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大纲 | 吴艳红:实验心理学

2017-10-17 博雅哥 通识联播

Vol.572

课程大纲

实验心理学

课程大纲


博雅哥说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吴艳红老师本学期开设的核心通识课程“实验心理学的课程大纲和学生感言。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院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专业性强,难度大。课程采取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模式,侧重介绍经典实验的实验程序,目的不止是让学生记住理论,更是让学生明晰理论得以形成的实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进行研究的能力。从今天起,博雅哥将就这门课展开系列推送,欢迎持续关注。


开课院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吴艳红

学分:理论课4学分+实验课3学分

教师介绍

授课教师

吴艳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加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3年1月至2016年5月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党委书记,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目前主要利用行为学实验、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人类自我反思加工的认知特点、神经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课程包括两个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为学生看懂心理学的实验报告以及将来自己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侧重介绍经典实验的实验程序,即不仅介绍各心理过 41 36232 41 14987 0 0 961 0 0:00:37 0:00:15 0:00:22 2756研究的主要结果,而且还要让学生清楚这些结果是怎样从实验中抽取出来的。


为了满足上述教学目的,课程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等一般研究方法,然后选择注意、知觉、视听觉、记忆、思维、意识、心理语言学、情绪与归因等主要过程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同时,通过实验心理学实验课中选用的实验来配合理论课的教学。实验课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方法,还可以让他们熟悉一些随学科发展涌现的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实验心理学实验课包括30 多个实验,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儿童心理学实验、基本心理能力的实验测定、经典心理学实验和认知心理学实验等五个部分。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的效果和反馈,我们在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调整,在原来的经典实验的基础上,随着学科的发展,我们在逐渐补充一些科研前沿领域的新课题,如意识研究、记忆错觉、语言的动窗研究等,选出一些比较稳定、成熟的实验范式来作为教学实验。


由于传统实验仪器不够精确,大部分实验仪器已被计算机取代,现在 90% 左右的实验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有实验的计算机程序都是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研制开发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心理实验系统(包括 60 多个实验),心理实验系统也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在实验心理学课程的考核中,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题目,独立设计实验,并根据得到的基本结果,充分利用统计分析等手段,完成一项实验研究。考察学生对实验研究方法及科学论文写作的掌握。


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讲解各自的研究结果,接受同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术报告能力。这一教学环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不仅积极准备自己的报告,同时在听取别人报告的时候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节吴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


课程大纲


第一周

理论课:引论

心理实验的各种变量的分类及应用;实验范式的定义和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实验(一)

课程安排(分组、实验报告写作及要求等)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第二周

理论课: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要求;组间设计的定义、优缺点及应用;组内设计的定义、优缺点及应用;混合设计的应用;准实验设计的定义;中断时间序列设计;不等比较组实验设计;单被试实验设计;组研究和个体研究策略;非实验设计(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问卷法、调查法等)。

实验(二)

自我参照效应,学习曲线 


第三周

理论课: 实验设计、如何读和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

系列位置效应,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


第五周

理论课: 心理物理学方法

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的定义,实验程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测量),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信号检测论的原理及应用;心理量表的种类;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 

实验(四)

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信号检测论实验


第六周

理论课:视知觉

视觉感受性;明视觉与暗视觉的特性;暗适应与光适应;觉察;定位、解像与识别; CFF ;颜色混合;听阈曲线;听觉掩蔽;等响曲线;空间听觉。

实验(五)

视觉拥挤,视觉适应


第七周

理论课:视知觉

直接和间接知觉;意识和知觉(盲视);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前项掩蔽;后项掩蔽;关联后效;网膜相应点;视野单像区;潘弄( Panum's areas)范围;大小恒常性的测量;月亮错觉。

实验(六)

轮廓整合,时间知觉


第八周

理论课:反应时间、期中考试

反应时间的概念; ABC 反应;减法反应时;加法反应时;开窗实验;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反应时间的权衡;测量反应时间的注意事项。

实验(七)

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第九周

理论课:注意

单通道过滤器模型及其支持实验;衰减模型及其支持实验;反应选择模型及其支持实验;注意能量分配模型及其支持实验;注意的控制作用;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定义;注意的功能;注意的神经网络;注意的认知神经理论。

实验(八)

 Stroop效应,注意瞬脱   


第十周

理论课: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无意义音节;节省法;联想观点;巴特利特的研究;心理重建理论;瞬时记忆(部分报告法);短时记忆容量、编码、提取和遗忘;系列位置效应;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离的实验证据和质疑;负近因效应;加工层次理论;编码 / 提取范式;启动效应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实验性分离现象;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及支持实验;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及支持实验;构建记忆;记忆过程中的抑制。

实验(九)

