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点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多个新提法释放新信号

张炜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1-07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张炜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举行,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涉及金融工作、金融监管及金融改革等内容,从全局高度为下阶段金融工作确定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多个新提法释放出新信号。


时隔6年从“全国”到“中央”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自1997年以来每5年召开一次,距今最近的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召开。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时隔6年,金融领域最高规格会议再次召开,已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到“中央”一词之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温彬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贡献。这充分表明,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金融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防范风险、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金融稳定和监管、机构改革等领域的政策部署,对我国中长期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根据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委。本次会议是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组建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首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会议指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展现了中央对金融的高度重视,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作用的高度关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我国不仅是金融大国,也要成为金融强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由大而强。金融强国需要高效、稳健、开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金融体系。这需要我国积极推动金融人才的专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切实推进金融机构的高质量建设,大力推行金融市场的全球认知力、认可度和认同性。


  温彬分析认为,我国金融“大而不强”,不仅与经济和科技实力不匹配,而且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以及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规模地位不匹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要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服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国际金融产品,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在制度体系、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领域推进改革发展,构建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更好为实体经济赋能。此次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金融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吹响“集结号”。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本次会议多次提到“风险”与“监管”,凸显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会议要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田利辉看来,这表明金融领域工作重点之一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以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发展不仅需要金融的高效率,而且离不开金融的稳定度。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风险包括房地产等行业信用风险、地方债城投公司坏账风险、资本市场结构性流动风险和国外金融危机溢出风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继续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意味着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金融严监管基调将会延续。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他认为,在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发力前景下,四季度楼市有望延续回升势头,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有望减轻。随着宏观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增强,房地产行业低迷对整体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将得到有效缓和。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日前提出“防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风险传染,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而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继7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继续提及“活跃资本市场”。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活跃资本市场”的核心目的在于扭转预期,防范股市风险。近两年来,资本市场异常低迷,不利于宏观经济建设。因此,中央再提“活跃资本市场”,意在提振市场信心,对经济结构转型、企业创新发展、居民财富管理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解读丨10月份制造业PMI回落 扩内需仍是关键

●热点丨应对“双11” 快递企业“出招”保物流

●关注丨超大特大城市将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视点丨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 更多中长期资金有望入市

●强国论坛丨北京应有序活化文化遗产 增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