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提高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1-02-27

“女,28岁,月薪3500,存款为0”:被假精致榨干的年轻人

我儿子9岁,一身“毛病”,是我最好的老师

富人定律:你必须假装很有钱

如何用一套简洁的模型,开始入门深度思考

作者:程驿,来源: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经授权发布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呢?”


朋友娜娜,上周发微信问我。


她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正在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很认真做笔记,但感觉比较吃力。


同时她也很关注产品营销的知识,这也是她的工作内容。


而且她是在大公司,她还不得不更关注职场关系的内容。


但娜娜问我:“是不是掌握了思考能力,就会更容易解决其它问题呢?”


她的意思,思考更像是一个高速CPU,更换以后,就能让自己方方面面大幅提高。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这篇文章就来全面解剖“思考”这个东西,我们来解决三个问题:


1、到底什么是思考?

2、提升思考能力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3、如何达到深度思考?


到底什么是思考?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思考?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得想想看,自己会在什么时候会用到思考


其实,99%的场景无非这四种:


1.归类


就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分类。


你家里有一堆玩具,每次玩耍以后,你妈妈会让你把它们装进不同的箱子里,比如“毛绒玩具”是一类,“塑料玩具”是一类,“可拼装的积木”是一类。


你最近工作非常忙,于是你用任务管理App,把一堆乱遭遭的事情进行归类。



2.排序


也就是整理已有信息的顺序。


你放暑假,爸爸妈妈让你选择,是先去动物园还是游乐园,或是海洋馆呢?


你会从中做一个排序。


买一辆车,你会对车辆的性能、外观、安全等因素做一个排序。



3.推理


根据已知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


你今天找不到钥匙,你就会思考,我昨天去过什么地方?


在这些地方我可能会把钥匙放到哪里?


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这个公理,同时你也知道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和60°,所以你就能推理出,剩下一个角是40°。



4.假设


就是想象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信息。


你下午有面试,中午吃饭时,脑子就会疯狂思考:


“对方会提什么问题呢?”


“会不会问到职业规划,会不会问到上一份工作离职原因。”


你一直单身,同事给你介绍一个女朋友,在见她的路上,你就一直会假设:


“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


“如果她问我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呢?”



So,什么是思考


你应该留意到了一个细节,这四种思考方式,其实都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


要么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归类,要么是整理信息之间的顺序。


归类、排序、推理、假设这些工具,你从小就会,现在也随时在使用,并无难度。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思考是一项高深的能力,且需要专门去提升呢?



提升思考能力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所以你需要深入那么一点点。


第二个问题,你需要理解,提升思考能力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你会发现,归类、排序、推理、假设这四个思考工具,它们的用途稍微有一些区别。


把它们放在一张图中,你就看得非常清楚了。


图上画的是一个反比函数,上过小学五年级你就能看懂。


其中,绿色部分代表已知信息,红色部分是代表未知信息。


一套简洁的思考模型


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信息量充足的时候,你还需要思考什么。


思考,就是不断补偿未知信息的过程。


我们分别来看看:


1.归类 


比如“香蕉、《纯粹理性批判》、史蒂芬·库里、网球、旗帜、《好好生活》、苹果派、老虎机、篮球、旧金山、《认知颠覆》、故宫、《理想国》、阿德勒、蘑菇汤”。


把这些信息,呈现在你眼前,这是已知信息。


既然有了这么多信息,为什么还要补偿未知信息呢?


