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生只用富一次(深度雄文)

老喻在加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1-02-27

20年后《还珠》又上热搜,才发现晴儿才是真正的宝藏女孩

这大概是全世界最无聊的人了

认知水平越低,人就越固执


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一旦富起来,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富很久。


作者:老喻,来源: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经授权发布


有人说,赚钱容易,守财难。


有人说,从穷到富最艰难,因为马太效应,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罗斯柴尔德如此阐述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足够的谨慎,才能创造巨额财富,而要守住这些财富,要付出10倍于创造财富所需的才智。”


然而,本文既非讲如何赚第一桶金,也不是说怎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而是瞄准这两件事情的“共同敌人”:爆掉


投资最大的秘诀就是活下来,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


本文标题《一生只用富一次》也许会引发读者的两种阅读好奇:


1、一个人一生如何实现富一次?


2、一个人为何一生只用富一次?


同时,“一生只用富一次”这句话,也势必因为其朗朗上口,而付出恶俗鸡汤的代价,被相当多人理解为:


我这辈子和(hu)一把大牌就够了。


有趣的是,这句话并非完全不对,但若以此为目标就完全错了。


本文的第一部分,讲了几个“一生只用富一次”的正面与反面故事。


本文的第二部分,总结了“爆掉”的5种可能形式:


1、你自己爆掉;

2、你身边的人爆掉;

3、你的职业生涯爆掉;

4、你的财富爆掉;

5、你的精神世界爆掉。


你要做的,就是降低以上5种可能发生的概率


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会告诉你,与其追逐得到财富,不如采用逆向思考,力求做到不“爆掉”,这么做难度更小,你实现财富和幸福的确定性会更高。


本文的第三部分,总结了本国人民经常陷入的10个投资大坑


投资并无秘诀。


本文的第四部分,介绍了几个靠谱的基本原则。


本文的第五部分,探讨如何实现“持久富足”。


很多超级富豪不仅会赚钱,而且爱思考,我研究了那些伟大的榜样,将他们的智慧梳理出来,供自己学习,也希望对你有用:


1、从用脑袋赚钱切换到用屁股赚钱;

2、诚实是一种策略;

3、找到能力圈和舒适圈的黄金交叉点;

4、“两眼”战略;

5、构建个人核心能力;

6、个人安全边际的实现;

7、“黑天鹅”的正面应用;

8、从“头牌”到“妈咪”;

9、制定长期路线图;

10、实现持久性知足。



只富一次


1.微软凭什么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微软曾被视为“僵尸股”,长达十年公司市值原地不动,维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


在此期间做搜索干不过谷歌,做手机大败而归,在大家心目中,属于这家公司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但是不知不觉间,微软在前不久市值超越了苹果,再次夺回了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的宝座,秘密何在?


微软2018年财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包括三块:


1、第一块业务叫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赚了360亿美元,其中的大头来自于我们熟知的Office 365云端化软件。


2、第二块业务叫做Intelligent Cloud,赚了320亿美元,核心是Azure企业级云服务。


3、第三块业务叫做Personal Computing,赚了420亿美元收入,这一块是微软传统的个人电脑业务,包括了个人电脑中的Windows云端服务。


有没有发现,微软靠的是把过去的软件服务搬上了云端。


正如盖茨对微软新CEO萨提亚工作的评价:“是刷新,而非与过去的完全决裂。”


用“移动为先、云为先、AI战略”去刷新我们看起来快要成化石了的Office和Windows。


这便是厉害公司的秘密所在:


只要冲上潮头,只要别乱来,只要适当地顺应时势,他们就能够滑翔很久。


还记得比尔·盖茨第一次当世界首富是哪一年吗?


有没有感觉他当了好多次了?


虽然他卖了大部分微软的股票,并且大举做慈善,但似乎钱总也捐不完似的。


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一旦富起来,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富很久。



2.最聪明的高手为什么破产?


长期资本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了。


包括两位诺奖得主在内的超级梦幻团队,利用一种看起来极为高明的套利方法,迅速赚了很多钱,然后又破产了。


即使是巴菲特,也对此表示不可思议,为什么呢?


第一,他们的智商高得不得了;


第二,他们这 16 个人都是投资领域的老手,加起来有三四百年的经验;


第三,他们大多数人几乎把自己的整个身家都投入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约投了几亿美金。


他们用的套利方法看起来既聪明又安全,只有极小概率的风险会出事儿,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长期资本用了较大的资金杠杆。


俗话说,每天都有百年不遇的事情在发生,在大赚4年之后,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地球上最聪明的投资团队破产了。


假设给你一把枪,里面有1万个弹仓,其中只有一个里面有一颗子弹。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你要多少钱?


