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大纲 | 西方政治思想史

通识联播 2022-06-09

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段德敏老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和同学们的课程感想。


本学期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将主要讲解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中世纪而后现代时期(20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的变迁,讨论不同时期在不同的政治生活形态和历史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不同的政治观念和理论,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著作、观点和理论贡献,力求展现西方政治观念的发展脉络和政治文明的历史全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了解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Vol.1228.1

课程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

课程大纲


开课院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段德敏

课程编号:03230790

学分:3


教师介绍


 


段德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政治理论)博士。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已经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一方面以托克维尔、孟德斯鸠等为重点,研讨近代法国自由主义的思想进路及其对政治理论的独特贡献,另一方面围绕马基雅维利、克劳德•勒弗(Claude Lefort)以及“政治代表”的概念与制度展开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反思。研究先后发表在Ethical Perspectives, Politics and Governance, Asian Philosophy等国外期刊,以及《学术月刊》、《复旦学报》、《学术界》、《读书》等国内期刊,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目前开设本科生《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阶梯》,研究生《西方政治思想重要著作与最新成果研究》、Distributive Justice in Public Policy(英文项目)课程。


课程介绍


人无法脱离公共世界,任何人都会产生对政治事务的思考,不过这类思考通常是零散的、即时的,只有系统化、理性化的政治思考才是政治思想,构成政治理论。西方世界自古希腊至今两千余年内产生了众多政治思想家,展开了对政治事务的理性思考,成为他们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


政治思想家们的思考与人类的政治组织形式密切相关。在古希腊城邦林立的背景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城邦进行了类型学的划分及其演变,在流变的环境中试图确定稳定的道德,确定了最早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城邦解体,西方人孤零零地处在宇宙中,希腊化时代的人产生了关于“孤独”的人生哲学。进入中世纪神权笼罩的时代,思想家需要在此岸与彼岸的张力中思考政治与人生,随着古代典籍的重新发现,理性再次进入西人精神世界,此时需要调和理性与信仰。中世纪末看到了近代的曙光,人生活的世俗面向更加凸显,民族国家雏形初现,近代新型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诞生,思想家们也产生了关于“国家”的学说,思考国家的形成、正当性、特征与边界。二战后,政治理论家又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的大灾难展开了反思,在利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的脉络,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由与秩序等深刻问题。


本课程旨在使本科年级学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及其时代背景、重要的理论和概念渊源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部分。本课程以讲授西方政治思想基本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之上亦希望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方面继续钻研的可能。


各周课程简介


第一周

本次课是课程导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会介绍本课程的意义、目标、主要内容、学习方法课程安排、考核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将为第二周正式进入希腊政治思想的课程做一导论,介绍希腊政治思想形成的地理、社会、经济与精神方面的背景。


第二周

本次课正式进入古希腊政治理论的讲解与讨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智者为一方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一方关于习俗与自然的争论。第二部分介绍柏拉图的生平与作品,特别详细梳理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柏拉图如何揭示人与城邦的正义。


第三周

本次课将聚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展示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关于城邦统一问题的批评,重点剖析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政治的动物”、城邦的形成、城邦的政体类型学。


第四周

本次课将聚焦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政治理论这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面对城邦体系解体,人们直接面向“宇宙”的新境况时,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等哲学派别如何思考宇宙和人生。第二部分结合罗马的地理与公共生活,探究“自由”“权力”“权威”等重要概念,并重点讨论西塞罗的政体理论和自然法学说。


第五周

本次课将围绕奥古斯丁,讨论基督教神学对政治事务的思考。本次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督教的兴起、传播状况以及基本教义。第二部分重点探讨奥古斯丁的神正论,特别是他关于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划分,以及这一神学思想对人的自我理解和政治秩序观念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第六周

本次课将考察阿奎那的政治理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阿奎那思想形成的背景即中世纪经济、社会、政治、精神方面的境况,重点讨论封建制、神权政治以及亚里士多德作品的再发现。第二部分讨论阿奎那在面对古典作品中理性因素对信仰体系的冲击时如何调和启示和理性,重点介绍阿奎那的宗教思想下的“好政治”学说。


