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区域·都市: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空间治理与城市发展新局面

清华同衡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2023-10-15

推进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空间治理与城市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3年6月12日,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专题论坛“区域·都市”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的主题,立足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邀请全国各地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从业人员,从“国家战略与区域协同治理、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系统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探索”三个维度展开探讨与交流。


出席本次专题论坛的嘉宾有: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资深顾问专家尹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武廷海;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石晓冬;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总师贾克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田莉;以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筱津,总工程师张险峰,副总规划师卢庆强曹宇钧、王健、汪淳


本次论坛还特别邀请到来自各地的自然资源规划管理、研究、设计机构的嘉宾参会。

▲上午环节嘉宾与报告人合影

▲下午环节嘉宾与报告人合影


论坛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险峰主持。他首先就本场论坛的背景进行了解读,指出我国当前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区域和城市格局,但无论是区域开放合作共治、国土空间格局、都市结构与功能、都市活力韧性和可持续,都还面临长期挑战并值得深入研究。而本次专题论坛正是围绕“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这一目标和主题,立足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开展研讨与学术交流以探索中国特色空间治理与城市发展道路。


尹稚教授和郑筱津副院长分别发表致辞。

尹   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资深顾问专家

尹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区域与都市问题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区域协同发展时代,以城市群为核心抓手引领全国发展,以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来解决大城市减熵问题,以强省会、强中心城市带动广大西部地区,具有重大意义。尹稚教授还谈到,区域协同一直是在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工作的努力和进展。尹稚教授也希望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能够持续的坚守下去。通过各界规划师的共同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更美好的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筱津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西北分院、河南分院院长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郑筱津副院长着重强调了今天的“区域·都市”专题论坛重点围绕着“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主题,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和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和方法,希望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更多的就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政策等等,和各界的专家同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国家战略与区域协同治理 

国家战略与区域协同治理主题版块由清华同衡规划院副总规划师卢庆强主持。



  主旨报告

《完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推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董   煜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高级研究员

董煜副院长首先回顾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的演化历程,解析了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我国历次国家发展规划中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谋划的考量背景和演进特点。他认为,目前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既相互促进,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三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推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重点思路。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由清华同衡多位资深专家和青年骨干结合典型实践项目,分享了超大特大城市协同治理、都市圈指标监测、边境地区城镇化、文物专项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等方面的经验。

超大特大城市的多尺度区域协同治理路径探析——面向“市域、圈域、群域”的差异化协同视角

欧阳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研究中心总工

自然资源部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 青年科技人才

欧阳鹏从区域协同治理目标、尺度、内容、手段和模式五大方面,系统解析了超大特大城市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体系,并分别从市域、圈域、群域三方面提出多尺度、差异化的区域协同治理路径。


都市圈指标监测体系研究及体检分析——以成都都市圈为例

扈   茗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五所(战略所)所长

扈茗以成都都市圈为例,通过构建系统、综合、定制化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诊短板、指方向、控风险,建构起“体检-诊断-应对”都市圈规划实施治理闭环。兼顾都市圈发展水平比较和内部城市建设特色,为都市圈高质量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边境地区城镇化现状特征与未来导向

旷   薇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三所 所主任工

旷薇回顾“中国”与“边境”的发展演变,探讨边境地区范围应如何界定;结合统计数据与多源大数据,分析边境地区城镇化特征与问题,指出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趋势、各区段的差异化城镇化模式,及未来支持政策应重点关注集聚人口、跨境合作、对口帮扶、区划调整等方面,形成各边境区段因地制宜的治理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思考——以广东省、山西省为例

张   捷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遗产中心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室主任

张捷主任围绕文物保护空间的管控及利用,省级区域层次规划编制的探索性更为突出。结合清华同衡团队的相关项目实践,重点就规划定位、文物保护空间层次及规划需求、重点规划方向等进行思路性探讨与分享。


深化细化主体功能区研究与实践探索

崔   音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一所项目经理

报告以《广西主体功能区局部以乡镇为单元细化规则(试行)》的拟定和86个县、1020个乡镇的试划为例,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深化细化应立足省、市两级事权,处理好县级和乡镇级、统一性和差异性、本底和实际的关系,提出“综合判定+自由裁量”的划定规则。




 专家点评

在听取了清华同衡一线项目经验后,武廷海、董煜、郑筱津等几位专家对本环节中展示的各种主题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建议。


