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访谈丨金文成:强化金融支撑 加速赋能乡村振兴

张娜 中国经济时报 2021-06-20





权威访谈

——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官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当天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也进行了再部署。实施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金融如何发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支农主力军,服务乡村振兴,金融业责无旁贷,也是难得的机遇。金融机构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挥好独特优势,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积极有为、展现作为。 

  

金融机构将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战场

  

  中国经济时报:实施乡村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离不开资金保障。您认为,如何解决“钱”怎么来的问题?

  

  金文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通过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深化金融改革推动支持“三农”、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等方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金融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各级各类金融机构也将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战场,在支持“三农”特别是支持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金融机构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有效增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供给侧加强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针对农业产业特点精准开展信贷投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丰富农村金融服务设施,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切实提升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图片来源/新华社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失衡状况亟待改善

  

  中国经济时报:与“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相比,当前金融供给水平还有哪些不适应、不匹配的地方?

  

  金文成:一方面,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内部治理机制尚未建立。因长期受成本高、利润薄、风险防范能力弱等因素影响,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机构离农仍在继续,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一定程度上失衡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供给与农业农村生产模式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还不尽匹配。从需求端看,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地区涌现出诸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以及创新创业农户等新型主体,这些主体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规模化、集约化的资金等生产要素与之配套。但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这类主体通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从供给端看,数字金融模式的兴起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 

  

以“小财政”撬动“大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当前乃至“十四五”时期,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振兴?

  

  金文成:“十四五”时期,应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振兴,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发挥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投放当地。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实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根据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合理确定再贷款的期限、额度和发放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再贷款台账管理和效果评估,确保支农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涉农贷款,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传导至涉农经济实体。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治理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探索与农村经济特性、产业结构相符合,能够推动金融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的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 

  

健全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金融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更适应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

  

  金文成:要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堵点,畅通信贷资金输向乡村的渠道。持续推进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农村小微金融改革,增强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和差别化服务水平,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作用,形成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农村小微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合力。鼓励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促进金融加速回归本源,推进农信机构特别是省级联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提升农信机构的支农力度。完善农业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层次支持体系。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强化对涉农金融机构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的评价评估机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 

  

创新金融服务加快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下一步,如何创新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金文成:要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乡村建设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内生发展能力。持续加大普惠金融信贷供给,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强化线上金融服务,提高薄弱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得性。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贷款对象的风险和成本的不同进行差别化的定价,以适度竞争方式解决“融资难”问题,带动解决“融资贵”的问题。抓紧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数据库,以县市为单位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打造金融机构的特色业务和拳头产品。



热点链接

●权威发布丨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圆桌丨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推进乡村振兴

●权威访谈丨张承惠:打通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几个堵点

●新闻洞察丨土地、人才、资金:城乡经济循环畅通的三要素

●热点丨就地过年:消费亮点纷呈 经济强劲回暖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