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妈妈是否废掉,就看她下班后的2小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爸妈精读 Author 精读妈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文章,来自我的好友——精读妈


爸妈精读(ID:bmnfrc),是90后精读妈的原创公众号,她的主创团队有十几个妈妈,持续创作母婴亲子育儿类的优质内容,以“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的理念输出吸引了30万+忠实精准的0-12岁孩子家长关注,并且有两个活跃的育儿交流群。


从2016年3月26日成立至今,经过2年的潜心创作,推送了1000+篇亲子育儿好文,爸妈精读的同名头条号也有10万多家长关注,是礼遇计划获奖者、青云计划获奖者、头条育儿原创作者,单篇文章最高阅读量近200万。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精读妈的文章有深度又接地气,我很欣赏她们每一篇用心又有料的文章,如果你想成为“别人家孩子”的父母,我建议你关注她的公众号“爸妈精读”,你在育儿路上所有的期待和迷惑,所有的挣扎和不安,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和答案。

↑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精读妈和你一起陪伴0-12岁孩子的成长


作者:韩老白,来源:爸妈精读(ID:bmnfrc),经授权发布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怕的,是留守式陪伴

 

最近电影《找到你》上映,职场妈妈成了热点。


整个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保姆孙芳,对着无心陪伴孩子的律师李捷,声嘶力竭地喊道:“你根本不配当妈。”




这句话太戳心了。


时代对女人过于苛刻,让职场妈妈们进退维谷,总觉得自己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不过,别急着对孩子道歉,今天想和职场妈妈们聊聊,下班后的2小时,你在做什么?

 

大概是回到家就开始陪娃。


一边在看着他,一边刷着朋友圈、抖音、微博。只要娃不闹,就天下太平。


或者陪着孩子时,想着明天要穿什么衣服呢,一心两用到了王者境界。

 

当遇到熊孩子捣乱时,职场妈妈们难免会很委屈:“我下班后就一直陪着你,你怎么就不会体谅我呢?”

 

其实,孩子们更委屈。


就算下班后,妈妈还是没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


哪怕妈妈就在跟前,他们也越来越像一个孤儿。


有个词一直很火,叫丧偶式育儿


那么,对孩子来说,妈妈的三心二意,便像是“留守式陪伴”。

 

有一句话叫:“我们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这在亲子关系中也一样,下班后的2小时,妈妈怎么陪伴孩子,孩子也会怎么过自己的一生,成长中有越多的不安和孤独,长大后就有越多的放纵和痛苦。

 

一位研究儿童心理30年的老师告诉我,从事教育多年,他发现几乎所有令大人头疼的儿童问题,比如沉迷游戏、暴力、黏人等,都有同一个源头:缺失的陪伴。

 

另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如果你希望孩子好,那就花一半的钱,花2倍的时间好好陪伴。”

 

陪伴,和陪着不一样,一字之差,千差万别。




孩子80%的生活,妈妈只是出现而已

 

朋友的孩子5岁了,她很苦恼地告诉我:


有了孩子后,我特意换了个轻松的工作,希望可以多陪陪他。现在每天一有空待一起。可是,他越长大,越和我不亲了。

 

对此我丝毫不意外。


她经常带着孩子参加朋友聚会,某次恰逢我在场,有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


孩子正在餐厅的游乐场中,玩的不亦乐乎,时不时叫她:“妈妈,快过来。”


“妈妈你陪我玩呀。”


“妈妈,你快看我厉害不?”




即使那时朋友闲得很,大多数也只是敷衍地摆摆手,说:“妈妈在这看着呢。你自己好好玩呀。”


然后继续刷手机。

 


当时我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期待瞬间灭了。


其实儿童的内心比大人敏感多了,我们是否投入真心,他们清清楚楚。


妈妈的“假陪伴”,比缺席更糟糕。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妈妈在对自己说:“你并不重要,所以即使和你在一起,我也可以同时忙其他事情。”

 

久而久之,隐形的陪伴,造成了孩子眼里的隐形妈妈


妈妈,也成为一个“废掉”的功能。




孩子不需要和你没完没了地待一起,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某时某刻,你的眼里、心里只有他。


总是缺乏爱和关注的孩子,甚至会用特殊手段,来博得关注。


比如,故意顶嘴、搞破坏、引起矛盾。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中,有一个案例。


6岁的博比,在妈妈忙家务时,总用一只脚踢桌子。

 

“别踢了,博比。”第一次妈妈怒吼道。


可是博比耸耸肩,没一会儿又开始了。


“博比,我说了,不要在制造噪音了。”


妈妈再次呵斥他,他又安静了,可是没过两分钟又继续。


这一次妈妈火大了,打了博比一巴掌:“叫你不要再踢了。你为什么总干让我生气的事呢?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坐着么?”

