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论谈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离我们还有多远
民生论谈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离普通人还有多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数据开放共享便民惠民。
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在京挂牌成立。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它的成立被认为标志着我国在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具有巨大的意义。一方面,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企业和个人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资源进行创新和创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例如,开放交通数据可以促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开放医疗数据可以支持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还可以推动政府服务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通过公开数据,可以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参与数据治理和监督,推动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然而,要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包括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公共数据开放共享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这些资源的缺乏往往制约了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第二,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也给数据的开放共享带来了困难。此外,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也是限制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需要在开放共享公共数据的同时,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和监管工作。
只有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共享,让“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链接,才能为市民提供更精准、更人性化、更个性化的服务。为了拉近公共数据与普通人的距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强公共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体系。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数据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
其次,应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这包括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等。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公共数据分享给公众和社会各界,实现数据资源利用最大化。此外,还应加强对数据使用者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政府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
除了政府的努力外,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公共数据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公众数据权利的一部分。开放共享公共数据,原本就是公众信息知情权。数据服务民生已是大势所趋,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将会逐步扩展到更多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公众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公共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