巴菲特说,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


长期资本玩儿的就是这种游戏。


万分之一是极小的概率,然而一旦发生,却是致命的。


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1,还是 1000:1,我都不做这样的事。


巴菲特提及一本烂书,有个很有趣的书名《一生只需富一次》。


但是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


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看起来道理很简单,然而我们看看过去这些年,又有多少“首富”可以善始善终呢?


前天看到一个2018年还在富豪榜上的人,因为欠了4000万高利贷,被迫拍卖近15个亿的银行股权。


这就是所谓:


为自己不需要的“更多财富”,而押上自己输不起的东西。


3.他抢了李嘉诚10个亿,但没去买长江实业的股票


这是一段传奇往事。


在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之后,张子强只身去李家谈判,开价20亿。


李嘉诚对此事的应对,可以写入超级富豪教科书。


有三点令人难忘:


1.谈判。


李嘉诚当场答应对方开价,但称现金没有这么多,只有10亿港币。


双方最后以10亿3800万成交。


2.销售。


临别前,首富对绑匪说:“你可以买点我们公司的股票,保证你家子孙三代不愁衣食。”


3.复盘。


多年以后,当记者再次问到儿子被绑架,为何如此冷静时,李嘉诚说:


“因为这次是我做错了,因为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结局世人皆知。


李超人继续当了很多年超人,而绑匪很快花完了10个亿,不久后身首异处。


绑匪是个极端样本,但很好地论述了本文开篇一句有点儿绕口的话:懂得“如何富一次”,和懂得“如何只用富一次”,非常非常不一样。


美国的统计数据,中了彩票头奖的人,大多结局不妙,有些人甚至不如不要中奖。


亨利·考夫曼说过一句话:“破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是什么都知道的。”


如果说长期资本的聪明家伙是因为“什么都知道”而破产,发了横财的人,难免会因为“什么都不知道”而破产。



4.难道穷人不该博?难道人生不就是精彩纷呈?


有人会开启“杠精模式”了:难道穷人不该博吗?


没错,华尔街那帮混蛋为了多赚一点儿,而亏掉自己的几个亿本钱,的确很蠢,但是如果口袋里空空如也,不博一下,又怎么有机会呢?


穷人和年轻人更应该“敢赌”吗?


不应该,搏击和博彩是两回事,拼搏和搏命也是两回事。


年轻人尤其不该赌,原因有四:


1.关键在于“正期望值”;


很多文章喜欢说要做大概率获胜的事情,这也不对。


确切说,是要做“正期望值”的事。

(请看《被蠢人、穷人与聪明人放弃的“概率权”》)


只有在正期望值的领域,拼搏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没钱的人,你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创新活力,其实也是本钱。


2.每个伟大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如果不能从零到0.1,就永远没机会从1到一个亿,你需要一个雪团,才能滚大一个雪球。


3.自暴自弃会上瘾;


去赌场里迅速输掉口袋里最后几块钱,过把瘾就死,这样的人很快会成为职业韭菜。


行为习惯会融入血液,最终铸就了宿命。


4、陷入“稀缺”的泥潭,猴子赌苞谷,和猴子扔苞谷没什么区别。


于是“穷人”便永远处于稀缺状态,无暇思考未来,更无力为未来布局,每天都在应付眼前的窘迫。


即使如投资专家所言,年轻人可以承担较大的风险,例如可以配置更高比例的股票资产,但也不能去炒消息股,而是该采用理性的、长线的价值投资,或者是定投多元化的指数基金。


战略上可以大胆,但战术上不能乱来。


以我下围棋的教训来看,在局部没把握的地方去拼,纯属自寻死路。


还有人会说:难道人生不就该精彩纷呈吗?


你看Lady Gaga不也在奥斯卡获奖典礼上表达了,趴下怕什么,我趴了这么多次,不照样来到巅峰?


王石用巴顿将军的名言评价褚时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这些励志名言都对,然而Lady Gaga并非经常被打趴,她一直是螺旋式上升的,甚至连螺旋都没有,只是在争议声中稳稳上升。


而褚时健和马斯克这类人,其内核价值就是他们的个人,他们暂时的破产,并不会殃及内心世界的资产,甚至不会殃及他们的外部财富关系网络。


但这类人在世界上太罕见了,即使他们的天赋白送给你,你也未必愿意要。



防爆指南


1.你自己别爆掉


有人写文章说,价值投资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让人长寿,89岁的巴菲特和95岁的芒格,还有别的诸多例子。


但事实可能是,长寿成就了价值投资者。


只要活得够久,就会有更多可能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你需要做两件事:


避免自己太早挂掉;


