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贫困才是最大的贫困
菜根谈:认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鲜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以致于社会上乱象丛生,甚至为此而生产出诸多负面情绪,譬如无奈、愤慨、攻击等。
认知与金钱无关,但一定与命运相关,增加民众的认知资产,很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本文讲了认知贫困的含义、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希望能给到大众舆论以清流,倘若还能不小心唤醒一些人沉睡的灵魂,心安之至。
作者:陈菜根,来源:陈菜根(个人微信号:328608137),经授权发布
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在于它积累了多少GDP,而在于它的民族认知是不是丰沛。
一个国家真正的贫穷,不在于几成民众的年收入低于标准贫困线,而在于这个民族对财富的落伍思考。
一个人也同样,富裕不等于充裕,更不等于贵族精神。
尤其是当一个社会的富裕阶层也表现的认知贫瘠时,这样的富裕者作为社会『标杆』,反而会让追求财富者陷入更加的难堪;
这样空间,会让集体沦落为名利的奴隶,财富拥有者反而可以拿财富作为提线木偶,加倍地遥控着贫穷者的所作所为。
你追求什么,什么就会成为你被控制的按钮,当这个『你』的数量足够大时,它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驱动,即社会价值观,而一旦社会价值观是名利时,人们就会陷入『他人即地狱』,所谓个人自由,沦为笑谈。
缺乏独立思考的人,无论物质多寡,都注定活在一座挣脱不开的牢笼里。
认知贫困的人口数量,远超物质贫困者,我甚至认为,认知不对称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不对称;
网络环境、教育机构、公共图书设施再多,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封闭者的认知,因为一个人的认知不对称,还可能是家庭这个『他人即地狱』组织的产物;
这也从侧面解释了『贫困是一种基因』,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简直具有先天性意义。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认知贫困有以下五点症状:
第一,习惯于用情绪主导决策。
感性是一个动物的本能属性,人也不例外,人们太容易被情绪调动,比如看到一篇合乎心意的文章,就会习惯性地产生认同感和共鸣感,并在激动之余顺手做了分享。
一个缺乏思辨的国度,只能说明一点:认同感太廉价了,以致于让社会失去了多样性的精彩,这样低级的认知生态,又怎会长出创新和进步?
第二,不能正确估算个人价值。
一个不能对自己进行深度认知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的不确定性,会成为社交的风险点。
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一个点赞、一句恶语,都会让自己陷入情绪的泥淖,这背后反映的是对自己价值的估算不足,自卑和自大一样,都是无法友好地进行自我认知。
任何一个人都怀有无限的个人资产,即他的擅长和喜好,这些都会成为他改变现状的起点。
自我认知的贫困,让太多人一辈子都没活出他本来的模样,这才是人类资源的最大浪费。
第三,忽略自然界的力量。
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人的无穷性,代表了生命和智慧的无限可能。
即使物质匮乏到难以为继,人依然可以从大自然中采集能量,而自然界教给我们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爱护生命。
但就是这份朴素世界观的缺乏,让我们对生命缺乏敬畏和尊重,以致于用社会性灭掉了人性。
第四,过分在意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和森林、羊群一样,一个人可以忍受一篇森林的焚烧、一个羊群的屠戮,却不愿意接受一个社会的恶化;
因为他的生命被社会环境时刻吞没着,当一个人过分在意这份吞没时,只能说明他被社会规则操控了,如果没有觉悟,这份操控就会伴随一生。
在这个层面上,金钱和名誉,都是人为炮制的社会规则的组成部分。
第五,对美的事物缺乏追求。
这里的美代表一种持久且滋养生命的东西,譬如真理、正能量、信仰、美物。
美(正面)和丑(负面)一样,都是行为的反馈机制,当一个人对美的东西真正在乎,甚至视作信仰时,他才会活出向上的力量感,而这种正能量信仰的缺失,正在让短视和功利变的频繁。
实际上,这些症状的蔓延,也绝非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由家庭教育、社会基础教育、舆论环境和自我思考四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一一论之。
第一,家庭教育结构不成熟。
