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勇于失去,才是成熟人生的标配

点击蓝字关注👉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1-02-27

“女,28岁,月薪3500,存款为0”:被假精致榨干的年轻人

清华女神颜宁:“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

富人定律:你必须假装很有钱

一个人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说明这个人格局越小。为了得到更美好的生活,有时候我们必须主动去失去。失去该失去的,你才是自由的。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摘自新书《人生中必要的失去》,由国文传媒授权发布


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从前的企鹅是会飞的,但有一只母企鹅因为翅膀太短,无论如何都飞不起来。


后来,大批企鹅飞走了,只有一只公企鹅决定留下来陪着她。


为了活下去,它们努力学会了游泳,到海里抓鱼吃。


很多年以后,它们坐在海边,母企鹅说:“对不起,为了我,让你放弃了天空。”


公企鹅微笑地看着她,说:“没关系,有了你,我才收获了海洋。”


所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边得到一边失去,为了得到,你总得失去点什么。


人的天性,总是习惯于得到,不习惯失去。


我们总把得到视作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视作不应该的、不正常的。


问题是,花开一春,人活一世,有得必有失,我们活在世界上,失去本来就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一边失去一边得到的过程。


只想得到,不愿失去的人,看似充满进取心,实际上是对人生缺乏醒悟的蠢货,根本意识不到失去的重要性,一旦遭遇重大失去,很容易就会一蹶不振。


所以,为了得到更美好的生活,有时候我们必须主动去失去


问题是,我们要放弃什么东西?


什么对于我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如何放弃?


今天,富叔就想给大家分享一本书《人生中必要的失去》,或许它能解决大家的疑问。


人生中有哪些必要的失去?


根据这本书的作者、超个人心理学大师康菲尔德的说法,简单来说就是三点——断,舍,离。


断,就是要断掉对外界评价的向往,找回真实的自己;


舍,就是舍掉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离,离开过去的往事,活在现在。


世间的事物,往往是以看似与它相反的方式来成就的,你要得到点什么,必须付出点什么。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失去该失去的,你才是自由的。



断:

断掉评价,找回自己


康菲尔德说:“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被人爱却又无止境地寻求被人接纳的冲动。”


在他童年时候,他爸爸和妈妈总是激烈地争吵,那时候他非常害怕和痛苦,但为了哄爸妈开心,他努力地做一个乖孩子,不惹爸妈生气,在他们吵架时小心翼翼地劝架。


但这种做法,并没有让他的父母的关系有所好转,反而让康菲尔德陷入了自我憎恨之中,他怨恨自己的家庭,怨恨自己的存在,觉得自己根本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


很多人也像康菲尔德那样,一辈子都在别人的评价中,获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这样活着,哪怕再光鲜亮丽、地位再高,也已经失去自我,如行尸走肉一般。


为此,康菲尔德感慨:


“我们可能是父亲、母亲、伴侣、白领、老师、家庭主妇…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社会角色,并不是我们的本身。人这一辈子最应该做的,就是找回我们自己。”


在这里,就不得说说董卿的故事。


董卿当年刚进入浙江艺术学院读书时,曾经非常不自信,在上形体课时,老师对她说:“你看上去挺修长的,动作怎么这么僵?”


董卿羞愧地低下了头,她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动作都非常优美,自己却连劈叉都不会,她觉得更加自卑了。


她也曾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和同学们一样,专心练习形体,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觉得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是文化课,还是要认真读书,不能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放弃自我。


这样过了半年,董卿开始崭露头角,她不仅文化课名列前茅,形体和台词也逐渐好起来。


她听从自己的内心,放弃了自己渴望迎合别人评价的渴望,追逐真实的自我,用自己的力量换来了一切。


如果她在别人的评价中失去自我,只会做着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那也不会有后来那个我们所看到的知性、美丽的主持人董卿。


正如科幻作家郝景芳所言:


“如果你在意外界评价,你的内在自由就会死掉一部分。”


所以,为了找回真实的自我,我们要勇敢地放弃对别人评价的向往,不要再活在别人的目光中。


哪怕会得到一些人的误解,那也是寻找自我的必要代价。


坚持自己所爱、所想,默默地努力,积攒你的力量,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舍:

舍掉情绪,提升格局


很多人活在世界上,始终得不到快乐,不是他没有快乐的机会,而是内心的各种情绪妨碍了他。


正如康菲尔德所说的:“负面情绪,并不是你的全部,舍弃他们,你才能打开新世界。”


《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


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船上没人,是个空船,刚才的满腔怒火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很多人也是这样,生不生气发不发话,完全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对面的人。


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遇到奇葩,也要和他们斗气。


问题是,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不可理喻的人,如果把自己宝贵的生命都用于和他们作对,那人生的格局未免太小了。


一个村子在分红薯,两个人发生了争执,原因是其中一个人分到的红薯比另一个人分到的多一根。


两个人从对骂到动手打人,撕扯在一起也死不肯放手,旁人没办法,只好请来村长帮忙。


村长过来,冷笑一声,说了句“这两个家伙,也只有一根红薯的能耐了”,然后回自己家里拿了一根红薯,放在少了红薯的袋子里,两个人才不打。


过了几年,村子里不少人都外出寻找机会,赚了不少钱,只有那两个人的家里,一直都是破破烂烂的样子。


稻盛和夫曾说: “成功,不要无谓的情绪。”


一个人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说明这个人格局越小。


真正厉害的人,能够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没有什么能让他失去行动力和信心。


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痛苦——你的眼里只剩下各种消极的情绪,怎么还能将精力放在奋斗上?


