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情绪管理更重要的,竟然是这一点
当夫妻在孩子面前争吵时,哪怕是襁褓中熟睡的婴儿,都难逃压力的产生。必须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爸爸和妈妈之所以吵架,并不是因为孩子的问题。
作者:约翰·戈特曼,摘自新书《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由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
若想让孩子幸福地成长,并独立规划自己的人生,情绪管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有一点比这个更重要,那就是父母的婚姻和谐。
夫妻关系将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影响,哪怕并没有刻意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如果整个家庭和气融融,安定和谐,孩子也会幸福成长。
反之,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就算家长再怎么努力尝试解读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始终伴随着不安情绪。
其实,有很多夫妻由于关系恶化而想过放弃另一方,而对于子女,他们无论是哪一方,都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
如果想真正成为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夫妻关系。
夫妻吵架时,往往会认为当事人是最痛苦的,但事实上夫妻吵架带给孩子的身心压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从小生活在父母吵架频繁家庭中的孩子,对其进行小便检测的结果显示,他们的压力激素皮质醇远远超出平均值。
而父母吵架越激烈,孩子小便中的压力激素就会越高。
在父母的吵架过程中,孩子做出的反应五花八门。
有些孩子努力试图为大人仲裁,而有些孩子则会全然不理,在房间里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仿佛父母吵架是别人的事情。
然而,别看孩子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检测他们的小便时,同样可以测出大量的压力激素。
父母不和,将给孩子小小的心灵带来无比的痛苦和压力。
尤其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听着父母吵架长大的孩子,他们在今后情绪调节出现障碍、承压能力脆弱的倾向也会加大。
孩子出生后的头3年,是形成亲昵情感的最关键时期。
这时,如果家长疲于吵架而疏于照顾孩子,孩子只会在情绪上变得不安起来。
不幸的是,约有67%的夫妻,会在结婚生子后的头3年,关系急剧恶化。
他们的生活重心由原来的以夫妻为重心,转变为以孩子为重心,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面临着许多压力。
妻子由于照顾孩子手忙脚乱,筋疲力尽,开始对老公的不闻不问产生不满情绪,并与日俱增;
而丈夫白天要承受来自社会和职场的压力,晚上回到家中不但没能得到妻子的安抚,眼前看到的是杂乱不堪的房间,家务堆了一大堆,于是也变得心情烦躁起来。
再加上长期睡眠不足,会引发脾气暴躁、忧郁症及亚健康等一系列的毛病,日积月累之后,一旦触碰到某个琐碎的导火线、就会立刻引发夫妻争吵,最终让夫妻关系越来越疏远。
令人堪忧和不忍的是,最大受害者,其实是孩子。
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表达,所以孩子对于情绪感受应该也比较迟钝。
大错特错!
当夫妻在孩子面前争吵时,哪怕是襁褓中熟睡的婴儿,都难逃压力的产生。
出生3个月的孩子,当他的父母吵架时,孩子会显得更烦躁,哭闹厉害,血压也会上升,由此可见,孩子已经深深感受到父母吵架带来的压力。
为了研究改善夫妻关系的课题,戈特曼博士针对两组准父母进行夫妻关系改善教育,再把接受这种教育的夫妻所生的孩子,与另一组未接受这种教育的夫妻所生的孩子进行了比较。
他分别针对出生3个月和6个月的孩子进行比较后发现,接受改善教育家庭中的孩子,笑的时候更多一些,也非常安静乖巧,很快能恢复自我平静。
而且,这一组孩子在语言、身体、智能和情绪发育等多项比较中,均显示出比另一组更优秀。
在父母关系不和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很难与同龄的孩子相处,而且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有不少孩子成绩不理想。
根据美国教育研究所的一项实际考察表明,导致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我成就感缺乏、常常迟到、早退及缺课的最大的可能,就是父母不和或离婚。
另一项研究也证明,其中约有20%的孩子最终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过着不幸的生活,也就是说,孩子的这种变化与人们一直以为的其父母的职业和经济情况等因素没有关系。
不过,就算夫妻吵架,如果能在事后找到解决的方法,重新和解,那就没什么大的问题了。
有些父母认为,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本身才是问题所在,于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恩爱无比,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孩子会很敏感地嗅到父母之间异常的氛围,于是会更焦虑不安。
如果不可避免地争吵了,不妨坦率地对孩子讲出来,可以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和妈妈的意见不统一,所以正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戈特曼博士称,至少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表现,学会产生意见分歧时应如何解决。
重要的是,必须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爸爸和妈妈之所以吵架,并不是因为孩子的问题。
小孩子大多会有这种担心,认为爸爸妈妈吵架或离婚都是因为自己不够乖才会这样,于是无端地自责,这点极为不好。
孩子由于不能客观看待爸爸妈妈吵架的事情,会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以为都怪自己,才会惹得爸爸妈妈又吵架。
加上感觉到自己又没法帮助大人做些什么,显得很无助,很不安,甚至怨恨自己。
所以说,夫妻吵架受害最深的,不是大人,而是孩子。
因此,家长如果真希望孩子能过得更好一些,首先应该积极改善一下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获得改善,这没什么难度,哪怕接受几次,也会为二人关系带来很大的改善。
不仅如此,这种良好的关系还能维持较长时间。
所以,不应该盲目不负责任地轻言放弃,为了夫妻和好,为了子女健康成长,还是应该认真地把情绪管理训练进行到底。
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就绝对不幸福。
沃勒斯坦用25年时间跟踪和研究了离婚夫妇们的生活,结果意外地发现:
离婚家庭子女中约有25%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过程很顺利,并无其他异常,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也非常圆满,婚姻生活也很幸福。
这些孩子经历了父母的离婚后,反而显示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在理解他人方面表现得更突出。
那么,这些“例外”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对待孩子时,与传统方式存在哪些区别呢?
