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想要活得爽,就要敢于被人讨厌

书单君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1-02-27


我们的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和别人竞争,而是要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

作者:小九,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经授权发布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木棉朗读音频

插曲:昼夜-《白月光》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很特别的书,它堪称是近年来人气最火的心理自助类图书之一,豆瓣评分高达8.6。


它的主题是解放自我

眼下的我们被时间、金钱、人际关系像枷锁一样束缚着,明明是独立的个体,却经常感到活得拧巴又没有自由。

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摆脱这种状态,包括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该怎么看待自卑,该怎么认真地活在当下。

如果你按照它的指引去实践,会发现往常的困扰都慢慢地解决了,甚至想由衷感慨: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这本书,就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


它用一位青年和哲人对话的方式,为我们通俗地演绎了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但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阿德勒看来,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整个人生,我们都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应该对自己负责,而冲出一切束缚、拥有真正自由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什么是“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是如何帮我们走出种种烦恼的?

我选书中最触动我的三个观点和你分享,相信它们会给你茅塞顿开的感觉。

你的不幸
都是自己的“选择”

据说,相比“幸福”,人们更容易注意到自己的“不幸”。

《马男波杰克》堪称是宇宙第一丧剧,波杰克总是很丧地面对着镜头,身上负能量爆棚。

他内心渴望爱,却从未得到过父母的爱,母亲甚至对他说“你生来就支离破碎”。他受挫时想得到安慰,只等来母亲的一句“我付出那么多,你却笨成这样”。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个虚度光阴、逃避责任,活得痛苦,用毒舌掩饰自卑的波杰克。

或许你会说,他的成长经历中缺爱,缺乏关怀和教育,值得同情。

可是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的根源,明明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他自己选择了“不幸”。


人为什么会选择“不幸”?

那一定是因为,“不幸”带给了他某种好处——

我混得不好,因为我的原生家庭不如你们幸福(所以大家多关爱我);

我学历不高,没办法把工作做得完美(所以领导别和我过不去);

我失恋了,干什么都没有动力(所以别让我加班);

看到了吗,不管一个人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的,都是他潜意识做出的“利己”选择。

正如波杰克把他的失败堕落,归为童年创伤和原生家庭的不幸,于是做了很多糊涂事,伤害在乎的人,甚至睡了自己好友的女朋友。

直到好友骂他说:你不能老是这样,不能总干些烂事之后自己感到难过。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为经历赋予的意义。

所以,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你自身来解决。这跟酒、毒品、职业生涯的所有烂事或童年经历都无关。

然而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或者转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幸”,很多人默默选择了后者,以此达到不改变的目的。

就像日剧《被讨厌的勇气》女主说的:

“人之所以一直无法改变,是因为早已认定自己不能改变,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有不如意,但是保持现状更能轻松安心,所以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并不缺改变的能力,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解决自卑的方法不是自闭
而是超越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很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尽量避免和外界交流。

《被讨厌的勇气》中的青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因为自卑而不敢进行人际交往,可是越不敢人际交往就会越自卑,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无论什么样的人,有没有缺点,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都不可避免地在其中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

可是我们无法因此就切断一切人际关系,除非世界上只有你一人,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解决的办法,只能是超越自卑

书中的哲人说:“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是因为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

因为害怕被人否定和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怕他人的轻视或拒绝,所以总是强调自己的缺点。

我有个妹妹,人长得特别漂亮,可是身高只有1米5,毕业求职季,当很多同学签下工作时,她还在苦苦寻找。

身高问题成了她的心病,她常常向我诉苦,看着一同面试的人个个身材挺拔,她说话都觉得没了底气,如果自己能拥有正常的身高,哪怕只是再高个10厘米,那么一切都会不同了,她就会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她把自己1米5的身高看作了一种“劣等性”,由此生了自卑感,但她忘记了,自己长得漂亮,待人得体,成绩也不错,这都是她的闪光点,完全没必要困在主观臆造的自卑中。


对于走出自卑情结,阿德勒的建议是“追求优越性”。

“追求优越性”,并不是超过别人或踩着别人往前走。

如果把周围的人看成竞争关系,无论如何都要高人一等,那么我们将永远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而且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失败者,我们会不自觉长期处于焦虑和不安的状态中,无法抽身。

在阿德勒看来,我们是平等的人,平等的人之间不该为“竞争关系”而产生自卑。

我们的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和别人竞争,而是要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

当你明白这一点后,也许眼界会更广阔。


你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会想招人讨厌,因为谁不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赞美呢?

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讨好”或者“维护人际和谐”的心理,让我们陷入了痛苦之中。

我的同学阿花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所以她很想到报社工作,但父母却不太支持,隔三差五地劝她:“报社太辛苦了,经常出差往外跑,女孩子做这个不合适。”

家里想把阿花安排到亲戚的公司上班,工作清闲,钱还不少。她虽然并不喜欢那份工作,但不想让父母生气,也不想拂了亲戚的好意,便答应了。

结果是,她工作之后觉得毫无成就感,每当读到当记者的同学的作品,便为自己感到难过。

你是不是也经常像阿花这样,为了让他人满意,而选择委屈自己?

当时看似别人满意了,关系和谐了,可后面的苦果,却只能自己慢慢来吞。

阿德勒认为,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一件极不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他给我们的建议,叫做“课题分离”。

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这是谁的课题”来看待。

每个人要面对自己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妄加干涉。

辨别“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的方法,就是看“结果最终由谁承担”。

比如,做什么样的职业选择,这是阿花的课题,不是父母或家人的课题,因为是她来直接承担职业选择的最终结果,所以,父母不应该以“为你好”的心态接管阿花的课题,阿花也要敢于直面自己的课题。

拒绝他人“为你好”的举动,常常会得到不理解,甚至责备、讨厌,但换来的,却是你真正想过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的原因。

有人也许会说,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情况,但是课题分离有点残酷,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呢?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他人通过发脾气甚至情感勒索来控制你,那么他们有没有真正地理解你、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呢?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的,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的,你要分得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

作家冯唐说,人生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搞懂,一个是“关我屁事”,另外一个是“关你屁事”。

话糙理不糙,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做到“课题分离”,就能解决我们人生中至少80%的苦恼,生活一定会变得轻松快乐很多。


写在最后

最初拿到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时,我在想,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书里有段话讲得很明白: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特殊的价值和使命,你不需要讨好任何人,而是需要被讨厌的勇气,毕竟,生活的多面性是要你一个人来完成的。

在被讨厌的过程中,你也许会失去一些什么,但是却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你会更注重”此时此刻“的你,认真地活在当下每一天。

其实,“被讨厌的勇气”也是“幸福的勇气”

我们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任何人都来喜欢我们。

当你有一天拥有了获得幸福的勇气时,你会发现不用伪装,直面内心,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好。

当一个人不需要去迎合和讨好别人获得认可时,他才称得上拥有了自己的人生。


或许你还想看

此文教你如何体面地表达愤怒

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是“心智突围”的高手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克制纠正他人的欲望

作者简介:书单君,这里有一群三观正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推荐好书,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变成更好的人,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