,展示了今昔对比中,燕园的建筑之美。沙龙最后,吴靖老师提到:这次展示是希望将大众文化里,视觉上被我们不经意忽略的视觉符号背后的社会议题挖掘出来,做一部分理论上的思考。希望本学期的课程能够帮助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对相关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
2021年8月23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分离运动的“异化”与“外化”

本文是通识核心课程“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课上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徐伟喆。本文为一篇论文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对菲律宾南部“阿布沙耶夫”组织的恐怖行为研究和动机分析,探讨菲律宾潜藏已久的深层民族矛盾和分裂倾向,并给出了菲律宾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Vol.1271优秀作业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分离运动的“异化”与“外化”——冷战后“阿布沙耶夫”组织的恐怖主义倾向及其国际性影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21年8月19日
其他

课堂实录 | 公共财政学

本文是2021年春季学期的通识核心课程“公共财政学”的课程实录,授课教师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李玲教授。课堂中,李老师以对玉米与大麦的消费为例,结合坐标图,对比消费者效用在政府征税与消费者收入等价变化两种情况下所受的影响,解释“超额负担”这一概念。Vol.1267课堂实录公共财政学课堂实录超额负担李玲
2021年8月9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现代天文学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现代天文学”的课程大纲,授课教师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助理教授王科。本课程希望通过对天文基本概念的讲解,对天文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前沿的介绍,包括天文的发展历史、太阳系与行星、恒星、星系、以及宇宙的演化等,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尤其是非天文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天文的一些常见概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Vol.1261课程大纲现代天文学课程大纲开课院系:物理学院授课教师:王科学分:2教师介绍王科,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2012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期间(2008-2011年)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学习。2011-2012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Kapteyn天文所任Erasmus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灵性作为科学与宗教的中间道路

本文是通识核心课程“化学与社会”课上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7级本科生华钰炜。本文在2020年北大通识核心课优秀作业评比中,获得“系列IV.
2021年7月19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公共财政学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公共财政学》的课程大纲,授课教师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分析框架,讨论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门课程将结合中国国情及国内外经验,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研究政府支出、税收等对社会福利和国民行为的影响。Vol.1252课程大纲公共财政学课程大纲开课院系:国家发展研究院授课教师:李玲学分:3教师介绍李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木兰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年)和博士(1994年)。李玲教授是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第十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担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是国内最早提出政府主导公共卫生医疗的学者之一。教学提示什么是公共财政学?公共财政学也称为公共经济学,在国外是经济学本科生的必修课。公共财政学是研究如何应对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学。公共财政学既包含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前沿,又深刻影响治国理政的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是国家治理的利器。此次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国的公共财政造成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给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财政带来机遇。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财政学?公共财政学是主要介绍政府及其收支行为的学科,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行为,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分析框架,讨论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门课程将结合中国国情及国内外经验,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研究政府支出、税收等对社会福利和国民行为的影响。课程首先介绍全球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况、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然后介绍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公共选择理论等基本理论概念。课程还将介绍有关政府支出的内容,包括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收入再分配和扶贫支出、转移性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课程介绍有关政府收入的内容,包括公共财政收入的概述、税收理论、税收制度,并讨论税收的效率、公平和效应。最后,课程将介绍中国财政体制改革。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将包含大量公共财政领域的现实议题讨论,包括国有企业与公共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改革、社会保险、扶贫项目和抗疫等话题。教材与参考书目《财政学(第十版)》,哈维·罗森,特德·盖亚,中文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版本为:Public
2021年7月5日
其他

