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执迷对错,便是成熟



作者:苗远洋(富书专栏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

01

网络上盛传一句话“小孩才讲对错,成人只讲利弊”。


这话并不全对,其后半句甚至带有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市侩情结——但这话的前半部分,确实耐人寻味:小孩才讲对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虽然最后落得个“孰为汝多知乎”的下场,但后世读者们依然对孩子的求知欲和思辨精神点赞。


但如果换作两个成年人这么做,大家还会为他们的行为点赞吗?


各种诸如“不懂事”“真不知道收敛”的评论便会接踵而至。


成人和小孩的世界,原本就大相径庭。


一个奇幻烂漫,一个沉郁深邃,一个追逐着华丽的流星,一个守候在寂静的港湾。


不一样的责任和头脑,自然也就对应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


我们总会在不经意的场合,或者一篇名不见经传的文章里,看见对成人世界虚伪表象的抨击,以及对孩童们的无比赞许。


以前我也对此深信不疑,但我现在已经改变观点。


为了所谓的正确与错误,闹得不可开交,伤了面子毁了和气,难道就是天性使然赤子之心?


执着于自己心目中的对错高低,不顾他人感受,不体察周遭变化,这难道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除开堪称众矢之的的虚伪和逢场作戏,成人世界——或者说,成熟人的世界,更多渗透着一种通透和包容。


那种看透却不道破的豁达,设身处地体恤对方,怜悯别人的胸怀,恰是我们真正成熟的强烈表征。


争,是冲动,是能耐;不争,是包容,是智慧。


02

执迷于对错危害很大吗?


答案是肯定的。


朋友之间执着对错,可能会中断美好的情谊。


夫妻之间执着对错,更有可能毁灭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前些天刚好听别人讲了一个她身边的故事:一对80后夫妻,两人都很积极上进,在各自的领域干得也还算不错,但最近马上准备离婚了,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也即将面临跟爸还是跟妈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尽管夫妻俩有很多优点,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硬伤:爱争对错。


因为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俩人可以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然后把很多与该话题无关的“陈年老窖”拿出来品鉴:比如当初结婚时,你就给那么点彩礼钱?比如哪一次在朋友面前,你又不给我面子?


很多时候,执迷于对错,就像推倒婚姻的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


几经波折,感情、回忆、坚守、执着就全没了,剩下的只是索然寡味的情绪和令人窒息的压抑。


试想:如果当时有一方能够稍微跳出三界之外,安抚下自己心潮澎湃的内心世界,会不会就把很多裂痕消弭于无形?


我认为肯定可以,但历史不容许假设。

 

而另外一个发生在国外的故事,同样属于家庭内部的范畴,可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


安娜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因为慢性病常年服药。


因此,经常在外出差的丈夫总会时不时提醒她:亲爱的,出门前一定注意把药瓶子放到小家伙拿不到的地方,免得他拿到嘴里吃了,那样很危险的。


安娜总是把这个叮嘱放在心上,可有一天,她因为一些事情的干扰而疏忽了此事。


在没有收拾药瓶的情况下,她就匆忙出门上班了。


回到家里,她无比吃惊地发现:他们心爱的孩子手里拿着药瓶,并且停止了呼吸。


霎时间,她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不仅是失去骨肉的悲恸,还有无边无际的自责,以及丈夫即将表现的情绪。


可当丈夫赶回家里时,却只给了她一个深深的拥抱。


一双温柔的大手,不断抚摸着妻子的头发,并且轻声说道:“亲爱的,不要太难过,我已经失去了孩子,更不愿意再失去你......”


