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开辟小贡嘎新线路,此前仅有5次登顶记录
“
你相信缘分吗?我信!
说起小贡嘎的攀登,孙斌回忆,显得有点不真实,从看到山峰到决定攀登只用了不到五分钟,一路攀登也比较顺利。可阵阵咳嗽和心肺的不适又时刻提醒他,身体经历了一场从来没有过的硬战!(此文图片均由巅峰探游提供)
”
2017年11月28日,巅峰探游的孙斌、张宝龙、逯海川,Tom共4人从西北面登顶小贡嘎,线路命名为“出尨“,1200米,AI3+,60度雪坡,少量岩石
当孙斌知道小贡嘎之前只有5次攀登记录的时候显得有点吃惊,因为他们这次攀登前没有做任何准备,临时起意,只是因为小贡嘎出现在了他们眼前,于是便有了这次说上就上的攀登。
如此漂亮的山形,诱惑力十足
小贡嘎,可查攀登记录只有5次:
1981年英国队,沿东壁首登;
2008年(一说2009年,待考证)法国队西壁转西南壁;
2010年韩国队,南壁转西南壁;
2014年德国人从西北山脊登顶;
2011年,严冬冬、周鹏和李爽沿南壁登顶;
关于小贡嘎的海拔,历来有6027米和5928米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相距99米。其中,5928米是中国军用等高图的海拔标示,也基本与严冬冬等人的测量结果相符。
以上几次攀登中除韩国队外,别的队伍都采用阿式攀登。韩国队采用固定绳索的方式,是一种比较接近喜马拉雅式攀登的一种形式,会提前把所有线路修好,推着上升器前进。周期也会很长。
巅峰年会结束后,孙斌带领团队来到了贡嘎山域,开始年度内训。原计划定的是去上日乌且,往勒多曼因的方向走,根据大家的状态,寻找适合训练的山峰。
孙斌团队:逯海川、Jacky、孙斌、徐磊、张宝龙、Tom
五分钟决定的攀登
11月24日,孙斌一行6人沿着日乌且沟往里面走,走到一个两岔口的地方,眼前出现的第一座山就是小贡嘎,相当于日乌且沟的门户,特别漂亮。于是他们产生了攀登的欲望,大致看了下线路,初步评估觉得可行,于是便决定攀登小贡嘎。
从牛棚看到的小贡嘎
从看到小贡嘎到决定攀登,他们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孙斌说他以前只是知道小贡嘎,但是并没有查过相关资料,只知道严冬冬、周鹏、李爽团队从南壁登顶过,他们这次是从北面,也看不到南壁的线路。小贡嘎如此漂亮,又比较近,当场决定内训就爬小贡嘎。
同行的马夫知道他们要登小贡嘎,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们,说这座山很难,而且路不好走,孙斌选择坚持,于是马夫便把他们送到两岔口附近的一个牛棚:
上面的路很难走,马上不去,你们得自己背装备上山。
这个牛棚便成了他们攀登小贡嘎的大本营。在牛棚可以看到冰川的延伸方向,于是当天下午便去寻找冰舌,并进行了冰舌方向的第一次运输。
两人遗憾下撤,六人变四人
11月25日,直接从牛棚到C1(海拔4600米),用时5小时左右。从牛棚到C1的路主要以大碎石坡为主,因为冰雪风动,行走比较艰难,而且没有任何行走的痕迹。
刚开始找不到任何平整的地方。运气好的是,他们在海拔4600米的位置找到了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便作为了C1营地。
前往C1营地的碎石坡
在到达C1营地的路途中,徐磊被碎石砸到了小腿迎面骨。这段碎石坡走不好的话特别容易受伤。
C1营地,海拔4600米
11月26日,C1营地到C2(海拔5400米左右),用了12个小时。徐磊和Jacky当天下撤,Jacky是因为重感冒,而徐磊则是因为小腿被石头磕伤,两人含恨下撤,攀登队伍剩下4人。
Tom、孙斌、张宝龙、逯海川4人组成了最后的攀登队伍
C1营地是在山谷,而冰川在隔壁山谷。他们走了一个多小时走到冰舌末端,然后开始攀冰,这一段攀冰难度在AI3+(Alpine Ice 3+)。
冰舌末端,可以看到巨大的冰壁
孙斌本以为今天的攀登会很轻松,因为可以看到平台,他们判断翻上冰舌就可以到达平台露营,预计4、5个小时搞定,这一判断害惨了他们。
9点多才从C1营地出发,预计4、5个小时的路程走了12个小时,爬了11段先锋。(一段绳距为60米)
一直到晚上9点多还没有找到适合露营的地方,甚至连可以坐下来的地方都没有。加上大风,以及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大家都到了崩溃的边缘,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知道哪里会有营地,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攀登。