课堂实录 | 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的课堂实录,授课教师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熙国老师。孙老师认为,《易经》是古人对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是祖先探索和把握物质世界规律的最早尝试和智慧结晶,其生命力不在于卜筮的形式和内容,而在于它同整个中国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在于它所蕴含着的人类智慧的精华。我们研究《周易》,应当注重于它所倡导的人道观念和人文精神,注意研究其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思考其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Vol.1251课堂实录“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讲稿(摘要)《易经》是一部难读的书,但它为什么吸引了古今中外那么多的学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又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力之深。其实,不唯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给予《易经》以极大关注的思想家可谓比比皆是。如王弼借《易》开启了魏晋玄风(《周易》《老子》《庄子》三书,时人号为“三玄”),程颐、朱熹等宋代大儒借《易》建立了新儒学体系,王夫之借《易》阐衍了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等等,无不如是。古今治易,仅成书者即有三、四千家,单是这一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易经》为什么会引无数圣贤竟折腰?有人把这一点归结于同《易经》具有密切联系的所谓预测功能。但事实上,《易经》真正的生命力决不在于它所具有的卜筮的形式和内容,而在于这本书的特殊性质,在于它同诸子之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在于它所蕴含着的人类智慧的精华。图为孔颖达主编《周易正义》(宋监本)朱伯崑先生说:“中国哲学就其所依据的思想资料来说,有四种类型:周易、四书、老庄、佛学。”在这一意义上,有人说:“不懂周易,就很难懂中国哲学;不懂周易,就很难真正理解中国文化。”郭沫若说,《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这座神秘的殿堂又是由神秘的砖块砌成的,同时又加上了三圣、四圣的塑造,所以,直到现在还散发着神秘的幽光。面对这样一个对象,我们无论盲目地推崇和赞扬,还是刻意地回避和躲闪,神秘其神秘,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办法就是要和它面对面,把它放到阳光下面,因为神秘最怕见阳光,神秘最怕面对面。所以,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直接面对《易经》原典,通过对《易经》六十四卦原文的逐字逐句的解读,领会《易经》思想的本义,领会《易经》和先秦诸子、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关系,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关系,从而撩开被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蒙在周易上面的神秘的面纱,还《易经》以本来面目。用郭沫若先生的话说,就是让《易经》自己来说易经,这时我们会看到怎样的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舞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是卜筮之书,还是哲学之书?是历史之书,还是文学之书?抑或如有人所说是一部兵书?其实,在产生《易经》的时代,学科还远没有发展到分化的程度,不同的学派也远未形成,因此,《易经》是一部具有综合性的文化典籍,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它不专属于某家某派。儒、道、墨、兵、阴阳、法、农、名等诸家之说,皆以《易经》为源头,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史学、伦理、美学、政治、管理、科学、宗教等,在《易经》中亦皆见其端绪。《易经》一书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原初性,主要是由《易经》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易经》作者的古朴原始的思维方式和“类化意象”的认知方式决定的。对这样一部书的基本定位,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是对我们祖先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是对我们祖先对他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的整体认知和直观把握;《易经》是我们的祖先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是我们的祖先探索和把握物质世界规律的最早尝试和智慧结晶。图为《周易》乾卦《周易》的学习和研究,必须走出占筮迷信的误区。人们关注《周易》,决不是因为它能预知未来,事实上,《周易》也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那种把《周易》的现代价值盲目地归结为预测的想法和做法,既是对《周易》的无知和误解,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周易》特别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注重人的道德修养,特别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它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神道相对立的人道观念和人文精神。我们今天所见的以《周易》名义出现的许多迷信的内容,实是后人附会的结果。因此,在当前的《周易》研究中应坚决克服本末倒置的现象,坚决反对一些人直接或间接地热衷于作为《周易》的形式和外衣的占筮或所谓预测功能,注意把《周易》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带有的占筮形式和后人的占筮迷信同《周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和科学的内容区别开来,注意研究《周易》所包含的古老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信息,注意研究《周易》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注意研究《周易》同整个中国文化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注意研究《周易》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鑫淼
2021年6月19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罗炜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的课程大纲与学生感言。中德文化关系是东西方文化内部两种核心子文化——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和作为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课程旨在从德语国家知识精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特定角度来揭示、阐明和佐证这种意义。本课程首先对中德文化交互关系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与德语语境中的中国图像演变脉络进行概述,以此为基础重点推介、研读和评析十八至二十世纪德语地区重要哲学家和文学家如莱布尼茨、康德、亚斯贝斯、歌德、席勒、卡夫卡等人涉及中国及其文化的代表性著述。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中文功底,较好的英文或德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视野并为深化相关研究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Vol.1250.1课程大纲德语名家中国著述选读课程大纲开课院系:外国语学院授课教师:罗炜学分:2教师介绍罗炜,女,1968
