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道经纬丨2022年中国逐步摆脱疫情影响 股市将整体抬升

刘慧 张炜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1-15








变局下的资本市场






编者按



  2021年即将过去,在疫情、通胀、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球资本市场会有哪些变化?展望2022年,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资本市场发生大级别调整的系统性风险概率不大,但相对薄弱的新兴市场面临一定风险。中国有望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经济活动基本回归常态。A股市场在资金面和政策面都面临稳定的环境,A股结构性行情可期。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2021年是经济从疫情冲击中逐步恢复的一年,但疫情的反复延缓了经济的放开进程。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严格,经济复苏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需偏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2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疫情、通胀、经济政策的影响下,2022年的中国经济趋势将是怎样?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将“花落何处”?
  

中国经济活动基本回归常态


  “2022年中国有望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经济活动基本回归常态。”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问题在于内需偏弱,2022年在对房地产与地方政府债务继续保持严格调控的情况下,内需不足的制约或仍将延续。通胀方面,2021年上游工业品通胀高企对生产链条造成扰动,在政府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加码下,电力、煤炭等重点领域的供需矛盾已有所缓和,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改善,同时,带动PPI同比逐步回落,但猪周期有望走出下行阶段,叠加上游成本逐步向下游的传导,2022年在PPI逐步高位回落的同时,CPI水平或将较2021年有明显提升。总体而言,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有望减弱。目前货币政策上推动宽信用的意愿较为明显,市场持续存在宽货币的预期。

  12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提出“适时降准”。12月6日,央行宣布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2万亿元。董忠云表示,从央行表述看,相较于7月的降准,本次降准包含更多稳增长的意图。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潜在增速,近期政策面又强调经济下行压力,期待后续会有包括降息在内的宽松政策出台,其具有合理性。同时,房地产政策边际转松得到进一步确认。

  银保监会12月3日称:“现阶段要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型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证监会称:“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积极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形成良性循环。”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董忠云认为,从近期一系列政策信号看,政策底大概率已经出现,而历史上政策底一般对应着A股的底部。我国在抗疫方面表现出色,制度优势明显,供应链恢复迅速且保持稳定,国内各项改革不断释放长期增长潜力,资本市场开放度不断提升,上述各项因素有助于保持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助力A股能在长期内继续呈现外资流入的趋势。居民财富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是大势所趋,房地产税试点的出台有望加速这一过程。对A股中长期走势持乐观判断,沪指重心2022年将整体抬升。
  

绿色能源革命或是股市投资主线


  “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在5%上下。”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本报记者表示,就资本市场而言,虽然经济增速下行或将带来A股整体业绩下修,进而使得A股波动有所加大,但并不意味着2022年资本市场缺乏投资机会。至少未来半年,在系统性风险发生可能性不大的前提下,房地产周期下行将进一步强化居民的资金入市意愿,故A股整体仍将维持震荡向上、指数逐步新高、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的态势。外资近年来已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但外资在A股市场持有市值的比例仅从2018年的2.26%提升至2021年6月的4.17%,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外资能否拥有足够的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手段,是其决定是否增加一个市场配置头寸的重要因素。

  甬兴证券副总裁许维鸿对本报记者表示,2021年,中国相关部门对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坚持是经济增速下行的原因之一,这种长期利益主导的思维将继续贯穿2022年,甚至2023年。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逻辑是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稳定复苏,各国不会尝试用极端政策去干预经济,中国房地产市场或美国货币政策都不会对中美金融资产价格主轴造成冲击,2021年没有给2022年留下资产价格变动的“外力”逻辑,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和累积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会直接冲击发达国家和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在相对薄弱的新兴市场。在全球大宏观背景下,2022年A股市场面临稳定的货币环境,再加上积极的、“脱虚向实”的财政环境,不缺少密集的、中央层面的针对结构性、财政和产业的政策,行业题材将频繁“搅动”市场。

  由此,许维鸿表示,2022年A股市场将是典型的“机构市”,而非2020年剧烈波动的“散户市”,超额利润除了自下而上的选股,“选时”带来的结构性交易机会将青睐拥有研究资源优势或市场策略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当然,在中国储蓄大搬家的时代,公募基金的销售依然可期,基金经理依然会面临“扎堆”热门板块还是“下沉”基本面个股的选择之中,新能源板块、“碳中和”产业链依然是值得投入投研资源的方向,至于“元宇宙”、军工等板块则是“场合型”选择。

  李迅雷表示,以储能、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双碳”方向正获得类似疫情后中小微企业再贷款那样的支持,成为央行结构性宽信用的重要方向。叠加上述产业方向在未来确定性的高景气度,以“双碳”为代表的绿色能源革命或将成为2022年A股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

  景顺长城策略团队称,最近周期性资产强势上涨,易受影响的是休闲旅游、基础资源和一般零售业,看好科技、健康医疗和公用事业。从更广泛的资产类别看,政府债券、黄金、投资级别信贷及现金表现可能较好。布兰迪环球投资管理基金经理杰克·麦金太尔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放缓或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希望中国有更积极的经济增长政策,政策能传导至更广泛的全球经济。 