内隐记忆,错误记忆   


第十一周

理论课: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记忆;移情;自我面孔识别;自我反思;合作;文化对知觉的影响。 

实验(十)

内隐联想记忆,知觉匹配


第十二周

理论课:脑认知(功能)成像技术与心理学研究、思维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中文屋剧情的思想实验;推理与工作记忆;内容与推理;推理与大脑;决策策略(代表性、可利用性和顺应);概率判断及应用。 

实验(十一)

概念形成,河内塔

    

第十三周

理论课:心理语言学

言语产生;词汇理解;语句理解;篇章理解;语言习得与发展;阅读发展和阅读障碍。

实验(十二)

 Moving Window言语研究,句子类型与理解的关系(不同句型的理解速度)   


第十四周

理论课:意识

意识的概念(有意识觉察、较高级的官能、意识状态);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质的差异的研究范式;不注意视盲;运动诱发视盲;双眼竞争;持续闪烁抑制;意识的神经机制研究。

实验(十三)

连续闪烁抑制,运动诱发视盲  


第十五周

理论课: 实验讨论及小组报告

个别差异的研究途径;个别差异的研究变量;研究举例。


第十六周

理论课: 实验讨论及小组报告

社会心理学的起源;社会心理学中的变量;实验主题与研究范式举例。



stroop 效应


注:第四周为国庆假期


学生感言


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院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必然具有相当的难度。然而这门课程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反而唤起了我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我认为,这是由于老师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加深了我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以便日后更好地运用到实验研究中去。记得讲授“记忆”这个章节时,吴艳红老师为了让我们理解“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让我们进行小组游戏。由一位同学叙述故事给另一位同学听,如此口口相传,将最终版本的故事和最初版本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最终和最初版本存在差异。我当时亲身参与这个实验后,更加明白了记忆的加工机制,也增强了我对“记忆”这一领域的好奇心。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14级本科生 万熙宇


在2017年春季学期期间,我有幸成为吴艳红老师的双学位实验心理学小班课的一名成员。这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每周的理论课都十分引人入胜,且互动性强。吴老师在她的讲解中,借助前人的实验带领我们理解每个概念,掌握每种方法,有时候还会现场让我们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点评,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而两周一次的实验课更加令人期待,亲身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实验中我们不仅能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并且还能够对于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实验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此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吴老师和助教姐姐们十分重视我们的实验报告。在这方面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新手,而她们则一篇一篇为我们批改,注重每一个小细节,从而锻炼和提升我们的实验思维。总之,这是我在心理学双学位的一年,甚至是在北大的两年里,上过最棒的课。非常感谢吴老师和两位助教姐姐一学期以来对我的帮助,希望更多同学都能够选修实验心理学,感受实验心理学之美!

     ——光华管理学院 15级本科生 心理学双学位学生 刘智昕

 

 

吴老师的课正是我喜爱的典型,紧凑、生动而又干货满满。课堂的节奏较快,让人思维时刻保持兴奋而不敢懈怠,但一旦遇到一些“烧脑”实验范式的小小绊脚石,吴老师又会悉心停下脚步,给我们时间不断地切磋琢磨,一次次耐心地解释,直到我们露出“啊哈!”的笑容。实验心理学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它们在吴老师的讲述下不仅条理清晰,且从不乏味,其间穿插的各种有趣的小例子、小故事似乎是信手拈来,个个既贴切又令人会心难忘,正是这些源自多年生活观察和实验经验的积累把课堂变得饱满而又生动,着实令人受益颇丰。同时,大量的实验范式,使得实验心理学这门课为理解和训练心理学思维提供了极佳机会。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课也是这门课程尤其锻炼人的地方,一个个小实验实施起来虽不算复杂,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的撰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片新的天地,一次次的细致反馈和释难答疑总让我们倍感温暖。

      ——中文系 15级本科生 心理学双学位学生 叶唯简  

  

吴老师的实验心理学课程,是我在两年的心理学专业学习中收获最大的课程之一。这是一门真正“授人以渔”的课程,它为我打开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指引着我逃离闷头苦背、毫不得法的状态,在汲取心理学思维精髓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它指引我从一个被动接受科普的背诵者,成长为能够独立欣赏和批判前人研究的思考者。

科学地研究人的心智、行为,需要绝妙的创新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思考。我始终相信,实验心理学课程传递给我们的智慧启迪、思维方法,足以让每个人受益终身。相信老师鞭辟入里的讲解、课程妙趣横生的内容,一定会bottom-up地抓住你的注意,让学习实验心理学变成你top-down的心愿。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15级本科生 张金铭

 

秋阳 编辑 / 文浩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六点准时播报

通识经典 丨 课程大纲 丨 微访谈 丨 走进课堂

通识讲座 丨 博雅沙龙 丨 讲习班 丨 阅藏知津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