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推高7月份CPI 下半年将整体平稳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下降2.4%。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地实施,市场供求有望保持平衡,物价水平将在结构性波动中保持整体平稳。
CPI环比由降转涨
∨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7月份消费者物价涨幅略扩大,但物价整体表现温和。7月份消费者物价走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猪肉价格走高。由于国内疫情持续向好,国内餐饮行业持续复工复产,带动猪肉等消费需求上升。此外,南方洪涝对生猪运输物流构成一定阻碍,供需短期趋紧推升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的回落,7月同比上涨85.7%。
第二,天气因素。由于洪涝灾害与气温上升使得果蔬、鸡蛋价格有所上涨。
第三,需求回暖。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餐饮、暑期出游等行业回暖明显,带动机票、住宿等价格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本月CPI环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上涨,同比涨幅较上月继续回升,但同比涨幅主要由去年翘尾因素贡献,本月2.7%的同比涨幅中,翘尾影响约2.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0.2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上涨仍是导致7月CPI同比涨幅回升的主要因素。7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涨幅较6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扩大2.1和4.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的核心CPI同比涨幅较6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0.5%,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低。
“下半年,国内物价将呈现趋缓走势。”周茂华表示,第一,国内支持生猪养殖政策持续发力,生猪供给持续改善,市场预期整体稳定。第二,去年高基数效应。第三,国内粮食果蔬等储备、供给充足。此外,国内在应对自然灾害影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洪涝灾害扰动有限,市场整体供需有望保持平稳。
PPI持续改善
∨
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与6月相同。
温彬表示,7月PPI继续改善,主要是由于国内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石油价格小幅上涨,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
从结构上看,国内率先完成复工复产,生产的加快恢复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较6月收窄0.7个百分点至-3.5%,生活资料价格同比涨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0.7%。7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日均价格为43.5美元/桶,较6月的日均价格上涨3.3美元/桶,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较月初上升5.54个点达到143.36,能源类、钢铁类、矿产类、有色类等大宗商品指数均有所上涨,对PPI回升形成贡献。
“生产者物价延续改善态势,主要是由于国内疫情受控与支持政策效果释放,国内需求逐步回暖,企业信心改善、工业生产持续加快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高。”周茂华表示,下半年,受全球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PPI同比有望逐步收窄。
“一方面,国内需求改善有望加快。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得下半年国内需求复苏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另一方面,海外主要经济体逐渐解封,复工复产有望延续,叠加空前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望推动需求缓步改善,利好我国外需。”周茂华说。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货币政策的重心将从总量宽松偏向精准导向,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温彬表示,一方面,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另一方面,把控节奏、优化结构,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此外,还要严防资金空转套利,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和处置,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热点链接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史晓强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