2022年A股结构性行情可期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张炜



  上证指数若2021年全年涨幅为正,将是1994年以来首次连续3年上涨。沪指若能在2021年打破“牛不过三年”的魔咒,那么,2022年能否连续4年上涨更受关注。从机构密集发布的预测来看,虽然2022年面临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但对A股行情谨慎乐观,尤其结构性行情可期。

  2021年A股行情结构性分化加剧,中小盘股指数显著跑赢大盘股指数。截至12月6日,反映A股中小市值股票价格的中证500指数年内涨幅为13.72%,而上证50指数同期下跌了11.33%。

  市场热点主要围绕三条主线:新能源与芯片、周期板块、大消费与医药。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最大的赢家,2021年全年走牛,翻倍的牛股多,作为领头羊的宁德时代年内涨幅超过80%,牵手宁德时代的湖北宜化年内涨幅超过650%。周期板块行情“过山车”,钢铁、化工、煤炭、能源、有色金属等虽较年初有不错涨幅,但很多个股已较高点回落30%至50%。相比之下,大消费与医药连续走牛多年,今年却成为“输家”,多只知名白马股跌幅超过20%以上。

  上述三条主线的市场表现在2021年“冰火两重天”,主要是业绩变化因素影响的。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锂价格走高,使新能源板块业绩亮点突出。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130.90%,股权激励计划预计未来4年每年营业收入保持25%左右的同比增长。相比之下,大消费与医药板块多年来业绩确定性强,但2021年遭遇不小坎坷。“医药一哥”今年受医药带量采购的影响,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1.21%,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超过40%。中炬高新与千禾味业是酱油行业“老二”与“老三”,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45.09%、41.09%,今年以来股价下挫。其中,中炬高新股价下跌逾45%。再看钢铁、化工、煤炭、能源、有色金属等周期行业,前期强势行情得益于产品价格大涨,但随着产品价格冲高回落,市场对其业绩预期发生变化,股价“过山车”。以中国铝业为例,年内涨幅一度逾180%,而目前较年内高点回调超过40%。

  展望2022年A股,多数机构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从流动性与基本面的角度考虑,A股走出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指数或弱势震荡。中信证券策略团队预测,2022年A股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机会较多,下半年相对平淡。2022年上半年跨周期政策推动经济回归疫情前的常态,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A股整体向好,机会较多;下半年或由于高基数下非金融板块盈利承压,市场表现平淡。光大证券预计,2022年股指将弱势震荡,节奏上市场可能会跟随政策波动,出现“前高后低”走势。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日前在兴业证券2022年度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会上称,2022年A股市场的投资时钟将在“小衰退”和“弱复苏”之间摇摆,综合指数依然不是大年。

  2022年结构性行情被机构较为看好。可对于结构性行情如何演绎,机构间存在分歧,关键在于如何把握2022年不同行业的基本面变化。中信证券表示,2022年锂供应紧张的局面或无法缓解,预计锂价保持上涨趋势,板块配置逻辑从“涨价”向“业绩”转移。得益于锂价中枢抬升,锂公司2022年业绩预计同比大幅增厚,带来显著的估值优势。也有市场人士提醒,新能源等高景气赛道“风景美如画”,但风险在于估值可能偏高,不少热门股动态市盈率达几百倍。若2022年业绩增速低于市场预期,或面临估值压力。

  大消费与医药板块近期行情有所回暖,酱油、榨菜、面、速冻食品等消费股近期纷纷宣布产品价格上涨,但明年公司基本面能否有较好表现,尤其在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的预期下,投资者不是很有把握。原材料成本的抬升拖累大众消费品行业的毛利率,成本端的负面影响能否在2022年消除存在未知数。此外,伴随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地产产业链的相关消费股受到拖累。建材、家居用品、家电等似乎变成了“准地产股”,格力电器、老板电器及索菲亚等今年股价大跌,明年的基本面变化趋势有待观察。

  机构看好大消费与医药板块左侧布局的声音较前几个月明显增强。中信证券表示,进入四季度,经济开启了恢复期,政策处于等待期,存量投资者仍在犹豫期,市场主线进入酝酿期。随着经济恢复,政策信号明确,增量资金不断流入带动存量资金逐步加仓,蓝筹回归的市场主线会更加清晰。建议坚定围绕“三个低位”布局蓝筹主线,重点关注基本面预期处于低位的品种,估值仍处于低位的品种,以及调整后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高景气品种。逐步增配估值回归合理区间的部分消费和医药行业,如白酒、食品、免税、疫苗、血制品等。天风证券分析认为,业绩决定风格,意味着明年可能有阶段性的大盘蓝筹占上风的行情,但中期来看,仍然是以新兴经济主导的中小盘风格。

  2022年大消费板块的不确定性是估值风险。以最具代表性的白酒板块为例,尽管白酒股2021年出现大幅回调,贵州茅台股价从最高2627元回调至最低1520多元,泸州老窖股价一度被“腰斩”,但从历史估值区间纵向对比来看,白酒板块仍处于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假如2022年业绩增速低于市场预期,白酒板块将估值承压。正因为此,有长期看好高端白酒的私募大佬坦言,“持有不等于买入”,不推荐盲目追高白酒股。


