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周刊丨下半年更多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
展望下半年楼市
时至年中,下半年楼市走势如何?从国家统计局和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楼市仍处于调整之中,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组合拳”的出台和落地实施,近期楼市成交进一步活跃,整体市场有逐步企稳迹象。本期地产周刊聚焦下半年楼市,展望未来走向。
楼市热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今年以来,楼市频繁释放重大政策利好。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楼市明确政策方向后,多地放松或取消限购政策。5月17日,金融管理部门一揽子新政落地。随后,全国大多数城市跟进落实相关政策,带动购房情绪提升。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未来政策方向为去库存、稳市场,释放了更加积极有力的信号,助力市场预期进一步修复。
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最近出炉的数据来看,楼市信心正在加速重建,进入下半年,更多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
主要城市市场升温,看房量增长明显
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5月份数据来看,楼市信心正在加速重建。在“517”新政刺激下,短期内购房者信心已有所提振,整体市场延续弱复苏态势。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无论是到访量、成交量还是市场热度短期内都有明显提升。
建诚智库首席研究员何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少数核心城市二手房交易略有好转,但房价预期依然低迷。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叠加“517”新政等系列政策出台,主要城市市场升温,看房量增长明显。5月份,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热点城市仍呈现出明显的“以价换量”态势。
“在北京,五环外放松限购后,热销楼盘仍以特价房为主,如华润、中建等央企在大兴的橡树湾、玖玥府等降幅约15%,较前期政府限价降幅近20%。”何田表示。
5月17日,央行“四箭”齐发之后,5月27日,上海出台“沪九条”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紧随其后,广州、深圳积极跟进,于5月28日发布了楼市新政,对提振市场带来一定积极作用。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从周度数据来看,“527”新政对上海新房市场的提振效果比较明显,新政后的第一周和第二周,上海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成交了27.7万平方米,相比新政前两周增长了10%。6月1日—16日,上海二手房网签达13381套,环比上月同期增长82%,较5月日均604套的水平有大幅提升。
广州出台了包括优化土地和住房供应、调整优化住房限购政策、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降低公积金贷款缴存年限要求并支持公积金支付首付款、优化限售政策、支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5月17日—6月16日,广州网签套数达5849套,相比新政前一个月网签5213套增长了12.2%。
5月份以来,深圳楼市迎来限购松绑、房贷首付及利率下降等优化调整政策,对近期楼市有一定提振作用。楼盘来访量、看房量上升,市场活跃度显著增强。5月18日—6月17日,深圳新房住宅成交2286套,二手住宅共成交4136套,均比新政前一个月增长3%左右。
在其他城市中,杭州、武汉等城市在楼市新政刺激下,近期表现也较好。如杭州居民购房热情有所提升,以5月9日到6月9日的时间节点计算,杭州新政后一个月共成交5439套新房,成交套数高于4月份数据。二手房成交也表现亮眼,5月份杭州二手房成交维持在8000套左右的较高水平。5月份,武汉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6058套,环比增长21.82%。
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在政策刺激下,多地楼市活跃度明显提升,新房、二手房咨询量增多,成交规模增长,但目前整体市场并没有实现显著提升的状态,且当前新房市场表现弱于二手房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继续调整,在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略有扩大。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5%。
丁祖昱指出,近期各地楼市活跃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新房市场成交低位修复,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点状复苏,筑底修复是楼市主旋律。
市场能否持续修复,收入预期改善是关键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分析指出,在多项政策举措落地后,房地产市场情绪有所好转,特别是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正在显现,未来市场能否持续修复,要看接下来政策跟进节奏和力度,以及居民收入预期能否改善。
“若核心城市能继续从供需两端优化楼市政策,或将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并对全国市场形成支撑。同时,随着年中高基数效应的减弱以及房企年中业绩冲刺,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中指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4年5月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报告》显示,重磅政策对居民的购房需求存在一定的提振作用,无购房计划占比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但居民购房观望占比出现增加,环比提升6个百分点。此外,未来房价稳定预期明显增加。
何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房企销售业绩降幅略有收窄,但拿地积极性整体上仍然较弱,拿地金额排名靠前的企业以中建、绿城等央国企为主;销售位居前两位的保利发展、中海地产预期相对保守,在拿地排行榜中分别位居第13位和第9位;销售位居第3位的万科几乎暂停拿地。与此同时,消化存量商品房任重道远,除已建成未出售的库存外,更大压力来自待开发土地和在建未完工项目。
进入下半年,何田预计,更多城市楼市有望企稳,整体市场将会出现量价降幅同时收窄。比如,上海、深圳的楼市供需交易或能基本稳住。
据建诚智库测算,截至2023年底,房企已获得但尚未开工的住宅用地对应建筑面积约25亿平方米,处于开发阶段但尚未售出的住宅约24亿平方米,两者合计近50亿平方米。即使房企不再拿地,按过去3年平均销售面积测算,待售面积还需近5年才能消化完毕。由于期房销售普遍存在,已售待交付的住宅约为27亿平方米,而过去3年平均竣工面积仅7亿平方米,保交房的压力可能还要持续数年。
“本轮房地产行业调整幅度大、周期长、范围广。”何田说,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已分别回落至2017年和2007年水平,较历史高点分别下降25%和58%。预计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在10%左右。
对于下一阶段房地产相关工作,何田建议,一是强化理论研究和预期引导,统一房地产行业认识,增强各方对经济和房价的信心;二是全面下调包括存量房贷在内的利率,提升利息抵扣个税额度,促进消费;三是进一步放松核心城市限购、限贷、税费等政策,让龙头城市企稳带动全国市场恢复;四是加强房企与金融机构的联动,加大出险房企重整力度。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楼市能否全面企稳修复还要看应对的速度和资源投入规模,一切政策都应围绕去库存、缩短去化周期而努力。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