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害怕情人节,更害怕过度亲密 | 你有没有亲密恐惧症?

机智的Laura姐姐 社会学了没 2020-09-12


原创

作者:

机智的Laura姐姐


编辑:

大朵


社长说

我害怕孤独,但我更讨厌被亲密关系绑架。



●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过度亲密?


看到TA的未读信息不是开心而是焦虑。


明明有时间一起吃饭却找借口自己呆着。


TA无微不至的关心你除了说谢谢却给不了更多。


这,好像就是传说中的亲密关系恐惧症了。


关于亲密恐惧症


亲密关系恐惧症(Fear of Intimacy)是个人在早年经历中形成的关于亲密关系的消极认知。在关系走向亲密时,个人产生的情绪不是愉悦与放松,而是焦虑、恐惧甚至是抵抗。可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仅仅是害怕TA“离我太近”。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渴望亲密(Desire of Closeness)与渴望疏离(Desire of Detachment)两种人。



渴望亲密者在关系中的安全感依靠“时保联”(时刻保持联系)获得,因此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来自于渴求更为亲密的关系而不得。他们往往希望与伴侣(或是朋友)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无法独立自处,在无法联系到另一半时会不知所措甚至是产生怨恨。渴望疏离者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则依靠充分的个人空间获得。个人空间的丧失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并对亲密关系产生抗拒心理。


其实当我们谈论“亲密恐惧症”时,我们并不是在恐惧“亲密”本身,而是恐惧一种“过度”的亲密。


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会使我们互相依赖(Mutual Dependence)、开放沟通(Open Communication)、自我坦露(Self-disclosure)和形成适当的情感依恋(Emotional Attachment);而在过度亲密的关系中,交往的一方(当然有时候也可能是双方)的自我认同目标(Narcissism Obsession)占主导。


对,说白了,就是有一方是一个自私鬼,他们的内心OS永远是“我不管我不管,喜欢你才粘着你啊”,于是渴望亲密的一方发展为关系中的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 ,而渴望疏离的一方则发展为受虐癖(Autosadism)。


三个陷入过度亲密关系的信号


过度亲密的“度”究竟在哪里?如何去识别?Robert.F.Bornstein 为我们提供的一套识别过度亲密陷阱的情绪图式或许给了我们答案。



适度亲密关系中,个体能够通过稳定的通信联系获得安全感,双方能够自如地应对对方的离开,双方的联系是有默契的、同时也是舒适的。而陷入过度亲密关系中的被依赖者通常被要求要时刻保持联系,这种联系使双方都不能有效集中精力自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赖者与被依赖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双方都沉溺于“时保联”强迫症中无法自拔。于是,亲密关系中的联系成为了克服焦虑本身的需要。


过度亲密关系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的信号是歉疚情绪的出现,这是一个缓慢的、微妙的过程。处于亲密关系的被依赖者长时间处在依赖者的高度期待中,这种高期待使他们产生被需要的感觉,同时也内化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无法时刻保持联系的时候,被依赖者会像做错事一样感到抱歉,这种歉疚之情促使被依赖者承担起“家长”角色,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中。


当你对一段关系感到厌烦时,亲密关系就似乎走到了濒临结束的一刻。厌烦代表着歉疚情绪的终止,甚至是歉疚情绪开始转为怨恨的表现。这一阶段的亲密与无我的界限也被混为一谈,由于过度亲密而被压缩的个人空间意识重新觉醒,当你不断产生“能不能让我自己待一会”或是“你能不能长点心”的情绪之中时,你可能已经对这样无休止的亲密关系感到厌倦了。


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令人窒息的焦虑、无来由的歉疚与最后的厌倦都成为我们逃离过度亲密的理由。而在过度亲密的关系中,我们真的只是在扮演被依赖者么?还是我们对过度亲密的恐惧也来自于我们害怕自己也会无可救药地依赖上一个人。或许只有抓住那个一直藏在心里的幽灵,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坦然面对亲密关系。



美国社会工作者Brene Brown用了十年的时间对数千名被试进行深度采访和专题小组讨论(Focus Group),探讨他们对亲密关系的看法,然后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结论。


阻止我们建立亲密关系的不是传说中的来自童年的创伤;不是失败的恋爱经历;不是对孤独的恐惧,而是——羞耻感(Shame)。“这么胖,TA当然不会喜欢我啦”;“如果TA知道我家这么穷,一定会离开我的”;“要是我再优秀一点就好了”。如此种种,都是自己内心都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表现,这就是羞耻感,以“我认为我不值得被爱”为假想剧本。


Brene在调查中发现,那些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的被试与惧怕亲密关系的被试所表现出的唯一不同就是——他们坚信自己无论如何都值得被爱(The Sense of Worthiness And Belonging),他们勇敢地表露自己,勇敢地靠近他人,同时也让他人靠近。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愿意让他人看到自己身上的软肋,即使你因此离开。


那么,现在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亲密关系中的依赖者吗?我的行为让对方感到压力了吗?/ 我是亲密关系中的被依赖者吗?我是不是已经产生了厌烦情绪?或许需要找个时间跟TA好好谈谈?


  1. 1.   Bornstein.R.F.&Languirand.M.A. (2003). Healthy dependency: Leaning on others without losing yourself.  Joelle Delbourgo Associates,Inc.

  2. 2.   Firestone.R.W&Catlett. (1999). Fear of intimacy. 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 3.   Mashek.D.J&Sherman.M.D.(2004). Desire less closeness with intimate others. In D.J.MAshek& A. Aron(Eds). Handbook of closeness and intimacy (pp 343-356). 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4. 4.   Zimmer.M.J et al. (2012). Intimacy, identity and status: Measuring dating goals in late 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 Motiv Emot, (36):311-322.

  5. 5.   Brene Brown. (2010).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


●  

1

什么时候你感觉到亲密是挺恐怖的?

快来评论区一起聊一聊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