活得更久。


这个世界让人太早挂掉的事情,几乎都被统计学算出了概率。


下面是一个人一生中挂掉的可能性(据说来自美国的保险公司,数字有待核实)


死于心脏病:危险概率是1/3

死于癌症:危险概率是1/4

死于中风:危险概率是1/14

死于车祸:危险概率是1/45

死于飞机失事:危险概率是1/4000

死于狂犬病:危险概率是1/700000

……


你要做的是,从降低较大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入手,例如多运动,注意饮食,防止心血管病,立即戒烟,等等。


就像芒格说的,如果我知道哪里会让我死掉,我就不去那些地方


除此之外,就是拉长寿命。


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有一个野心勃勃的个人计划:活到120岁


具体策略有:


投资延长人类寿命的研究。


他投资了成立于2009年的Unity 公司,宣称要在不久的将来,消灭 1/3 与衰老相关的人类疾病。


为一家专门研究人类抗衰老技术的基金会,提供了 700 多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服用生长激素药物。


往身体里注入年轻人的血液。 


提供换血服务的,是一家名叫安布罗希亚的硅谷创业公司。


传奇人物索普从上学时起就应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知识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80多岁时还像30多岁一样矫健。


今年85岁的他依然运营着自己的对冲基金,每天锻炼,服用各类药品,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自己肉身的衰老速度,更是为了提高他的死而复生的概率。


索普计划在去世后将身体冷冻保存,等科技足够发达时“复活”。


他认为该项赌注获胜的概率是2%。


索普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概率的人,他一路战胜了赌场和股市,是量化交易的鼻祖。


那么,他为什么押注于一件小概率的事情?


尽管只有2%的可能性,但是一旦发生,回报是极大的,所以这件事“期望值”为正,而且数值极大。


就像帕斯卡的“上帝赌注”。


2.别被身边的人炸到


两句话:


别让自己在乎的亲友爆掉;


远离烂人,别被他们炸到。


照顾好自己身边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远离那些会炸掉的人,除非他们是你无法切割的亲友。


我们的文化崇尚以成败论英雄,所以“能人”无需受到道德的束缚。


跟着大哥有肉吃,利益大过是非。


然而根据巴菲特和我的经验,几乎从来没有从与“烂人”合作中得到任何东西,除了教训。


而且烂人还有一个特点,即使你不断妥协,希望与其建立某种“这样你可满意了吧”的平衡,也只会招致对方“原来你丫是个软柿子”的步步紧逼,绝不收手。


更不消说那些会“炸掉”的人。不管这类人多聪明,多能干,多有关系,一旦炸掉,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3.别让你的职业生涯爆掉


待在自己的能力圈里。


你的职业应该是能带给你快乐的。


理想状态是:你干工作干不累,工作“干你”你不苦。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就像涮火锅一样,你应该不断往自己的职业火锅里加汤加料加热。


4.别让你的财富爆掉


你要努力让“富一次”和“只用富一次”变成一件事情。


5.别让你的精神世界爆掉


李佛摩是被不少中国投机客崇拜的偶像,尽管他最终自杀。



1893年,李佛摩16岁初涉股市就取得成功,以放空出名,有“华尔街大空头”之称。

李佛摩去往纽约后半年内输光家产。

他借了500美元,重回波士顿,再赚回10000美元。

1901年,美国股市大涨,李佛摩财产爆增至五万美元。

不久,李佛摩再次输光。

1907年10月24日,大赚300万美元。

1908年,做多棉花期货,几周内破产,负债100万美元。

1917年4月,偿还所有债务。

1929年,趁股灾赚取超过一亿美元。

1934年3月5日第四次破产。

1940年11月,在洗手间举枪自杀。


李佛摩曾有句名言:“华尔街不曾变过。口袋变了,股票变了,华尔街却从来没变,因为人性没变。”


他认为:“投资人必须提防很多东西,尤其是自己。”


他随时自省,因为“市场永远不会错,只有人性会犯错”。


懂得很多道理,也利用这些道理富了好几次,然而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李佛摩死时还有500万美元,那时的美元相当值钱,尽管他多次从破产中崛起,但是最终他的精神世界崩溃了。



投资大坑


本部分,总结了本国人民经常陷入的10个投资大坑


1.饥饿感


小时候我从襄阳回武汉乡下老家,途中需要两天。


第一晚到了武汉,投宿亲戚家,第二天一大早天不亮再赶长途车,我被从窗户塞进去,全家才勉强挤上去。


我们总是担心挤不上车。


有人总结过去四十年的发财机遇,划分逻辑就是第一波,第二波……


信“康波”的人,精确至年份地执行着“忌破财、宜置业”的投资计划。


我们总是担心错过某一波。


当某一波来临,大家蜂拥而上,孤注一掷。


我们有种挥之不去的饥饿感,即使有钱了也无法抹掉。


在加拿大,做地产经纪的朋友讲她客户的故事。


那位先生住着一栋大House,大冬天舍不得开暖气,在家裹了件大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家孩子有次上一位加拿大老太太的辅导班,她租住在一栋漏水的老房子里,却把花园收拾得生机勃勃。


