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从出生就只为打败中国队的日本女孩,今天输了

如果只为了“赢”来确定教育目标,任何时候的成绩名次都会是你的“瘾”,那就像吸大麻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年轻人过早地夭折。

作者:Esther;主播:苏芮菡 

来源:INSIGHT视界(ID:weinsight)


这两天,拿下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冠军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伊藤美诚,备受国内大众关注。


毕竟,打败“昕雯联播”,让中国乒乓球队17年来首次丢金这一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过,就在7月29日的乒乓球女子单打半决赛上,孙颖莎4:0战胜伊藤美诚,晋级决赛。


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伊藤美诚哭了出来,表示“并不甘心”。


因为,早在伊藤美诚出生前,“打败中国”就成了她被设定好的目标。


幼儿园时期就练习乒乓球到凌晨2点,熟睡后被妈妈在耳边念叨“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连上厕所也要被监视是否在偷懒,甚至负债2000万日元举家搬迁,只因房子太小放不下乒乓球台。


这是00后女孩伊藤美诚的“鸡娃”人生。

极端的“鸡娃”教育,塑造了一张张光鲜的成绩单,也让伊藤美诚的人生只剩输赢二字。

兵乓球,从胎教抓起
  
2岁拿起乒乓球拍,4岁开始打比赛,7岁成为全国冠军,14岁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21岁拿下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冠军,引发全球热议。
 
被誉为“天才少女”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伊藤美诚,出生于2000年,是个还未满21周岁的00后。


在日媒眼里,她是击败过国乒几大主力,被当成中国队最大的对手之一的日本“技术层面历史第一的球员”。
 
擅长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球风凶狠、变化多端的伊藤美诚,最出名的就是“巫术发球”。
 
一套画圆摊煎饼的动作下来,常常让对手眼花缭乱,甚至直接吃发球。
 

不过遇上孙颖莎,再花哨也没用。
 
伊藤美诚走上乒乓球这条路,和“虎妈”伊藤美乃莉密不可分。
 
 
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乒乓球的伊藤美乃莉,大学时参加过全国比赛,直至结婚后还在俱乐部效力。
 
把“不要半途而废,以顶点为目标”当成座右铭的她,对女儿也寄托了深深的期望,而她的教育方式,用现在最热门的话来说,就是“鸡娃,要从胎教抓起”。
 
 
怀孕期间,她不仅每天都要看乒乓球比赛,还要用卷纸纸芯做成长筒,一端放在肚子上,一端放在嘴边,给还是一颗胚胎的伊藤美诚解说比赛。
 
 
2岁那年,伊藤美诚突然说:“妈妈我想打乒乓球”。
 
被女儿的话惊喜到的伊藤美乃莉,第二天就买回来了福原爱同款儿童乒乓球拍,还带着小伊藤美诚在家附近的体育馆开始训练。
 
4岁时,因为训练受球馆开放时间限制,而他们家的房子太小放不下乒乓球台,望女成凤心切的伊藤美乃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搬家,从横滨搬回娘家静冈。
 
木制的两层住宅,一楼客厅里就摆着专业乒乓球机,伊藤美诚的训练需求被满足了,但他们一家却因此背上了2000万日元的债务。
 
 
伊藤美乃莉对女儿的训练,也一直被日本媒体称为“斯巴达式训练”:
 
早上起床去幼儿园之前,要先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

幼儿园回来午休之后,要从下午4点练到晚上9点;

吃过晚饭后,训练继续进行,一直到睡前结束。
 
这样算下来,小小的伊藤美诚,每天至少要像一个上班的成年人一样,训练长达7—8个小时,即使第二天还要上学,也要练习到凌晨2点左右。
 
 
训练中的伊藤美乃莉不再是慈爱的母亲,而是无情的教练,对女儿的魔鬼教育也夹杂着讥讽和训斥:
 

“从这个方向打来的球,你接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


“这个球你打了些什么?!集中精力!”


