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2016-06-02
张帆
通识联播
本文是通识联播独家栏目“博雅GE微访谈”对本期嘉宾北京大学历史系张帆老师的访谈稿。 张帆老师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蒙元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法制史、中国古代史学史。本学期开设通识核心课程《中国古代史(下)》。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之时,张帆老师对于通识教育产生了哪些新的理解?在其历史研究中又有哪些独特的感悟?对于自己主要研究的元朝历史,张帆老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帆老师的微访谈吧~开拓知识面、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博雅教育,学习的动机是兴趣,而非出于功利目的。
Q:请问您是如何根据通识教育的理念来设计“中国古代史(下)”这门课程的?
深入浅出,以政治大势为主,呈现自北宋到鸦片战争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适当兼顾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方面的问题。
Q:上课的过程中,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课程既要保证专业的水平,但面对的又是非专业的学生,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主要问题是内容的筛选,感觉应当讲的重要问题很多。虽然只是讲授基本线索,但有时仍然需要剖析局部问题,体现一定的深度,因此经常显得时间紧张。第一次开设此课,教案内容偏多,未能安排课堂讨论。专业性方面,似乎问题不大,因为历史学相对来说容易入门,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故而即使面对非专业学生,也可以适当讲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Q:您上这门课最大的经验体会是什么?
进一步体会到历史学非常适合进行通识教育。除讲授基本线索外,还应当考虑采取“史学经典名著导读”的方式,开设读书课。
Q:您如何看待诸如考古材料、文学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作用?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只要是过往的遗迹,都具有多少不等的史料价值。考古材料和文学资料当然也是如此。不过它们要与相关时期的基本史料结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史料价值。
Q:您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这么多年,您认为历史研究的魅力在哪?
主要魅力在于历史的复杂性。历史发展是多种变量的综合结果。即使是一件简单并且确定无疑的事情,也可以进行多角度、不重复的考察。
Q:中国有一种以史为鉴的情结,您觉得在如今的历史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史为鉴”这种研究路径和目的?
“以史为鉴”确实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但从学术角度来说,历史研究不应当过于直接地追求“以史为鉴”,那样会将复杂的历史简单化,甚至削足适履,曲解历史。
Q:您研究元朝历史的初衷是什么?元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您觉得与之前的北魏、辽、金以及之后的清朝有何异同?
我选择元朝历史作为专业方向,起初主要出于偶然。但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这段历史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的独特价值。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典型”王朝,其研究价值主要在于其非典型性。它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北魏、辽、金和清朝,或未完成统一,或非游牧民族建立,均不充分具备元朝的特征。
Q:您认为导致元朝皇位继承比较混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政治继承权不固定,缺乏汉族嫡长子继承制那样稳定的继承原则。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政权的普遍现象。其中元朝汉化最为迟缓,因此皇位继承混乱的现象也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