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内心开始强大的4个迹象
不害怕变化,有能力拥抱变化,这是内心强大的底气。
作者: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fushunamei
主播荔枝号:所有关于我的安宁淡泊(FM1054030)
曾经有段时间,我经常处于极度焦虑之中。
媒体上隔三差五出来什么“同龄人抛弃”“阶层固化”“收割韭菜”等等,每次都让我细思恐极。
我是自由职业,有时会碰到某个牛人说,自由职业会死的很惨,最终你会创作灵感枯竭,然后我就陷入恐惧之中,摇摆不定,寻思要不要出去找个工作?
这种恐惧,导致我既没用办法安心写作,也没有办法认真去找工作。
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学会提问》,彻底解除了我的焦虑。
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我们要知道,每个人在提出观点时,都有预设的价值观。
比如告诉我自由职业会死的很惨的大牛,他的价值假设,其实是“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工作”。
当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观点时,必须先去背后探寻,对方的价值立场是什么?这样的价值立场正确吗?你要接受这样的价值立场吗?
当我们有能力去反驳一个观点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一个观点,也才能决定接受,还是坚守内心。如果不去发现观点背后的价值观,我们就很容易被观点绑架。
每次出来一波刷屏级的爆文,每次听到别人说点儿什么,我们就很容易跟着焦虑失眠。
安提斯德内说:
思想是比任何东西都坚固的城墙,因为它绝不会倒塌,也不会交到敌人手中去。
在泥沙俱下的信息面前,能够养成批判性思维,这是内心强大起来的第一步。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稳定工作里,失去了适应变化的能力。
朋友孙荀,在煤企工作了十多年。
去年效益不好,工资发不出。
我建议他辞职,另谋出路。
一米八的魁梧哥们,却捂着脸,脆弱的像个孩子,他说自己还能做得了什么。
唐山收费站下岗姐姐说:“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这是很多人面对变化时,内心恐慌的根源。
因为在那份虚构的“稳定”里,我们以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所以安逸的朝九晚五,安逸的吃喝玩乐,安逸的做一只被温水煮的青蛙。
当变化降临,手足无措,崩溃彷徨。
盲目追求稳定,人就一定会失去抵抗风险和变化的能力。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放在今天再合适不过。
这个时代,知识周期不断缩短,人工智能虎视眈眈,跨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罗胖在跨年演讲里说“你甚至都找不到对手”。
可能你今天做的行业,明早醒来,就成为时代的过去式,打败你所在行业的,可能是你从来没当成对手的路人甲。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现状偏见”,是说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思维倾向,不喜欢冒险,喜欢维持原状。
这是我们大脑程序里的一个巨大bug。
所以,内心真正强大就是要对抗我们的本能,拒绝稳定。
当一个人有能力面对随时出现的变化时,内心才能变得强大起来。
不害怕变化,有能力拥抱变化,这是内心强大的底气。
前两天,朋友麦子和我说,老公有了外遇,提出离婚,她拒绝了。
尽管她也知道,他们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也再无幸福的可能,而且她还很痛苦,但是她就是不甘心,她的青春都给了老公,凭什么现在拱手让给外面的妖艳贱货。
麦子咬牙切齿,满脸的鼻涕眼泪。
她放不下自己的点滴付出,放不下消逝的岁月,以及岁月里支付的厚重情感。
这些就像紧紧的抓手,抓住她无法向前走哪怕一小步。
我想起我曾经的一段经历,尽管是关于工作,但我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其实都有相通之处。
我本科学的是法学,毕业那年埋头苦学,几乎是头悬梁锥刺股,终于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了资格证。
接着,我找了律所,开始实习,但是我每天都过得非常痛苦,因为我特别讨厌东奔西跑,也不喜欢和人接触太多。
上班成了我最恐惧的事情,无数次想放弃,却又下不了决心。
我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四年大学,又是孤注一掷的参加考试,司法考试又那么那么难,要放弃就意味着,过去的一切作废,努力付之东流。
太难了,继续是苦,放弃是苦。
幸运的是,当年我最终下了决心,放弃了不喜欢的律师职业。
后来,我看了《放弃的艺术》才明白,人为什么总是很难放弃一段感情,一件事情,一份工作。
书中提到,大部分人都有两种普遍的心理,害怕沉没成本和厌恶损失。
这两种心理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前后关系。
人们在决定是否放弃一件事情的时候,会特别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大量的投入,过去的投入,就是我们付出的成本。
那放弃,就意味着成本付之东流,我们每个人都本能的厌恶这种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宁愿在痛苦中辗转反侧,也下不了决心放弃过去。
《放弃的艺术》告诉我们:
坚持并不一定明智,放弃并不可耻。积极放弃,是重要的人生选择之一。
不要再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的鸡汤了。
很多时候,光是坚持这两个字,就能让人内心坍塌。
下一站,自有下一站的风景。
懂得适时放弃,人才不会陷在泥潭里。
当你有随时能仰望星空的自由时,你就为自己披上了铠甲。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及时止损,不会害怕放弃。
谢丽尔·桑德伯格,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的商业女精英之一。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
我们比我们知道的自己更脆弱,但同时我们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自己更强大。
尼采说:
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这两句话,其实都是在说,我们每个人,在面临困境时,都比我们想象中,更有能力活下去,甚至是活的很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很颠覆的道理,人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如果没有被杀死,那这个人就会拥有一个更强大的“生存系统”。
风会熄灭蜡烛,却会使火越烧越旺,也就是说人其实能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获益。
很多时候,让我们内心支离破碎的,正是生活中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猝不及防的灾难。
身处变故中,我们仿佛掉入了混沌的无敌黑洞,漫漫无期的痛苦中,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亮光。
明天,再也不是另外一天。
如果我们能改变信念,坚信自己能够对抗变故,而且还能在变故中变得更强大,那我们就可以看到裂缝里透进来的亮光了。
曾经看到侯佩岑说过的一句话,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她说:
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没有很强的抵抗力的话,你很容易被吞噬掉。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就会被时代裹挟着,犹如浮萍,不知道去向哪里,随时可能被大风大浪吹走拍散。
我很喜欢罗斯福夫人说过的一句话:“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可以伤害你”。
归根结底,能够伤害我们的,其实也唯有我们自己。
如果你愿意为自己披上铠甲,你就会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勇士。
作者简介: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儿子一岁,亲子咨询师,重度阅读者,年阅读100本+,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风景从来都在路上。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
👇点击阅读原文,富书优品,给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