武廷海  


武廷海教授指出,这组报告体现出清华同衡项目的大国特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欧阳鹏报告表明,超大特大城市是复杂巨系统,同时具有生命体特征;扈茗定量刻画了成都都市圈,从划界标准研究转变为水平研究,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旷薇的报告揭示了中国边境地区城镇化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张捷报告涉及将文物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与文物保护相关的一组空间资源概念;崔音具体分析了市县层面如何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个关键问题。立足于大国特征开展规划实践及其理论探索,是同衡规划能保持活力且人才辈出的关键。武廷海教授祝贺清华同衡第九届学术周成功举行,并感谢同衡对清华规划的支持与贡献。

武廷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


董   煜 


董煜认为,宏观的决策离不开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坚实支撑,同衡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前沿。同衡的研究成果验证了过去的战略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对下一步区域战略的精度、方向和力度提出了参考建议。欧阳鹏关于超大特大城市的报告提供了一种分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扈茗讲的成都都市圈体检,持续的体检追踪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方法。旷薇的报告展现了很美的边境,也是目前能看到的关于边境地区最详尽的分析,很好地反映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张捷的报告选取的广东和山西案例很有代表性。


郑筱津 


郑筱津院长指出,上午的主题报告全面展示了同衡在国家治理与战略方面的思考和尝试,涵盖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市圈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也展现了在边境特殊政策地区和文化领域等特定地区、特定要素的管控路径与协同方法。董煜从整个区域战略体系的构建上提出了思路,是后续一系列报告的顶层设计。欧阳鹏的报告很好的回应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出在市域、圈域、群域等尺度上和各个阶段关注不同的重点,有差别化的抓手。扈茗的报告通过都市圈指标体系构建进行诊断分析,长期追踪都市圈发展水平与进程,从而更持续地推进都市圈建设。旷薇的报告对边境的特定地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剖析,立足于国家安全、守土有责,在此基础上通过促进开放合作、共同富裕实现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要针对边境地区各个区段的特点拟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张捷的报告主要关于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管控和让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价值。崔音讲的主体功能区是非常关键的政策制度设计。最后,郑院长总结了四个方面重要工作:首先是要落实新理念,统筹发展和保护、发展和安全,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是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第三是更多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支撑研究;第四是完善精细化的治理手段,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系统治理 

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系统治理主题版块由清华同衡规划院副总规划师曹宇钧主持。

曹宇钧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湾区分院院长



  主旨报告

《城市规划治理的体系构建》

石晓冬

中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石晓冬院长在报告中指出:规划治理本质上是由人来组织操控的人工科学实践过程,要充分发挥人在城市运行治理中的战略作用和组织作用。规划治理体系构建的三个原型包括:分层(事权赋权中的嵌套)、控制(分解合成中的传导)和适应(交互匹配中的统筹)。分层嵌套是以规划的分层、分级承载自上而下的任务发包,促进多元主体在嵌套的空间内实现共同缔造。传导控制强调规划作为公共品,其各项要求的不断传导和反馈,应以丰富的规划治理方法来控制要素配置、利益结构和社会秩序。统筹适应是指在治理竞赛逻辑下,要求实现多规合一、多任务统筹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划技术需要科学的匹配和适应。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由清华同衡多位资深专家和青年骨干结合典型实践项目,分享了系统治理、城市总体设计、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经验。

深化面向世界粤港澳全面合作国家新区新使命

尚嫣然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委会副主任

报告提出南沙之于粤港澳大湾区价值在于“中国市场“+”国际规则”的双链接,一方面利用港澳的国际规则优势,嵌入全球网络,实现国际企业和人才引进来,避免脱钩。另一方面利用规模最大的中国市场优势,链接湾区与内地,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南沙新区有条件在三个方面探索中国式空间治理的南沙样本,一是从人和城市的共同价值的角度,建设港澳人民共同家园。二是从大湾区空间共同价值视角,建设大湾区嵌入型空间价值高地。三是从体制缝合视角,探索政策制度设计。


面对新时期•拓展新维度•创造新价值——北海市总体城市设计

廖胤希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规二所所主任工

报告以北海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尝试了“纵深式、规则化”的设计思路。“纵深式”设计,尊重存量用地的时空累积,增加时间维度的认知、梳理与思考,统筹回应规划对象的历史特质与未来建设诉求。“规则化”思维,则是适应存量多元主体,建立为以治理为核心,面向实施的城市空间战略规则共识;将原有的设计“结果呈现”转化为共识规则所导向的“结果趋势呈现”。


从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看城市价值实现

盛   况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治理与传播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在近年来对城市更新工作价值实现的跟踪过程中,把“以人为核心,提升质量为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作为评估城市更新工作效果和能力的准绳,能够识别出四个趋势:从土地交易环节为主走向不动产全流程;更多可以量化的价值决策点;多维外部效益综合体现;整体目标更加战略和复合。接下来的城市更新工作,需要从战略共识引领入手、研究更新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构建多方平衡的更新模式。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落实城市发展战略——郑州市城市更新实践与思考

