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地理丨搭乘商合杭 中东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提速

王彩娜 中国经济时报 2020-11-06



商合杭:串珠成链


编者按



  “早食胡辣汤,午品龙井茶。”商合杭高铁日前全线贯通,豫皖浙三省实现高铁“无缝对接”,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随之加速流动融合,三省经济地理格局也正迎来新一轮的重塑。北接中原,纵贯江淮,直通长三角,商合杭高铁这一中原腹地通往长三角的新通道,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更多可能。

搭乘商合杭  中东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提速





观势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铁脉蜿蜒,城市向前。
  
  历经5年多规划建设的商合杭高铁日前全线通车,从商丘出发1小时到阜阳,2小时15分可到合肥,4小时18分可到杭州。自此,豫皖浙三省实现高铁“无缝对接”,中原腹地与长三角地区间的互动与合作更为畅通。
  
  一张电子客票,一列高速列车,商合杭高铁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体验的美好提升,也是城市时空距离的重构,更为沿线地区发展注入无限动力。
  

开启“华东第二通道”


  北起三商之源,途经皖南山川,南达江南水乡,商合杭高铁联通河南、安徽、浙江三省,被称作“华东第二通道”。
  
  随着商合杭高铁的开通,我国中东部地区高速铁路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不仅将有效缓解京沪高铁的客流压力,便利沿线群众出行,更有助于促进中原地区崛起和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是我国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对中西部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强大。安徽省发改委铁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合杭高铁的开通,为中原和西部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梯级转移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商合杭高铁沿线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缩短的交通时间必然使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比如,过去从合肥到芜湖不仅需要绕道南京,单程车程也要两个多小时,如今,商合杭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运行时间,只需要40多分钟就可以抵达,形成“1小时经济交通圈”。
  
  因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分院院长张丽璞认为,商合杭高铁极大地拉近了省会合肥和区域中心城市与阜阳、亳州、淮南、宣城等沿线地区的时空距离,催生同城效应,有助于提升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推进沿线城市联动发展。同时,有助于安徽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沪苏浙形成互联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区域深度合作新格局。
  
  作为豫皖浙三省最强“黏合剂”,商合杭高铁的开通,将促使郑州与合肥、杭州这三座省会城市最大限度地发挥相生相融的极化效应,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吸引发达地区更多关联企业与本地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可以预见的是,在商合杭高铁的强劲拉动下,沿线区域的金融、贸易、旅游、运输等产业都将出现联动式发展,对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脱贫攻坚进程,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战略实施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交通枢纽”转变为“经济枢纽”


  如今,高铁已是城市竞争的新优势,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区域与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模式与机遇。
  
  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在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杭州段开通仪式上表示,沿线各地要充分发挥高速铁路的支撑带动作用,优化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若想旅游市场风生水起,高铁是绝佳的“催化剂”。深谙个中道理的芜湖,率先抢抓高铁红利,大做旅游文章,为区域协同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可能。
  
  在积极与长三角区域、合肥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地城市开展合作共建、推介营销活动的同时,芜湖主动谋划全域旅游,推出4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将A级景区、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等有机串联起来,丰富芜湖旅游品牌内涵,促进高铁与旅游融合升级发展,打造以芜湖为地理中心的旅游经济圈。
  
  商合杭高铁通车运营后,商丘市形成了高铁普铁“双十字”枢纽,同步带动了动车运用所和高铁物流基地项目落户商丘,商丘市成为河南省第二大高铁枢纽城市,铁路枢纽优势显著提升。
  
  对此,商丘市发改委副主任陈传锋表示,通过发挥郑徐、商合杭和京九三条高铁在商丘交会的战略机遇,商丘市将以高铁客运站为中心,通过客流的汇聚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打造高铁枢纽经济区。
  
  连日来,沿线地区的频频加码表明,在未来,商合杭高铁将为豫皖浙三省带来奔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对推进沿线产业带建设以及实现沿线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高铁经济的价值在于连接与互融,以商合杭高铁为例,该高铁线路与郑徐高铁、郑阜高铁相互衔接,沿线的站点城市将因此受益。”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认为,商合杭高铁是连接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合作的重要纽带,必将在两大城市群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催生中部崛起新契机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进入“八纵八横”的高铁时代,一条通道就是一条经济带。
  
  在连接中部与长三角的同时,商合杭高铁加大了豫皖浙三省的互联互通和资源互补,串联起河南与皖北地区大量的劳动资源,大力引进安徽优势的科教资源,积极吸引浙江地区雄厚的资本资源,为加速中部崛起催生出新的契机。
  
  在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看来,商合杭高铁开通后,作为中部大省的河南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更加方便,有利于中东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促进河南等中部地区崛起。
  
  近年来,河南省与包括浙江省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合作日益紧密。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河南省省外引资有30%左右来自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经贸合作地区和招商引资来源地。
  
  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后,可实现与郑徐高铁、郑阜高铁相衔接,完善中部地区铁路网布局,同时,郑州与杭州间又多了一条便捷的高铁通道。随着郑州高铁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将加速发达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更多资源导入郑州乃至中部地区,为中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作为引领中部崛起提升的主动力,在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趋势下,郑州也毫不例外地选择南扩作为构建大都市区的突破口。
  