“你这样接不到从旁边来的球,右肩太过了!”


 
只有在上厕所时,伊藤美诚才能短暂地离开乒乓球台。
 
但只要她在厕所超过3分钟,伊藤美乃莉就要敲厕所门,看她是不是在偷懒打瞌睡。
 
据说,厕所本来是伊藤美诚唯一可以放松的地方,但是伊藤美乃莉却在里面贴上了女儿输掉比赛的照片,警醒她面对现实。
 
练习中的伊藤美诚
 
而伊藤美诚要是输了比赛,等待她的,就是妈妈长达1、2个小时的训话;

伊藤美诚不小心跌倒,伊藤美乃莉的第一句话甚至是:“为什么会摔倒?你是不是想故意受伤来逃避训练?”

担心女儿因高强度训练而倒下,伊藤美乃莉甚至会半夜去伊藤美诚房间,听听女儿是否还有心跳。
 
 
而伊藤美乃莉之所以走火入魔一般地对女儿进行严格训练,只为一个目标。
 
那就是,赢中国队。
 
 
可是,想赢中国队,可不是简简单单地设立一个目标就成了。
 
唯有将此作为一种毕生的执念,才有可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因此,伊藤美乃莉开始想尽办法,把“赢中国”的想法灌输进女儿的每一寸血肉、每一丝潜意识。

比如,她想出了一个听上去就十分惊悚的方法:结束7小时的训练后,伊藤美乃莉在甚至会伊藤美诚的浅睡眠时间,在她耳边悄声嘀咕:“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
 
 
在这种听上去就有些恐怖和变态的教育模式下,伊藤美诚进步迅速:
 
7岁,全日本乒乓球赛小学二年级以下组冠军;

9岁,全日本乒乓球赛小学四年级以下组冠军;
 
 
10岁2个月,伊藤美诚在全日本乒乓球赛女子单打首轮比赛中胜出,打破了由福原爱保持11年之久的最年轻女单获胜纪录;
 
 
13岁零160天,拿下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德国公开赛女子双打冠军,创下史上最年轻冠军组合纪录;
 
14岁零152天,获得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女子单打冠军,刷新了此前郭跃保持的15岁零66天的最年轻冠军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同年12月,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年度表彰中,获得“最佳突破奖”。
 

“我总有办法赢中国队” 

或许是被妈妈“PUA”久了,也或许是一次次的夺冠激发了伊藤美诚的斗志,伊藤美诚开始对“赢”有了极度的渴望,并且对此甘之如饴。

“虽然起床很难训练很累,但我没有觉得很痛苦,因为这是(打乒乓球)我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动力支持着我克服客观上认为过分的训练。”
 
所以伊藤美诚最想对母亲说的话是“谢谢”,而能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也是“奥运会金牌”。
 
 
这个想法不是采访中的一时兴起,而是伊藤美诚在2012年就写下的豪言壮语——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日本0-3输给中国,只拿到一枚银牌。伊藤美诚当时就立志,“要在2020年奥运会拿下个人、团体金牌”。
 

2016年里约奥运会,只有15岁的伊藤美诚,和福原爱、石川佳纯一起拿下了女子团体铜牌,成为了奥运会乒乓球史上最年轻的奖牌得主,朝着她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年少成名的她,也成了日本队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一档节目中,邓亚萍就曾谈到,为了提拔伊藤美诚,给她更多的参赛机会,日本甚至不惜放弃中生代球员,倾斜所有资源来“断层培养”。
 
 
伊藤美诚的教练松崎太佑,每年会分析大约400场比赛。

要知道,这并非只是对比赛进行简单的总体复盘,而是细化到每一个球的分析,甚至还专门为伊藤美诚写了80多本比赛和训练笔记。
 
在海量数据支持下,2008年,伊藤美诚对战中国顶级球员的胜率一度达到了60%!
 