许忠秋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南分院副总规划师

许忠秋结合郑州城市更新实践工作,提出现阶段应更加关注战略性、系统性问题,引领存量空间优化,系统推进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将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文传承紧密结合,提升城市竞争力、活力和魅力;另一方面,以城市更新回应急难愁盼民生短板问题,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规划实施方面,提出空间、行动、政策机制等方面指引,构建更加综合、更加完善的城市更新治理体系。




  专家点评

在听取了清华同衡一线项目经验后,叶裕民、石晓冬、张险峰等多位专家对本环节中展示的各种主题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建议。


叶裕民 


叶裕民肯定了同衡规划院的研究整体上富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城市规划和治理体系建构的研究很好地实现了跨学科的理论创新,将治理理论应用规划治理领域,对规划治理概念、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性探索。南沙项目建构了的时空轴、人本轴和高质量发展建设轴的分析框架,提出价值-方案-制度的南沙治理新范式,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建议更强化理念和技术的融合。城市更新试点研究针对老旧小区系统总结了我国城市更新的理论、政策与方法,提出了城市更新价值的四大趋势,建议后续研究加强城中村更新的理论研究与支撑。

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石晓冬 


石晓冬院长指出同衡学术周拥有家国天下的情怀,由工作基础上升到学术思辨,提出问题,找寻普遍规律。南沙项目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大尺度地分析比较和历史周期的解读,因时就势的提出战略建议。北海总体城市设计利用从研究到实践的长期跟踪和实践积累,形成体系化、多步骤的应用。通过思路方法的更新和迭代,响应时代,提升价值。全国城市更新的分析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城市更新试点进行了综合研判,将思辨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最后,关于郑州城市的更新,也是从策划到政策支持、到规划技术上的应用实践,全方位地为郑州量身。体现了规划团队在以项目建设为主的城市更新周期里起到系统性、综合性推动作用。



张险峰  


张险峰总工点评了报告的共性特点:一是回应了由“管理”到“治理”,由“新”到“更新”,由“增”到“提升”的时代转变。二是从治理视角出发,以治理的知识体系,改变了以前建设式、蓝图式规划,把多方博弈和长周期管控,贯彻到评估、编审、后评估、 管理落实的动态全治理过程。三是强化了对城市发展历程以及特质的理解。四是强化了对价值的认知。通过结合国家、区域及城市的战略使命,重新挖掘、塑造价值,体现国家战略、人民需要和转型发展。五是规划具有扎实性、特色性、弹性以及适应性。

张险峰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国外规划分会委员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理事/历史街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探索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探索主题版块由清华同衡规划院总工程师张险峰主持。



  主旨报告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对策研究》

贾克敬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总师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国土空间规划团队首席专家

中国土地学会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审查专家组成员

贾克敬总师的报告中详细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的空间特征和历史演变,分析了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据此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思路,即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的系统性出发,围绕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做文章,找准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施行差异化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措施。贾总在报告中强调,国土空间规划要体现空间约束、空间保障、空间统筹、空间统领,做一个“有用、管用、好用”的规划。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由清华同衡多位资深专家和青年骨干,分享了实践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适应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探索

刘瑞刚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三所所长

刘瑞刚以伊春、兴安盟、长白山二道白河镇的相关规划实践为例,探索在林区、半农半牧区、景区开展新一轮规划编制(总规、概规)的初心与路径,基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问题、挑战,针对性的提出规划策略并落实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框架之中。


精细配置、活力提升——存量思维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和治理要点探索

陈珊珊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二所所主任工

陈珊珊提出,对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着眼于空间底盘评估、空间管制和资源配置、空间格局优化和质量提升三大重点,做好总量精细化盘点、增量精准化投放、存量差异化利用、流量有效化激活、质量精致化提升。对于城市更新等存量专项规划,应从更细的颗粒度了解居民真实诉求,深化存量空间资源精准化识别、公共利益保障、土地变更的用途和增值管控等研究,做好与法定规划的有效衔接。


农牧交错带资源型地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以陕北定边为例

李龙涛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北分院项目经理

定边县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本次研究针对水资源有限条件下,提出农业节水与农用地提质、生态保水与生态价值转化、以水四定,探索高效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等策略;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生态脆弱区、国家能源战略地区叠加区域,探索油气资源、风光新能源输出地资源空间开发与保护利用方式,提出优化矿产开发利用与管控格局和促进能化资源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型策略。


“系统传导、分级定制、数据映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总到详”的遵化探索

朱   天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三所项目经理

报告基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相关实践,探索以系统传导的“全域、全要素、全周期”的技术逻辑打通规划传导路径,协调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将总体规划中的管控要求与发展意图落实到详细规划层面。