第七周

本次课将进入欧洲近代早期—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讲解与讨论。本次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和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背景,马基雅维利的生平与作品。第二部分聚焦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君主论》与《论李维》,讨论马基雅维利思想的现代特征,特别是其共和主义理论与古典共和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周

本次课将聚焦欧洲民族国家初步诞生背景下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欧洲近代现代国家的出现、英国内战之前与期间的政治与宗教斗争。第二部分围绕霍布斯的《利维坦》,讨论霍布斯理论中从自然状态、战争状态到政治状态的演变以及霍布斯的自由观,特别是霍布斯与现代自由主义和现代国家观念之间的关系。


第九周

本次课将围绕洛克的政治思想,讨论自由主义这一西方世界主流意识形态的诞生。本次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洛克的生平与时代背景以及他的宗教宽容学说。第二部分讨论洛克为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然法学说、契约理论与政府理论,以及上述理论如何构成现代自由主义学说的基础。


第十周

本次课将围绕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聚焦功利主义这一哲学、伦理学学说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特别是它对密尔等人的政治理念的塑造。本次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批判。第二部分讨论密尔的自由主义学说,重点关注伤害原则、思想自由、密尔对个性的推崇以及代议制政府理论。

十一


第十一周

本次课将以卢梭为中心,讨论共和主义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流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卢梭的生平与作品。第二部分围绕《爱弥尔》《论科学与艺术》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探讨卢梭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理解,重点关注这一理解的原创性与特殊性。第三部分围绕《社会契约论》,讨论卢梭的“公意”观念对传统共和理论的激烈改造,以及这一发展的后续影响。

十二


第十二周

本次课将围绕贡斯当、孟德斯鸠的理论,考察所谓“法国自由主义”思想传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贡斯当对卢梭“公意”与主权理论的批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区分以及对现代僭主政治的批评。第二部分聚焦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考察孟德斯鸠的政体学说与自由理论。

十三


第十三周

作为“法国自由主义”思想传统讨论的延续,本次课将以托克维尔为中心,考察他在身份平等的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政治思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托克维尔的家世、生平与作品。第二部分围绕《旧制度与大革命》,考察托克维尔的革命理论以及他观察到的平等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第三部分围绕《论美国的民主》,讨论托克维尔关于如何缓解身份平等所带来的弊端以保存自由的思考。

十四


第十四周

本次课将以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政治理论为核心,重点讨论西方精神中对历史规律的重视。本次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黑格尔理论中世界精神与世界历史的演化以及现代国家理论。第二部分考察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理论的影响。

十五


第十五周

本次课是课程的最后一次课,将对课程进行总结、答疑、讨论,并展望当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学生课程感想



王泽众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是政治的动物”,又如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似乎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过着一种集体生活。然而,我们却时常忘记检视和反思:究竟什么样的集体生活方式是正义的?它在满足人天性的同时能够让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具有智慧和德性的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政治哲学家还是政治科学家,对于这一根本性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思考和回答。亚里士多德指出:同一群人在同一个区域,有时很富裕有时很贫穷;有时文明,有时野蛮;有时发达,有时落后;有时腐败有时清明,有时和谐有时好战,有时稳定,有时动乱——这一切背后的根源在于政体之不同,在此基础之上,亚里士多德展开了他对于政体分类和“混合政体”的论证。千年之后,Fisman和Mignel(2006)则通过纽约地下停车场的实验设计,在政治科学的层面上证实了政治制度对公民道德水平的影响,从而为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正名。那么,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将是什么呢?我们是否同意政治制度对于人之为人具有某种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图为本课课堂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中,段德敏老师将带领我们与经典文献展开对话,置身于那些伟大政治学家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之下思考他们所理解的“良善政治”究竟为何,以及对“良善政治”实现方式的思考中所包含的对于时代命题的回应。我们将在经典文献中汲取营养,从而为构建我们自己对于上述问题的看法提供原料和基石。通过段老师幽默风趣、同时又发人深省的讲解,这些古老文本中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被重现在我们的面前。经典不会过时:在托克维尔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洞察当下美国社会民粹主义兴起和民主回潮的深层原因;在阿伦特的著作中,关于平庸之恶的论述往往也会刺痛我们作为“现代人”的内心;当我们企图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改造社会时,埃德蒙·伯克对于建构理性的批判则让我们多了一份历史的深邃和冷静……如果说政治科学的相关理论总是不可避免地过于“技术性”,那么政治哲学的课程则只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回到最初开始的命题,正是由于我们不可避免地生活于集体之中,而作为北大学子,往往又在集体生活中扮演者领导者的角色,所以多一份政治的智慧和思考不仅是有益的,甚至是极其必要的。我想,这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成为一门核心通选课背后的意义所在吧。