2021年6月16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熙国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的课程大纲。课程较系统地讲授《周易》一书的基本性质和六十四卦的基本内容,阐释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之间的关系,呈现周易古经和先秦诸子的基本样态,探讨周易古经在先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以此提升选修者学习和研究先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素养。Vol.1249.1课程大纲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课程大纲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授课教师:孙熙国学分:2教师介绍孙熙国,现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孙熙国教授著有《唯物史观的确立与人的本质的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对象与整体架构》《先秦哲学的意蕴》《大道之源:易经》(第一作者)等,主编全国高中统一使用教科书《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高校哲学专业统一使用教科书《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较系统地讲授《周易》一书的基本性质和六十四卦的基本内容,阐释周易古经与先秦诸子之间的关系,呈现周易古经和先秦诸子的基本样态,探讨周易古经在先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以此提升选修者学习和研究先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素养。(二)课程大纲第一讲
2021年6月14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视线与呈现间的对象化张力的消解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带来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影像与社会”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2018级本科生方周诺亚。作者从《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一书的内容出发,在进行整理和归纳的同时,从视线与他者呈现两方彼此间的张力出发,思考从古代到近代,社会纪律化文明化的背后所隐含的主体性的消解问题。Vol.1248.2优秀作业视线与呈现间的对象化张力的消解——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读书报告方周诺亚
2021年6月13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影像与社会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靖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影像与社会”的课程大纲、教师访谈与学生感言。吴靖老师的这门课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以及这些媒介的技术性、社会性和文化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视觉文化理论有一定的阅读,能够用来分析当下各种社会现象。Vol.1248.1课程大纲影像与社会课程大纲开课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授课教师:吴靖学分:2教师介绍吴靖,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美国爱荷华大学传媒研究系,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著有《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译有《媒体垄断》、《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研究领域包括传播与媒介技术的社会理论、批判媒体与文化研究、视觉文化研究、新媒介技术的社会使用与文化史、新媒体与创意产业等。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影像是一种传播方式,与文字、声音一起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表意体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影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感知范围与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又补充或替代了许多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字和交谈。与其他各类表意方式相比,影像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直观、感性、轻松和奇观式的表意体验,成为许多社会传播所青睐的媒介,而广告、新闻、宣传、娱乐等活动对视觉符号的偏爱又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影像爆炸,影像已经超越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这门课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建构与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以及这些媒介的技术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本课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视觉文化理论与社会理论,探讨视觉表意的技巧和方式,人们解读和体验视觉符号的过程,以及观看所造成的社会关系;二是简单介绍上述几种媒介出现、发展和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文化史与社会史,重点在于这些媒介社会使用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考察技术与社会相互塑造和影响的方式;三是通过案例讨论影像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考察影像如何维护、质疑或改变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性别观念、有关自然和科学的观念、民族意识、阶层意识等。三个方面相互穿插,构成对影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批判性考察。教材:本课程没有单一的教材,每节课都会有相应的阅读材料,推荐阅读的书单在最后列出。(二)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对影像文化塑造和影响当代社会流行观念的程度和方式有所认识。2、对几类主要的影像媒介技术与机构的历史与沿革有一定的了解,并初步了解研究媒介社会史的方法论和问题框架。3、对视觉文化理论有一定的阅读,能够用来分析当下各种社会现象(三)课程提纲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单元,一共15次课。每次课程下面所列阅读材料,是必读部分,需要在课前完成阅读。几次讨论课的内容,是对前几周讲座内容的案例分析和延展。最后的参考书单选读。3/9
2021年6月13日
其他