信息化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方法探索

杨   梅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创新中心副总工程师

城市未来研究室主任助理

报告以“监测什么+怎么监测+监测应用”为总体思路,梳理技术路线和平台应用升级路线,以实际业务场景驱动,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深化扩展,开展数据融合治理及平台建设,扩展建设“标准库,指标库,规则库,模型库”,升级监测智能化应用及成果评估验证,从而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业务。




  专家点评

在听取了清华同衡一线项目经验后,贾克敬、张菁、田莉、卢庆强等几位专家对本环节中展示的各种主题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建议。


贾克敬  


贾克敬总师指出,本环节的报告体现了一个融合和三个结合: 融合是指多学科跨专业的融合;第一个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虽然这个环节叫实践,实际上不限于实践,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第二个结合是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结合,既包括了规划编制,也包括了规划实施特别是规划传导。第三个结合是技术与政策的有机结合,规划不仅仅是技术,更多是公共政策。


张   菁  


张菁总规划师发言中强调了她对几个同衡报告的感受:一是注重高质量发展。几个报告在谈到高质量发展时都不仅仅关注城镇空间,而是在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所有的空间,特别是生态和农业空间,突出了保护不是目的,更主要的这类空间的价值识别与价值转化;二是注重这一轮发展的时代特征——关注存量。几个报告都对存量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关注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三是注重对人的研究。规划虽然是研究空间,但其背后使用空间的人的研究更加重要,这是对规划需求方的研究,强化了规划对空间需求与供给关系的研究,这也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在谈到正在进入审批程序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张菁总规划师提出要注意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好规划的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与约束性的作用,强化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优化,避免把总体规划做的过于庞杂和包罗万象。强调划定“三区三线”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对其的优化调整的规则与制度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有关自然资源的保值增值、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对专项规划、下位规划的传导等。

张   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田   莉  


田莉教授指出,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发生了四个重要的转向——从增量到存量,从扩张到收缩,从蓝图到治理,还有从城师到国师。从今天的报告来看,过去的三四年当中,我们的城市规划师不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看问题的视野,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空间规划正从蓝图式编制逐步向实施治理规划,这是国家建立现代化空间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现在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经济的高速增长走向经济的平稳增长,且未来还面临着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脱钩风险的时候,我们的知识结构和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强化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治理体系的转型。

田   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卢庆强  


卢庆强副总规划师首先谈到国土空间总规的审批阶段只是一个环节,不管是总规到详规的技术环节,还有规划到实施的全链条闭环中,如何面对所有用地管控逻辑、所有建设行为的引导约束等,包括全域全空间的体系建构和完善等的探索,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其次提到,目前形成的总结和阶段性思考,不仅对每一个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不断前行的需要。然后就今天的主题报告得到的启发谈了感受,贾总报告中提到的“不易、变易和简易”的哲学方法论和思维引领很有价值,值得大家深思。此外,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系统,在繁杂的尚未稳定的规划体系的各种要求下,如何让各个参与主体能够形成共识,这是规划需要关注的重点。最后,所有的规划是否有用有效,都应经过实践检验。当然这中间所有阶段性的总结和探索提炼、交流和互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所有的规划探索、规划过程是全周期的,完整的规划服务一定是延续的,需要持续保持对规划的跟踪,对提出的规划理念和技术的适用性、真实场景下的可实施性、操作性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

卢庆强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总体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分中心主任


本次“区域·都市”专题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空间治理与城市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思考。


*  本文所涉及观点均已经过专家本人审核



本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活动将从6月11日持续至6月16日,12日起将陆续召开主题为“区域·都市”“品质·生活”“生态·城乡”“社会·技术”以及“学习·未来”五个不同专题的论坛,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我们一起在活动中,交流思考、分享经验、拓展“视界”,共同展望未来!


【扫码关注 | 后续精彩不错过】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合集

扫码关注-预约后续直播


为方便大家及时掌握每一场论坛信息

清华同衡学术周专题网页暖 ❤ 心 上线!

后续持续更新,敬请扫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细议程


关于“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依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多业务板块和多专业实践特点,致力于传播清华精神、同衡价值、学术声音,将专业的求索纳入开放胸怀,为知识的殿堂注入烟火人气,十余年来,累计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200多家各界媒体,分享了300多个学术报告,接待了4000多位现场嘉宾,已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内外广受关注的学术品牌。2023年6月,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重装回归,敬请期待!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滑动查看历届风采>


相关链接

拓视界 创未来 | 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盛大开幕


撰稿/发言整理

刘瑞刚、旷薇、廖胤希、朱天、欧阳鹏、崔音、尹文瑜

排版|王淑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