有次我看见她雇人运来一整车的花,种在并不属于她的房子周围。


中国人舍得买贵房子,买豪车,但如这位老太太般“大手笔”买花的,极为罕见。


我们过上好日子的时间并不久,饥饿感从骨子里影响着我们的投资价值观与策略。


2.想暴富


世人皆有贪心,连“美元总统”格林斯潘也不能幸免。


格林斯潘被麦道夫骗走了30%的退休储蓄(他买的基金投给了麦道夫),他提起这件事时说,当初的回报看起来太舒服了。


麦道夫在中国不会有市场,10%的年回报率,作为一个骗子你不觉得惭愧吗?


大名鼎鼎的桥水基金,其旗舰产品Pure Alpha在2018年的回报率为14.6%,超过了市场和大多数同行,30多年来,该基金产生了12%的平均年回报率。


战胜市场是非常难的事情,但人们总是跃跃欲试。


但你会明白,要试图击败市场,你的对手是像耶鲁大学基金会这样的机构。


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可以击败85%的投资者(美国的统计数据)


但是有多少人愿意选择如此没有想象力的方法?


从平凡到优秀难,保持优秀更难,均值回归犹如地心引力般无处不在。


汤姆·彼得斯的经典之作《追求卓越》里,精心选出了43家最伟大的公司,该书出版后仅两年,其中就有近1/3陷入了财务危机。

大多数卓越者会回归“平均水平”。


暴富不易,连达到市场平均水平都很难。


3.太年轻


十多年前,我们地产公司账上有些资金,财务就顺手做点儿理财,打打新股。


老外股东对此提醒到,打新股有风险啊。


几个中国股东说,打新股怎么会有风险?想打都打不到啊。


现在回头看,真够幼稚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都是市场经济的新手,更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周期。


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衰·退。


2015年,大量高杠杆的投资者完全不知道风险是什么。


我们心底默认,经济会一直高增长,房价会一直涨下去,股市突破 10000点不是梦。


我们没有美国人的那种经历:在 1929年10月股市崩盘之后,股票投资者用了整整21年零3个月的时间才使自己的收益赶上债券投资者。


美国散户从90%降到6%,他们是如何被“消灭”的?


而我们的散户还贡献着80%的交易额。


4.忽悠多


看到一位“投资导师”在某书的序言里讲:“要长线投资,不为短期利润所诱惑,您才能真正赚到钱。 ”


他举自己学生“花”的例子:


从2007年4月到2007年10月股市见顶前,她坚持长期操作,股票账户从十几万变成了七十多万。

2009年6月,沪指经历了从6124跌到1664的大跌,然后反弹到了3000点。花的账户有1400万,都是股票。

2010年3月份,花的账户市值竟然达到了9990万。

2010年底的时候,花卖股买房,拥有28套房了。


3年时间从十几万到一个亿,这是长线投资吗?


节奏准确地由股票切换成房子,这不是人是神啊。


作为“投资导师”,该人讲的故事,和他的主张风马牛不相及。


他所传递的投资价值观,真会害死人。


5.想逆袭


如上面的故事,发大财、大跃进,大逆袭,是我们的财富文化中挥之不去的基调。


6.追ALL IN


《激荡三十年》写李书福说过这么一段话:


小时候我赌过钱,比方说赢了1块钱,全放下,变4块了,全放下,变8块了,再全放下,变 16块。有些人赢了1块钱,就收回5毛,他赢的钱明显比我少得多。但我这种弄法,可能最后一次全没有了,一分也不剩。


20多年里,他每次都把赚的钱“全放下”,赌到一个行业里。


他拍照赚了点钱,一年后就去开了一家照相馆;


再多赚了点钱,一年后就去办了一个冰箱配件厂,又赚到钱了;


两年后他索性办起了一家名叫北极花的冰箱厂;


再到后面的造摩托、造车,收购。


在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中,最厉害的人大多来自奋不顾身的ALL IN者。


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反正大家都穷,没什么可输的;


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需要敢冲的人;


