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②丨江苏东海:扶贫花开三铺村
■李凤之 陈青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龙昊
“我说不好,说不好。”面对记者的采访邀请,70岁的刘传科放下手上的活,走到邻居刘春桥家的大棚外,一顶迷彩服的棒球帽下,黝黑的脸庞,腼腆的笑容,双手叉腰。
此时,刚刚接孙女放学的刘春桥被记者拦截在自家大棚门口,66岁的他戴着红色的棒球帽,笑眯眯地背着手,笔直站立。
7月3日下午,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
两年之间,从一个省级的贫困村到全国的脱贫先进村,接受媒体的采访,是三铺村村民自豪而又渐渐习以为常的表达。
在江苏众多扶贫攻坚的案例中,东海县三铺村异军突起,在记者近日的采访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村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谱写出了发家致富的大文章。这文章中包涵着财富,显示着精神,凝炼着思维嬗变。
图片来源/新华社
聚民心,架起干群“连心桥”
∨
双店镇三铺村位于东海县西部丘岭地区,2001年由原三铺、梁圩、北涧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5872人、土地面积22092.9亩,其中耕地面积10393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长期以来,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1506人,占全村人口的25.6%,占劳动力人口的67%。2017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9600元,远远低于全国13432元和全省19158元的平均水平,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536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几乎为零,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市县重点扶贫村。
而与三铺村毗邻的北沟村则是江苏省鲜切花产业第一村、全国三大百合重点产区之一。
“一栋占地3亩地的温室大棚,种植百合,品种选对,技术跟得上,4个多月时间纯收益5万、6万元在北沟村比比皆是,余下的几个月再套种丝瓜等蔬菜作物,一年下来挣个10来万元是保守数字。”2011年一毕业就到北沟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郝大宝对记者说。
三铺村的村民看着眼红,有心却无力。
至于原因,用三铺村第一个大棚种植户李祥的话说,就是新合并的三铺村经济基础最薄弱;群众思想太保守,死啃传统种粮观念不愿弃手;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强,缺乏发展新思路。
随着全面小康攻坚战的推进,2017年6月,在北沟村工作成绩出色的郝大宝被委派到三铺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随后,市下派第一书记陈尚开也来到这个村助力脱贫工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新班子首先从抓好村组干部作风建设入手,创新推行了“三必到、四不许、五级联访”工作法。具体做法就是:在村民遇有突发事件、婚丧嫁娶、生活困难等重大事项时,村“两委”主要干部必须第一时间到场,全程跟踪服务;在尊重乡风民俗的基础上,村干部必须遵守“不吃一口饭、不喝一杯酒、不抽一根烟、不花一分钱”的“四不准”纪律;通过“邻里互助、党员分区、干部包组、支部包片、总支包村”五级联访模式,实现矛盾及时化解。并且还倡导村民“出门看一眼、见面问一句、平时喊一声”,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加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借助这些措施,该村患有心脏病的贫困户李小广不仅得到村里的救急性帮扶,其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也有了保障;村干部每月一次向外出务工人员通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新建了三铺村幼儿园;给三铺小学新建了标准体育场;建设了三铺文体中心……一件件实事落实在行动上,三铺村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服务员。
树信心,铺就产业“致富路”
∨
经过走访调研,三铺村新的领导班子认识到: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居发展的长远谋划,长期工作方向不明,是导致三铺村干部思想不统一、干群关系不和谐、长期不能脱贫的“疾病根源”。
于是,他们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和市农科院的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结合三铺村实际情况,确立了“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环境改善、乡风提升”四个工作层面,制定出了“南部鲜花北部牛,中间风电搞旅游”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三至五年实现“人均一头牛、户均一大棚,村民人均收入超三万、村级资产过千万,年收入过百万”的奋斗目标。
这是三铺村有史以来第一个产业发展规划。
“市里的领导都来了。”刘传科说。
规划要想落在实处,必须将一家一户分散不成块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再流转,统一标准建大棚。于是,以建设“党员鲜切花创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的方式,引燃全村致富脱贫“燎原之火”。
老党员、村委会主任刘春松不仅挨门逐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还带头把自家3.5亩地拿出来统一规划建大棚。
为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村里出台优惠措施,对愿意流转的农户每亩给予1000元的土地租金。村民资金投入大,由村集体向银行担保,对于年纪较大无法获得贷款的村民,村干部个人贷款提供。据悉,近两年来,三铺村干部共为村民协调申请小额扶贫贷款101万元。刘春桥家的大棚花了17万元,刘传科家大棚花了13万元,其中就有村党总支部书记郝大宝提供的个人贷款。除此,村里还请来省市县三级农业专家教授不定期深入田间大棚,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为畅通大棚花卉销售渠道,在郝大宝的领头下,镇村还开发了“花直达”网上销售APP软件,为村民们提供鲜切花直播直销网络平台。
“俺们种了一辈子的粮,现在改种百合、丝瓜,去年仅大棚收入就达六七万元。”面对记者询问,村民刘传科很自豪地说。刘春桥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家只种百合,去年净赚5万多。这比种粮强多了。”“一个大棚,可顶得上百亩粮。”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补充说。
截至目前,双店镇三铺村集中流转土地2000多亩,连片建起528栋高标准的温室大棚,鲜切花已成为三铺村特色支柱产业,一个初具规模的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正连片崛起。目前,三铺村从业人员达2300余人,在园区内打工人数达到300多人;人均纯收入20300元,集体经营性资产投入790万元。村里配套建起了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育苗中心、试种中心等,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70.7万元,集体收入达到117万元……这个地处岗岭的合并村不仅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得到实现,全村163贫困户100%实现脱贫,而且还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园区、连云港市电子商务示范村。
热点链接
●马建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丨战疫传捷报 二季度经济增速逆势转正可期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史晓强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