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作业 | 浅析中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通识联播 2022-06-09

本文是北京大学上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安思成。


本文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三个主要方面讨论了中国发展核电的正面意义。作者收集了翔实的数据和材料,论述有条不紊,并出色地实现了数据可视化,为本文增色不少。


Vol.1310

优秀作业



浅析中国发展核电的意义


安思成|2020级本科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急剧增长,使得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能源供给缺口逐年扩大,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同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也被提上国际日程,发达国家试图通过限制中国碳排放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从经济增长和矿产资源的角度切入,说明了未来核电发展的巨大空间,并论证了发展核电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本文还从宏观经济与就业、燃料成本和发电稳定性三个角度阐释了核电相比于火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显著优势及其优良的经济性。最后,本文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论述了核电在减少碳排放上独有的优势。


关键词


核能 能源安全 能源结构 核电经济性 碳中和


一、发展核电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事关国家命脉的战略资源。在当今世界,能源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战略筹码。世界各国围绕能源霸权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国家利益也紧紧围绕着能源安全战略展开。因此,保障能源安全成为了21世纪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1979-2018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4%。与此同时,我国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甚至在2002-2005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一度超过GDP增速(见图1、图2)。


图1  中国GDP和能源消费总量(2001-2020)


图2 中国GDP和能源消费总量增速(2002-2020)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能源缺口不断扩大。即使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等诸多因素,仅仅依靠常规的化石能源也难以继续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发展新能源产业迫在眉睫。


人均资源紧缺给我国带来的除了能源供给不足外,还有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分别于1993年、2007年和2008年成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净进口国,且自2006年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而石油对外依存度更是在2018年达到了惊人的74.8%(见图 3)。中国国内能源的短缺,特别是石油的短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能源瓶颈已成为中国崛起的“阿基里斯之踵”。中国在传统化石能源上越来越依赖进口,这将大大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倘若国际政局动荡,甚至是战争爆发导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锐减,中国政府将面临巨大的能源供应缺口,引发能源价格失控、工业停摆,带来严峻的民生和经济问题。尽管我国建立了石油储备体系,但是,由于石油储备成本较高,按照目前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目前储备一期工程9100万桶计算,相当于占用资金高达91亿美元(以100美元/桶价格计算),而这样的储备量只能满足我国9天的石油消费需求。


图3  中国主要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2006-2018)


纵观我国能源结构的发展,不难发现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使用天然气和一次电力来替 代煤炭和石油的方式,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并保持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再上升(见图4)。特别是在一次电力构成中,宝贵的石油资源已经几乎被其他能源所替代(见图5)。但是,核电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然远低于国际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预计到2050年,电力需求将达到119474亿千瓦时。由于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即使仅仅提高到4-6%的能源消费份额,在绝对数量上也需要非常大的核电装机量。为实施这一计划,未来16年,中国每年至少需要建设3台1GWe 核电机组。至2050年,预计核电装机将达到2-3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16%,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0%。因此,核电在我国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


图4 中国能源结构发展(2014-2019)


图5 不同能源对中国发电增长的贡献(2000-2019)


从矿产资源的角度来看,使用核能来代替石油,在本质上其实是用铀矿代替原油。目前, 全世界查明可采铀矿资源储量为807.04万吨,其中开采成本最低(<USD 40/kgU)的铀矿资源储量为108.05万吨(见表1)。



