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的名字叫执行力,卓越的名字叫结构力
做大事者不纠结,成大器者不磨叽。
作者:蔡冲,来源:菜刀少爷(ID:mrcaidao),经授权发布
这几年见过不少创业者,创业成功最重要是什么?
有人说定位,有人说资源,有人说团队。
其实我认为很朴素很土:执行力最重要。
执行力很简单,你办了一张健身卡,1月1日开始,12月31日作废,中间就去了两次,这样很难令人相信你是一名伟大的创业者。
牛逼的人各有各的牛逼,但有执行力这点是共有的。
马斯克可能是乔布斯之后最神奇的创业者了,该大神同时驱动着四家公司,其中包括不同领域的两家现象级公司:Space X 和特斯拉。
这位“神一般的存在”工作时什么样子?
他的员工这样说的:“马斯克需要看到进度。与马斯克共事,每个人必须主动推动工作,让问题停顿在你手里,这是马斯克不能容忍的。”
“我们敲马斯克的门的时候都是确保自己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我担保马斯克的反应会让你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他对你的汇报提了一个相关的问题而你又答不上来,那只能祝你好运了。”
“我们的讨论都是高效、直击要害而且基于事实论据的。”
“工作阻滞,或者跨部门下达命令时有阻绕,马斯克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问题随时拨我直线,我不关心问题到底是什么,我要马上解决。’”
连钢铁侠这么看重执行力,是不是感觉他离我们凡人更近了一些?
我的第一任老板是名业绩彪悍、能力超群的职场经理人。
他空降到一个新的部门,用了两年时间在所辖区域内建立了成熟立体的渠道体系,让渠道收入从零变成月均千万。
我是跟着他亦步亦趋完成职场启蒙的,我的第一条职场经验来自于他。
他对我说:“来公司这么多年,我的OA和邮件,从来不过夜。”
这可能是最不需要天赋的能力了,时至今日,这条经验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管回家多晚多累,咬咬牙努努劲,把今天的事情做完,明天还有明天事情。
做不了的事也要有结论(转发、考虑、留存或再议),以清空的状态面对明天,感觉舒服清爽,中气十足,如同一台运转顺畅、动力充沛的机器。
明天还今天的债,后天就要还明天的债,生活离一团乱麻就不远了。
不光是寻常百姓,一品大员也需要熬夜的。
军机处是清帝国的决策中枢,它的一项核心的工作要求是:当日事,当日毕。
不管有多少公文,都必须在当天完成,颇有现代企业的严谨精神。
有时,一天的奏折多达百余件,也不能过夜,必须连夜处理完毕,当然,皇帝本人也在熬夜。
学生时代最痛苦的时段,莫过于周日晚上。
既要面对假期将尽的惆怅,又要硬着头皮啃没完成的作业。
转眼将为人父,觉得要让孩子养成一个朴素而简单的习惯:
“做完作业,再去玩。”
那会给他带来无数好处,省去无数焦虑。
同样是做,咬咬牙,周六上午做完,整个周末都敞亮舒畅,轻松愉快,良性循环;
周日晚上做完,整个周末灰暗焦虑,如鲠在喉,难得痛快。
是你的,跑也跑不掉,不如先紧后松。
据说许多人做项目时,进度是这样的:
还剩3个月,“时间早着呐”,优哉游哉;
还剩2个月,“我开始认真啦”,晃晃悠悠;
还剩1个月,东搞搞西搞搞;
还剩2周,开始慌了,终日惶惶;
最后1晚,哭着骂着把活干完……
先紧后松,一身轻松;
先松后紧,半夜吓醒。
《亮剑》里有个情节。
李云龙同赵刚商量搞一个特别小队,挑选会武功的战士,赵刚说:
“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
李云龙说:“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共产党人,说干就干,不整虚的。
携程的梁建章,业绩出众,行事硬朗,别的领导开会风格是“你们两个部门会后再去讨论讨论”,梁建章从来都不这样,他要求当场解决问题。
我有个民企客户,他们的开会风格是这样的,不讨论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结果或者方案,所有人都不许去吃饭 ......我没有见过比他们会议效率更高的了。
我所认识的、最让人震撼的“说干就干”型选手是一位女领导。
她从无到有建起子公司,并用一年半的时间让其成为集团的利润支柱,这是绝对的执行大拿和成本杀手,也是公司说一不二杀伐决断的女王。
有一次女王请了位老师给公司中层员工讲新媒体运营,老师在上面讲,大家在下面听。
女王听后很有启发,一边听一边写邮件——这是结合讲课内容撰写的一个项目活动方案,全场十几个人,细化到了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
台上老师讲完,台下邮件发送。
女王走上台,稍作感谢寒暄,“大家的手机都收到邮件了吧,各自去弄吧。”
现场拍板,马上执行,做完翻篇,既往不恋。
别人一周推进十件事,女王一周推进一百件事——差距就这么产生了。
有时候总纠结中午吃什么?