创业者需要全力以赴。


然而阵亡者更是数不胜数,成功者或许只是幸存者偏差


普通人不要轻言ALL IN。


有人说,你是指下注的时候要讲究策略吗?我有凯利公式呀。


然而凯利公式必须是在期望值为正的时候才有用。


ALL IN的应该是一个人的激情、专注、专业,而非赌上自己的全部资产,押车押房子。


7.信秘方


投资没有秘诀,即使偶尔有,也不可复制,并且迅速会失效。


投资无法预测,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周期,即使你看准了某件事情必然发生,时间也未必站在你这一边。


《价值投资:通往理性投资之路》一书中写道:


我反复研究的一个主题是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没有丝毫的证据表明我们可以预测未来……


(我们)研究了分析师的短期分析能力,研究结果很不乐观。24个月的平均预测错误高达94%,12月的平均预测错误为45%。


时间讨厌你看穿它,投资专家绝大多数是星座专家。


如《财富、战争与智慧》所写:“有充足的证据表明,所谓的专家只是通过直觉进行预测,他们的成功率低于50%。‘在预测多种可能的结果时,他们的成功率甚至赶不上那些向股票版面扔飞镖的猴子’。”


该结论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包含了294名专家在多年中所进行的82361个预测。


搞笑的是,专家们所犯的大多数错误在于他们依靠直觉与情感启发法做决策,原来即使是“大师”也没有秘方,只是在乱扔飞镖而已。


《专家的政治判断》对此评论道:“人类的预测往往无效,这是因为他们骨子里是宿命论者,他们讨厌利用概率策略来预测,因为这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


结果是,那些专家中的幸存者,被视为大师,然后才开始画靶心,总结成功秘方,这些秘方被散户们奉为至宝。


8.“炒房教”


中国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信仰”房子永远会涨的人了。


橡树资本的创始人在《周期》一书中提及,阿姆斯特丹市绅士运河区经过 350年房价才上涨1倍。


房价永远会涨,是个传说,而非事实。


房子在本国是个极其复杂的话题,买了的人嫌买少了不开心,没买的人更不开心,到底该不该买房?何时买?何地买?房子和学校,是饭桌上的核心话题之二。


除非是有长期不错租金回报的物业,否则房子应该以自住为主,尤其不应该加太大杠杆炒房。


即使长线看,房价几乎都是上涨的,但有可能在周期性调整中,杠杆砸死炒房者,熬不到房价继续向上。


2004年我去香港,看到满大街天桥上都拉着广告横幅,写着帮助负资产的人活命。


我们的炒房者,几乎没有经历过一次回调,更不知道负资产的残酷。


9.喜扎堆


韭菜是一种群居植物。


大家总是扎堆进,挤踏逃,韭菜总觉得自己可以跟着庄家,割别的韭菜。


韭菜也知道一窝蜂是很愚蠢的事情,但聪明的韭菜认为自己可以提前跑掉。


然而如果你不能远离疯狂,就没法先逃出去。


在狂欢舞会上,音乐结束前没人愿意退场。


南海公司1720年1月21日宣布其债务私有化计划之后不久,股票价格从每股128美元暴涨至每股187美元,进而在一个月内上涨至每股300美元。


如下图所示,人类有史以来数一数二的天才牛顿,在这个价位上将股票出售,获得7000英镑的合理利润,但股票价格继续上涨。



在股价达到顶峰时,牛顿又忍不住买回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他因此损失了20000英镑,这笔钱放在今天是一笔巨款。


据说,在牛顿的余生中,只要有人提到南海公司的名字,他就会浑身发抖。


10.爱装死


所有投资者都面临着一个可怕而又很容易被低估的敌人:通货膨胀


通胀的杀人力看似无形,其实残酷:


如果通胀率为3%——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正常水平”,24年后同样的钱购买力会削弱一半。


如果通胀率为5%,不到15年,购买力就会减半——而且再过15年后又会减半,变为1/4。


如果更高呢?


在经历过几轮割韭菜后,人们如惊弓之鸟,什么都不保险,干脆装死。


然而你并不能回避现实,活着就会冒一定的风险。



财富秘方


真正的理性,在于避免系统性毁灭。


避免永久性损失,比一下子发大财要重要得多。


下面几位可能是真正的大师,他们的观点值得聆听。


1.赢得输家的游戏


投资界存在两种投资者:


能做出高质量积极管理决策的一小撮精英分子;


既无资源又没接受过战胜市场所需训练的大部分人。


普通人想成为前者,最终只会沦为赌徒。


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应该加入“消极管理俱乐部”,例如多元化定投指数基金。


个人投资者应避开股票选择的游戏,专注于资产的配置。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罗杰·伊伯森在报告中指出:


超过90%的投资收益变动取决于资产配置,选股和波段操作的重要性位居其次;