而截至2019年1月,全世界预估铀需求为59200吨,即使仅按开采成本较低的铀矿(<USD 130/kgU)计算,铀矿资源储量也是铀需求的104倍。中国在运核反应堆46座,总装机量42.9GWe,预估铀需求为6865吨,而开采成本<USD 130/kgU 的铀矿储量为24.89万吨,足以供核电使用36年。尽管中国的铀矿床主要是中小型和低品位的。其中大多数的平均等级分别为0.1%和0.2%,少数约为0.5% ,但中国拥有丰富的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只是短期内不会大规模使用。虽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亚国家拥有的低成本、高品位铀矿的份额最大,但铀资源与集中在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比,在地理上仍然比任何其他能源资源分布更均匀。此外,鉴于铀燃料储存所需的空间远远少于化石燃料,我国可以相对以更低的成本保持核燃料储存,这将大大降低了供应中断的风险。虽然目前铀回收技术并不成熟,但从海水中回收铀将保证几乎无限的核燃料资源,作为磷酸盐岩石副产品的铀回收也可能具有竞争力。所有这些论点都表明,与石油相比,核能(铀矿)的进口来源更加多元,战略储备更加充足,稳定核能价格也更加容易,提高核能占比可以提高我国抗击能源冲击的能力。


2021年2月,罕见的寒潮天气席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得州电力系统遭受重创,数百万用户断电、电价飙升、电力运营商申请破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得州新能源发电系统在极寒天气中大范围停摆,风力和光伏发电量分别下降60%和68%,几乎完全瘫痪。而由于核电发电方式的特殊性,得州核电发电量很稳定,每小时发电量保持在5116兆瓦时的水平,仅有少数核反应堆因冷却水水管被冻导致关闭、核电机组停机。在此次极端自然灾害中,核电发电量仅下降26%,表现出了与火电相近的优良性能,显示出核电在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方面的能力。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若干先进三代技术的核电站,新一代核电、小型堆等多项核能利用技术均取得了明显突破。此外,中国严格履行核安保与核不扩散国际义务,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核安保记录。迄今为止,在运核电机组总体安全状况良好,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二级及以上的事故。综上所述,我国完全具备发展核电的潜力与实力。在不远的将来,核电必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补给能源供应缺口的重担,为传统的能源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降低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上的对外依存度,大大巩固我国能源安全,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


二、发展核电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核电对宏观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有带动作用


核电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增加税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均有显着的积极作用。以秦山核电基地所在的浙江省海盐县为例,核电站建设前后,海盐县地方生产总值增长了87.8倍,增速远高于我国经济平均增速,当地居民从核电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另外,核电产业链长,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同时对很多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培育支柱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公开数据显示,一座五百万千瓦的核电站的项目总投资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将为地方增加税收近十亿元,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00个,服务岗位3000多个。机组建成投产后,每年将为地方增加税收近32亿元,可创造800个营运岗位和600个服务岗位。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建设的道路、码头、水库等将直接大幅度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电网输送通道建设,拉动建筑材料市场,进而拉动新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


Deloitte 的一项研究发现,核电产业在欧洲维持了11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47%是高技能的),在欧盟创造了5070亿欧元的GDP、1240亿欧元的国家收入、3830亿欧元的家庭收入和181亿欧元的贸易顺差。相比之下风能产业(装机容量为160GW)仅提供了25万多个就业岗位,创造361亿欧元的GDP,太阳能行业(装机容量为100GW)只提供了8万多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在核电产业每花费1欧元,欧盟 GDP 就会增加5欧元;核电产业的每一个直接就业机会都会为整个欧盟经济创造3.2个就业机会;每千兆瓦的核能发电每年可产生90亿欧元的投资,产出43亿欧元的GDP、32.5亿欧元的公民家庭收入、10亿欧元的公共收入和101.5亿欧元的贸易顺差。除此之外,核电还维持着9500多个直接和间接的工作岗位。


而且,我国核电人才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管理严格规范,各核电站都取得了良好稳健的运营业绩,因此核电运营后期的盈利能力较强。中国最大的核电企业中国广核(CGN)和中国核电(CNNP)已经实现了连续10年的营业总收入和毛利润的正增长(见图6 、图 7)。其中,中国广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 连续多年大于10%,毛利率连续多年大于35%,净利率连续多年大于25%。这些财务数据证明,核电在新能源产业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领导地位。

图6  中国广核(CGN)和中国核电(CNNP)的营业总收入增长(2011-2020)


