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吃饭看一个人的教养



一个在吃上讲求道德的人,骨子里一定也有高尚的灵魂。


作者:杨熹文,著有新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经授权发布

01

读书时,一个炎热无风的夏天,班里几个女生一起买了半个西瓜解暑。


坐在寝室里,几个人浑身汗涔涔,拿着勺子互相推让,“你吃”,“你先吃”……几个女生客气地贴着西瓜皮挖发白的果肉。这时,一个女生一边从西瓜正中间挖去一大块,一边对我们说,“你们真傻,其实西瓜中间最甜!”


看她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从此对她再无好感。


后来上班,每天午餐和同事坐在一起吃,经常交换食物,谁带了新口味的饼干,谁做的拿手炒饭,大家都愿意互相分享。


一位男同事,每次把自己的饭吃得飞快,然后紧盯着别人的筷子,还要假惺惺问上一句,“你这个饭一定特别好吃吧?”每到这时,就有人不情愿地把食物分给他。


后来听他和别人吹牛,自己每个月都要买一件阿玛尼衣服,从此再没交集。


有一次和一群朋友去旅行,同行一个男生的女友总嚷嚷饿,看上去对吃饭比旅行更有兴致。每到一个目的地,先挑自己喜欢的餐馆,把点菜权霸占,点超过自己胃口很多倍的饭菜。


吃饭期间,不是“这个面做得太咸”,就是“没家里做的好吃”,胃口不对的东西,向前一推,不再多吃一口,像个任性的小朋友。


结束旅行那天,以火锅作为告别餐,席间姑娘把酱料洒得到处都是,霸着一盘鸡翅,把细碎的小骨头吐了半张桌子。


学生模样的服务生来收拾桌子时,姑娘正兴高采烈地忙着和别人讲笑话,她男友也笑得正欢,我拿卫生纸把鸡骨头扫进盘子里递给服务生,心里却泛起一阵恶心。


02

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很多记忆中的好时光都在餐桌上度过。


长大后,我对吃的热情也不曾褪去,我喜欢在餐桌上和人打交道,喜欢让爱情和友谊在热气腾腾的氛围里萌生,总觉得那碗筷间的好滋味,就是恰到好处的人间烟火气。


出国之后,更是常想念家乡的味道,每当看见街头有写着汉字的餐馆招牌,心里和舌尖都涌起一股暖意。我们这个温和的民族,对吃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吃是我们文化里精髓的部分。


我一直在意吃的内容,却渐渐发现,吃不仅是种文化,更可以成为一种修养。


餐桌上,吃这种简单的行为,呈现着多种形态:有人吃相粗野,有人形态优雅,有人爱吃独食,有人喜欢分享,有人不顾礼节,有人处处周全……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描写一篇有关食物的文章中说道,“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而我觉得,不仅仅是吃的内容,吃的态度也可看出一个人的人格。


这种人格,就是教养。


03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恩格尔系数总是很高,爸妈对我的教育大多和食物有关,特别直白。


小时候的某一天,妈还在厨房里做最后一道菜,饿极的我就拿起饭碗自顾自起来。爸严厉地教训我,“放下碗,你妈还没上桌呢。”自此和别人吃饭,都要等到饭菜全部上桌,每个人都坐到餐桌边,才肯动筷。


有一年过春节,去奶奶家,看着摆在桌上的糖果和零食,贪婪地不停塞进嘴里,妈凑到我跟前,非常严肃地说,“不要像什么都没吃过一样。”


自此知道,不管走到哪里,在谁的面前吃东西,都要吃得适度,吃得体面。


中学时朋友来家里做客,妈做好晚餐,席间我吃得酣畅,朋友却不好意思动筷,妈一边告诉朋友“就当这是自己家”,一边在餐桌上对我说,“快给你朋友多夹点吃的。”


自此招待客人,餐桌上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尽力做到周全。


长辈庆生时,爸妈在旁边提醒我,“要先给长辈夹菜”;


爸妈和朋友聚餐,餐桌上不忘教育我,“不要把盘子里的最后一块肉夹到自己碗里”

……


这些有关吃的朴实道理,让之后的我不管走多远,都一直记在了心里。


出国以后,我在很多餐馆打过工,观察过很多人的吃相。


有些人吃饭讲求排场,明知吃不完也要点到满桌,往往临走时桌子上还剩着几盘只动了几筷子的饭菜,宁可浪费也不打包。


有些人吃饭怕吃亏,每样菜上来之后,必定先夹上一大口,生怕自己有什么比别人少吃了一点点。


有些人吃饭不顾其他人,霸着菜单只点自己喜欢的;


有些人吃饭脏兮兮,把整张桌子都沾上酱汁和饮料。


有些人吃饭带着一股骄傲情绪,喜好无缘无故地支使服务生,走时还要打个饱嗝吐在你脸上……


当然,也有可爱的姑娘和小伙子,吃饭的样子实在惹人喜爱,他们介意彼此的喜好,照顾周边人的情绪,态度温柔地对待食物,临走时,还贴心地把小盘子垒在大盘子上,用餐巾纸把桌上的污垢擦去,然后笑着和我说谢谢。


那时候,和一起租房的小姑娘私交甚好,她还没经历过恋爱的滋味,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和一个追她很久的小伙子出去约会。她问我:“怎么才能知道他是不是个好人呀?”


我答:


这还不简单?我在餐馆干那么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吃顿饭。但凡那些能够在餐桌上帮你拉椅子,能照顾你胃口,吃饭时不忘先往你碗里夹肉的,能够在吃过之后把桌面稍微清理一下的,这样的男生,我不相信他能坏到哪里去。但那种吃饭专挑自己喜欢的,把桌子搞得像灾难现场似的,就别想了,能把一顿饭吃糟的,大概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来姑娘去和小伙子约会,回来时垂头丧气,不用问也知道,进展不顺利。


她递给我两个热气腾腾的打包盒,说:”姐,没吃饭吧,我给你打包了炒饭和酸辣汤。”


04

在我们人生里,吃是多么重大的话题。


我们和家人吃温馨晚餐,和多年不见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咖啡,和闺蜜去甜品店吃提拉米苏,拉着恋人享用浪漫的烛光晚餐,在毕业季的散伙饭上喝得酩酊大醉……


我们遇见不同的人,和他们一起吃饭,在不同的言谈举止间,学会一些规矩,也渐渐总结出这样的道理:


吃饭时,凡是要第一个夹菜,夹最大块排骨的人,八成生活里也是自私的;


那些在你吃东西时一定要借光尝一尝的人,大概生活中也常常占别人的便宜。


那些肯为你先盛一碗汤,把鱼肚子最厚实的那块肉夹给你,不铺张不浪费不过分挑剔食物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赖的人。


记得读书时,班里有两个女生,选择了同一节体育课,下课后就是午餐时间。A家境殷实,对吃其实很讲究;B是贫困生,每餐都在食堂解决,一素菜一白饭,严格控制花销。


几次在食堂遇见她们,A总和B要了一模一样的饭,A也吃的特别开心,两个人也聊得欢畅。毕业几年,我一直记得A那张善良的面孔,每次想起都不禁感慨,吃是一种多么直观的教养。


我始终相信,一个在吃上讲求道德的人,骨子里一定也有高尚的灵魂。


因为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严肃到,很多时候它在不经意间,就毫不留情地显示了你的教养。


作者简介:杨熹文,野路数的奋斗少女。泡面里吃出了梦想,二手车里开出了信念。新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热销中。微博@杨熹文,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