对于大众投资者来说,百分之百的收益都来自资产配置,因为选股和波段操作是负和博弈,降低了总体收益。


投资是赢得输家的游戏。


《赢得输家的游戏》一书写道:


在赢家游戏里,结果是由赢家的正确行动决定,即胜负由游戏的一方战胜另一方决定。


而在输家游戏里,结果则是由输家的错误决定,即胜负由游戏打败自己的一方所决定。


例如,专业网球比赛属于“赢家游戏”,获胜方靠打败对手获胜;而业余网球比赛属于“输家游戏”,获胜方获胜则因为对手自己打败了自己。


“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少打坏球。”


投资也是一种“输家游戏”,你必须遵循一条简单的规则--避免错误。


查尔斯·D.埃利斯在《赢得输家的游戏》一书中总结了“十诫”:


1.勿忘储蓄。


把储蓄投资于你未来的幸福、安全和儿女的教育。


2.不要投机。


如果你必须“投机倒把”来满足情感上的渴望,那么你必须承认这是在赌自己的能力足以击败专家老手,所以,你会拿多少钱去拉斯维加斯和老手赌博,就把投机的钱限制在同样的范围内。


3.切勿以税收为主要原因影响投资。


4.不要把住宅当成投资。


把它当成你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地方。住宅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工具,从来都不是。但是,住宅在促进家庭幸福方面必定是很好的投资。


截至2007年的30年间,美国房价每年上涨5.5%,其中,4.1%只是通胀指数。成本,包括税收、保险和日常的保养达到3%。


5.不要从事商品交易。


商品交易真的只不过是价格投机。这并不是投资,因为没有创造任何经济生产力或者价值。


6.别被经纪人或共同基金销售忽悠了。


7.不要投资新的或者“有意思”的投资工具。


设计这些工具往往就是为了“卖给”投资者,而不是让投资者“拥有”。


8.不要仅仅因为你听说投资债券更保守或者收益、本金都有保障就投资债券。


债券的价格波动和股价相当,而且债券对于长期投资的主要风险——通胀的抵御能力很差。


9.把你的长期目标、长期投资计划及财产规划写下来,并坚持到底。


至少每十年要评估一次,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欢欣鼓舞的时候,你可能就在危险的边缘。


消极失望的时候,要记住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不要轻举妄动。


在投资方面,活跃的操作几乎都是多余的,行动越少越好。


10.对于有定投计划的人,应专注于指数基金。


不要投资你自己的公司——尽管这个公司可能真的很好,因为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工作收入,已经是“总体经济组合”的主要配置了。


2.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四项基本原则,来自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


1.将股票看成相应比例的企业所有权;


2.在价格大幅低于价值时买进,以创建安全边际;


3.让两极化的“市场先生”成为你的仆人,而非你的主人;


4.保持理性、客观和冷静。


3.刺猬战略


约翰·博格,先锋集团的创始人与董事长,指数基金的缔造者。


指数基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时代,先锋集团旗下管理着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金。


博格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将复杂的投资进行简化并将其引入成千上万的美国普通家庭,其核心观点是:


强调长期投资的明智性;

试图超越市场的徒劳无功;

高成本给成功投资带来的巨大负担。


博格提出了10大投资法则:


法则1:记住均值回归法则。


均值回归法则清楚地表明,通过考察历史业绩来选择基金是非常危险的尝试。


过去永远不能代表未来。


当股市表现完全脱离其基本面,或者落后基本面太多,均值回归法则早晚会起作用。


法则2: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敌人。


好好享受复利带来的奇迹。


给予你自己充足的时间,并牢记通胀的风险。


投资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就是被市场的塞壬之歌诱惑,引诱你在股票价格上涨时买入,在价格跳水时卖出。因为揣测市场时机是不可能的。


法则3:选择最正确的基金买入并长期持有。


投资者将要面临的下一个严峻考验,就是在投资组合中选择最恰当的资产配置方式。


股票的目的是提供资产和收入的增长,而债券则是保持现有资产和现有的收入水平。


法则4:对未来保有现实的预期。


股市中的投资收益,即股息收入加上盈利增长,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法则5:忘掉那根针,买下整个草堆。


塞万提斯说:“千万别试图在草堆中找一根针。”


如果你不能肯定你的投资决定是正确的,可以分散风险和进行多样化投资。当你认识到了找这根针有多么困难,只需买下整个草堆。


法则6:最小化庄家的抽成。


投资者最好的机会就是拥有市场本身,并将庄家的抽成降至最低。


法则7:永远逃不开风险。


当你决定用现有资金来累积长期财富时,你必须决定的是你想要具体承担哪一类风险。


无论怎么做,资金一直都会处于风险之中。


法则8:警惕最后一场战争。


投资者不应该无视过去,但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种特定的周期性循环会永远存在。


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


仅仅因为个别投资者坚持要“打完最后一场仗”,不代表你也要这么做。


法则9:刺猬会战胜狐狸。


古希腊诗人阿奇劳哲斯曾说:“狐狸多技巧,刺猬仅一招。”