图7 CGN和CNNP的毛利润增长(2011-2020)


(2)核电成本低廉,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核电除了可以带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外,还可大大节约国家在动力煤运输、远程电力输送中所耗费的资源,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煤炭储量近80%分布在北方,水利资源70%以上分布在西南,而江南八省市加上山东、河北等省的能源资源只占全国的13%,人口却占全国的63%,能源消耗占65%,全国铁路运量的1/2和水运的1/3都用于运煤,却仍无法满足对能源的需求。


这不仅给运输带来巨大压力,也给煤炭价格带来上涨压力。目前我国南方动力煤煤价中的运费成本高达200元/吨,如果使用一座100万千瓦级核电厂代替同级别的煤电厂,仅动力煤运费便节省四亿元(见表 2),更不必提所节约的铁路、公路运力。此外,西部水电开发的西电东送,也带来了建设跨越高山峻岭的高压输电走廊的难题。



电厂的千瓦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的。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的建造出于质量安全和环保等因素的考虑,其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的要求高,设备制造成本一般比常规设备高40-50%,前期投资巨大。但建成投入运营之后,核电燃料费低于火电厂,火电厂的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4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左右。与煤电相比,核电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含税0.43元/千瓦时电价,普遍低于电站所在沿海各省煤电标杆电价,体现了核电的市场竞争优势。


未来,超临界水冷堆核电机组热效率可高达44-45%,电堆造价和发电成本将显著降低, 预估每 kW 电机造价约900美元,每kW•h电价约0.29美元。钠冷快中子堆则可以通过快中子增殖将大量廉价的U-238转化为Pu-239发电,大大降低了燃料的成本。在长期来看,核电的千瓦成本甚至将会远低于煤电。


(3)核电发电能力稳定,可降低电网运行成本


近年来,我国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受制于经济下行、电网外送通道建设滞后以及省际电力市场壁垒等体制因素,2014年以来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走低,弃风弃光问题凸显。2014年、2015 年和2016 年上半年,中国平均弃风率分别为8%、15%和21%。2015年以来,中国平均弃光率持续保持在12%左右的高位。


我国风电与光伏高弃电率,是风能、太阳能的分布不均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本身的不稳定性共同造成的。我国风能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太阳能主要集中在西北沙漠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电力需求是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由于跨区域输电通道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推进,这些过剩的电能只能被弃,产生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此外,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风速、光照等天气因素影响巨大,电力供给日间波动幅度大,若不进行主动弃电,将会给国家电网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电网还需要配备煤电、气电和储能装置来均衡波动性,这加大了电网运行成本。


核电每年可以稳定可靠地运行7000小时以上,是电网的基本负荷;而风电、太阳能每年有效上网小时数仅仅为1500-2000小时。这意味着单位投资相当的核电与风电、光伏相比, 运行小时数更高,利用效率更高,供电品质更高。综上所述,核电相比其他新能源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应当放于发展的主要地位。


三、发展核电将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


2008年7月,八国集团会议就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50%达成共识。近年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若其他国家未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美国将开放征收碳关税(Carbon Tariff)。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特别排放关税。这表面上是为了全球竞争的公平,实则扼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咽喉。如果欧、美、日等国家联合对中国征收碳关税的话,“中国制造”将丧失原来的低成本优势。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变化和经济发展形势,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图8  五个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2019)


如图8所示,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已于2019年以前达到峰值,而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居于世界第一,而且仍在迅猛增长。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大幅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并淘汰大量的化石能源,才能于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的目标。国家能源局在《2021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000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8%左右……深入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按合理利用和成熟性、经济竞争力,将替代碳基燃料的各种替代能源分为四个档次,核能排在第一档次的第一位。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一个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核电站和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1万吨,相当于400万棵树木1 年的吸收量。截至2021年5月,我国商运核电机组49台,总装机容量5102.7万千瓦。按此数据计算,我国每年核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8亿吨,约相当于2亿棵树木1年的吸收量。


