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熟的人,都有这5个特质
工作的边界,不能用刻度尺精确衡量,也不能太计较得失。
作者:徐大维,来源:良大师(ID:liang_da_shi),经授权发布
明白职场上
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做项目组负责人时,手下一男一女,加我共3人。
一次,我们启动了一个重要项目,在外地召开现场会。
组织过会议的朋友应该知道吧,一场会议要处理多少事,所有人的吃喝拉撒、行程安排、会议材料编写,吧啦吧啦多如牛毛……
这项目本来是那男孩子主要负责,开会时他有许多事情要协调,根本倒腾不开,见到女孩没什么事,就交代她把领导发言记录一下,会后写会议纪要,她一脸黑懵,很不情愿的接受了。
可是,过了一周,仍然没见到会议纪要,便打电话问那她。
结果,她在电话里哭了起来,说不想干了,并花了30分钟和我讨论公平的问题,浓缩一句话:
“本来不是她的工作为什么要摊派给她?因为岗位职责书里并没有会议记录这一项。”
后来类似的事,发生了几起,对于这么爱维权的员工,我也没了办法,只有申请换人,才将项目进行下去。
当然,这对她也不是好事,项目中途被退,不算是光彩的记录。
平心而论,我真不算苛刻的管理者,但是项目工作充满不确定性,有些事总需要临时协调,如果非要条条都对照岗位职责书,这活就没法干了。
而且较起真来,岗位职责书最后一条写的是:“项目经理安排的其它工作”,所以我布置的工作,按说就是她“份内”的事。
当然,我不想倚强凌弱,但想说明,工作的边界,不能用刻度尺精确衡量,也不能太计较得失。
我不是说公平不重要,在人格、法律等社会层面当然重要。
但在职场,不委屈的工作根本就不存在,更没有完全的公平。
尤其是职场小白,你的价值就在于能帮领导承担什么,这可能让你很不愤,但这就是现实。
如果你立志要找一个完全公平的公司,我只能默默的祝愿你,找到后,记得带上我。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学会体现
你的工作过程
大概8年前,我晋升营业部经理。
这部门刚刚成立,我去筹备。
一开始,都是些碎巴垃圾的事儿,比如职场坐位安排,发招聘广告,与新员工谈话......一周时间很快过去。
周一早上,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说我上任一周,怎么啥事都没做?
我马上解释,说都是些琐事,没什么可汇报的,结果他火更大,说你连个邮件都懒得发吗?
当时感觉特委屈,后来想通了一件事:
所有的领导要的都是控制感,也正因为此,能呈现出来的工作,才是有效的工作。
后来,我做了几年总监后,体会更深。
看到一些员工,份内工作并不多,但整天忙叨叨的,又看不出在忙啥。
哗啦一天过去了,扑哧一个月过去了,嘿咻一年过去了,我就开始想,这员工对部门的贡献到底是什么?
有的员工呢,聪明一点,每项工作都做成一个小项目,做之前告诉你这样做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让你了解过程,最后还会检视工作成果与当时目标的差距。
这样的员工往往也升迁的最快。
所以,你明白么?
领导和员工的思考模式,并不一样。
说简单点,领导需要的是不可计量的激情,和可计量的工作成果。
就算你不能永葆激情,但是总要想办法把工作过程呈现出来吧,否则老板总惦记给你发的钱是不是多了?