当时就想,实在找不到就只能打保护坐一个晚上。多年的攀登经验让孙斌知道,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停下来,要么往上走,要么向下走。看到下方有个平台,就想着下去看看,直到晚上9点多才找到一个冰川和岩壁接触的缝隙,建立了C2营地。
从攀登线路下来才找到的C2营地
11月27日,C2营地休整。因为前一天晚上到的太晚,大家体力都有点透支,于是27日选择休息,白天在帐篷睡了一大觉才恢复过来。
由于前一天晚上爬的很狼狈,最后一段绳子没有撤,于是当天收了绳子,观测了第二天冲顶的线路。为了给第二天冲顶预留充分的时间,下午提前修了2段绳距的线路,事实上,他们这次一共也就带了两根绳子。
为数不多的岩石路段
11月28日,C2营地冲顶并下撤到C2营地。冲顶用了8个小时,往返用了13个小时。为了在需要先峰攀登的时候赶上天亮,有比较好的攀登状态,他们6点10分就出发,摸黑把好走的线路走完。
Tom和宝龙在攀登途中
冲顶线路主要为60度的雪坡、AI3+的冰壁和少量混合线路以及岩石路段。这一段一共爬了14个绳距,因为是4个人一起攀登,所以攀登的方式也比较特殊。
张宝龙全程先锋,固定绳索,后面3个人就用上升器推着上,然后保护宝龙继续攀登,第二个攀登的人会把另一条绳子背上去,两条绳子交替着前进,这样会大大提升攀登效率。
下午2点,孙斌、张宝龙、逯海川,Tom 4人登顶。
宝龙在上方拍照
小贡嘎的顶峰是一个大雪包,孙斌等人登顶的时候已经开始变天,风特别大,夹着漫天的风雪,旋转着拍打在4人的身上。而要横切到右边的雪包则会耽误不少时间,孙斌想着线路的技术部分已经完成了,于是决定团队从岩石部位下降。
后面的大雪包为小贡嘎顶峰
下撤:地狱般的经历
有经验的攀登者永远知道什么时候该前进,什么时候该停下脚步,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也是对的。
山上能见度也低了下来
接下来的5小时下降就像地狱一样,有种濒临死亡的体验,特别吓人。风很大,特别冷,团队全程嘴唇发紫,手脚冻得麻木,哆嗦着下降。能见度也比较糟糕,大风一吹,经常看不到下面的人。下降了9个绳距,最后一个绳距直接把2根绳子连起来,下了120米。
下降途中
晚上7点,他们才回到C2营地,筋疲力尽,彻底崩溃,躺到帐篷里,完全动不了。孙斌说,有种快要死的感觉。
最艰难的一夜
这一晚,孙斌也度过了他最艰难的一夜。因为之前在卓奥友攀冰的时候,他的支气管患了重疾,对冷空气过敏,此后在遇到极端天气时总会复发。而这一次,由于是临时决定,没有过多准备,也没有适应,所以是复发最严重的一次:
咳嗽了一个晚上,全身被汗水湿透,完全喘不过气来,有窒息的感觉。
11月29日,早上10点从C2营地撤回大本营,晚上8点回到老榆林,连夜奔赴成都吃火锅,到成都已经是11月30日凌晨3点。
此次攀登小贡嘎为阿式攀登,从牛棚开始,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自己背负,下山的时候实在背不动了,就放了一些装备在牛棚,让马匹第二天上去驮运,下次去再找马夫拿装备。
下山时留在牛棚的装备
线路总述
行程安排:
D1:康定-老榆林-牛棚
D2:牛棚——C1营地
D3:C1营地——C2营地
D4:C2营地休整一天
D5:C2—冲顶——C2
D6:C2—大本营-康定-成都
线路难度——技术性线路。
技术参数——1200米,AI3+,60度雪坡
主观感受——技术上没有那么极限的难,西北坡岩石路段比较少,没有很尖锐的难点,比幺妹峰、白马雪山简单一些。
冷——最大特点就是冷,冬天本身就冷,西北面常年不见太阳,更冷,整个攀登周期团队都没有戴墨镜和涂防晒霜。
线路长——攀登线路比较清晰,但是线路很长,一共爬了25个绳距。C1营地再往上就比较陡,除了2号营地有地方扎营外,整个线路上连可以坐下来的地方都很难找到。
攀登难点——冰雪为主,线路长,需要很高的投入度,主要是攀冰。
最佳攀登季节——11月,天气比较稳定,适合攀登。而且线路有很多碎石,冬季气温低,石头会冻住,落石会少一些。
攀登建议——最好安排一周左右的适应,整体攀登周期安排在12—15天比较合理。
对于本次攀登的评价:
这次攀登堪称完美,从看到山峰到决定攀登5分钟搞定。是一次快速、干净、简洁的阿式攀登典范。
对于团队来说,这次攀登也意义重大,张宝龙全程领攀,海川和Tom表现突出,他们最缺乏的东西是经验,是心理的强大,这次攀登无疑给他们巨大的提升。张宝龙和海川组成了“出尨”组合,这次的路线也被命名为“出尨”。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