 


项怡chen

西方政治思想史这一门课给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笔者以很大的惊喜。即使已经在法理学课堂上阅读过相关的著作,并跟随老师的步伐窥见西方经典的一隅,段老师在课堂上全景式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仍然给人以很大的震撼,使我不仅可以从不同于法理与哲学的政治学角度产生对经典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同时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思想家的对比与梳理,更加系统的对原有的知识与思考进行整理与修正,让我可以在更加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思考个人之间、个人与国家或者其他超自然存在之间的关系。我开始认识到,从古希腊的正义论到后期的社会契约论等近现代政治哲学思想一以贯之的话题:正义、政治与社会组织方式、命运、神权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等,并在对于共同话题的讨论中看到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同时,从古典时期走向近现代,笔者更看到政治从理想的神坛不断走下云端,这样从应然到实然的降落过程曾令我失望,但是也逐渐让我看到一种真正的勇气,即在有将政治的美德、和谐与正义的面纱扯下而使其露出其世俗的、现实甚至善恶交织本质的魄力的同时,仍然保有追求真理与美德的理想与信仰的精神力量。

 

图为本课课堂



宋家福

今天,人类已经飞向太空,但那些地面上的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问题的魅力仍不亚于宇宙旅行。段老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引导我们与西方最伟大的政治哲人们对话,看看他们如何回应各自时代的要求,如何解决人类共同而永恒的问题:人应该如何活着?人们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阅读、听讲、讨论,我了解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脉络,增进了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更培养了批判创新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我领悟了先哲们对历史现实的敏锐洞察、深入钻研的治学精神和立足实践、解决时代问题的社会责任感。这使我认识到,学习政治思想史好比海上航行,我们会沿着先哲开拓的航线,到达他们曾到达的地方,看到他们曾见过的风景。而天在变,海在变,人类社会也在变,我们在继承先哲智慧的基础上,必须着眼现实,放眼未来,勇于开辟新航路,为解决时代的问题、人类的问题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辈的样子我们也有,我相信我们能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廖奕凡

在这门课上我们遇见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为举足轻重的灵魂,段老师作为引路人不仅试着为我们再现这些灵魂所在的历史和思想背景,更重要的则是将我们引入那些古往今来吸引着人类的永恒问题——好的生活是怎样的又是否是值得过的?人类的集体生活是如何又应当是如何存在或构建?正如阿尔西比亚德评价苏格拉底那样,我们略微瞥见了那神翕内的微光,这微光吸引着我们追寻那些灵魂留下的足迹。或许每个人在这样异彩纷呈的旅途中都会或长久或短暂地被这些思想所炫惑、所咬伤,但这正是我们进入这些思想并回到我们生活的唯一途径。我们不得不在矛盾中追索、尝试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甚至如西西弗斯般重复那推石的过程,历史是否已向我们证明人类的生活和历史正是如此呢?这门课正是激励我继续寻找这些萦索着我们灵魂问题的答案,或许这个路途是永无止息的,正如苏格拉底在饮鸠而死前还还向格劳孔说,“我们还欠医神一只鸡”。

 


刘润东

段老师开设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庞大”。想当初,怀着兴奋的心情打开教学网,映入眼帘的是与每一课时相对应的百余本参考书和参考文献,着实十分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博大精深带来的,也是因段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之严格、期许之高而产生的。

后来随着每周三个课时的学习,更加佩服段老师。段老师上课从来不拿讲义,却可以肆意回忆起原著中的细节侃侃而谈,并进一步条理分明地阐述其中的逻辑关系。后来我感觉段老师似乎是一个“强人”:不喝水、连续站立三个多小时,却看起来充满元气,一点儿都不疲惫。

最后,谈一下有关学习内容的感受:西方政治思想体量巨大,每本经典都有自己独到精深的论证体系,如果不想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还真得下苦功夫。

 

柏榕 编辑 / 希言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