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龙纪实|邓辉:世界文化地理的教学与研究格局

梁千里 通识联播 2020-09-30

博雅哥说


本次推送为大家带来的是城市与环境学院邓辉老师的博雅沙龙活动纪实。以“世界文化地理的教学与研究格局”为主题,邓辉老师和同学们主要主要深入探讨了下列话题:


世界文化地理的教与学


从世界文化地理来看通识教育


Vol.359

博雅沙龙

沙龙纪实:世界文化地理


11月25日,“世界文化地理”课程的沙龙在廖凯原楼241举行,沙龙主持人邓辉老师与同学们围绕“世界文化地理的教学与研究格局”这一主题,就“世界文化地理的教与学”、“用文化地理学的眼光看世界”等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图为正与同学们交流的邓辉老师及助教


“世界文化地理的教与学”


地理学是一个学科体系,而非一个单一学科。邓老师指出,地理学有很多分支,如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方向中,人口、经济、地貌、水文、气候等单独的学科都能够和地理学挂钩,因此很多人认为地理学是万金油;但反过来讲,地理学与别的学科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具体的研究方法却并不相同。地理学要求研究者把政治、经济、地貌、城市、农业等自然或人文要素置于空间中去考察,尝试从空间的视角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地理学有五个基本的概念,即文化区、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传播和文化整合,这构成了文化地理学的分析范式。地理学是基于经验的,任何方法的实践必须要有基本的知识作为载体,学好地理学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比起单纯的介绍人口、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知识和细节,这门课更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文化地理学的方法去看待世界,学会把各种要素放到空间里面去考虑,并从空间的视角里分析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就是需要同学们把具体的知识通过空间体系串联在一起。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日新月异。邓老师介绍说,在教授《世界文化地理》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探索新方法。《世界文化地理》参与了北大的MOOC录制,受到了很多好评, 后来又加入了东西部课程联盟,有些学校也会安排网络学习本课程;课程也利用教学网等网络平台,努力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这些都是对于教学的有益尝试。


多年参与一线教学,让邓老师对教学相长深有体会,他笑称“功力增长了不少”。他指出,教学互动的过程,完善了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而课程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十分具有启发性,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成长。当一名老师投入到教学中时,通过教学相长,既自身进步,又能对学生有所助益,是很快乐和值得享受的事情。



图为通识联播“世界文化地理”沙龙现场


“用文化地理学的眼光看世界”


北大的课程有专业课和通识课之分,而邓老师认为,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关,是一种修为和修养的培养。对于通识教育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更宽泛的知识并能以更宽广的角度去看问题。邓老师介绍到,自2002年第一次开课以来,《世界文化地理》已经拥有14年的历史,开课之初,选课的同学分布在本科三十多个专业中,地理学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文科生与理科生因不同的教育背景的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不同的诉求,因在知识上的掌握能力有所差异,因而各自都有很大的意见,矛盾很尖锐。因此,授课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寻找调和矛盾的平衡点。


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教育主要是知识性的而非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系统化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专业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训练同学们的专业思维,通过学习课程掌握这门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在训练方法的同时,学习知识;而通识课程,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开阔眼界的机会,因此虽然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主要侧重的还是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识课程就是单纯强调知识的介绍,而不重视学科方法的介绍。因此找到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平衡,既能够让同学们了解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的方法,又能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某种程度上才能够实现通识课专业性与通识性的平衡,二这也是《世界文化地理》这门课程的理念。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在与国外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文化,要学习当地的习俗与观念。北京大学要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必须让同学们拥有国际视角,因此,中国的地理学者不能只介绍中国地理,也应该“开眼看世界”,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世界文化地理》为同学们提供了上述的了解世界、看待世界的视角,而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未来这种地理学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格局,将会有更大、更深的影响。


 维阳 编辑  /  飞扬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

 通识经典丨 课程大纲 丨 微访谈 丨 走进课堂 

阅藏知津丨 通识讲座 丨 讲习班 丨 博雅沙龙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