《一生的资本》里有这样一段话: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只有戒掉情绪,你才能收获一个强大的自己。



离:

离开往事,活在当下


很多人之所以得不到快乐,是因为一直活在过去,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


想要实现但未曾实现的梦想;


曾经相恋但不能走到一起的恋人;


和朋友离别的瞬间…


问题是,过去的事情终究已经过去,哪怕你再怎么惆怅,过去的人、过去的事都已经是过眼云烟。


人活一辈子,哪能不犯错,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恰恰是这些不完美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黄渤曾在电影《心花路放》里扮演一个和妻子离婚的中年男子,他深爱着妻子,却被妻子提离婚,他非常伤心,被朋友拉着去云南散心。


在云南,他看到了一个酒吧老板在播放前妻以前在这里出丑的视频,想让老板撤下视频,老板轻蔑地说,你们都离婚了,还帮她干嘛?


黄渤想起了过去的恩爱,心情很悲伤,但站在烈日之下,他忽然想通了——和妻子分开固然痛苦,但这也造就了他现在的自己,一味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中,只是放弃未来的快乐。


于是,他倾身而出,和老板争论,维护了前妻的权利,哪怕自己被揍得鼻青脸肿。


在那以后,他正式放下了前妻,开始了新的生活,还认识了新的女孩。


康菲尔德说,放下过去,不代表忘记我们过去的回忆,过去的回忆依然存在,放下只是简单地释放掉过去给我们的形象和情绪,包括怨恨、执着和失望等。


对过去的执念,束缚了我的心灵,放下就等于把杯子倒空,让我们自由地接纳新生活。


一辈子那么短, 不要总活在过去,否则只会把现在的自己弄丢。



感知身体

才能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如何才能做到断舍离?


不再执着于外界的评价、舍弃掉消极情绪,同时离开过去的束缚,活在现在。


在《人生中必要的失去》一书中,康菲尔德推荐的办法是“行禅”,也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力,完全投注于某种活动的感觉。


这种锻炼,其实是一种修行,通过对身体的感知,感受自己最真实的面目。


选择一个舒适的地方,可以来回的走动,然后两脚站稳地面,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上;


站直,感受身体是如何站立在地面,感受一下脚跟承受的压力;


然后开始走动,走得比往常慢,每踏出一步,都要去感受自己的脚离开大地的感觉;


这样来回行走,大约10到20分钟,尽可能把注意力放在所走的每一步路上,放松心情。


这样的行禅,能让自己更为平静专注,更警醒于自己身体的感觉,能让你真正活在当下,使你的身、心、灵融合在一起,过好你的人生。



放下执念

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有一个登山者,在爬山时不小心从悬崖失足掉下,他情急之下抓住一根树枝,大喊:“佛祖救我!”


此时,悬崖上出现一个人,说:“我就是佛祖,我来救你,请你松开手。”


登山者大惊:“这样子我岂不是要摔下去了?”


反而把树枝抓得更紧了。


佛祖摇摇头:“你不放手,我怎么救你?”


说着飘然而去。


登山者眼里,自己抓住的树枝就是一切,然而他没想到,他只有两只手,如果不放开树枝,就没办法抓住佛祖给他的救命绳。


人生中,总有不少要失去的东西,你要舍得放手,放下执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人生中必要的失去》一书中,作者用现代佛学法则,从佛学的顶级智慧,让大家学会认清自我,这也是我给你介绍这本书的原因。


真正的人生,不是你想拥有哪些东西,而是你愿意放弃哪些东西。


只有对可能失去的东西彻底释怀,才能轻装上阵,用更好的姿态去追求未来。


当你学会了感知自己,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你就能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作者简介:杰克·康菲尔德(JackKornfield),自197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教导禅修,是将南传上座部佛教修行引入西方的重要老师之一,擅长结合现代心理学与禅修思想,将灵性修行落实于日常生活,不仅是美国ZUISHOU欢迎的内观禅大师、内观学社与灵磐中心的创办者,还是位临床心理学博士,著有《当代南传佛教大师》《狂喜之后》《踏上心灵幽径》等多部著作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知乎、抖音、微博@富书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

富书(微信号:kolfrc)

爸妈精读(微信号:bmnfrc)

我属猫(ID:woshimiaoji)

香克斯(微信号:fushusp)

☝长按上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购买《人生中必要的失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