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学农:佛教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丨沙龙纪实

2016-05-27 王楠 通识联播
Vol.220.2 通识动态周学农:佛教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

5月20日下午,由北大哲学系周学农老师主讲的通识教育沙龙在人文学苑成功举办。周老师与来自不同院校与专业的同学们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畅谈,话题涉及周老师开设的“坛经”通识课程、佛教世界观与思维方式,以及从怎样的角度看待宗教等问题。

周学农老师于本学期开设的通识课程是“坛经”。《坛经》记载了禅宗六祖慧能的生平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的重要依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周老师的课程以敦煌本《坛经》为主要资料,参照后代流行的惠昕、契嵩、宗宝等各种版本,通过详细阅读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禅宗的基本思想及其文化特点,介绍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培养阅读古代文献、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的能力。周老师在每节课上还安排了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的环节,以提高同学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
沙龙的开始,老师与同学们谈到了佛教理论中一些有特点的思维方式。比如关于因果的问题。佛教认为,人们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之前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原因有善恶之分,结果有苦乐之别。虽然个人对于“苦乐”的感受带有主观性,但佛教认为一切根本上都是痛苦的。这是佛教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对于痛苦原因的追问,佛教总体上又比较倾向于自身和内心的方向。这种理论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向的,一方面促使人向自身寻求答案,另一方面也回避或者说转移了许多问题,不能从单一的角度笼统看待。
至于这样的说法是否属于“宿命论”,周老师认为,如果“宿命论”指的是我们正在和将要经历的一切都是早已被安排好的,那么佛教的因果理论与此明显不符。如果从更加宽泛的角度来讲,佛教无疑又承认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曾经做过的“因”所导致。另外,佛教因果理论的主要功能,是用过去的原因来解释现在的情况,而不是用于预测未来。
图为敦煌本坛经书影
还有同学提出了关于宗教仪式的问题:为了吸引信徒,许多宗教人士倾向于简化仪式,但为了垄断宗教解释权,又将其繁琐化。如何解决此中的矛盾?周老师认为,这要看站在谁的角度。对于仅仅是仪式参与者的普通信徒,这个问题基本上不存在。如果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想弄清楚一个仪式的内容,而非身处其中去改变什么,这个问题也不存在。因为他们都不谋求仪式的解释权。以宗教人士的身份去处理这个矛盾,或者作为研究者分析宗教人士对这个矛盾的处理,那就又是另外的问题了。总之,如何看待一件事情,思考一个问题,弄清楚自己的立场是很重要的。
图为蔡志忠所画的《坛经》漫画形象

之后,有同学向周老师请教阅读佛典的技巧和方法。周老师就此区分了学术性阅读、宗教性阅读与一般性阅读,并顺便谈到了佛典的风格——佛教经典形式上非常多样化,有故事性的,有思辨性的,也有《坛经》这样类似课堂笔记的,等等。这一方面出于不同的编辑风格,有些还涉及到经典的翻译者。就传教而言,有时需要平易近人,有时又需要营造宗教神圣感,都是因具体条件而异的。
这时,有同学就个人的读书经验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即在读《坛经》或奥古斯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觉,后者给人强烈的震撼感。如何对待阅读宗教或哲学著作中出现的这种差异?周老师对此解释道,有的人倾向于用思辨性的语言说话,有的人适合比较平易的理解方式,这是有个体性差异的。比如《坛经》本身就不是一本以概念辨析或者逻辑推理为特色的书。有兴趣的同学如果想深入了解,也可以去找一些带有强烈思辨性的佛教经典来阅读,在比较中体会不同的思维与写作风格。
图为钱钟书先生所著《管锥编》书影

沙龙的最后阶段,话题慢慢从佛教扩大到了宗教领域。比如对待不同宗教及其观点的态度、宗教的本土化等问题。
周老师认为,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它们所讲述的道理以及讲述道理的方式,本身都带有鲜明的宗教特征,而不同立场的人,又会以不同的方法和态度看待宗教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经引述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说“众人视各教皆真,哲人视各教皆妄,官人视各教皆有用”。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一方面要对立场和态度问题保持清楚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尝试转换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对于个人来说,有些人在接触中受到宗教信仰的强烈影响,以至对其本人的思想发生塑造的作用。有些人则是带着自己明确的主观性,有意识地去改造某种宗教信仰。这两种情况的例子,俯拾即是。如果从学习研究的角度,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尝试去广泛地接触和比较。避免材料和信息来源的单调性,是我们深入理解宗教问题的重要保证。西方宗教学研究有一句名言,叫做“只知其一,则一无所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宗教的本土化。还是以佛教为例,佛教的理论和信仰由简单到复杂,有人认为这是走向精细化,有人则认为是退化的表现。周老师觉得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宗教传播和信仰人群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随着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信仰者的加入,简单的信仰形态一定会发生转变,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短短两个小时的讨论,让同学们对佛教在某些问题上的思维特点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也在宗教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得到了许多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关注周学农老师开设的“坛经”及其它课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参加下期张帆老师的沙龙活动吧~

凌峰 编辑 / 肖京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