一边安慰她,丈夫一边说起自己的不是:比如常年在外极少回家,比如忽略了安娜一个人带孩子的苦衷。


为了及早让妻子走出苦海,他直接辞去了原有工作,把更多时间花在陪伴家人上面。


渐渐地,安娜走出丧子之痛的阴霾,很快又怀上了新的宝贝。看似阴云密布的家庭,现在已经拨云见日,阳光明媚。


如果这位丈夫执着于对错,对妻子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后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社会上,是讲理的;而家里面,是讲爱的。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不执迷对错的背后,蕴含着温润的爱意,细致的思绪以及勇敢的担当。


03

怎么做到不执迷于对错呢?


索性大言不惭地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吧。


2013年的某一天,我带着一堆材料,去帮领导办一些业务。


途径某个小街道时,迎面走来一个嘻哈打扮的小青年。


从走路的姿势和神色来判断,肯定和彬彬有礼扯不上什么联系,多半是老一辈子人眼里“不务正业”的类型。


“这附近有网吧吗?”和他擦肩而过时,我猛然听到这么一句话——但对这种格调的问话,我第一时间并没有什么兴趣搭理。


过了几秒钟,另一句话来了:


“靠,傻逼啊。”


这句我听得更清楚,而且知道他是对谁说的。


“你骂谁?有妈生没妈教的东西。”我转过身,厉声对他说道。


这种小青年会产生什么反应,大家完全能够预见。


只见他咬咬牙,怒气冲冲地过来,双手蓄满力气,猛然朝我一推,我也就顺势一个格挡。结果我纹丝不动,他自己退了好几步。


然后,怒不可遏的他开始在周围寻找武器:饭店门口的扫帚、簸箕,甚至于夏天街上店铺撑伞的石头墩子(尽管他完全拿不动),他都找了个遍。


边找,嘴里还边骂骂咧咧,说我不讲道理,他又没指名点姓骂我,我为什么这么针对他......


到最后,他有气无力地对我说:滚。


我也淡淡地说:请你走开。


然后就真没有然后了。


此时此刻,我反而无比释然,因为彼此已经试探出对方的量级,没有必要再纠缠下去。


回去之后,我在电话上把此事告知了发小,他随即就说:我很欣赏这种大男人般的处事风格。


04

不执迷于对错的经验之一:你要有底。


底是什么?就是你掌控局势的能力。


你读书也好,游历也好,运动也好,工作也好,其实都是通过不同方式来增加你的底蕴。


如果我和他扭作一团,打得血溅当场,附近派出所警察火速出动,左邻右舍全来围观,吃瓜群众们也会非常熟练地用手机视频记录下全程,然后传到网上。


有意思吗?


那我不和那帮只会欺软怕硬、好勇斗狠的街头混混一样了么?


拜托,我也是有操守的好吧。


在事态发展完全可控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那样的方式证明自己吗?


在这个事情上,我就是有底的,所以我相对从容,也会在刹那间学会舍得。

 

不执迷于对错的经验之二:你要换位思考。


当时我就站在小青年的角度想:他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又没犯什么滔天大错,口角之争点到为止即可,完全没必要让事态持续扩大化。


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恋人之间,如果多一点换位思考,那么就会无形中淡化很多矛盾。


这不是装逼,更不是伪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思索。

 

不执迷于对错的经验之三:你要明白,众生皆苦。


罗曼·罗兰曾说:英雄不是以思想或武力称雄的人,而是因心灵而伟大的人。


生活中很多强者,他们既不焦躁,也不急促,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什么叫众生皆苦。


领悟了苦的真谛,才会苦中寻乐,才会快意人生。


很多时候,在你拥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不争”便是最好的“争”。


这样既给自己和对方留下了彼此喘息的空间,也为自己留了一条潜在的后路。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作者简介:苗远洋,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准90后,巴蜀人氏,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主修社会学,现任某文化传播公司营销总监。以文会友,只求共同砥砺,共同精进。

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独家首发,版权归富书所有,48小时内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作者:苗远洋,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侵权必究

富书原创矩阵: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hua),富书(zhongchoudushu),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出版畅销书《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畅淋漓地活》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2017关于未来,《未来简史》这本书会颠覆你的认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