2022:疫情和政策仍是影响资本市场重要变量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2021年即将结束,海外疫情仍在持续,国内面临内需收缩,中国的各项政策也密集推出。全球资本市场在2022年会有哪些变化?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美欧央行2021年基本维持着疫情以来的强力宽松政策。经济复苏配合宽裕的流动性环境,美欧股市今年以来均呈现牛市格局。截至12月3日,标普500指数和欧元区STOXX50指数年内涨幅分别达到20.83%和14.24%。对于国内而言,基于良好的疫情防控,中国在经济复苏和政策周期上领先于美欧,但率先见到复苏顶点。在经济与政策的组合影响下,年内沪指整体呈现宽幅震荡走势,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展望2022年,甬兴证券副总裁许维鸿对本报记者表示,2022年世界经济将在后疫情时代“艰难但平稳”的复苏,对经济、金融的预测需要回归全球化的基本共识。有观点称“2022年美联储加息会引发股灾”,这个观点流行了两三年,期间,美国股市经历过两次20%规模的回调,反映了全球资金对美国股市的担忧。投资者发现美国股市估值处于历史高位,而在做资产配置规划时,会担忧美国股灾带来损失。但环顾全球,大规模资金又被迫回到美国股市,即便看好中国新经济板块,美国中概股板块也比A股有估值优势。2022年,美联储或继续维持名义低利率和实际负利率环境,全球“资产荒”大格局不会变化,中美之间的摩擦仍会继续,但中美股市超过20%的回调都是彼此的极限。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兼研究部主管洪灝对本报记者表示,假设疫情逐步消退且全球经济重启在即,海外对中国出口的强烈需求将逐渐弱化。随着中国消费开始相对于外需复苏,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积累可能将放缓,充当美元流动性蓄水池的中国商业银行外汇存款余额,也就是“影子联储”余额增长将放缓。这反映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在这个基准情形下,股指的上涨势能将被遏制,其顶部不大幅高于2021年的峰值。投资者应关注消费和互联网板块,房地产板块随着市场情绪转变可能将技术反弹,能源板块应该继续有所表现。

  董忠云表示,海外疫情、经济、通胀、政策等因素依然是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变量。疫情方面,目前全球疫苗接种持续推进,新冠药物研发取得突破,但病毒变异仍令未来疫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最新出现的奥密克戎变异病毒表现出比已在全球流行的德尔塔病毒更高的传染性,可能导致全球新一轮疫情扩散,大大增强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基于疫情自身特性与各国至今的防疫效果,疫情可能很难在1—2年内完全终结,疫情或将持续较长时间。未来随着疫情持续反复,一些国家可能需要调整防疫策略,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重视,而不是在疫情减弱后就实施经济的完全开放,这可能造成全球半封锁状态的持续时间超预期。

  董忠云提醒,全球高通胀及可能由此引致的流动性加速收缩风险值得高度关注。2021年以来,美国通胀水平快速拉升。高涨的通胀给美国居民、企业、政府和央行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部分工业品领域,由于供需缺口大幅扩大,从而一度催生价格的快速拉升,如海外的铜、铝、原油、天然气,我国的螺纹钢、煤炭、部分化工品等。2022年疫情影响继续淡化有助于全球供给端的修复,但需求强度取决于刺激政策退出的进度。预计2022年国际大宗商品供需格局会较2021年有所改善,但部分主要工业品供应偏紧的格局可能依然维持,这意味着2022年全球依然要关注工业品高通胀风险,处于高位的PPI所对应的工业链条通胀压力后续可能继续向消费端的CPI层面传导。市场普遍预期,美国通胀尚未达到峰值,高通胀局面或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

  许维鸿表示,网上有“全球能源危机”的观点,其根源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的工业产能,在能源供给侧都没有产能不足的问题。美国在过去10年里加大了本国能源产出,极大缓解了由于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能源供需缺口。国内的煤炭产能不用担心,2021年极端天气造成的产量剧烈波动及投机资金情况在2022年大概率不会重演,主要能源价格会温和回归。

  在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开始修正其对通胀判断“暂时性”的观点。董忠云分析,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反映市场预期2022年最早6月即进行首次加息,全年加息次数2—3次。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一旦美联储启动加息,全球流动性加快收紧将对新兴市场形成抽水效应。2013年美联储引发的“缩减恐慌”造成美债利率上升,并导致众多新兴经济体出现利率上行、汇率贬值、股市下跌,体现了美元流动性缩减的负外部性。中国央行在2021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已开始调整,需对其可能引发的金融市场震荡及对新兴经济体的溢出影响高度关注”。2022年如果美联储以较快的节奏加息,预计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流动性与资本市场表现产生影响。  



热点链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丨隆国强:坚持胸怀天下,推进大国开放

●焦点丨全面降准!宏观政策将仍以稳增长为主

●时报时评丨当前工作的要义就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市说新语丨医保“腾笼换鸟”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热点丨房地产市场流动性现回暖信号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