 

这看似是一场调皮的闹剧,但是背后却藏着孩子的小心思。


他们是天生的观察家,妈妈的反应让博比觉得:“我一踢,妈妈就转过来看我,就100%关注我,所以我要继续踢。”


因此即使妈妈吼叫,他也觉得无比成功,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得到真正的关注,闹剧只会不断地循环。

 

可孩子多可怜,不惜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求得一份关注,其实他们要的只是一点真正的在乎。

 

正如书上说“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成年人也是如此。


许多人在感情生活中心生困惑,不懂得如何表达爱,这往往是因为童年中,缺少温柔亲密的具体体验。


爸爸妈妈认真陪伴他们的时光,会刻印在记忆中,教会他们爱和被爱,在艰难时给予自己力量。




最高级的陪伴,是专注和相爱


我看过2种教育方式,堪称高质量陪伴的代表。


一个是犹太家庭的“海沃塔”教育,一个是台湾家庭教育的“123”法则

 

“海沃塔”教育,是扎克伯克极为推崇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犹太经营精英家庭的亲子交流模式。


具体就是在周末安息日,家长和孩子会在餐桌上进行头脑风暴


父母不要求孩子“好好吃饭”,孩子则和父母自由自在地谈论任何话题。

 

他们和中国式饭桌上的区别在于,孩子和父母之间,并不是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而是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观点,有来有回,思维碰撞。

 

台湾家庭教育“123”法则,实则更简单。


所谓的“123”,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选择和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一种。


这三件事分别是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事实证明,20分钟的全心互动,比长时间地腻在一起效果好太多。

 

两种教育方式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陪伴?


它的核心就在于投入、倾听和反馈。


没有用心的倾听,和全情的反馈,即使是24小时也是空洞匮乏。

 

不过,比三心二意的陪伴,更可怕的是什么呢?


是下班后的妈妈,带着满肚子的牢骚,不断的埋怨和苛责爸爸,父母之间的家庭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即使两个人近在眼前,孩子也会觉得和父母越来越远。


他会忍不住问自己:“我的出生,是不是一个错误呢?”

 

一对互相伤害的父母的杀伤力,远大于一个孤独的童年。


夫妻间的和谐陪伴,重要性不亚于妈妈对孩子的陪伴,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充盈成内心的安全感,这是专属于一家人的良性陪伴。



用心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底气

 

被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的Facebook首席运营Sheryl Sandberg,一生成功,却经历丧夫之痛。


那段时间她积极陪伴孩子,用文字对抗创伤,最终出版了自传《向前一步》。

 

她在书中说,自己最大的优点不是工作能力,而是“常常第一时间赶回家吃晚餐,并保证尽可能多地回家吃晚餐”。


一家人会在晚餐时,聊聊当天发生的所有事。


周末时,也全情陪伴孩子,虽然有时免不了偷偷溜到洗手间发邮件。

 

陪伴孩子的差别,不在于2小时、24小时的时间长短,而在于你的陪伴质量。


在于你有多少时间是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繁琐的世事,认真地关注眼前的孩子,真诚地接纳和赞赏,全心地融入他的世界。

 

所以职场妈妈们,别用陪伴时间的长短,来弥补陪伴质量上偷懒。

 

妈妈们很辛苦,白天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下班要面对捣乱的孩子,真的身心疲惫,但是一日为母亲,就没有捷径可以走。


作家龙应台说过:父母是有保质期的,小孩儿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孩子们不贪心,下班后只需要你用2个小时,或者少一点,只要30分钟。


抛开一切杂念,陪这个小小的人儿,共度一段亲密的时光就够了。

 

一家人用心相伴的日子,终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几十年后的某一天,依然会记起爸爸妈妈温暖的陪伴


未来,即使前路荆棘,他也已经拥有足够的底气,成为一个真正勇敢的大人。


作者简介:韩老白,富书签约作者,狮子座正能量辣妈,小清新文艺设计师,读研时担任校报主编,毕业后工作五年从设计院裸辞,懂点心理学,专注塑造女性职场、婚姻幸福力,愿我的文字,陪伴万千女性共同成长,简书、微博@韩老白。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

家有儿女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

爸妈精读(微信号:bmnfrc)

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平台

分享提升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

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好文

和你一起陪伴0-12岁孩子的成长

家有孩子,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你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加精读妈微信:fushujd,进育儿群

↓↓↓一键关注,精读妈和你一起陪伴0-12岁孩子的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