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课堂 | 课堂实录:实验心理学与实验方法

通识联播 2022-06-09

博雅哥今天带来的是吴艳红师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的课堂实录。


吴艳红老师首先从比较的视角出发,帮助我们定位实验心理学。在此基础上,吴艳红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方法的特征与优点,也提及实验方法的局限。


Vol.1171

课堂实录



实验心理学与实验方法


吴艳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1

定位实验心理学

我们先来看一下刚才说的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通常认为,普通心理学主要是注重结果,它告诉我们研究的结论“是什么”;实验心理学注重方法,告诉我们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即“怎么样”;而认知心理学是提升理论的过程,它主要注重理论,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是我作为实验心理学的任课老师所理解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


我们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为例。在普通心理学的课程上,如果是我来讲,我会介绍这个遗忘曲线的结果;但是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上,我会告诉同学们,艾宾浩斯是如何通过创建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来获得这个结果的,就是如何操纵变量来得到这个结果;认知心理学课程上就要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急速下降的遗忘过程和后续的结果保持过程。希望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我理解的关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关系的问题。因为这三个课程的内容是有重叠的。这也是被大家讨论过很多的一个问题。


实验心理学解释了现象是怎么被探测的同时,其实也帮大家对现象本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达到了巩固知识的效果。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每当我们在实验心理学的课上去提问曾经在普通心理学上学到的东西的时候,不是百分之百的都能被大家提取出来的。所以有必要再次回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是要及时复习,避免遗忘的发生。


其实三门课程之间肯定会有重叠的,因为大家想,比如在讲普心的时候,老师告诉你们有一个视崖的实验,就是小朋友见到玻璃时会怎么反应。你们肯定得问为什么?然后普心课的老师就没抑制住,就可能给你们讲了。你们还可能会进一步问他怎么样解释这样的情况,那他把认知心理学的课程就也介绍完了。


2

实验法与非实验法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既然这个课叫“实验心理学”,我们一定要告诉大家说实验法比非实验法要好,这才符合逻辑。如果我们说非实验法好的话,大家就想那干嘛要上这门课?为什么说实验法要好?首先,它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的方法。这点毫无疑问。第二点我们说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但是通过实验法我们可以通过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对照,去创造一个现象的出现。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图为课程视频截图,展现了实验中设置的小猴子的两个模拟母亲


【视频内容概述:实验人员分别用铁丝和布包裹器材,作为小猴子的两个模拟的母亲。小猴子可以在铁丝母亲(wire mother)身上获取食物,而在布母亲(cloth mother)身上可以获得接触安慰,但是不能获取食物。实验中小猴子每日有约17-18小时在布母亲身上,只有不到一小时在铁丝母亲身上。说明小猴子比起提供食物的“母亲”,更喜欢提供安慰的“母亲”】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产生一个新的现象。那么大家看到视频之后,你们总结出来的心理学的含义是什么?看完之后的想法是什么?就是觉得挺好玩的?看完以后没有思考?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有食物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小猴子刚出来的时候,看到食物,所以它先去获得食物,但是你看它在毛茸茸的妈妈的旁边时,其实它是更放松、更安全的那种感觉。所以温暖的这种感觉——你们学发展心理学的时候,老师会给你们讲——可能大家会觉得比食物的需要更重要,对一个人的心理的发展来说更重要。这个对大家应该有提示,将来你们也许会用得上。总结一下,在这里边我们可以告诉大家说,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


第三点,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什么意思?比如我们做调查,过多地玩暴力游戏或者看暴力的影片更有可能会导致儿童在成年后的攻击性倾向增强。在这个过程当中讲的是相关不是因果。而实验法所做的因果推论是基于我们对变量(包括额外变量)的控制之后的推导。所以在这里,如果我们的研究设计控制得足够好的话,我们就有理由和根据去做因果的推断。也就是说我们的因变量的产生,可以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结果。这是实验法的优点。


那么最后一个优点,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这样,就像我们学心理学久了之后就对人很感兴趣,所以不管是你等车还是排队干什么的时候,你都会看到很多心理现象的发生,不会觉得说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那个人为什么要那样,因为你的心理学的某一个理论就能解释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那个人为什么要那样。比如我曾经有一次在燕南吃饭排队的时候,我排队跟得相对宽松一点,有一个我的硕士生就没看见我。于是我自己的硕士生勇敢地站在了我的前边往前走。我也没好意思讲,因为我当时想,我比他矮,所以我在他视线之下,没有被他扫到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只是说我应该努力站直、站高一点,而不是说他要往下看的问题。所以这是学心理学的收获,我希望你们学完心理学也有这收获,比如说谁插队,你就要站在他前面蹦一蹦对吧?也可能你在他的视线之下,然后他还插在你前面的时候,你再想是不是有其他的心理学的问题,比如说多动或者其它什么的。这个是有理论的,因为有一些人你要让他在那站着是一定站不住的,所以他一定要有一些特殊的行动。我们如果没有那样的一个行为的话,你就要从其他角度理解别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这至少是学心理学和没学心理学的人应该有的一个差别。


图为在实验伦理方面备受争议的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的志愿者招募广告和实验示意图


那为什么实验法那么好,我们在心理学的研究当中还会用到一些非实验的方法?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有些变量是不能操纵。比如我们刚才讲暴力攻击的问题,我们不可能说设两组,一组小孩从小我就给他看暴力视频,看他长大之后是不是有暴力的发生。在很多心理学研究当中都有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被试来的时候都不知道我们真实的实验目的,其实就是“欺骗”。但是可以想象,心理学的研究如果在他来之前,你把你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告诉他,还能拿到那样一个结果吗?比如我做系列位置效应:前边记得好,后边记得好,中间记得不好。我告诉被试说我要做系列位置效应,我要给你16个词,你把前面记好点,后边记好点,中间一般就可以了。这个实验就没有办法进行了,对不对?或者说,只要我跟他讲,这是一个记忆实验,所有的人都拼了命往好了记。因为记忆是衡量我们智力的一个指标,没有人到处跟人讲说我记忆特别不好。比如说让你做个自我介绍,你肯定说自己的优点,因为人的表现总是会受到动机的影响的。所以特别提醒一句,在你们的实验课上,你们会涉及到好多高级的心理过程的测试,有些同学做被试,所有的结果不能够拿来做谈话的资料,不能今天做完智力测验,说我们组谁谁谁测了一下记忆力,别人都记50个,他记3个——这不行的,绝对不行!作为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绝对不能拿你们的实验数据来做谈话资料,这是必须保密的。严格意义上讲,每一个数据都应该是有一个code(编号),而不写着被试的名字。所以一定要注意。但像我们这个年纪无所谓了,现在别人说我们什么我们都能承受。你看我是读过博士的,大家也知道女博士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都这样过来了,就很不容易。所以你们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每一个人的所有的经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最后总结一下,非实验方法的特点的时候有两点,第一个就是有些变量不能操纵,这在心理学上是非常常见的;还有一个就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现实。这一点大家应该也可以理解,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能够去推动和掌控的。



中华 编辑 / 赖和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