后来想明白了:其实吃麦当劳是对的,吃吉野家也是对的,但在二者间摇摆不定就是不对的。
做大事者不纠结,成大器者不磨叽。
战略当然很重要,最悲剧的事情莫过于“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了。
而很多时候,正确的方向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不断推进中打磨迭代出来的。
没有哪个伟大的人是第一天就把定位定清楚的,但一个伟大的人是有毅力的。
嚷嚷要“成为中国的XXX”“打造XXX帝国”的人多了去,如今安在哉?
倒是一步一脚印、闷声大发财的人,能和大记者华莱士谈笑风生。
再说了,我们中的大多数普通人,有多少能去决定一个国家或公司的战略呢?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天天操心元帅事的兵也不是好士兵。
当兵的时候,最多想连长的事,就不要想师长的事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有十个想法,不如落实一个想法。
你听一百个人讲了锻炼身体的好处,“很震撼很受用”,真的不如今天晚上去楼下的操场走十圈。
马刺是我最喜欢的NBA球队,不仅因为它十余年来长盛不衰(单看本世纪,从未缺席季后赛,五夺总冠军),更因为它身上有我憧憬的团队文化和人生哲学:技术扎实、团队至上、令行禁止、脚踏实地。
一个细节是这样的:一场关键的季后赛,激烈焦灼,教练Popovich在暂停时间鞭策队员,他没有强调“拿下胜利”,而是不断强调“搞定下一次的挡拆、无球掩护和篮板卡位”……篮球不是火箭科学,一件件把事做好就行了。
认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他们经济上的成功通常是被动的,多数都是专注的做一件事,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富豪。
那些给自己规划“第一个五年要赚多少,然后每五年都加个零”的往往一事无成。
就像高尔夫比赛,冠军的注意都在每一杆,那些时刻关注自己在leader-board的位置的一定赢不了。
谈理想太多只是好高骛远而不踏实,认真做好手上的事情,思考做事情的正确方式,保持高速成长,不需要考虑未来,就会比别人更能把握未来。
在许多领域,努力不是一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过程,而是一个枯燥的过程——通过机械操作达到目的的过程。
我们只需要按照计划、食谱或公式去做就行了。
大多数时候,努力不是“刀山火海”或“人间炼狱”,而是枯燥乏味的训练,是持续不断地输出,是疲惫时的“再多坚持一会”,是更多一点的执行力。
人生的选择,无处不在。
有些选择是轻飘飘的:晚饭吃麦当劳还是吉野家、出差坐飞机还是高铁、国庆是去清迈还是吉隆坡。
有些选择是沉甸甸的:买房结婚还是卖房出国、去移动联通还是腾讯阿里、嫁给霆锋还是亚鹏。
判断轻重缓急,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品质,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均用力的:
他们以为,认真用功读书,就是勤奋;
他们认为,在实验室看书到午夜二点,就是勤奋;
他们以为,每天做十个小时PPT,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就是勤奋。
对于人生大事,他们却是轻率的、随缘的、佛系的、漫不经心的。
买一套数百万的房子,赌上十几年的收入。
准备调研,做出决策,不过十分钟。
交易的时候,急吼吼的,心里还惦记着下午的周例会。
平时去菜场买菜,你还要东挑西选,结果到了股市里,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冲了进去,连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都不知道。
人生进程,同样适用二八定律:你人生80%的状态,实际是由20%的选择决定的。
你看:
当你决定了卖房出国那一刻,你在伯克利学院的成绩就不那么重要了,北京的房子已经涨了十倍了。
当你拒绝了腾讯阿里的offer,选择了江河日下的运营商,你年度绩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被评为优秀员工又如何?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你再能干百倍,也是徒呼奈何。
当你一时瞎眼、猪油蒙心,嫁给了一个酗酒好赌的老公,你的博士学历就不那么重要了,一步错步步错,你们结婚生子,牵扯不开,只剩日复一日地凑合过活。