课堂实录 | 发展心理学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发展心理学”的课堂实录,授课教师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课堂中,苏彦捷老师讨论了个体在成年早期生涯的一个重要内容:工作。苏老师讨论了个体在找工作时经历的发展过程,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个体特点之间的关系。Vol.1247.2课堂实录发展心理学课堂实录苏彦捷
2021年6月11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发展心理学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苏彦捷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发展心理学”的课程大纲、课程安排与参考资料。以下是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团队写给同学们的一段寄语:“欢迎各位同学修读《发展心理学》课程。在这门课,我们将一起回溯个体生命的起源,并走过一生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认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Erik
2021年6月11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简明量子力学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简明量子力学”的优秀作业。作业是课程的课后讨论简报。简报中展示了各小组的分工安排,讨论过程以及结论。Vol.1246.2优秀作业《简明量子力学》课程优秀作业《简明量子力学》课后讨论简报我们说的不一定都队一小组成员及分工安排二观点的演化具体讨论过程第一次讨论(线上)在讨论判断真假之前,我们首先讨论了是否像存在美与更美一样的“真与更真”的区别,喻希元同学认为真是不能被量化地具体比较的,蔡文婷同学由此提出区分两种真的理论:不变的普适真理和在特定条件下为真的理论,并首先着重讨论前者的标准为何。第二次缪辰同学讨论提出了对存在唯一不变的真的理论的质疑:引用波普尔的说法,认为不能被实验确认的理论就不能确认为真,甚至实验的作用也只能是证伪,而不能从归纳中总结出该理论能够一直适用。小组讨论后仍然调整并采用了原先的看法,认为在正确的方法论下能够不断接近真理,从归纳当中也能得出在一定条件下为真的理论。之后讨论概括了三条判断理论为真(或者接近于真)的标准。初步认为同样的标准不能用来判断美。第三次线上讨论,李宇轩同学和热合玛同学在查阅资料后补充了认为同样标准不能判断美丑的理由,并修改了之前的一些表述。结论及其分析区分两种真的理论,第一种是不变的、普适的、客观的、唯一的科学真理,第二种是在一定条件下为真的理论。对于第一种真的理论而言,现有的理论只是在不同程度上接近了它,或者认识到了它部分的特殊形式,人类科学知识的进展能让我们逐渐接近这个统一的理论(它可能会以比物理上的“大一统理论”更广泛的形式出现)。我们认为,它具有如下标准:一,普适性:能够统一地解释各个领域,而不需要特别做出宏观或微观等人为的区分;二,有效性:更接近为真的理论应当能尽可能多地解释过去的观察或数据,并预测新的现象;三,简洁性:在表达形式上,更接近于真的理论应当使用更少的假设,用更少的公理表达。这些标准的客观意味着独立于人而存在,独立于社会文化、个人因素和生物构成。真理并非是被人类发明的,而只是人类通过知识的累积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的。在这些标准与具体的社会条件、特定的假设的共同作用下,也会有在一定条件下为真的理论(它们往往会被发现是更接近第一种真理的理论的特例),例如经典力学的一些结论在特定条件下是真的,虽然它对量子力学所描述的世界就缺乏解释力,但也不能认定经典力学为假。这种具体的、有条件的、能指导实践的知识将会在历史过程中一直增长积累下去,并在不断的转换与更替中越发接近更普适、有效、简洁的标准。我们认为,同样的标准不能用来判断具体事物(如花、音乐、绘画)的美丑,甚至,不存在作为不变的客观准则的美的标准,理由如下:一,美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和人类(或者动物)的生物构成密切相关,感受到美意味着快乐。如果用判断科学真理同样的普适标准衡量美,那么就要求所有人(乃至生物,或者外星人)一致产生美的感受,但并非所有主体都能有条件产生这样的感受;二,美不是一个孤立于人的客观真理,而是一个主体与其被认识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所以如果说有像真的理论一样真的美,那么也只能是上述第二种意义上的真与美:任何被认为是美的事物,都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被特定主体认为是美的;三,多伊彻认为无论是花还是蜜蜂,都在进化的过程中无意遵循了某些客观美的标准。我们认为,并不需要一个与客观真理并列的客观美来解释,最为普适的真的理论可能足够以数学方式解释生物为何在进化过程中遵循了被认为是美的这样的形态。三讨论流程与进展我们小组总体的流程设计思路是尽可能高效、专注地完成讨论,规避时间浪费和极限操作,故在较早的时候(讲完量子测量)交流报告思路,给大家充裕的时间搜集信息,改善讨论效率,具体流程如下:一、我们在量子测量一讲课后约定在微信群聊中每位同学交流了各自对“真与美标准”的基础思路,讨论后初步确定方向,每位同学在接下来的近两周中依据自己的兴趣方向搜集资料(相关文献、音视频资料等);二、每位同学各自搜集相关信息,准备小组线下汇报;三、在35
2021年6月9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简明量子力学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飙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简明量子力学”的课程大纲。本课程试图向北大所有学生,包括文科生,严肃而又通俗地介绍量子力学。通过本课程的介绍,让非物理专业学生初步理解现阶段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有能力辨认日益鱼龙混杂的真假量子技术;更加理性地认识科学的发展;同时本课程也希望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量子力学及相关研究的兴趣。Vol.1246.1课程大纲简明量子力学课程大纲开课院系:物理学系授课教师:吴飙学分:3教师介绍
2021年6月9日
其他