  其中,大手笔之一便是将长葛纳入郑许纵向发展轴,使其战略位势不断提升,加速融入郑州超级大都市。依托“临港、接郑、联许”的区位优势,长葛产业新城积极承接长三角、大湾区产业转移和当地企业的新设投资项目,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目前集群气象已成,同时也为长葛本地制造业带来转型升级的发展契机。
  
  未来,在城市重点向南发展主轴区域以及大规划的带动下,长葛产业新城犹如一匹黑马,有望快速成长为郑州向南发展和郑许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成为驱动郑州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商合杭高铁也是一条产业转移路线。张占仓认为,商合杭高铁打通了一条新的要素流通的高速通道,能够促进河南省与浙江省、上海市等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别是有利于浙江省和上海市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与河南各地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因为高铁的另一端连接的是经济发达的杭州市,按照资本流动寻求最佳区位的原理,商丘市积聚要素的能力必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商合杭高铁的开通,将使我国中东部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速。”
  
  豫皖浙经济发展新版图正徐徐展开。




合肥:向南挺进大有可为



望城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获赞“最会投资的城市”后,合肥近日再迎重磅利好——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杭州段开通运营。至此,纵贯安徽南北的“钢铁脊梁”实现全线贯通,合肥、芜湖、宣城进入“1小时都市圈”。
  
  今年以来,“轨道上的合肥都市圈”正加速推进,尤其是商合杭高铁的全线贯通,直接拉近了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轨道上的长三角”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铁时代正呼啸而来


  瞄准高铁枢纽城市,合肥大步向前迈进,时钟型高铁体系呼之欲出。
  
  以合肥为圆心,合福高铁、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等众多铁路贯穿其间,不仅提升了合肥与一线城市的通达性,且将合肥在安徽省内的辐射范围也拓展到了极致。
  
  更多利好正在来的路上。如今年年底前,合六高铁将全面通车。该线路自合肥西站引出,经肥西、舒城、庐江、桐城、怀宁等市县,终至新安庆西站,开通运营后,将形成皖江城市带与环鄱阳湖经济圈间的快速交通走廊,进一步增进皖江城市带对外交流协作,提升合肥高铁枢纽地位,带动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合肥相关规划要求,未来合肥要深入参与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密合肥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畅通沿江和省级高铁大通道,加快推进皖江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
  
  高铁时代呼啸而来,融入长三角全面铺开,合肥城市版图正在发生巨变,需要重新审视这座新一线城市,才能抓住新格局下的发展新机遇。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杭州段开通仪式上表示,要坚持交通先行,谋划推进一批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合肥高铁枢纽地位,大力度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要坚持稳投资增动能,全面发挥高铁辐射带动和要素集聚功能,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放大沿线地区人口红利与资源优势,加速释放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效应,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放眼全国,高铁建设是可以改变城市格局的,从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这些高铁枢纽城市的实践来看,通过密集的高铁路网可与周边城市发挥重要的联动效应,加快同城化效应。创新包容的城市基因,足以让合肥在高铁时代加速成长为长三角产业创新高地。
  
  在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格局上,商合杭高铁将合肥与长三角乃至整个东海岸线城市联成一条核心增长链,其分量毫不逊色于当年的“三分巢湖”,催生城市再度向南扩展。
  

向南挺进是大势所趋


  6月,省会城市扩容趋势明显,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热浪袭来。
  
  蓄力南拓,成都选择布局新津。6月19日,四川省下发《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以原新津县的行政区域为成都市新津区的行政区域。
  
  同一天,吉林省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由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改由长春市代管。通过合并周边地区实现扩容,长春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第三、人口850万的特大城市。
  
  翻开地图,追溯成都、长春、西安、太原、南京等省会城市演变的脉络发现,综合地理条件、发展需求、资源利用以及战略布局,向南延伸已成为城市版图扩张的重头戏。
  
  于是乎,关于合肥向南一举拿下舒城的坊间讨论变得热烈。
  
  数据显示,2019年,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9.4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临门一脚,常住人口818.9万。再观舒城,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常住人口近百万。若合肥拿下舒城,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和人口破千万皆是指日可待。
  
  “合肥发展向南走,舒城杭埠是风口。”合肥向南30公里,舒城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随着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舒城产业新城将依托区位优势,立足长江科技转化中枢、合肥文化休闲高地的发展定位,继续主动融入合肥,打造合肥都市圈南部副中心。
  
  产业是城市发展绕不开的话题,细看舒城产业格局不难发现,舒城现在所拥有的城市机遇,并非偶然。
  
  凭借合肥向南发展衍生点必有舒城的区位优势,舒城产业新城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主动承接合肥中心城区的产业外溢,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集群,即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为主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以自动化生产线及机床为主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以整车及专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与合肥现有的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形成“互补链”,引领合肥南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崛起。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犹如一场马拉松长跑,中途的耐力、冲刺的爆发力,远比起步时的身位重要。
  
  一向擅长“对明天投资”,合肥正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热点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讲授“七一”专题党课


●解盘年中经济丨货币政策大招频频  金融暖风劲吹实体经济回暖


●时报时评丨“两新一重”将是下半年政策重心


●视点丨面对A股上涨 投资者仍须理性“上车”


●资金入场驱动A股强势上行  牛市真来了吗?


●新闻洞察丨逆风之下显韧性 下半年外贸将回稳向好


●焦点丨国常会把脉高新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三难题待解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史晓强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