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1-02-27

高晓松:最高级的人生,是把做过的梦一个个实现

卓伟爆料胡歌恋情,胡歌的回应太绝了

一个人的心机,可以深到什么程度


如果一个人能把失败当成正常的反馈,每次失败之后,必然会更强大。


作者: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富书主播:楚翘

主播荔枝号:楚翘_诗歌之王(FM3951196)

一、 千古男神,也是金句大V


从我年少时起,曾国藩就一直是地摊上的刷屏级网红,历史课本上却是相关的负面评价。


他在民间的流行,与在正统历史上的消极形象,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买了很多写曾国藩的书,一套一套,全部束之高阁,读不下去,要么晦涩艰深,要么云山雾罩,抑或不知所云的厚黑之学。

 

直到今年偶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捧起来就爱不释手。


作者张宏杰,用了非常细致,有时甚至琐碎的日常材料,将一个千古完人立体化的呈现出来,多了很多真实的味道。

 

曾国藩绝对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举,年轻时还非常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最终却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毛泽东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

 

曾国藩还有很多金句流传至今,比如说,“莫问收获,但为耕耘”,“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得空闲之光阴”,“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妥妥的金句大V。


二、 迟钝,其实也是一种优势

 

当你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时,你会选择怎么应对?


我们可能会倾向于认为,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用绝对的武力值碾压对方。

 

这种方法也没错,但是要让能力数值,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通常来说并没那么容易。

 

我们看看曾国藩的做法,面对强大的敌人太平军,他采取了让人匪夷所思的策略——“结硬寨,打呆仗”,也就是避开正面交锋,管我修筑壁垒。

 

湘军行军打仗,不管去了什么地方,最重视的就是扎营。


每天四个小时行军,走大约三十里,然后不再前行,开始挖沟修墙,也是四小时左右,整个行军速度和蜗牛差不多,晚上还要轮流站岗,称为站墙子。

 

这个场景,在历史上是非常奇葩的,闻所未闻。


哪有好好一支正规军队,却活脱脱成了民工建筑队的?


长年累月下来,每个士兵都是挖沟小能手,一言不合就开挖,砌墙,站墙。

 

不会挖沟砌墙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要选出历史上最会挖沟的士兵,湘军绝对当之无愧。

 

这么笨拙的方法为什么有用呢?


当时湘军的敌人太平军,采取的战略是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战斗经验特别丰富,喜欢搞突然袭击,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每次出场还裹挟着大量的流民,制造出铺天盖地的声势。

 

湘军刚刚迎战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营地也扎得不牢,损失特别惨重。


面对流氓战术,曾国藩痛定思痛,之后一心求稳,先立于不败之地,保存自我,才谈胜利。

 

太平军再流氓,也拿层层壁垒无可奈何,经常连湘军的面都见不上,湘军在墙内,太平军在墙外,满身战术无计可施,墙内大石滚落,弓箭侍候,常常被360度无死角碾压。

 

结硬寨打呆仗,和敌人避开正面交锋,初期看起来效果堪忧,连敌人面都见不上,埋头挖沟,这能叫打仗?李鸿章到了前线的时候,就对这一套非常不以为然。

 

畅销书《跃迁》提到:


一个人直接打开水龙头,不是冷的要死,就是烫一下。如果你感觉到烫,马上就拧冷水龙头,过了半分钟,水突然又变得非常冰冷。你来回循环多次,水只会忽冷忽热。

 

正确方法是慢慢拧,让阀门和水温都平稳的同步升高,一直到合适为止,因为水龙头管子比较长,系统有延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反馈。

 

如果你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即时的,其实这个即时反应就已经过量了,古典老师说,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

 

有时候,迟钝其实是一种极强的优势,懂得克制身体的及时反应,能等待系统给予反馈,再根据反馈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 忍得了,等得起,守得住,是一流的智慧。

 


三、害怕失败,才会让人彻底失败


道光十二年,曾国藩第六次参加科举考试,比前五次的失败,更让他受打击的事发生了,当时湖南省的教育厅厅长,批评他“文理太浅”,以捐生注册。

 

捐生指成绩还凑合,但当秀才又显不足的考生。如果第一次科举,获得捐生,也还不错。


然而这是曾国藩第六次考试了,捐生身份对他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

 

这搁在我们现代,就像一个参加了五次高考都落榜的孩子,第六次却只得了个入围奖,被告知,你这成绩还是不行呀,念你考了这么多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下次你可以免考体育了。

 

咸丰二年,太平军一路北上,整个湖南几乎沦陷,咸丰皇帝心急如焚,召命在乡下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到长沙兴办“团练”。

 

曾国藩到了长沙以后,对官场潜规则不管不顾,自己开了审案局,对土匪流氓从速处理,就为了避免有人来求情,这一来就断了很多官员的财路。

 

更夸张的是,曾国藩半年里办的案件数量,超过了湖南十来年的案件总量。


这不是明摆着说,湖南的官员都是无敌草包吗?


