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论谈丨扩优提质让“上好学”更容易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胡畔
基础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万家庭的和谐幸福,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学有所教、学有优教一直是民心所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达到世界中上行列。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包括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资源质量差距仍较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等,仍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可喜的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启动。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正式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行动、综合改革攻坚等重大行动。其中,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主要解决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学水平不高以及群众焦虑的问题;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主要解决特殊教育资源不足适宜性不强的问题。
可以看到,《意见》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那么,如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让“上好学”更容易?
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应继续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包括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改善学校基础设施,购置最新的教育技术设备等。同时,要健全成本分担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资源的捐赠和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其次,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可能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地方却相对匮乏。政府要建立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资源能够更平等地流向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和学校。可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来鼓励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偏远地区任教,或者提供奖励吸引更多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再次,要提升教育资源质量。一方面要提高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和进修,保持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让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化,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乘上数字化翅膀,实现广泛共享。
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使用中的问题,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绩效评估也应该更加全面和公正,以此激励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共同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服务贸易发展高峰论坛丨隆国强:扩大和深化服务贸易合作,携手走向复苏与繁荣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