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⑥丨积极改善收入预期 让居民“敢消费”

刘慧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1-06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国家统计局和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3.0%,但消费支出增长放缓,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居民储蓄快速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受疫情持续反复影响,居民对未来就业、收入的预期转弱。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预期。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有多方面原因




  在北京从事财务工作的馨馨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收入与往年相比相差不多,支出最多的是房租、买日用品和服装。往年都是‘月光族’,今年会存一些钱,但不会存太多,生活质量还是要保障的。”像馨馨一样已经参加工作五六年的年轻人,生活基本保持不变,但年纪稍长的居民储蓄意愿更强一些,未雨绸缪。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有多方面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快速上升,直接原因是受疫情持续反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信心与耐心,因此对未来就业、收入的预期转弱。另外,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富幻觉,这也对即期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刚对本报记者表示,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过10万亿元,是近年来同期的新高,反映了居民储蓄上升态势,一类是被动储蓄。疫情导致教育、文化娱乐、餐饮旅游等服务类消费减少,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减少就意味着储蓄的上升。另一类是主动储蓄。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类不确定性上升,金融市场波动风险降低了人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主动增加储蓄存款来防范各类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对本报记者表示,6月末,我国住户存款规模为11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这一数据明显高于近年来同期。上半年多地疫情暴发,限制了居民消费意愿的释放,推高了储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消费。上半年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居民投资需求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居民储蓄。上半年我国还出台财税支持政策,为企业发放大量的现金流,这些资金中的一部分通过工资等形式转移到居民手中,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居民储蓄。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综合来看,储蓄存款增加是居民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而作出的调整,民众对于投资和消费趋于谨慎,需要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确保经济稳健发展。

  


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预期




  居民“钱袋子”有哪些变化?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57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人均经营净收入2841元。转移和财产净收入增长较快。如何引导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



  冯俏彬表示,后期要做好疫情的精准、科学防控,适当放松限制消费,尤其是面对面接触型、服务型消费的条件,为消费恢复创造前提。要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使经济能稳定而逐渐向好回升。要进一步明确预期,包括疫情后期的防控政策、应对重大国际事件的方向性选择、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等,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预期。


  具体到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冯俏彬认为,重点是“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千方百计提振居民消费。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低收入群体要用好社会保障“自动稳定器”,通过社会救助、社会扶持、社会保险、失业保险一系列政策工具,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对于消费的主力军中等收入群体,适当放松消费的限制条件,恢复和创造新的消费场景。通过各类政策措施,拉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耐用消费品方面的消费。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个性化的服务性消费供给。我国服务型消费供给明显不足,要提供适应中等收入群体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服务性消费,是未来促进消费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王志刚表示,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现有的保市场主体和保就业政策实际上就是要通过稳定就业,进而来稳定收入和消费,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其次,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让劳动者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通过改善人力资本来增强获取收入的能力。再次,用改革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劳动力市场活力,降低劳动力资源的人岗错配现象。最后,综合运用数字财政、数字普惠金融等政策组合来显著改善收入与消费预期。运用数字财政手段,实现对低收入群体收入与消费的精准保障,筛选出符合补助政策的小微企业给予精准支持,发挥财政对改善收入与消费预期的积极作用;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增强金融服务对人们增收和扩大消费的支撑能力。


  田志伟表示,改善居民收入预期与消费预期要在政策层面发力。继续加大对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实行疫情防控精细化管理。减少居民消费支出的成本,如发放消费券,对居民耐用品等进行消费补贴。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最能起到增加居民总消费的目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居民“敢消费”。放宽居民的户籍限制,通过增加居民的流动性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优配置,从而起到提高效率促进经济与消费增长的双重效果。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⑤丨复苏有力 下半年消费增速或更快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④丨服务业稳经济大盘:重任在肩曙光在前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③丨助力稳增长 基建投资须做好项目和资金保障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②丨上半年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企稳回升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①丨中国经济下半年将恢复性回升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