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作者:清悠(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安然朗读音频
最近,四川安岳地区的佛像旧貌换新颜。
本是一件好事,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新佛像周身颜色红黄绿相间,看上去没有了原来佛像的神韵和优雅。
原佛像修建于唐宋时期,运用唐代粗犷古朴的刀法,衣褶线条流畅,又具有宋代写实的特点,衣饰厚重,衣褶翻卷清晰可见。
佛像庄严素朴、韵味厚重,而经过一番修整之后,不但历史感全无,而且有网友称其看上去很像动画片中“喜洋洋”的样子。
一次不具美感的翻新,顷刻间就将几千年的历史化为虚有。
画家吴冠中说:“现在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很多有着高学历的人在审美方面却很穷,生活得越来越麻木,其实,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美学家蒋勋有一次和朋友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走了几个小时后,非常辛苦。
到达目的地后,朋友一脸错愕说道:“我们走了这么久的山路难道就是来看六根柱子,况且还有三根是断的?”
蒋勋说:
你一路上说要创造自己的品牌,什么叫品牌?如果阿玛尼是品牌,香奈儿是品牌,那么这个柱子就是希腊两千年的品牌。你在台北、纽约、北京等都可以找到这个柱子,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国会大厦,都依循希腊柱式。
说到这,不由得想起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极力反对拆北京古城墙的故事。
林徽因声嘶力竭地喊道:“你们现在拆了真古董,将来有一天你们后悔了,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但是他们的恳求无效,真古董依然被拆除了。
有文物专家称,如果这一片古城能够保存至今,那将是世界上唯一得以完整保存,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礴的历史文化名城,连今日的巴黎、罗马都难以企及,这也是品牌,是中国历史的积淀。
前段时间,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晓有一个很火的演讲,他说:
如果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您会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如美国出口的是金融服务,日本出口的是制造业技术,中国人出口的是劳动力,欧洲出口的是古老的贵族文明积淀下来的审美,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来自欧洲。
审美力,是一种历史积淀,前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审美力是什么?
在我看来,是品牌,是文化内涵,是对历史对文明的尊重和敬畏。
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
倘若一个人对审美无感,他就是那个到了历史名胜地只会拍照的人,没有欣赏和领略,没有感知和动容,他的游览也就失去了意义。
美学家蒋勋有一段话说得好:“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无论贫穷或者富有,一个干净整洁,令人舒服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正在来临,审美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全新思维》一书讲这个时代会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更加重视“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而高概念能力就包括创造艺术美和情感美的能力。
审美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它对个人来说,是品性、是修养,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美盲,他们喜欢美,追求美,但又不知道什么是美,他们不了解自己,因此最容易被所谓的时代潮流冲击。
很多人拼命地去整容成为网红脸,千篇一律,反而丢失了原本的自然。
看到微博上有人说:
在中国呆久了,会对美产生很狭隘的偏见,觉得美就是年轻,是白皮大眼长发细腿。一走出去,看见其他国家种族的人,才觉得美是多么丰富的事情。
70岁涂口红穿大露背的old lady,裹着头巾一笑露出洁白牙齿的中东少女,跳弗拉明戈的胖胖女人,皮肤晒得黑里透红的南法姑娘,赤脚奔跑在非洲草原上的姑娘,这些都是极美的。
你不会去管他们的高矮胖瘦,肤色黑白红黄,不论五官精致与否,他们实在太生动丰富,生机勃勃而从容不迫,是让人信服的美。
那些跟风的,早就无人记得;那些坚持自我的,美到了现在。
读罢觉得很动容,美哪里有固定的模式,美就是肆意地活着,活得自然,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很多美盲之所以成为美盲就,是因为他们所认为的美恰巧将自己的外表变得毫无特点,损失了自然,丢失了个性。
倘若一个人不明白自己是谁,需要什么,他所追求的美一定不切实际。
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讲到,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是自然,就像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而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道德经》也讲宇宙的万事万物都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而人作为宇宙中的存在,真诚自然正是要我们要遵循的规则。
将近60岁的杨丽萍,美成了一个自然的精灵,就是因为她尊重自然,以自然为美。
她曾说她是生命的旁观者,来到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她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也就懂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尊重自然,观察自然,从自然中吸取灵感。
她的自然不仅是外表的自然,而是她将自己的心境交给了自然,成为自然和灵性的化身。
倘若没有这份亲近自然、洒脱无争的心境,你不会从她的舞蹈艺术中窥探到如此动人的灵性。
人们常常觉得“自然”不加修饰,很普通,其实美就是自然,越深刻越本质的东西就是越自然的东西。
缺乏审美力的人,没有高感性。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小时候,我们可以跑很远去追一只美丽的蝴蝶,也可以耗费一下午的时间在河边看小鱼游来游去,只因为有趣。
如今则很少再去盯着树叶、盯着花朵、看着白云发呆走神,因为有更有用的事情在等着,于是“有用”成了成年人生活行事的准则,“有趣”则成为了奢侈品。
世间美好的事情,大多是无用的。
有时,你在草地上看到父母教孩子放风筝,在河边看到父母教孩子捉蝌蚪,会叹道:
其实,不是父母在教孩子做什么,而是孩子在带着父母做什么。假如没有孩子,父母可能很少再去单纯地感受自然,他们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吃饭时盯着商业新闻,思考时不时低头看手表,陪孩子时还不停地翻朋友圈,不再有闲暇沉思,缺少了真正的内心生活。
《小王子》一书中说,大人们都对数字情有独钟,如果你为他们介绍一位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他的嗓子怎么样?爱好什么?会采集蝴蝶标本吗?”