刺猬,代表只知道一件大事的那类金融机构:保持长期投资成功的精髓是简洁。刺猬广泛分散投资风险,买入并长期持有,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程度。


法则10:坚持到底。


投资根本就没有终极秘诀,只有最伟大的简洁。


这些投资法则都是关于基本的算术,关于最基本和最没有争议的原则。


但是投资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需要纪律、耐心、毅力以及最宝贵的品质与常识。


金融市场总是来回摇摆,你需要尽可能忽略那些转瞬即逝的不和谐因素,将短期的变化与长期的情况分开。



持久富足


1.从“用脑袋赚钱”切换到“用屁股赚钱”


首先,你要省钱,储蓄。


其次,你要努力实现一些“在最差的时候还能给你挣钱”的救命稻草收入。


最好你的投资能够如《原则》作者达里欧所说,构建十几个独立的收入流


房产投资金额大,流动性差,反而令很多人被动地赚了大钱,因为换成股票,你不敢如此重仓,不敢加杠杆,而且涨一点儿早跑了。


这就是所谓“屁股赚钱比脑袋赚钱多”之一种。


巴菲特数次在给股东的信里提及个人的房产投资,他更看重物业的租金收入。


这倒是印证了某种观点:


有钱人不是资产体量越来越大,而是现金流越来越多。


我们一生追求的不是做大做强资产体量,而是做大做强稳定、持续的现金流。


巴菲特说过“5288铁律”:“如果我的114.75美元在1942年被投资在一个无佣金的标普500指数基金上,所有股息都进行再投资,那么到2019年1月31日,我所持股份的价值(税前)将增至606811美元。”


这相当于每1美元赚了5288美元。


然而,用屁股赚钱的事情,更需要厉害的脑袋。


2.诚实是一种“策略”,而非一种美德


芒格说过:我们更多的是因为讲道德而赚到了额外的钱。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说法适合我们,他没有说诚实是最佳品行,他说那是最佳策略。


这句话有两重含义,一是对外诚实,一是对内诚实。


如芒格所说:“你的内心应该有一个罗盘,这样,你就会知道哪些事情是即使完全合法也不能做的。”


对内诚实更艰难,因为自己是最容易骗的。


芒格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上说:处理不好“心理否认”是致人破产的常见方式。


诺奖得主卡尼曼认为:“(人们甚至不想投入)最少的精力去设法切实搞清楚他们做错了什么,此事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他们就是不想知道。”


人们喜欢骗自己,也擅长于骗自己。


有位教授写过一本论述人们为何容易受骗的学术专著,结果他竟然也是伯纳德·麦道夫庞氏骗局的投资者。


即便不喜欢现实,也要承认现实。


3.能力圈和舒适圈的黄金交叉点


你的学习也是要基于能力圈的,否则跨界只是个幻觉。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从来没有学过围棋,试一下拼命学一阵子围棋,看看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


走出舒适区,和走出能力圈不是一回事情。


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舒适区,并不断拓展。


要走出的,是自己的懒惰舒适区。


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很有价值。


风险资本家弗雷德·威尔逊认为:“你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坚持做你擅长的事情。”


查尔斯·D.埃利斯的观点更有趣,他认为:


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能力区(你真正擅长的投资领域),和一个舒适区(能让你保持镇定和理智的投资领域)。


如果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就能明白自己需要在以上两个区域学习哪些知识(见下图)。


上图中间重叠的部分是你的最佳区域,你最该专注的部分,在那里,你拥有所需的技能和情绪,能做到最好。


4.构建你的“两眼”战略


塔勒布说,牙医比对冲基金经理更富有。


基金经理的收入是极端两极分化、并且不确定、不可持续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做一名牙医,然后在巴菲特年轻的时候买了他的股票。


这里的个人“两眼”战略,和塔勒布的杠铃策略也有点儿像。


5.构建你的核心能力


一个人不需要用反弹来证明自己,但是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科斯定律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从一开始它的产权归谁,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能最大化利用其价值的人手里去。


保护财富的最好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这财富。


6.构建你的个人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概念是格雷厄姆的箴言,它永远不会过时。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说:


若要将稳健投资的秘诀精炼成几个字,我们可以大胆地将“安全边际”这个座右铭作为答案。


什么是安全边际?


