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个新西兰顶级富豪Hugh Green与世长辞,留下4亿纽币遗产。
而他之下,有4个子女,10个孙辈。
这么多钱,由谁来继承呢?
这时候,电视剧都会这样拍:为夺财产家族团战、兄弟争夺、四分五裂。
然而,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在富豪遗孀和其子孙的共同要求下,上报法院,将家族财富进行结构性锁定。
15个亲人联合签名,将家族财产锁定期限48年。
48年后,这些财产的75%将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回馈给社会。
这就意味着,任何后代想染指家族财富、不劳而获,都成了白日梦。
富豪的子孙们,为何亲手斩断了自己的“财路”?这背后的缘由,还要从富豪本人说起......
一个放牛娃的逆袭,就是休·格林的人生。
1931年,Hugh Green出生于爱尔兰一个平民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五。
12岁,他辍学当了“放牛娃”,养牛和卖牛是他的谋生技能,也成为他的“终身爱好”。
17岁,他和很多爱尔兰青年一样,离开了家乡和祖国,独自外出闯荡。
他到过英格兰、苏格兰打工,最后到达澳大利亚,接过各种活儿,切过甘蔗、修过水坝、挖过水管。
19岁,他遇到了一个叫巴尼的老乡,一起合伙成立了“多尼戈尔”建筑公司。
两年时间,他们承包了墨尔本大都会的水管工程。
1952年,两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来到新西兰搞事业,先是在惠灵顿赢得邮电局铺设电缆招标,又在奥克兰获得同样的商机。
1953年,休·格林趁热打铁,成立了一家土木建筑公司,在国内驰名,高峰时期有500名工人。
这便是他集团企业50家公司的第一家。
公司几乎包揽了整个新西兰的基础设施项目,涉足房地产,大搞农业、牲畜业务。
一时之间,休·格林和巴尼双双登上富豪榜。
直到2002年,两人散伙,休·格林拥有的这50家公司被称为Hugh Green Group。
一个辍学的“放牛娃”, 白手起家,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
休·格林到底有多富?
他购买了从奥克兰到怀卡托的大片农场,老本行牲畜交易风生水起,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他开发民用和商业房地产,入股多家上市公司,还投资石油、天然气开采,热门行业无一不涉足。
他的公司,每分每秒都在挣钱,但他从未真正享受过富人生活。
定居新西兰后,他和家人在奥克兰民房里住了50多年,直到他去世。
一双破旧的毛绒皮靴,一直展示在他公司的前台。
这双鞋,是他年轻时所买,创业维艰、修修补补,陪伴他50载岁月。
这双鞋揭示着他创业的初心;也借此警示着Hugh Green全员,再成功都不能“忘本”。
小时候的贫穷,烙印着休·格林的一生,富了之后他就想帮助更多人。
1960年代,他开始热衷于慈善事业,并在1998年正式成立Hugh Green 基金会,深耕慈善事业。
由于妻子一直在医疗行业工作,因此他在医疗研究方面捐助很多。
他向 Malaghan 医学研究所的癌细胞研究小组捐赠了30万美元,又向糖尿病和乳腺癌的研究捐赠了100万美元。
2010年,派克河矿难发生,他主动向市长提供7万美元,以慰死者家属。
涉及扶贫教育、各种收容所的筹建、教堂修建,他都慷慨解囊。
许多研究所、公共设施都以Hugh Green命名,那就是他的“善良勋章”。
他每年捐款数目维持在千万纽币左右,而全部捐款金额高达3.5亿纽币,相当于他一辈子所挣财产的一半。
而这些金额,到他死前,才得以向社会公开。
他说,“我挣了很多钱,也花不完,所以很自然要送给别人,为别人去做一些事情。”
没有人天生该穷,没有人注定享富,一切皆可改变。
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休·格林与妻子16岁相识,生了5个孩子,孩子们却从未当过“富二代”。
不仅幼时没有零花钱,长大了还要在父亲公司打假期工,甚至去做修路的工人。
成年后的子女们,几经历练也先后进入家族企业,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Hugh Green在自传中写道:“他们从小被教导节俭和慷慨,真正重要的是你买不到的东西,比如你的信仰和你的家庭,以及心灵的平静。”
2012年,80岁的休·格林去世,妻子搬进了养老院。
几个孩子花了很长的时间重新调整集团,应对父亲离世后的公司波动。
为了解决财产问题,15个家庭成员都雇了法律代表,甚至还有一个律师代表一个还未出生的受益人。
在达成一致后,由休·格林的妻子带领,连同4个子女、10个孙辈,他们共同发起了一项法律程序,并获得最高法院批准——
决定将Green家族目前的全部财富,交由Hugh Green Trust信托持有,保持不变直到2069年3月。
直到那一天,该笔财产的75%将转移到Hugh Green基金会。
这一复杂的过程,将使集团公司更有稳定性,也有能力进行规划和投资,而不用担心重组和售出。
简而言之,这波操作杜绝了任何子孙瓜分遗产的可能。
而在48年后,不论财富累积到多少,已经确定会有75%的部分回馈给社会。
看来,儿孙们和休·格林当年一样,对自己够“狠”,对世人够“善”。
大儿子约翰已经60多岁了,他认为,这个决定会让父亲的在天之灵感到欣慰。
约翰说,“我想他如果做的话,会比我们更快。他不喜欢废话。”
不靠父辈,独立自强;心怀良善,兼济天下。
这种品德,才是休·格林留给儿孙们最珍贵的遗产。
“我来时什么也没有,我走后依然什么都带不走。而我真正的幸福是家庭、农场、奶牛和人,这就够了。”
休·格林留给我们的,是身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是大爱无私。
他和儿孙们的行为,印证着国内最近的热词“第三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让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次分配,用税收公平保障社会体系;第三次分配,富人帮助更多穷人改善生活。
可以说,像休·格林这样的企业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奉献者和先驱者。
他将苦难和磨炼留给自己和孩子,又将硕果分给贫苦大众。
像播撒种子一样,在他的国家乐施:他挥霍的不是金钱,而是善良;他的子孙继承的不是财富,而是品德。
在国内,今年5月,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豪捐100亿建大学,而在此前他已为社会捐款高达110亿元。
曹德旺也当过放牛娃,白手起家,靠自己打拼出“玻璃王国”,让中国玻璃走向世界。
功成名就后,他放弃美国绿卡,也不允许家人移民,他把寄托和财富都奉献给祖国。
他说:“作为企业家的信念是:国家因有你而强大,社会因有你而进步,人民因有你而富足。”
当企业家有了信念,当人民有了责任,“第三次分配”才有了现实意义。
“社会是一条船,每个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