怀新杯 | 乌托邦后记——与老人的对谈

本文是第一届“怀新杯”经典·阅读·写作大赛二等奖作品,作者是马龙霄,现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哲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本文中,作者续写《乌托邦》第二部分的末尾,以尝试构建奴隶的生活,并且尝试解释这样的一种生活。Vol.1245怀新写作乌托邦后记——与老人的对谈马龙霄
2021年6月7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在海卫一和海卫五上看海王星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太阳系中的科学”的优秀作业,作者是清华大学的敬沁潮。他用Stellarium模拟了在海卫一和海卫五上看海王星的情况。2020年初,北京大学教务部与清华大学教务处开始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学分互认。“太阳系中的科学”是北京大学向清华大学开放的课程之一。Vol.1244.2优秀作业在海卫一和海卫五上看海王星清华大学
2021年6月6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太阳系中的科学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推送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太阳系中的科学”的两则优秀作业,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柳霏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7级本科生金宇烽。在这两则作业中两位同学分别讨论了与行星的视运动以及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相关的若干问题。Vol.1243优秀作业“太阳系中的科学”作业两则杨柳霏
2021年6月4日
其他

优秀作业 | 进化的“选⺠”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带来的是本学期通识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B)”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宇伦。在本文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生物进化论的模型,在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的不断循环下,不同种的生物逐渐演化适应环境,最终由哺乳动物赢得了新生代的生存竞争,从而占据了大量的生态位。此外,在社会学中也存在极为相似的“社会选择”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的思维结构或⾏为模式的“基因”,即种群文化,成为筛选对象,在⽂化传统的传承或者交流冲突过程中实现社会选择。Vol.1240.2优秀作业进化的“选⺠”吴宇伦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普通生物学(B)

今天博雅哥为大家带来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佟向军教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B)”的课程大纲、考核方式以及参考资料。普通生物学(B)是一门带领大家探索生命的奥秘的课程。本课程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讲述了生命的形成与延续。从生命结构的基础——分子与细胞,到生命的起源、演化及多样性,这门课程将带大家了解生命的遗传密码,个体的发育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不仅能够满足大家对于生命这一普遍而又神秘的存在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家形成一个较为全面而又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Vol.1240.1课程大纲普通生物学(B)课程大纲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授课教师:佟向军学分:2教师介绍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郭秋菊老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的课程简介、课程形式、教学大纲、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历届选课学生感言。本课程为北京大学最早开设的通选课之一,旨在围绕核科学开展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并培养学生相关能力,使学生能参与关于核能与核技术问题的一般讨论。Vol.1239课程大纲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课程大纲开课院系:物理学院授课教师:郭秋菊学分:2教师介绍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怀新杯 | 登攀欲爱的阶梯

本文是第一届“怀新杯”经典·阅读·写作大赛二等奖作品,作者是聂畅来,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2020级本科生。《会饮篇》是柏拉图最为著名的对话录之一,讲述了苏格拉底一席人在酒会上赞颂爱神的故事。整个酒会的高潮在阿里斯托芬的创世神话、苏格拉底的爱欲阶梯出现。他们两人一个认为爱情是对自己的补全,一个却认为对美的攀登。假如在《会饮篇》的结尾,阿尔西比亚德没有闯入酒会,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又会如何辩个清白?基于这个想法,聂畅来同学向我们展示了“第二天的故事”。Vol.1238怀新写作登攀欲爱的阶梯聂畅来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博雅GE微访谈 | 佟新:性别平等问题其实是一些基本常识

本文是博雅哥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的访谈实录。“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课程在北京大学开设时间长达20年,于今年被纳入通识核心课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课程开设的初衷在于希望能在校园里推广性别平等的理念。课程从文化、身体与性以及经济与劳动的三个体系讨论性别不平等和这种不平等的再生产;也强调三者在实践中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经验的关照。佟新老师围绕该课程的内容设置、性别研究与两性平等以及高校性别课程建设等话题进行讨论。她想跟同学们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对发生在身边的性别问题或性别不平等进行反思。Vol.1237.2微访谈性别平等问题其实是一些基本常识Q:您所开设的《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课程本学期被列为通识核心课程,能否请您先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门课?这么多年来,您在课程内容上有哪些调整和变化?“
2021年5月23日
其他

课程大纲 |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老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授课安排及考核方式。“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来理解、分析和反思性别身份的社会建构过程,以及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领域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本课程引导同学们学习批判性地反思知识产生的过程、寻找社会变迁的力量,特别是对中国社会存在的性别关系进行反思,以期迈向性别平等的社会。Vol.1237.1课程大纲社会性别研究导论课程大纲开课院系:社会学系授课教师:佟新学分:2教师介绍
2021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