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报时评丨防控风险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

范思立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1-07


图片来源/摄图网

■范思立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于日前召开,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充分肯定了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的有力支撑,但同时提出现阶段金融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企业债务风险敞口不容小觑。我国从2015年底开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降低宏观杠杆率增幅的作用明显,政府(中央和地方)和非金融企业两大部门的杠杆率增幅均有所降低。由于世纪疫情的影响,国内这两大部门的杠杆率增幅都不同程度升高。例如,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2019年为151.3%,比上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2022年为160.9%,比上年上升了6.8个百分点。国内企业的债务大幅增加,部分债务出现了违约情况,这可能导致信用风险扩散,并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造成压力。


  地方债务风险压力应予重视。受同样因素影响,地方政府的收入锐减,但刚性支出不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这自然会延展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债务偿付。西南某省份的地方债不能到期偿付并公开就是例证。仅就2022年数据可知,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3.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上升1.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杠杆率则上升2.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逐年上升,其中地方债务增量较大。地方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这对地方公共服务保障和民生举措实施的影响直接且明显。


  金融违规活动泛滥须强监管。非法高息揽储、金融诈骗、股票市场内幕交易……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金融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金融机构管理不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经营风险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金融监管存在空白和盲区,没有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从而让金融风险凸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安全是基石,金融安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和管控金融风险。我们只有加强自身能力和监管治理,才能有效防范外部因素对国家金融安全的侵害。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管能力,才能发挥金融是国家重要竞争力的作用,为社会安定、经济平稳作出突出贡献。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需要强调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


  概言之,我们要健全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对金融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解读丨10月份制造业PMI回落 扩内需仍是关键

●热点丨应对“双11” 快递企业“出招”保物流

●关注丨超大特大城市将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视点丨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 更多中长期资金有望入市

●强国论坛丨北京应有序活化文化遗产 增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