毕竟不是当家人,不知柴米贵,拿钱的和花钱的感觉天壤之别。
能把人和事分开对待
我刚任地区产品总监时,由于亏损,被叫到总部问责。
当看到主持问责的领导时,松了口气,因为以前共过事,交情不错,想必会点到为止。
怎知整个过程被骂得体无完肤,现场评估结果是“不通过”。
会后,正值中午下班,等电梯时又遇那位领导,却是另一幅模样。
热情的和我打招呼,问我怎么过来的。
当我说开车过来时,他让我稍等一下,大约2分钟后,他急匆匆的返回,额头微汗,说到:“这里停车好贵,我有停车票,给你一张。”
一开始我有点想不通他的阴阳两面,后来做了一段管理后,也体会到了这种丁卯分明的原由:
在一家绩效导向的机构,每个人头顶都如同悬了一把利刃,掺杂交情而为他人行方便,等同于把别人的闸刀放在自己头顶。
而会后向我表达友善,则是在传递“桥归桥,路归路”的观念。
潜台词就是:我骂了你,但也是为了工作,我们私交归私交,你不要恨我。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我看到很多职场年轻人,动不动就和别人结仇,无论是批评自己的领导,还是为难自己的同事,他们总假想对方针对自己故意使坏,但很有可能对方对谁都这样,人家只是公事公办。
而这种假想往往会让你仇意四起,无形中把别人真的变成仇人,这无异于在路上多砌了堵墙。
另一个启发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你要避免对方因为事儿,而误解了你这个人,就像那位领导的做法,通过示好,传递一码归一码的信息。
所以,经常有人说,做事就不能做人,其实也不尽然,关键是能不能分开处理。
尽量避免
不必要的误会
作为一个伪潮人,对新鲜玩意我都爱尝试。
Ipad一代刚刚上市,我就下手了一台,而且还下载了很多商务应用 APP,其中有一个是记录软件。
一次开会,我便拿着 Ipad,一边听领导讲,一边记录。
领导看见了,点了我的名字,说:“开会呢,你怎么在玩 Ipad?”(他竟然还认识这玩意)
我说:“我在记录啊,没在玩。”
他没理我,但是会后把我留下,给我讲了他的事儿。
某次集团开会,董事长主持,他那天忘记带笔记本了,便用手机记录董事长的讲话。
谁知,董事长开会开到一半,突然很生气的说:
“这么重要的会,怎么有人一直在看手机!”
虽然没点名,但领导知道说的就是他。
我问:“难道你没和大老板解释一下?”
领导说:“解释也用处不大,会被当成狡辩,最好就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你可能觉得这太武断,太官僚,可真相就是如此。
查理·芒格谈起人的偏见,曾说:
人类的思想跟卵子很相像,卵子有一个“关闭”机制,当一个精子进入后,它就“关门”了,其余的精子就进不来了。
所以,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亲眼看到的,先入为主绝对战胜百般解释。
而且越大的领导,越是如此,他们对下属的判断往往源于一个或几个片段,你此时的表现,会被推演为全部。
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要学会避免上司不必要的误会,这比事后解释强一万倍。
古人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确实有道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要走就走,要留就留
别磨洋工
我在职场近20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天天吵着要离职的,却老赖着不走,那些真正要走的,都是出其不意。
我曾遇到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领导,当时民间传言他要跳槽去某金融机构当总经理。
可是,怎么看都不像,因为无论是会议召开、业务盘点、方案追踪样样都没拉下,而且似乎比以前还紧。
一天晚上,我们约某大客户吃饭,把领导请来一同参加,席间客户提出一个服务需求,那领导说:“不好意思了,可能要和接任者谈,因为明天就要交接了。”
此时才印证他真要走的消息。
结果第二天交接了一天,第三天便飘然而去......
这领导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只要一天没走,就会把手头上的事做好,甚至让你察觉不到有异动的倾向,这应该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吧。
反观很多职场人,下家的影子还没有,心却早已不在了上家,天天嘴上吵着要走要走。
可是磨蹭了一年半载,不但被一层脱一层的边缘,每次上班也如同上绞刑,这又是何苦呢?
所以,建议你:
只要身在这,就把手头的事好好琢磨,这可能为将来增添筹码;
就怕心已远,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折磨,只会让满脑子都是乱码。
所以,走就走,留就留,别磨叽,更别磨洋工,别人难受,你更难受。
作者简介:良大师,知名培训顾问,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和2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
富书(微信号:kolfrc)
爸妈精读(微信号:bmnfrc)
我属猫(ID:woshimiaoji)
香克斯(微信号:fushuxk)
☝长按上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朋友圈出镜率最高的几个优质公号,值得你去浪费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