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Vol.807
课程大纲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
课程大纲
博雅哥说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贾妍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的课程大纲、课程介绍和参考文献。
本课程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艺术与建筑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及历史流变的讲解和考察,引导学生理解作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特有的视觉与物质文化。课程力图突破西方传统“东方学”框架下的文明视野,以中华文明为观想本体和潜在的比较对象,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盛衰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与能力。方法论层面,课程致力于在讲授中引入艺术史学科的一些基本研究路径,即从视觉材料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通过对“图”与“物”的观看、解读和阐释,探索其背后独特的文明形态与文化传统。
开课院系:艺术学院
授课教师:贾妍
学分:2
教师介绍
授课教师
贾妍
贾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艺术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亚述帝国崛起与文化扩张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未名学者”。
现开设《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与文明》、《西方艺术学原著导读》、《亚述浮雕专题》、《美术史研究方法》等课程。北京大学黄庭芳/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获得者(2016)、“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获得者(2017)。
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艺术与建筑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及历史流变的讲解和考察,引导学生理解作为“人类文明摇篮”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特有的视觉与物质文化。课程力图突破西方传统“东方学”框架下的文明视野,以中华文明为观想本体和潜在的比较对象,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盛衰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与能力。方法论层面,课程致力于在讲授中引入艺术史学科的一些基本研究路径,即从视觉材料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通过对“图”与“物”的观看、解读和阐释,探索其背后独特的文明形态与文化传统。
课程要求
读:完成课前布置的阅读任务,培养科学的文献阅读能力与习惯;
识:通过课堂听讲和课后阅读,能够辨识古代近东艺术作品的大致时期、风格;
写:训练具有艺术史学科特点的基础学术写作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寻根”之旅:作为“文明摇篮”的美索不达米亚(9/17)
o 文明的土壤:美索不达米亚历史、环境与文化概况
o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近代发现
o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现代启示
第二讲 寻找吉尔伽美什:美索不达米亚的史前文明与乌鲁克时代(10/8)
o 王权的源起与早期国家的诞生
o 王的形象与神的身影:乌鲁克时期的艺术与建筑
o 权力、器物与身份:印章的使用与“滚印”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意义
第三讲 向永恒致敬:早王朝时期的艺术与建筑(10/15)
o 美索不达米亚的“战国”时代:早王朝时期历史文化概况
o 泥筑的丰碑:作为神之“高屋“的美索不达米亚代表性建筑——塔庙
o 为了永恒的纪念:“鹫碑”与美索不达米亚纪功碑传统
图为贾妍老师与两河流域的“拉玛苏”雕像
第四讲 “黄泉”之下:美索不达米亚的死亡观念与墓葬艺术(10/22)
o 乌尔贵族墓的发掘与墓葬珍宝的发现
o 《伊施塔入冥府》:关于一个神话的文化反思
o 寂路回响:乌尔“琴语”与苏美尔葬仪初探(墓葬艺术个案)
第五讲 走向帝国:阿卡德时代地域文化的交融与民族国家的整合(10/29)
o 神秘的阿卡德: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o “帝国”的雏形与王权神化的尝试:那拉姆辛纪功碑所展示的时代
o 难以逾越的巅峰: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的“古典时代”与“阿卡德风格”
第六讲 塑造王权:古迪亚与他的时代(11/5)
o 阿卡德“帝国”的衰落与新城邦体系的建立
o “身体”、”形象“与”观念“:美索不达米亚的肖像传统及其延续
o 卢浮宫里最有存在感的拉伽什之王:那些古迪亚的雕像们
第七讲 再现虔敬:新苏美尔时期的艺术与建筑(11/12)
o 乌尔第三王朝与新苏美尔文化的“复兴”
o 承前启后:新苏美尔时期的艺术风格
o 高屋问月:乌尔塔庙的建筑空间与仪式空间
第八讲 观想汉穆拉比:古巴比伦时期的艺术风貌(11/19)
o 汉穆拉比法典碑:一些关于文、图、物关系的思考
o 姿态、功用与传达:古巴比伦时期的一些雕像的“原境”探讨
o 马里王宫:壁画、雕塑与建筑
第九讲 告别青铜时代:异族的进入与新文化的兴起(11/26)
o 断裂与延续:异族统治下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与艺术
o 纷争与交流: “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与“地中海文化圈”的建立
o 萌生与崛起:拉开“亚述时代”的序幕
图为亚述浮雕上的楔形文字
第十讲 帝国盛景:新亚述时期的艺术与文化(12/3)
o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千年之交的地中海世界;亚述的兴起、迁都与扩张
o “英雄”形象的回归与“帝国”图景的展开:亚述浮雕的历史叙事与仪式表达
o 帝国崛起与文化扩张:艺术史角度的再现与反思
第十一讲 背面前行:帝国笼罩下的新巴比伦艺术与建筑(12/10)
o 亚述与巴比伦的并立与纠缠
o 众神之门:从巴比伦城谈开去
o 荣耀与负担:文化传统的两面性
第十二讲 万邦之国:阿契美尼德王朝与波斯艺术(12/17)
o 攻占巴比伦:与波斯人握手的马尔杜克
o 帝国空间:波斯波利斯的“万国门”、“谒见殿”与“百柱厅”
o 帝国意象:贝希斯敦的浮雕与铭文
第十三讲 落日余晖: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及其影响(12/24)
o 死于巴比伦:年轻的帝王与古老的帝国
o 底格里斯河上的赛琉西亚城:新的风格与新的时代
o 余韵未绝:安息帝国与萨珊王朝盛衰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十四讲 溯洄从之:关于“文明之生”与“两河之死”的反思(12/31)
o 过去与现在:时空交错中的历史与废墟
o 他们的“东方”,我们的“西方“:近代以来中国人世界观中的模糊地带
o 另一种眼光:“一代一路”与”全球化“视野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参考文献
1.Bahrani, Zainab. Mesopotamia: Ancient Art and Architecture. London: Thames & Hudson, 2017.
2.亨利•富兰克弗特,《古代东方的艺术与建筑》,郝海迪、袁指挥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
3.拱玉书,《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历史与现状》,北京,昆仑出版社,2015年。
4.刘家和、廖学盛,《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5.Roaf, Michael. Cultural Atlas of Mesopotamia and the Ancient Near East. Oxford: Equinox, 1990.
6.Strommenger, Eva. 5000 Years of the Art of Mesopotamia. Translated by Christina Haglund. Photos by Max Hirmer. New York: H. N. Abrams, 1964. 【主要作为图像资料使用】
7.Van de Mieroop, Marc. A History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Ca. 3000-323 BC. Malden, MA: Blackwell, 2004.
考核方式
出勤率与参与度:30%
期中选题:20%
期末作业:对两河艺术中某种图像形式提出问题并给予研究性阐释 50%
梁时 编辑 / 文浩 校对
通识联播,每晚六点准时播报
通识经典 丨 课程大纲 丨 微访谈 丨 走进课堂
通识讲座 丨 博雅沙龙 丨 讲习班 丨 阅藏知津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