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博雅GE微访谈 | 丁宁:看得见的博雅
博雅GE微访谈
在我这门课上,面对的同学很多,来自不同的系,他们学习的知识背景、他们学习的兴趣都会不一样,所以要让他们对西方美术史感兴趣,那无非是要给他们看一个他们不熟悉的领域。在展示这个领域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对这个东西由衷的兴趣。艺术本身是高雅的门类,我希望能够借此让同学提高修养的层次。课上谈的很多都和人文背景有比较多的关联,很少谈技巧等等,因为大家都不是去当画家。这里涉及的人文知识,包括古希腊罗马的神话题材,包括西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经典,都可以作为了解的对象,而且了解这些也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在课上常常会提到歌德的一句话:“到罗马去,变成另一个人。”不是说真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是说罗马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历史层叠得很多的城市,从古代到文艺复兴辉煌的阶段 37 40137 37 15091 0 0 1185 0 0:00:33 0:00:12 0:00:21 2788 37 40137 37 15091 0 0 1114 0 0:00:36 0:00:13 0:00:23 2889 37 40137 37 15091 0 0 1065 0 0:00:37 0:00:14 0:00:23 3094罗马都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课上呈现出来,可以让大家有感悟艺术精品的机会,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提升。像文艺复兴的艺术,我讲了大概四、五次课,如此密集的内容就是要让同学淋漓尽致地感受丰富的文艺复兴的艺术风采。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在讲授艺术,也许艺术只是一个触发点,能够从艺术生发开去,了解很多相关的人文知识。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转读美术史。有很多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一兴趣和本身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是一门每个同学都能从中得到不同启发的课程,法学院的人可能会从中看到艺术和法理有关。伟大的艺术品大家争得很厉害,在战争流失了许多被劫掠的东西,如何追索回来,这就涉及到了法律。如果你本身对于艺术品的重要性了解不够的话,你大概打不好这方面的官司。艺术有很多层出不穷的新闻,包括发掘、拍卖市场的新纪录等,学新闻的人也应该可以关注。涉及到神话题材,涉及到历史,那就和历史和文学的专业有关系。包括理工科的同学,其实他们也会发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关联,比如生物系的同学,可能对某一位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作品里的植物感兴趣,从中读出“花语”。所以,这门课就是千方百计地为同学们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比较系统地了解西方艺术辉煌历程的同时,激发起大家对自己本专业的热爱。很多同学上完这门课之后,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次我在课上提到过某一个东西在今天看来视若平常,但是在那个时代可能昂贵无比,一位学经济的同学就真的去探究这个东西在那个时代到底值多少钱。这就相当于对于自己本专业的另外一个角度的深入了。
艺术本身是令人愉快的,知识本身的接受也应该是令人愉快的,没有必要把课上得特别沉闷。在国外,我也听过很多的课,有些课同学实在不喜欢,很多人都不愿意听,为什么呢?因为老师从头到尾念讲稿,虽然也有幻灯,但是幻灯的目的是要告诉你,请把年代、作者名字等记住……这门课最后就变成了沉重的记忆负担,不再有兴趣点,大家都会昏昏欲睡。我上课努力想让大家有兴趣点,让大家稍稍能兴奋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愉悦地领略艺术的美,然后,有一些知识点或能激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新思考。
在上课的时候,我还希望能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多人可能没有到博物馆的现场,很多时候美术史里的东西能看到的就是复制品,而且是不全的,譬如只有一个画面,把画框和画展示的环境都去掉了,而我则希望给大家一种现场感。很多人上了这门课之后会上瘾,就想去博物馆看,而这正是我想达到的目的。我觉得这门课最好的延伸就是,通过这门课大家能够养成去博物馆的习惯并且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同学会在国外博物馆或教堂的现场给我寄明信片,说我现在就在您课上提到的某某地方。收到这样的明信片,我真的很高兴。还有同学会跟我说,您的那本教材毕业之后不会扔掉的,因为可以带着去国外旅行。我在教材里详细标明画收藏在哪里、尺寸有多大等。由于教材或者课上的幻灯毕竟都是间接的,所以,同学们特想自己去博物馆印证,到了一个地方一看,果然觉得非常兴奋和开心,所以就情不自禁地给我寄明信片。每当收到明信片,我的反应就是,这门课没有白上,因为大家真的喜欢艺术了,而且喜欢的大都是经典的艺术,它们是人类文明最有代表性的创造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北大人走天下,如果他们有了逛博物馆的癖好和乐趣,这何尝不是“博”和“雅”的美好吗?