可是,这样的成就,却无法被球迷们欣然追捧。
 
人们发现,早已把“战胜中国队”烙进血液的伊藤美诚,面对自己的对手,似乎只有赤裸裸的战斗欲,而无半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毫无礼仪可言。
 
2017年瑞典乒乓球公开赛,战胜了中国队的伊藤美诚在赛后采访中称:

“在领奖台上,发现中国选手站在比我们低的位置上,很吃惊。如果三年后的比赛(指东京奥运)也是如此就好了。”


 
2018年奥地利公开赛,夺得女单冠军的她,更是张狂放话,“欢迎中国队包围我,越是这样,我就越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前两天的东京奥运会混双决赛中,伊藤美诚“阴阳怪气、傲慢轻浮”的表情,甚至和水谷隼说“许昕被吓到了,他绝对被吓到了”,更是彻底激怒了中国网友。
 
 
“如果说中国选手的实力有100分,就算我只有20分,也很有可能赢,只要在精神上击垮他们(中国队)。”

 
似乎为了赢,风度和姿态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对此,人们争议一直不断。
 
有人说她是实力不容小觑的对手;也有人认为极端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她,赢球就洋洋得意,输了就质疑是裁判不公,性格中的偏执已经显露。
 
不过,在伊藤美诚的眼里,这些在争议怕是不值一提的,因为她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赢中国。

“鸡娃”,究竟是天才还是机器?

伊藤美诚的故事,让我想到了那个和母亲决裂20年的华裔小提琴天才,陈美。
 
其母帕梅拉,每天监督女儿习琴4小时以上。
 
到了上学的年龄,干脆为请来私人家教,斥20万英镑巨资,买来1761年的古董名琴,甚至直白地对陈美说出:“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但除非能把小提琴拉好,否则你对我来说你什么都不是。”这样的惊悚话语。
 
帕梅拉这样做,换来的是什么?
 
是陈美的双面人生——11岁就被皇家音乐学院录取,年少红遍全球、唱片销量过千万张,却只知拉琴,不知生活常识,21岁生日那年更直接宣布和母亲决裂……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拼命鸡娃,让子女替自己圆梦。
 
焦虑深深操控着家长们,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开展着一场场“军备竞赛”。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小小的人儿就要背着沉沉的书包,辗转于各个辅导班。钢琴、美术、画画都是鸡娃鄙视链的地段,马术、冰球才是能脱颖而出的高端项目;
 
“4000的英语词汇量,在美国或许够用了,但在海淀远远不够”早已从一句调侃,变成了家长们的努力方向;
 
为了让孩子入读更好的幼儿园,家长甚至要请英国友人帮忙MOCK,还要准备大学ECO101……
 
 
你家孩子去北极毕业旅行,我家孩子就要去非洲做志愿者;

你家小学生托福考114,我家幼儿园就要上幼儿编程;

你家送孩子去留学,我家就得奔着藤校去……
 
标准化的制度,大学的排名,各项评估指标,让一个个天真孩童从小就挣扎在竞争机制的漩涡里。
 
卷来卷去,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无所不在的丛林中,每个人必须在每一刻胜出才能真正获胜。
 
但正如北大教授渠敬东所说,如果只为了“赢”来确定教育目标,任何时候的成绩名次都会是你的“瘾”,那就像吸大麻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年轻人过早地夭折。
 
其实,孩子的一生很漫长,有年少成名的,就有大器晚成的,每朵花开的时间不一样,但不变的是,他们都有权探索属于自己的别样的精彩。
 
拼尽一生只为打败中国?是一种荣耀,却也似乎是一种遗憾。

或许你还想看

人穷不省四种钱,越省越穷

比黑哨更难受的,是中国选手都在道歉

如果有来世,你还愿意嫁给现在的老公吗?评论扎心了!


作者简介:Esther,人间烟火,星河远阔,百万留学生的根据地,这里有最新鲜的海外资讯、最独到的原创观点、最实用的留学干货、最真实的海外故事,专注出国群体,为留学生发声,为留学正名,公众号:INSIGHT视界(ID:weinsight),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