本杰明·格雷厄姆将“安全边际”定义为“价格和预示的或经过评估的(内在)价值之间有利的差额”,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安全边际反映了内在价值和当前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


打比方说,如果你要建一座能过10吨货车的桥,这个桥的载重量最好是20吨甚至更高。


格雷厄姆说安全边际的目的非常简单:“实质上,安全边际的功能使得准确预估未来成为多余。”


塞思·卡拉曼将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体系简单描述为:在安全边际许可的低价时买进,然后等待。


是否意味着要极端保守呢?并非如此,这是一种财富洞见,综合了这个世界的基本智慧。


不仅是财富,你个人也要有非常厚的安全边际。


7.黑天鹅的正面应用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概率思考是一种基本能力。


是否意味着要极端保守呢?


并非如此,这是一种财富洞见,综合了这个世界的基本智慧。


投资是一种运用概率的活动,所以其他概率博弈的经验可能会对投资有所助益。


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泽克豪泽是一位桥牌高手,他说道:


桥牌需要在近乎不可知的情况下不断地评估可能性,一局之内,选手需要做数百次决断,还要常常权衡可能的得与失。


但好的决定也可能会造成坏的结果,这既包括自己的决定,也包括搭档的决定,选手对此必须一直保持心平气和。如果想在一个不可知的世界里进行明智的投资,这种坦然接受的能力就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人因为极小概率的“黑天鹅”爆掉,但也有人可以正向利用黑天鹅赚钱。


据说当时塔勒布管理的对冲基金 Empirica,从“ 9· 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市场大跌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以下来自一本书的序言:


塔勒布坦言自己事先并不知道任何黑天鹅事件的消息,他只是认为市场对重大系统性风险的估计严重不足,导致深度价外的看跌期权价格被严重低估。


因此,他提前布局,在通用汽车股价还在 30美元左右交易时,买下了以每股 5美元抛出该股的看跌期权,事后证明这次投资极富远见。


塔勒布对风险有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切肤之痛,他说:“对于我的大多数美国同学来说,风险就是一种对自己不利的概率分布。而我从小在战火纷飞的黎巴嫩长大,风险对于我来说意味着在每天吃晚饭的时候,我不知道白天和我一起踢球的小伙伴还能活下来几个人。”


8.从“头牌”到“妈咪”


篇文章写一位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厉害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挂掉了。


为什么水平又高,又有实战经验,对风险也有极深的理解,还是会爆掉呢?


除了“均值回归”,还因为对冲基金经理是一种类似于选美和拳击的职业。


拳击手的宿命就是被击倒,所以想脱离角斗士的命运,必须实现从“头牌”到“妈咪”转换


例如老而弥坚的“赌徒”索罗斯,他换麾下的基金经理如换衣服。


投资天才斯文森的成功,除了科学的投资战略,也有他挑选基金人才的眼光。


2003年哈佛经济学家JoshLerner的研究表明:耶鲁捐赠基金在过去五年中一大半的优异表现都得归功于所挑选的基金人才。


人生如赌场,你要过成“赌场”,而不是当个“赌徒”,哪怕你很厉害,也有失手的一天。


成功的企业,某种意义上都是开设了一个赌场,而非拼命做选美或拳击冠军。


9.制定你的长期路线图


你需要长期而伟大的路线图。


在投资方面,时间就是阿基米德的杠杆。


投资的时间长度,衡量和判断投资结果的时间段,对于任何一项投资都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制定正确资产组合的关键。


《赢得输家的游戏》写道:


时间让投资从毫无吸引力变得最具魅力,因为尽管预期回报率的平均值完全不受时间的影响,但是以预期平均值为中心的实际收益率的范围或者分布很大程度上受时间的影响。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本来沉闷单调的投资会变得魅力四射,反之亦然。


10.实现人生的持久性知足


有些人喜欢赌博,并非是爱上发财,而是爱上了赌场。


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


贪婪会养成一种自毁型人格。


比较是万恶之源,因为你的头上永远有比你更富有的人。


人生的持久性知足,往往是与财富无关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在给同学的留言本上,关于“职业理想”这一栏,我写道:


有钱去做与钱无关的事情。


惟有“与钱无关的事情”,方能实现人生的持久性知足。


而适当且牢靠的财富,可以保护“与钱无关的事情”。


要实现以上理想,一个人一生只用富一次足矣。


富叔出新书

《好好生活》豆瓣8.8分

点击获取2019您的新年礼物

👇👇👇


作者简介:老喻,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可能是最烧脑的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知乎、抖音、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

富书(微信号:kolfrc)

爸妈精读(微信号:bmnfrc)

我属猫(ID:woshimiaoji)

香克斯(微信号:fushusp)

☝长按上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富书实体书《好好生活》,豆瓣8.8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