当然,要提高这门课的水准不光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其中艺术品的图的好坏是质量的保证。如果放的图很差,像素很低,大家就没兴趣看。这门课上我会用很多图片,这些图片大部分是我自己去拍,用我自己需要的角度,给大家看的时候这个图的效果会好过现成能拿到的幻灯片和在网上搜到的图片,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个在于,一次课只有两个小时不到,一口气能够把一个主题讲完整,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三是尽可能让大家看更多的图片。在一些专业的院校,有的老师会一个学期只讲一张图,不断地讨论、阅读文献,我这门课如果这样上的话,下面的同学肯定不会感兴趣。我觉得如果艺术品看得多了,有一个基本的数量,那么对这类图像的熟悉程度会迅速提高,如果只看一张图片,前后的历史顺序完全没有概念,就培养不了对艺术的历史感,也不容易了解到艺术品在某个序列里所处的位置。把很多相互关联的图片串联起来,会帮助大家理解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艺术品特有的价值和其特有的影响。考试的时候也不是考“什么是什么”,而是经常要求大家讨论不同艺术作品之间的相关性。
我始终相信,看不见的博雅有时是捉摸不透的,只有看得见的博雅才是最让人觉得靠谱的。视觉呈现的东西有时候比语言要来得更加丰富,画面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千言万语都说不尽的,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图胜千言”。图像里有一些微妙的东西,你可能深有所感,但是说不出来。所以,语言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一幅画两个小时,看得热泪盈眶,别人问他能不能把感触写下来,他回答说,他的语言无能为力。看的东西在我们以往的概念中是感性的,容易将其和理性的东西对峙起来,觉得理性才是高级的,只承认概念、逻辑和推理。但这个观念完全不对,因为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会告诉我们,其实视觉的思维也存在,视觉本身所具有的图像内在的逻辑包括很多东西。去看一幅世界名画,这个名画的故事很多很多,阐释也很多很多,可能多达十几种,但是很难说任何一种是唯一正确的。这是我想让大家感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真正成为经典的东西,它本身就是“博”和“雅”的代表,包含了很多知识。我有的时候会提到,文艺复兴的大师伟大就伟大在,随便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让你去费劲查很多的资料,比如有的画家会把一个刚刚从北非引进的鲜花品种放在画里,而且放在那里正好和画面某个所要强调的潜台词是一致的,这非常奇妙。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博大而优雅的世界,进去之后能够真正收获到博雅。
我做的工作只是点亮一盏灯,大家能够拿着这盏灯照亮今后人生的道路,其中有一束光是来自艺术的照亮,我就很高兴了。希望大家对艺术能有自己的参与和体会,对艺术保持一种很亲近的状态,而不是说艺术和我没关系。我原来对理工科同学最担心,但是从作业和平时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理工科的同学对艺术的兴趣会到特别特别专门的地步。比如有同学跟我说想写通天塔,证明通天塔是不可以存在的,但是人很愚蠢,偏偏要去造。这就很有趣。还有同学说要写为什么博物馆里不可以用闪关灯拍照,他大概学的是化学,就挑选了一幅17世纪的画,研究这幅画的颜料里面含有什么样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在什么样频次和强度的光的照射下会被破坏,从而证明拍照就是在毁坏画作。这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说明这位同学对画作是热爱的,他感觉画需要得到最谨慎的对待,而他要说明这个道理就用到了他自己专业的思路,所以理工科的同学学习这门课也可以从中得到对于他自己专业的激励。
第二,从艺术本身来说,了解这些流派就可以知道这些艺术家在表达自己的时候的语言特点,浪漫派的画法和印象派的画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区分,欣赏作品时大概会有障碍,所以讲流派其实很重要,而且要把流派放在历史的语境里去,看它接受了谁的影响,然后又影响了谁,它自己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在一个人接近经典作品的时候,如果他能够看出这是什么流派,其实他已经进入了很专业的层面。一般人可能没有细致到这个程度,有时候可能两个流派之间还分不清,虽然仍然可以欣赏作品,但是乐趣会受到限制。如果能够在语言上看出不同流派的特点,那就能得到很多新的启示。比如说,印象派特别重视条件色,桌子是黑色的,在灯光照射下就会有白的东西,这就是条件色。印象派在画的时候就不会画纯黑的,而是会体现出在阳光下物体的这个特点,特别追求光与色的瞬间的变化。这个特点与当时色彩科学的发展有关系,另外还和当时出现的管状颜料有关系。有了管状的颜料,画家就可以带着颜料走,可以到户外去画画,对着阳光来作画,及时地捕捉到画下光影的变化。这就和时代有关系,所以绘画语言本身背后是一部历史,历史可以让你联系到很多方面,了解流派不光是语言的问题,还可以让你了解这个时代。当然,要弄清楚流派,前提就需要多看,而且,看的东西不应该是替代的东西,需要看原作,因为原作的颜色最真,也最美,看多了自然就能建立起丰富的感性体验。
杜尚作品《下楼梯的裸女》
另外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古典艺术两千多年,现代派和这个历史相比还是很短的,不能够拿短的东西和长的东西比。现代派的艺术非常多元,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有热抽象的,也有冷抽象的,其本身是一个尝试,是新的艺术样态的实验。有些实验可能会让人觉得很兴奋,有些人可能完全不喜欢,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认识到,现代派的出现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前面的历史,没有前面的历史就没有后面的反叛、抵制、对抗,不能够说现代派和之前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看到历史的关系之后,再去了解其中的差异,我觉得会获得一些比较深入的把握。从我自己的角度,接触艺术最好不要从现代派开始,应该要了解全部的历史,在这之后对现代派的认识才会比较客观、比较到位。很多时候大家看到一些特别极端的东西,以为这就是现代艺术的一切,我觉得这是错觉。经典的东西之所以是伟大的,是因为已经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而现代派的一些作品还需要时间的考验。这些作品是否能够站得住脚?有一部分可以,另外一部分也许就不一定。
通识联播,每晚6点准时为您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