对比我国与美国、法国和韩国四个国家的能源结构(见图 9),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占比为85.1%,远高于其他三国,水电占比为8.0%,也略高于其他三国,而核能占比仅为2.2%,却远低于其他三国。这意味着我国在走向中等发达国家之路上, 不仅人均能源消费仍要持续上涨,核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要不断提高。这将在绝对数量上要求核能发电量以更快的速度提高,才有可能在保障能源消费上涨的同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图9  中国(左上)与美、法、韩三国的能源结构图,其中橘色指水电占比,绿色指核电占比,三种蓝色指三种不同的化石燃料占比(从左到右分别是石油、天然气、煤炭)


Goldman Sachs 的研究数据表明(见表 3),在同等的低成本方案、基础煤价的情况下,水电和核电是唯二能带来正收益的替代路线,而在新能源中核电也是碳减排成本最低的能源。综上所述,核电在减少碳排放上具有极大的优势。



四、总结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能源需求也将不断增长,这将给核电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从矿产资源角度来讲,核电是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绝佳能源。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 核电基本可以达到传统能源的供应水平,并远远领先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因此核电是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极具潜力的新能源。


从经济角度考虑,核电对宏观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有带动作用;燃料成本低廉,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电能力稳定,可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因此,核电相比火电、风电和光伏,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应当放于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地位。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核电也是碳减排成本最低的能源。我国目前每年核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8亿吨,约相当于2亿棵树木1年的吸收量,但核能占比却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核电,才有可能在保障能源消费上涨的同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总而言之,我国在走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发展核电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拉动经济增长和推进碳减排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沧桑巨变七十载 民族复兴铸辉煌——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EB/OL]. 2019,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1/content_5404949.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N]. 人民日报,2007-12- 27(010).

[3] 张海龙. 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 [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4.

[4]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M]. London: BP, 2020.

[5]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 中国能源中长期 (2030、2050) 发展战略研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6] Zhou Y. Why is China going nuclear? [J]. Energy Policy, 2010, 38(7): 3755-62.

[7] IAEA, NEA. Uranium 2020: Resources, Production and Demand [M]. Vienna: OECD Publishing, 2021.

[8] Zhou S, Zhang X. Nuclear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 study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 Energy, 2010, 35(11): 4282-8.

[9] Gabriel, Sophie Baschwitz, Anne Mathonnière, et al. Building future nuclear power fleets: the available uranium resources constraint [J]. Resources Policy, 2013, 38(4): 458-69.

[10] 范旭强, 吴谋远,  陈嘉茹 et al.,  美国得州停电事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启示 [J]. 国际石油经济, 2021, 29(03): 15-2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N]. 人民日报,2020-12- 22(010).

[12] Dalton D. Study shows Widespread economic benefits of Europes nuc lear energy industry [J]. Atw Internationale Zeitschrift fuer Kernenergie, 2019, 64(6-7): 320-1.

[13] 郑明光, 叶成, 韩旭. 新能源中的核电发展 [J]. 核技术, 2010, 33(2): 81-6.

[14] 欧阳予, 汪达升. 国际核能应用及其前景展望与我国核电的发展 [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5).

[15]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联合课题组. 关于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补贴缺口和大比例弃电问题的研究 [J]. 国际经济评论, 2018, (04): 67-85+6.

[16] 方华.  第三十四届八国集团峰会 [J]. 国际资料信息, 2008, (08): 39-40+3.

[17] 国  家  能  源  局  .2021      年  能  源  工  作  指    导  意  见  [EB/OL]. 202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22/content_5601529.htm.

[18] 国家能源局 . 发 展核电有哪些好处 [EB/OL]. 2014, http://www.nea.gov.cn/2014- 10/27/c_133744335.htm.

[19] Michele Della , Vigna, Zoe Stavrinou, et al., Carbonomics: China Net Zero - The Clean Tech Revolution [R].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2021.


华华 编辑  /  鑫淼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