其实你还需要一些“事物属性”,比如“吃的”、“人物”、“运动类”、“地名”、“书名”等类别。


当然,找到这种“事物属性”通常很简单,人类3-4岁就会具备这种能力。


所以归类是一种入门的,最简单的思考方式。


想想你在家做整理,或把电脑桌面做一些归类,都是很轻松吧。

 

2.排序 


和归类一样,排序也有充足的已知信息,但需要补充的未知信息会略高一些。


比如你最近想买手机,HUAWEI P30pro,iPhoneX max,SAMSUNG S10+都是你的备选。


为了最终选择一款,你需要作一个排序,要排序,就会有原因。


比如“拍照”、“系统”、“屏幕”、“电池”等。


如果按单一维度排序,往往是简单的。


比如“拍照”,那就是P30pro>iPhone>S10+。


但事物的排序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所以你往往会补偿很多信息。


再比如你现在有四五个女生备选为女朋友,相信你也会非常困扰,会去了解很多信息来帮助决策。


3.推理 


推理所需要的信息补偿量就更高了。


比如福尔摩斯在第一次见到助手华生时,瞬间说了一句:“你刚从阿富汗回来。”


这让华生非常惊讶,福尔摩斯是这样解释:


“别人介绍你是一个医生,我看你有军人气势,那么你就是一个军医;


你的脸色很黑,但手腕儿很白,那证明你的皮肤本来是很白的,那你是刚刚从一个阳光很充足的地方回来;


你的左臂受了伤,动作看上去有些僵硬。


那么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的地方历经艰辛,左臂负过伤,最近英国在什么地方打仗呢?


在阿富汗。


所以我认定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


福尔摩斯瞬间观察并整理了一系列信息,才完成了这次精彩的推理。


很多时候,推理看似从a→b,但实际的过程却是a→c→h→x→i→e→w→b。


比如老板问你,下个月市场部投50万公告费(信息a),到底能否转化出200万的收益呢(信息b),其中也需要你找到各式各类的信息。


推理并不简单,是一种高级的思考工具。


4.假设 


假设就需要做极大的未知信息补偿了。


比如爱因斯坦在1905年6月的某一天,坐公交车去专利局上班时,路过伯尼尔钟楼时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假设:


“如果公交车以光速移动,那么从车上看钟楼的指针会不会是静止的呢?”


这就是有关狭义相对论的假设,做出假设后,他本人做成了大量论据的支撑,20世纪也有太多物理学家或其它科学家也为此做了大量论证。


比如1919年的日蚀证明,就证明了光也会发生扭曲。


假设往往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基于你大量的感知经验,比如我每写一篇文章,这个过程同时也需要大量信息作支撑。


So,提升思考力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


对未知信息进行补偿。


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行,其实有90%都是因为信息补偿量不足。


信息补偿量不足,要么放弃,要么我们就会选择一些可以轻松得到的信息(迷信、鸡汤、停于皮毛的方法)。


轻松去得到的信息,我们就习惯给自己简单的答案,习惯简单给自己答案,很多问题还是没法解决,于是又陷入麻烦,去寻找新的信息。


所以,能够准确获得信息,其实是个手艺活。


那么,究竟应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呢?


这也是今天需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如何达到深度思考



如何达到深度思考?


既然有深度思考,肯定就还有中度浅度的概念,这也相对应你应该获取信息的三个方面。


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如下图,分别来看:



1.感知信息(浅度思考) 


你突然看到餐桌,放置了“苹果、香蕉、榴莲”等水果。


你本人,和水果之间,就会建立“很想吃、黄颜色的、味道难闻”等感受,这就是感知信息。


父亲看到孩子沉迷王者荣耀,于是对他产生了“你真是没救了,太让我生气了”这些感受,这也是感知信息。


事实上你每天会面对大大小小上千件事物,95%以上只会用到感知连接去进行处理。


人类在最原始时期也是用感知信息去和世界建立联系的,好处在于能够极速处理信息:


比如看到甜的东西,大脑就瞬间分泌多巴胺,让你产生想吃的情绪;


看到一条蛇,大脑瞬间判断有危险,让你赶紧逃;


相亲遇到一个人,一眼就觉得不合适。


刚刚我们说到思考能力不足是因为信息补偿量不足,并不一定就缺失理性和明确的信息。


更多还是感知连接的不足(缺乏经验感知)导致:


比如一个完全没有工作经历的人,去担心职业选择;


一个从没有谈恋爱的人,对两性关系忧心忡忡。


村上春树曾说,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2、认知信息(中度思考) 


虽然凭感知我们可以解决生活大多数问题,但很多问题还是没法解决的。


这时你就会对感知信息进行关于Why的追问,就会产生认知信息(知识)了。


比如你问:


“为什么苹果是甜的呢?为什么香蕉是黄颜色的呢?”


