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
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这一点太重要了,而且这一点很多一线员工没有心理准备,或者没有这个心态,这个时候怎么办?
作为培训负责人以及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我们要把这一条告诉员工,这是一条职场必备的素质,没有讨论余地。
只要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应该具备这个心态和主动性,这是最基本的能力。
我重复一下,这个习惯没有讨论余地。
你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
那好吧,你可以不用来这上班了。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必须要跟别人交流工作,因为你的工作不只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们要定期与相关部门同事请教业务知识与工作心得。
比如,新媒体运营同学,你要和人力资源同事多交流。
有时候公司需要招聘,可能需要你传递一些价值观、企业文化;
你要和销售同事多交流,多了解公司的产品,然后再给客户和市场做反馈;
也要多问产品部门的同事,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新媒体运营应该做的,一定要定期跨部门交流。
当然,销售经理、产品研发、用户运营、文案策划这些岗位的同学,也需要跨部门交流。
尤其文案策划和市场的同学,如果你只是喜欢自己写东西,那么你写的东西肯定很一般,你可以跟别人交流之后自己拿主意。
但是必须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
这一点希望大家多多思考。
另外多说一句,不要仅仅知道就行了,习惯需要你长时间地练习,形成一种定式惯性,最终变成你自己的能力了,那才是习惯。
我举一个小例子。
我们公司的新媒体同事每天会让我审文章标题,我审标题有一个习惯:拿到任何一个标题,我会马上读一遍。
不是看,是读一遍。
读一遍之后,就会发现有些文字看起来很顺眼,但读出来非常拗口,或者读出来非常别扭。
比如,「如何跟管理者沟通」,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读出来非常别扭。
如果你把它换成「如何与老板沟通」,马上就顺口些了。
「读出来」不是方法,「读出来」是方法之上的习惯,所以大家记住要形成习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老师,在《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奉献关系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贡献。」
这就是组织内的关系,互相之间是奉献关系。如果你作为公司的一员,即便别人不找你,你也要定期告诉他,因为你们之间可能会有配合。
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情
主动承担责任
在这里,我要给我们的同事点个赞,他们在这一块做得非常棒,我很多时候会被感动。
比如,最近我们负责财务的同事外出培训了,她的位置上有一个座机电话,我的位置就在她旁边。
每次电话响了,我会故意等一下,看看会不会有其他同事来接。
现实情况是,每一次都能有同事主动过来接,然后非常客气地把这件事给解决掉,真的很棒。
所以,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你在工作中的责任边界,就是你在公司里的价值边界。
所谓责任边界,就是你的付出边界,就是你的回报边界。
你放心,这一条基本不会差的,这是职场竞争力的真相。
这个习惯很小,但是很普遍,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反问句甚至质问句。
经常是有这样的话,「我已经说过了,你怎么不认真听呢?」这就是一种反问句。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我其实上周讲过了,这次你要认真听」「这件事非常重要,这次你一定要认真了」。
大家觉得这三句话,哪一句效果最好?
第一句无疑是最不可取的,一定要把第一句从你的情绪里、从你的词库里边删掉,想尽办法不用这句话。
之后的工作中,多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你身边做得不太好的同事。
如果你读这篇文章能记住这一件事 —— 少用反问句,你的领导力就会加十分。
你一定见过一些人,只要你说一件事儿,他能举出一百个理由说这件事不合适,很多时候都是否定思维。
比如,公司的市场同事策划了一份营销方案,大家正在开会讨论,然后有一些人会说,「这样不行吧」「我感觉这个有问题」「我们没有之前做过这个」「我做过效果并不好」。
这些话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会让方案停滞不前。
首先,我们自己尽量不要做这样的人,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但这些东西都需要训练。
所谓的训练就是——如果100次里我们有80次能用推进思维,少用否定思维,团队配合的效率就会高得多。
那什么是推进思维呢?
我给大家提供五条话术,这五条话术你可以贴在电脑上,开会时就放在你前面。
「如果这么做,你预计结果如何?」
「这部分没明白,可以讲得再透一点吗?」
「你认为哪一点不确定性最大?」
「我想对某一部分内容做一些优化建议,可以吗?」
「如果你已经想好了,我无条件支持。」
大家看一看,换成这几句话,整个画风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五句话是需要大家开会时经常说的,开会时要多用推进思维一起努力,一起往前走。
举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汇报工作的例子:
「李总您好,我们正在组织一次论坛,这次论坛我们策划了十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是...第三个环节是...邮件附件里我准备了更详细的表格。」
听完这个汇报你是什么反应呢?
我觉得,李总听完之后会有这些疑问:
这十个环节都讲完大概需要多久?
这十个环节都需要我定吗?
这十个环节预计进展如何?
哪个环节是最关键的?
李总可能越想越着急,而我们希望的汇报方式是「结论先行」。
再换一个汇报话术。
「李总您好,论坛策划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十个环节,其中两个环节非常关键。最迟9号之前需要您20分钟的时间,我和您当面汇报,其他内容邮件给您。如果没有大问题,这八个环节我先准备。」
李总听了可能就会说:可以,去干吧。
所以,汇报工作也要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先说结论,避免「汇报半天不知道你要干嘛」这种情况。
结论先行,一句话就能把老板「安排」得明明白白。
总结工作时重视成果
职场工作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潜规则」,也是真相
——最重要的是成果的大小,不是工作时间的多少。
我曾在十点读书团队的分享会上讲过一个案例,一流的销售总监和三流的销售总监,他们的工作总结有什么不同。
三流的销售总监只会说做了什么,而一流的销售总监是说获得了什么。
其实,这个三流销售总监的工作总结可以写成一句话,「本月工作只完成预定目标的60%」,其他都不需要说了。
这是两种工作的汇报方式,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用结果说话。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说过:「苦劳就是无效的劳动。无效的劳动就是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八条优秀工作习惯。
1、时刻清楚本职工作的关键问题;
2、不断积累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
3、定期与相关同事请教知识和工作心得;
4、主动承担责任边界不明确,但必须做的事;
5、与同事沟通时,少用反问句;
6、开会讨论时,多用推进思维;
7、汇报工作时,先说结论;
8、总结工作时,重视成果。
工作习惯这件事是说不完的,肯定还有非常多。
我能够提炼出来的、认为对大家最有帮助的,就这八点通用的习惯。
这八条习惯在你整个职业生涯里边,很长一段时间都可以反复练习。
把这八条贴在本上、贴在电脑上,每天对照一遍,我相信你的进展一定会很好。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
最后,我还是想和大家说,如果这八个工作习惯你学习到了,我希望你从今天开始就去做。
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