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养生几乎是决定性的,因为性格是行为的内化,而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的合理性,都要经受父母的反馈,鼓励带来自信,斥责造成自卑。
孩子的认知贫困,一开始跟家庭规范的不合理性息息相关。
第二,社会基础教育的功利主义。
社会基础教育几乎是穷困地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因为在没有背景和资源的情况下,考学是可以让穷苦孩子与高收入家庭孩子相对公平竞争的唯一路径。
但即使怀揣着这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却面临着两难境地:在学生看来,读书成了找到优渥工作的跳板,而不是自我成长的捷径;
而对于学校,真正以『万世师表』为己任的老师越来越稀缺,教育开始成为商品被大肆倡导。本来就认知匮乏的嗷嗷待哺者,反而被功利主义再次戕害。
第三,社会价值观的错误诱导。
当一个区域里,被称颂对象是商贾贵胄时,金钱和名誉就是该区域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大家集体认同。
在一个舆论环境里,浅薄而喧嚣的噪音被广为流传时,该环境的主流文化就是浮躁,因为大家懒得独立思考。
在一个制度下,贫困的帽子成为敛财的工具时,该制度就会让民众变得绝望,结果就是对该制度的认同,这样的制度也必将失去合法性。
社会价值观的错误诱导,是造成认知贫困的客观原因,甚至演变成了主要原因。
第四,自我态度的不端正。
态度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对话,当我们在为一个事件表达态度时,该态度就构成了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
你客观并深刻,就等于帮社会认知做了扶贫工作;
你跟风并继续制造泡沫,等于加剧社会认知贫困,每个人既是社会认知的体验者,又是该认知的创造者。
『他人即地狱』,你也在构成这里的『他人』,是地狱,还是天堂,这是一种选择。
认知不但是一种优质资产,还是一种上帝视角;
因为认知是行为的起点,也是诸相的法门。
增加认知资产,是冲破信息不对称并最终脱贫的最有效路径,下面5个建议,或许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尊重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除了不可抗力,没什么可以阻挡生命的无限潜力,只要活着,就会充满可能。
当一个人真正敬畏生命的伟大时,生命成为其奋起的资本,他才会在时间维度上享受生命的馈赠。
尊重生命规律,是认知脱贫的基础。
第二,给思考多一点时间。
情绪是一团与生俱来的火焰,在理智且可控的范围内,火焰才会为人所用,相反,火焰就会冲昏头脑、波及周遭。
思考是一种近乎灭人欲的修炼过程,它太累人了,但这也是思考存在的意义,因为较之死亡的万劫不复,因痛苦思考带来的重生实在太划算了。
第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原生家庭,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一个再生家庭,而再生家庭的创造,除了帮助孩子积累认知资产,更是对自我认知贫困的一次修复。
放逐大自然,可以与孩子一起感受生命的奇迹,启发孩子自我对话,是在帮助孩子树立人生观,带着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正能量场景,是在帮助孩子构筑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的这份输出,最有益的除了原生家庭下的孩子,更是自我认知的一次完善,因为输出和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四,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
特别需要重视两点:
一方面,『教育无用论』理应被摒弃,
另一方面,把教育做成功德事业。
学校教育不是找工作的跳板,而是启迪思考、发现自我的捷径,学校教育的考核标准不是升学率和就业率,而是让孩子找到兴趣(生存方向)和自信(生存方式)。
第五,让社会价值观充满氧气而非戾气。
人是社会性动物,步入社会中的个人,最容易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左右,该价值观有三点组成:首先是社会制度,其次是公共媒体,最后是圈层态度。
只有在制度、舆论和个人发声组成的三维空间里释放氧气,才会让这个生态充满生机,才会实现集体的认知脱贫。
认知扶贫是一种功德,而依赖功德的活法,是一种苟且,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己的认知资产,或升或降,全乎一念。
在这个世界上,贫穷不会带来绝望,对认知资产的遗弃,才最终导致了灵魂上的死亡。
认知脱贫,从独立思考开始!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还在为中秋礼物犯愁吗?你想要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