所以,整个湖南官员,选择了彻底孤立这个“曾剃头”。

 

当时湖南的正规军绿营军,特别看不惯曾国藩的团练兵,有一天就找了个理由闹事儿,加上当地官员的推波助澜,这些兵痞子大胆的围攻了曾国藩的办公室。


隔壁办公室的巡抚骆秉章假装没听到,没看见,其他官员见此,就更是幸灾乐祸,暗戳戳的等着看笑话了。

 

曾国藩的几个随从受了伤,自己也差点被杀了,更窝心的是,有苦还说不出,没地儿告状,只能打碎牙和血吞。

 

年少时的六次名落孙山,和作为堂堂大清官员,在长沙不仅处处受制,还差点命丧于此。


这些失败,虽然量级不同,但因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对他的打击程度,可以说不相上下。

 

搁在大多数人身上,任何一次失败,都足以让人生跌入谷底,万劫不复。


但曾国藩一次又一次,都从失败的泥潭里,不止爬出来了,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六次落榜后,曾国藩豁然贯通,文章大进,第七次中了秀才,一年后中举,四年后中进士。

 

长沙失败后,曾国藩离开是非之地,去衡阳训练团军,最终练成了清朝末年战斗力最强的湘军。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曾国藩在经历人生的大挫败之后,总能把失败当成礼物,前行的脚步,从来不会终止。

 

黑匣子思维》一书提到:


失败是指路明灯,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中,还未被我们熟知的部分,并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引我们去改进理论,策略与行为。

 

如果一个人能把失败当成正常的反馈,每次失败之后,必然会更强大。


  • 只有害怕失败,才会让人彻底失败。

 


四、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文能应试,武能杀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也是后代很多大人物的男神。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评价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两个敌对阵营的人,却对曾国藩的评价,都高度统一的完美。

 

蒋介石一生,手边永远有两本书,一本圣经,一本曾国藩家书。

  

事实上,比起历史上的另一个完人王阳明,曾国藩连中人之姿都算不上,实足笨小孩一个,小时候通宵背课文,爬在梁上的小偷都背会了,曾国藩还没背下来。


笨也就算了,身上还一堆毛病,爱抽烟,好色,脾气暴躁,常与人发生争执,喜欢聚餐海吃,爱看热闹,经常去菜市口看杀人砍头……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他做京官期间,在京小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愤然回家,写信告诉曾国藩,以后务必节欲,节劳,节饮食。

 

照曾国藩年轻时的样子来看,不过是一个浮躁的毛头小子,一抓一大把,虽有过人之处,也实在算不上拔尖。

 

那他后来怎么能完成内圣外王的事业呢?


这和曾国藩坚持一生的一个习惯有关——写日记

 

曾国藩三十一岁起,每天记日记,从起床到睡觉,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糗事,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在曾国藩家书中,随处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未能改得一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忽忽已过十日”……

 

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卢梭的《忏悔录》意义更高。

 

曾国藩凭着这样自省的功夫,戒了烟,戒了色,也不再暴躁……他的缺点一点点消失,更难能可贵的是,终其一生,他只因为重病,中断过两个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记日记。

 

梁启超曾经盛赞曾国藩的恒心,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

 

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

 

曾国藩以平凡的农家子弟身份出道,带着一身毛病,却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誓言,一生克勤克己,“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最终成为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人,成为后世称赞的完人。

扫码购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合起《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泪流满面。


曾国藩一生体弱多病,30岁开始耳鸣,35岁得了皮肤病,困扰终生,36岁开始戴老花镜,67岁一只眼睛失明,常年失眠,腹痛牙痛,却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

 

每天都在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还不忘记日记,自省其身,每年写作60多万字。


张宏杰说,曾国藩的一生,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一生。

 

曾国藩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天津教案,因为天津教案背负了骂名,骂名他可以不在乎,真正让他绝望的是,他终于意识到,无论自己多努力,还是拯救不了已经烂透的清王朝,悲观失望成了他最后的底色。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倔强的老头,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与世长辞。

 

他走了,带着巨大的遗憾。

 

他却也从未走远,始终与时代同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成为你我他的良师益友,成为千古流传的中华精神。

作者简介: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亲子咨询师,重度阅读者,年阅读100本+,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风景从来都在路上。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爸妈精读(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严选购买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