而是“他几岁了?有多少个兄弟?他的父亲赚多少钱?”
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了解了这个人,然而使生活美好的东西,并不是这些有用的数字,而是有趣的心境。
当一个人好奇心丧失,不再对很多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的生活才会变得满目疮痍,凑合婚姻、凑合伴侣、凑合过日子,一天天麻木,觉得生活没滋没味,再也没有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的心念。
其实只要你细心体验生活,美无处不在。
当一位主妇忙活了一上午,看着错落有致的精美的盘子里盛上为家人做的丰盛午餐时,那是生活的美;
当三两知己坐在一起,安静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抿着小口细细品味的时候,那是生活的美;
当你笑看着孩子被彩笔涂的满是色彩的脸蛋时,那也是生活的美。
作家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写道:
审美的人生态度,是和功利的人生态度相对立的,功利注重对物质的占有和官能享乐,审美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现代人在审美和功利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其实也就是有趣和有用之间进行选择,审美的生活态度,才能为没有信仰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真正的精神补偿。
审美力很高的人,生活中一定是一个极有趣的人。
缺乏审美力的人,没有生活态度。
比有用更重要的,是有趣。
美可以让人顿悟。
有一次,美学家蒋勋正躺在甲板上看星星,船家突然调转方向,一大片白月光倾泻而下,蒋勋看得眼热鼻酸。
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张九龄那句“灭烛怜光满”要用“满”字来表达,原来月光顷刻涌进来,是饱满得要溢出来的,于是那一瞬间,他豁然开朗。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有一个画面我记忆犹新。
渡边彻在十二三年后的一天傍晚,边喝啤酒边嚼披萨饼,看着天边美丽的夕阳瞬间把天地间的一切都染成红彤彤的一片,在这片气势夺人的暮色中,他猛然地想起了初美,一下子领悟到了她给他带来的心灵震颤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想“美”带给村上春树的顿悟不只一次,就他个人的经历来说,就是在一场棒球赛的观众席上,他看着棒球手挥棒击中球,发出了响彻全场的清脆声响。
那一刻,他突然间萌生了一个想法:写小说。
于是关掉了经营许久的酒吧,开始专职写作。
美也需要你走出去去体验,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在看似很普通的时间里给予你猛然的顿悟与感动。
上个月去丽江时,当看到当地瑰丽气魄的风景时,一时间热泪盈眶,猛然间悟到了道的无穷无尽性,那种激动、动容的感觉在心间萦绕了很久都没有消失。
其实真善美具有一致性,我始终认为追求美的人也更乐意追求真和善,真正的美是可以让人平静,治愈和舒畅的。
有美的欣赏,才会有美的生活。
缺乏审美力的人,没有生活感知力。
如果你经常焦虑、担忧,没有心境去感受美,就让自己先慢下来。
去触摸一片叶子,去闻一下夏天午后暴雨的气味,去细细地品一杯茶、去专心地听孩子讲话,这些承载着感觉的记忆,都会引发你的感触和感动。
感受美,其实就是活在当下,做回自己,专注于眼前的事物,给自己闲暇的空间,心灵才能得到舒展和放松。
审美的本质,是对自己有所要求。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愿你能多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不去计较太多的功利,如此,所到之处都将是田园。
作者简介:清悠,富书签约作者,关注内在成长和精神品质,追求丰富的单纯和不张扬的激情,走在修心的路上,愿与您一起探寻人生的美好,微博@清悠的杂货铺,简书@清悠1202。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
👇每天给自己来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