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新语52 | 奚琳:师为医者 古诗拾趣
对于有些一线教师而言,古诗教学犹如鸡肋。匆匆讲解,似乎有些意犹未尽;详细讲解,学生又听得一头雾水。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其突出,我们不禁发问:古诗该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如何让学生爱上古诗?古诗作为中华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见证。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古诗,传承古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的义务。
学生不喜欢古诗,一方面是文化底蕴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古诗教学中缺乏趣味性。文化底蕴的培养应该在平时的细节中,语文教师则应着重解决提升古诗教学中的趣味性。本学期我任教二年级,我问班里的学生,喜欢不喜欢上古诗课?仅有寥寥数人表示喜欢,大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问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古诗课?有的学生说因为古诗个别生字太难读;还有的学生说不明白古诗的内容;有的学生说因为上古诗课很无聊......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古诗是不是真的该受学生如此的不待见,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呢?
如同医生治病一样,老师也是一名治疗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医生。也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逐一解决。
古诗个别生字太难读。
处方:追根述源,了解字义。
使用方法:作为入选教材的古诗,基本上生字比较简单。但也有一些比较生僻的生字,如《游园不值》的“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屐”;《七步诗》的“豆在釜中泣”的“釜”等,这些生字从未在以往的课文中出现或是并非生活中的常用字。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读不准或是不知道怎么读,也是正常现象。在学习这些生字之前,我给学生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文字的演化史,结合一年级时学的象形文字,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化最开始的模样就是从文字开始,如今又衍生出会意字、形声字等等。比如“釜”这个字就是一个形声字,声旁是“父”,形旁是“金”。而“金”这个字却是一个会字意:从亼(表示覆盖、冶炼),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因此金的本义是金属。古代的“釜”并非是用金子做的,而是用铁、铜或者陶所制,这里的“金”指的就是金子。通过如此追根溯源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记住了读音,更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此方法一方面是为接下来的理解古诗内容做了铺垫,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不解古诗的内容
处方:情境再现,心领神会。
使用方法:古人为何作诗?因为有感而言。那么学生为什么不能体会,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情境,也没法想象。坦率地说,情境再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写景类的古诗,如《大林寺桃花》这一首古诗,描写的是白居易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山寺里桃花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之情。如何创设此情景?让我非常困扰。我通过观察校园,发现几株垂丝海棠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落花的时节比其他几株要晚。于是在学习这堂课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一起去欣赏校园中的春光。来到已经落花的垂丝海棠前,学生们不禁有些失望。于是,我对学生说:“请大家找找学校里还有没有落花的这种树。”于是,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寻找起来。突然,一个学生看到了还在盛花期的一株垂丝海棠,兴奋地叫起来:“我找到了,这里有。”其余的学生听到后,统统围上前去。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兴奋的,我问学生:“你们现在感觉如何?”他们异口同声回答道:“我们很高兴。因为发现了没有落花的这棵树。”我接着告诉孩子,这棵树开的花叫垂丝海棠,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回到课堂中,当我解释完《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的意思之后,学生们顿时联想到刚才的事情,立即叽叽喳喳地说到:“白居易的心情肯定和我们刚才一样。”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们走进诗人写诗时的情境,让他们做到心领神会。
上古诗课很无聊。
处方:多样形式,玩转古诗。
使用方法:传统的古诗课无非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信息化技术出现后,老师也会采用一些图片或是视频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虽然形式较之前多了一些,但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感冒”的状态。为了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的学习,我在一堂课上设计多种不同的学习形式。比如在学习《大林寺桃花》这一课中,我在课后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去查阅一下资料,说说为什么山里的桃花要比山下的桃花开得迟。学生回家查阅资料,发现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山里桃花开得迟》中就有解释。他们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跑来告诉我。在《大林寺桃花》这课中,学生们不仅赏春、识诗,更了解了自然知识。古诗在古代不仅仅是作为吟诵,更是被传唱。在快乐星期五的兴趣课上,我带着学生学习了《宿新市徐东店》这首古诗,学完之后,我带领学生编排了一个诵读表演。在短短的三分钟里,学生边念诗边吟诵,最后更是跟着音乐一起唱起古诗内容。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对于这首古诗印象深刻,理解起来难度明显降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尝试,班里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早读时间,他们能够主动背诵古诗。清晨,当我途径教室门口,听到他们诵读的声音,我想那是世间最美的声音吧。唯有将古诗拾趣,才能将这最美的声音传得更久更久……
(作者为奉贤区塘外小学青年教师)
点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一般一事一议,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综合版、科研版)、《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一经录用,支付稿酬。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2M以上)。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