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人生最好的状态,取悦自己

富叔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4-11-29

敢于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敢于取悦自己,才能在这纷乱的世界中,站稳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富书作者:仙贝;主播:李鑫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好人”?

同事甩锅到自己头上,第一时间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

家人对自己有怨气,总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太好,却没有分清对家庭的权利和义务。

每天都捧着所有人,察言观色,生怕别人不乐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存在。

面对朋友河鼠、獾的尖酸刻薄,父母的控制指责,导致顺从与讨好成为了蛤蟆与他们相处的唯一方式。

明明内心自卑敏感,讨厌朋友的刁钻苛刻,表面却常常佯装无事,极力压抑心中怒火。

最终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正如席慕蓉所说:“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其实,别人如何衡量也全在你自己如何衡量你自己,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

是啊,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却忘记了如何为自己而活。

殊不知,善待自己,取悦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增广贤文》中所写,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它的人一起吟,认识的人可以有很多,但真正知心的却没几个。

蛤蟆之前是个非常随大流的烂好人,别人有什么事他都关心在意,结果消耗了很多精力。

蛤蟆庄园被黄鼠狼霸占,一向好脾气的蛤蟆大发雷霆,想都没想直接冲过去,立志要夺回心爱的家园。

可面对强大的对手,蛤蟆沉了船,脑袋还差点中了弹。

河鼠看到浑身湿透、精疲力尽的蛤蟆,直接骂他讨人嫌。

蛤蟆非但没有生气,还在河鼠面前苦苦哀求,承认自己是个十足的混蛋,用尽全身力气去安抚讨好河鼠。

獾要求蛤蟆主动辞去校董的职位,说这样自己可以直接增补为董事会的成员,甚至让蛤蟆立马把辞职信写了,美其名曰省去了他寄信的麻烦。

蛤蟆听后,先是愤怒不已,而后转念一想,觉得獾终究是对的,毕竟獾看着那么强大又自信,而自己却是弱小又迟疑。

为了合群,蛤蟆抛弃自我,活成了大家的开心果,不管做什么都喜欢衣着光鲜,打扮夸张,可獾却对蛤蟆的打扮不屑一顾,觉得没有哪个自尊自爱的动物会愿意跟他站在一起。

河鼠与獾的冷嘲热讽,犹如一把把利刃,直接刺穿蛤蟆的心脏,不留一丝余地。

蛤蟆抑郁后,在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开始感知内心的情绪,比起低质量的社交,他更在意高质量的独处。

他开始一个人取浆划船,感知四周花草树木的丰富度,开始检视内心的感受,捍卫自己的权利,从獾手中夺回了校董的位置。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神与对话》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礼物,就不要走进别人的生活。”

如果别人成为不了你生命中的礼物,甚至冷眼相对,横加指责,如此,直接弃了便好。

远离那些消耗你情绪的人,宁可一个人舒适的独处,也不要一群人违心的将就。

满足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蛤蟆出生在一个富庶之家,家里来来往往的都是些成功人士。

他的祖父创立了家族酿酒产业,父亲在成为一家之主后接管,外祖父曾是一名杰出的副主教,被尊称为“主教大人”。

父亲严苛而挑剔,经常为蛤蟆达不到他的高标准而指责训斥。

他最严厉的惩罚就是用冰冷的声音说:“回你的房间去,没想好怎么道歉,不准下楼。”

而母亲懦弱无能,总是在看父亲的脸色,在蛤蟆的记忆里,母亲拥抱他的次数简直少得可怜。

甚至会当着蛤蟆朋友的面,问他有没有穿干净的内衣,让蛤蟆颜面扫地,羞愧不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一直明确要求蛤蟆接管酿酒厂,可蛤蟆感觉难以胜任,父亲便破口大骂蛤蟆是个废物。

正是因为这种“挑剔型父母”的状态,使得蛤蟆在人际交往之中,总是在满足他人的期待,不敢让他人失望。

父亲走后,蛤蟆心不甘情不愿地继承了蛤蟆庄园,他费尽心思经营,然而辉煌依旧难胜从前。

读书时,为了得到认可,他十分用功学习,一路升学到高中最高年级,最终考入了剑桥学院。

可总有人看不上蛤蟆的努力,拿他与外祖父剑桥研究员的身份比,从而狠狠打击他的自信。

当讨好他人变成人生的主旋律时,我们会不自觉的变成别人喜欢的样子,甚至忘记了如何做真实的自己。

在一次次的努力中被打压,从而开始背叛自己的价值观,丧失爱自己的能力。

稻盛和夫曾说:“渡己是一种格局。”

深以为然,与其在他人的期待中忐忑不已,不如好好取悦自己。

慢慢成为自己的太阳,发自己的光。

裹挟伤痛,不如自我和解

苍鹭问了蛤蟆一个问题:“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

一个不能再寻常的问题,却蛤蟆一时间坐立难安,原来从未有人关切过蛤蟆的内心。

初次咨询时,蛤蟆提到,总是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蛤蟆被他人夸赞心肠好,大方到离谱,可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一无是处。

在蛤蟆奋力夺回蛤蟆庄园后,河鼠指责蛤蟆丢人现眼,还是个混蛋,蛤蟆听后不仅承认顺从,还向河鼠保证会改正此类行为。

蛤蟆的糟糕童年,父母的严厉冷漠,让蛤蟆一度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一味的好脾气也没有让蛤蟆获得预想中的疼爱,反而陷入自我内疚,自我批判的怪圈。

在就诊的几个月里,苍鹭帮助蛤蟆进行自我情绪的觉察,从“儿童自我状态”顺利转变为“成人自我状态”。

“情绪温度计”上的打分也从原来的1-2分之间上升至9分。

蛤蟆开始卸下身上习惯已久的盔甲,开始感知世界周围的美好。

他决定从“我不好,你好”的现实中走出来,向“我好,你也好”的未来迈进。

于是蛤蟆重新参加河岸板球俱乐部的周年大会,再次担任俱乐部的主席。

与苍鹭的面谈让蛤蟆反思,认为要继续成长和完善就得有目标,他仔细详实地规划了未来,有个主意在他的脑中慢慢成型,他决定自己创业!

经历了10次面谈,蛤蟆终于从抑郁中走了出来。

就像苍鹭说的:“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使得蛤蟆一直生长在童年的阴影下,而苍鹭的引导与倾听,让蛤蟆开始觉知本身的情绪,开始自我和解。

解不开的心结,就把它系成蝴蝶结吧。

人生本就不易,太过于执着过去,倒不如学着如何放下。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过往一切,皆为序章。

曾经的蛤蟆,活在他人的目光下,总是喜欢通过道歉和顺从来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连心理咨询都是为了取悦朋友,减轻他们的担忧而来的。

现在的蛤蟆,懂得了如何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开始觉察内心的力量,逐渐了解自身的需求,开始规划创业,思考未来。

如今蛤蟆强大的自我意识,让蛤蟆更能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像蛤蟆一样的人,他们喜欢不断放低姿态,把自己贬的一无是处来获得他人的认同。

但却从未发现过自身的闪光点,一直在努力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作家冯唐曾落墨曾说:“敢于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敢于取悦自己,才能在这纷乱的世界中,站稳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人生苦短,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往后余生,悦人前请记得先悦己。

作者简介:仙贝,富书作者,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