答案是“机酸和糖的比例,叶黄素”等生物学上的知识。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游戏?为什么孩子会让我这么生气呢?”


答案是“成瘾性人格,情绪”等心理学的知识。


“为什么会感觉对方不合适?”


答案可能隐藏在“进化心理学”这类知识中。


感知信息和认知信息最大区别是:


感知信息完全是从自己感受情绪出发,去进行信息判别;


而认知连接则完全和人类感受脱离,从而研究客观事物本身


后者实际是对前者的补充。


“小孩打游戏”,然后你就“对他发火”,这种方式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啊。


这就需要搞清楚心理学,足以长期解决问题了。



3.底层信息(深度思考) 


当认知信息变得太多怎么办?


这就需要你动用底层信息,也就是启动深度思考能力了。


比如我们刚刚问到“为什么苹果是甜的呢?”


答案是“不同苹果内机酸和糖分的比例不一样”。


也是因为“果实受光合作用,淀粉逐渐转化成糖分,而同时单宁酸和有机酸被限定了,抑制了酸和涩的感觉。”


也是因为“人类的味蕾细胞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与化学物质相结合,最终形成神经信号,让大脑形成甜的感受”。


信息太多,反而让我们失去控制感。


于是人类会想到一个捷近:“为什么不直接问一次,事物产生的终究原因呢?”


“为什么苹果是甜的?”


是因为苹果这个物种的进化所导致。


“它需要让自己变甜,这样才可能让动物吃掉果肉,吐掉果核,从而帮助苹果把种子播种到其它地方。”


底层信息的好处在于,它绕开了复杂冗余的信息,直接到达“第一因”,亚里士多德叫做”第一性原理”。


比如你创业搞不定事情了,产品、人事、营销、融资等各种压力袭来,怎么办?


回到你创业的第一因——是不是在帮助用户解决一个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底层信息往往是绝对正确的公理,它的功能在于,在你迷茫时,帮你坚定不移看清方向。



启示


越来越多人重视思考能力提升,甚至是思维模式(底层逻辑)的提升,但却有90%的人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So,这就是这篇文章产生的意义所在。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呢?


从另一个视角做个总结:


1.从前我们是从自己出发(感知信息),试图连接世界,这个过程会用到归类、排序、推理、假设等基本工具。


2.后来搞不定了,就试图去弄明白事物发生的真正原理(认知信息),这就是大量对未知信息作补偿的过程。


3.后来还是搞不定,又试图用一个统一理论把所有东西连接起来(底层信息)。



想想看,你的一生大致是不是这样:


小时候更多是用感知,学生时代是认知,成为老司机后就偏好用一些看似底层的信息逐渐形成逻辑自洽。


这是一种人生的成长呢?


还是信息量越来越大,我们越来越搞不定自己,而选择的无奈的结果?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959接受BBC采访时就说,未来人类的趋势,就是必然会更加理性和充满焦虑。


“未来人人是哲学家。”


这一天,已经到来。


富叔出新书

《好好生活》豆瓣8分

点击获取2019您的新年礼物

👇👇👇


作者简介:程驿,世界500强数据分析师,软件工程产品经理,已出版新书《认知颠覆》,公众号: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知乎、抖音、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

富书(微信号:kolfrc)

爸妈精读(微信号:bmnfrc)

我属猫(ID:woshimiaoji)

香克斯(微信号:fushusp)

☝长按上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好好生活》天猫特惠价15.8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