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十佳青铜壶之三 | 战国 | 夔龙饰铜方壶

青铜艺术 2021-09-10

战国 | 夔龙饰铜方壶


1978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

为礼器/酒器

高63厘米,重28.72公斤



壶身周正,棱角分明,造型简练,收放自然。方体,小口,斜肩,腹两侧有一对环耳,这是战国中、晚期常见的方壶形式。




其在造型上使用了八条雕龙为装饰,壶盖上有四个抽象的龙形钮,壶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条小龙。龙头冲上,独角大耳,颈背生鬃,长尾。为光素无花纹因而略显呆板的壶体增加了活泼气氛,而龙身无繁缛的花纹,与壶体协调相称,共同构成一种素雅明快之美感。



壶肩四个折角处各饰一条蜿蜒上攀的夔龙,独角大耳,肌肉突起,两眼圆睁,张口昂首,颈背生鬣,长长的尾巴向上卷起如弯钩,与壶盖上装饰的四个云形钮相呼应,张牙舞爪,神采飞扬,为平稳端庄的方壶增添了几分空灵剔透的生气。



为便于提挪,两侧腹上部各有一兽面衔环铺首,面目狰狞,两眼倒竖圆睁,眉须鬣毛长而涡卷,好似一透雕兽面贴附其上,呈现出极佳的浮雕效果。



该壶最受学术界珍视之处,是它的四个光平的腹壁上,用纤细的笔道、工整优美的篆书,刻下的长达四百四十八个字的铭文。笔画圆润流畅,刀法洗练自如。





根据铭文的记载

这是一件中山国王命令其相邦(相国)铸造的酒器

铭文云:


择燕吉金

铸为彝壶

节于禋櫅

可法可尚

以飨上帝以祀先王


意即选择燕国优质铜,铸造铜壶,按照禋祀的礼仪规定装酒,用于祭祀上帝和祖先。在铭文中说该器叫做彝壶,用来盛祭祀上帝、祖先的酒。到了汉代,人们给这种方体铜壶起了个专名叫做“钫”。



如史书记载,公元316年,燕王哙听信厝毛寿等人劝言,把王位让给老臣相邦子之,引起了政治风波。齐宣王则趁机伐燕,并“毁其宗庙,迁其重器”。据中山王壶和中山王鼎的记载,当时中山国也参加了伐燕的战争,并占领大片燕国疆土。在燕昭王即位后第三年,中山国王命令相邦司马熹选择从燕国掠夺的上等铜,铸造了中山王铜方壶,用以纪念中山国对燕战争的胜利,并叙述了治国安邦的道理。



中山国与齐国联合伐燕,在史书上只字无载,中山王方壶等器的出土,弥补了史书的缺文。铭文中提到“唯朕皇祖,文、武、成祖、桓考”等中山国先王,填补了史籍对战国中山王系记载的缺漏。


●●


注意,虽然我们并不从事古董鉴定

如果您是青铜艺术爱好者,或艺术从业者

长按下图,和作者聊聊


●●


长按下图,关注青铜艺术的微信公众号

如您所知,我们的内容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经典就是经典,了解更多青铜艺术

回复以下文字(蓝色文字可直接点击)


上海博物馆 | 国家博物馆 | 湖北省博物馆 | 四川博物院 | 河南博物院 | 南京博物院 | 赛克勒美术馆 | 保利艺术博物馆 | 哈佛大学美术馆 |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 美秀美术馆 | 泉屋博古馆 | 罍 | 壶 | 尊 | 鉴 | 鼎 | 盉 | 卣 | 鸟 | 羊 | 牛 | 马 | 犀 | 错金银 | 曾侯乙 | 带钩 | 席镇 | 周原 |

关于当代青铜艺术,回复 | 当代 |



/// 往期经典:了解更多点击→  你大可与世无争,因为经典就是经典

/// 了解当代青铜艺术,点击→ 关于我们

///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当代青铜艺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