许多人一旦离婚了,往往会把对另一半的抱怨传递到孩子身上。
但这25%的家长做法却不同,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尽管爸爸妈妈因为性格不合而分手,但他(或她)作为爸爸(或妈妈),还是非常不错的。
他们会明确地告诉孩子,父母离婚并不是因为孩子的错,与孩子没有丝毫关系。
离婚后,如果孩子跟着妈妈生活,那妈妈今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也将直接带给孩子莫大的影响。
如果单身妈妈依然热爱生活,积极开朗,很幸运,孩子身心留下的离婚后遗症并不明显。
但如果离异后,妈妈无法摆脱离婚带来的伤痛,自暴自弃或借酒消愁,忧郁低迷,那孩子就会显得非常无助,受到无法估量的打击。
假如家长不小心说出“这—切都是因为你造成的,因为生了你才会离婚”之类的话,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伤害。
孩子也许本来就很自责,怀疑爸爸妈妈离婚可能都是因为自己,如果这种话一旦出自妈妈的口,那孩子将陷入深渊般的自责之中,加重离婚后遗症。
也有人因为对曾经的伴侣恨之入骨,所以对孩子也摆脱不了厌恶感。
请一定弄清楚,夫妻之间的问题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问题,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
如果因为夫妻之间有问题,就将无辜的孩子置于绝望之中,那实在是残忍之极。
父母离婚了,大人选择怎样的离婚方式,会带给孩子截然不同的结果,孩子既可能会走向不幸,也可能会守住幸福。
何去何从,全靠家长能否明智而人性化地做出选择,看大人是否能把离婚带来的后遗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情绪管理训练,也是消除离婚后遗症很好的治疗方式。
在离婚率颇高的美国,因父母离婚而饱受其后遗症的孩子,他们会接受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
但目前为止,通过临床验证并获得有效结果的,只有情绪管理训练。
1.爸爸参与情绪训练,孩子的幸福感增加
新时代的爸爸和过去传统的爸爸相比,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家里一副威严家长的爸爸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爸爸愿意同妈妈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还是有非常多的爸爸,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显得落后一步。
尽管他们有心陪伴孩子,但由于社会和职场压力,使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和孩子亲昵地玩成一团,以此加深与孩子的感情。
要知道,爸爸和孩子究竟沟通了多少,与孩子的幸福感成正比。
由此可见,爸爸对孩子的关注,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2.爸爸完全能够胜任情绪管理训练
通常,解读孩子的情绪都是妈妈的事。
一是因为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
二是在人们的观念中,妈妈可能更擅长与孩子沟通。
这都是由于过去的传统观念所致,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和表达情绪,而男性在这方面却显得迟钝许多。
乍一看,这样的观点似乎没什么错误。
的确,男性不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但不能因此就误认为男性在感受情绪方面比较迟钝。
其实据科学研究表明,无论男女,他们在感受和认识情绪方面并不存在差异。
男性解读他人情绪的能力丝毫不亚于女性,之所以男性看起来木讷,情绪感受方面显得笨拙,是因为一直以来社会都灌输给男性不可以轻易流露情绪的极端教育所致。
爸爸当然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情绪管理训练任务。
当爸爸能够自然且平静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深藏着的情绪时,就完全可以解读孩子的情绪,并与孩子形成良好的纽带关系了。
3.爸爸来解读孩子,影响深远
当爸爸对孩子的情绪做出积极地回应,并努力去理解时,所获得的效果非同小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爸爸能让孩子在情绪上有安全感,那与其他孩子相比,这样的孩子幸福指数会高出许多,这已经通过众多研究获得验证。
尤其是,爸爸在孩子情绪形成方面的作用非常大。
相比妈妈陪伴孩子玩耍,爸爸在陪伴孩子时,孩子能感受到更丰富、更深沉的情绪。
通常妈妈在养育孩子时,更侧重于孩子的安全问题或营养问题,即使陪伴孩子玩耍时,相比通过游戏体验快乐,妈妈更倾向于如何确保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而爸爸则不同,他们陪孩子时就会玩得痛快尽致。
妈妈喜欢陪孩子玩躲猫猫、拍手游戏、讲故事和搭积木等相对安静、无风险的游戏,而爸爸则更喜欢带孩子玩骑马或倒立等体力消耗较大的游戏,从而让孩子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孩子正是通过与爸爸玩这些游戏,体验到平时很少体验到的情绪波动。
另外,如果由爸爸来解读孩子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爸爸的一句鼓励、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孩子的心灵莫大鼓舞。
相反,如果爸爸对孩子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加以批评、取笑,甚至恐吓,那这种负面介入的方式,相比妈妈单独培养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更加恶性的结果。
由此可见,爸爸无论充当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将给子女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今,子女教育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只要夫妻齐心协力,共同关注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幸福指数将明显提高,并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但愿这点每位家长都能铭记在心里。
作者简介:约翰·戈特曼,美国华盛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人际关系大师、著名心理学家,西雅图戈特曼研究所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情绪管理训练(Emotion Coach)创始人,一直致力于亲密关系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他的研究成果成为这一领域过去30多年岁月中的一个典范,被推举为近25年来在心理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与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荣格齐名,著有新书《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知乎、抖音、微博@富书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和2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
富书(微信号:kolfrc)
爸妈精读(微信号:bmnfrc)
我属猫(ID:woshimiaoji)
香克斯(微信号:fushuxk)
☝长按上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购买《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