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成有败。赢家和输家,差距数以千倍,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差距那么多倍数——决定人生基本走向的,是那几个关键的选择而已。
命运的轮廓,被这些关键选择勾勒出来了。
做出决策的能力,我们称之为结构力。
作为明朝的亡国君主,崇祯是个悲剧皇帝。
艰朴忧勤、不好女色、外攘蛮夷、内安叛贼、殉死社稷……
由于深根在脑中的圣人教诲,让崇祯坚定认为,这些就是明君圣主的标准。于是,他在这些方面做足了样子。
可到了明帝国的根本问题,诸如同后金的和战、国家的财政亏空、宗室的福利,崇祯豪无作为,直到帝国倾覆。
他勤勉,他清廉,他自律……但说到结构力,他可谓一塌糊涂,挽狂澜于既倒的奇迹,自然不会发生。
作为浙江广厦的主教练、宏远王朝的缔造者,李春江是一个争议人物,作风强势、脾气火爆、性格跋扈,国内媒体不亲近他,外省球迷讨厌他,曾经我也很不喜欢他。
无论你怎么看待他,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他是中国顶尖的本土篮球教练之一。
李指导心里很清楚,什么东西才是自己声誉的保障:当教练,最在乎的是成绩,成绩是最好的通行证,在媒体和球迷面前,表现得再慈祥再和善,没有过硬的成绩,一样混不下去……
李是知轻重的人,他知道什么是重,什么是根,至于其他,一切随缘。
看《寻秦记》,觉得项少龙的魅力在于:平时小事上,嘻嘻哈哈;一遇大事,马上认真严谨……最讨厌的人是,大事大单出了纰漏,还在小事吵闹纠缠。
做人就是这样,要知轻重,要拎得清。
人做事请,分为两个层次:
1、把事情做正确;
2、做正确的事情。
第一层次,是技术层面。
我们从小到大,我们在学校里,都在学习这一层的东西: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做什么,争取把事情做好。
当你逐渐长大,逐渐成熟,开始独挡一面之后,迟早会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你得自己去找事情做,那么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于是就到了第二层次,是方法层面。
显然后者更有价值:方向正确是前提,方法正确,勤奋才有意义,否则全是无用功。
你在做哪个层的事情,决定了你的能力,也决定了你的收入。
看看社会分工就知道了:常常是,搞方法的人,领导搞技术的人;第一层者的收入,依赖于第二层者。
同样是做事:
月薪3千,对出勤率负责;
月薪1万,对完成率负责;
月薪2万,要想办法,对回款率负责;
月薪5万,想着怎么来钱;
月薪10万,则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机会,如何优化领域,如何保住部门……
谁高谁低,一望即知。
智慧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执行力。
这是执行落地的能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极度灵活,极度泼辣,总能把事情搞定。
这也是非常少见的,做到了一定是妥妥的狠角色。
一种是结构力。
这是宏观框架的能力,框架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勤奋重要,看懂趋势比追涨杀跌更重要。
拥有结构力的人,必定是人中龙凤无疑,可惜这些,长辈不说,学校不讲,课本也不教。
结构力是资源分配,是抓大放小,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构力的难,不是在有所为和抓大,而是在有所不为、放小和说不。
结构力不是个容易清晰界定的概念,颇有只可意会的味道,但它的应用太广了:写文章、做演讲、带项目、开公司、职业规划、人生选择……几乎无处不在。
结构力不是个容易获得的能力,要看清事情的本质,要理顺底层的逻辑。
做到这点,需要人生的迭代沉淀,绝非一个金句、一个公式或一篇文章所能及……如果是容易获取大路货,这项能力就不珍贵了。
这篇只是个引子,让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结构力的存在,我们会在未来的人生里,不断敲打锤炼它。
有了这个意识,就比多数人强了。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蔡冲,领英专栏作者,连续创业者,金融老司机,写字爱好者,新书《练级》当当网热卖中,公众号:菜刀少爷(ID:mrcaidao),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